查看完整版本: 白崇禧

rugoor 2010-3-19 00:20

白崇禧

[img]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a/af/Minister1.jpg[/img]

中華民國軍事將領

[img]http://www.imageurlhost.com/images/8bcons4zvw1nm0d0ky6c.jpg[/img]

白崇禧,(1893年3月18日-1966年12月2日),字健生,中國廣西臨桂縣人,回族;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一級上將,有「小諸葛」之稱。屬國民黨「桂系」,地位僅次於李宗仁。著名作家白先勇之父。

李宗仁和白崇禧人稱「李白」。二人是國民黨內最具實力的地方軍事勢力──桂系的中心,多年來一路合作無間。最初二人一同加入孫中山在廣州的革命陣營,又聯合一起驅趕廣西的舊軍閥。北伐時,率廣西軍隊攻至山海關。北伐成功後,和蔣中正及其他地方勢力多次開戰;八年抗戰爆發後,二人動員廣西的軍隊抗擊日軍,合作指揮多場大戰,並屢有勝果。

戰後白崇禧擔任國防部長,然而國共和談失敗,桂系無法保住中華民國的半璧江山,白崇禧本身勢力亦無法維持。大陸遭共產黨奪取後,白崇禧則前往臺灣,卻未能擔任要職,抑鬱而終。

生平

身世
白崇禧是回民(白崇禧自稱是「信仰回教的漢人」,不承認其為「回族」),祖居於南京一帶。1907年,白崇禧考入陸軍小學,後因病退學。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當時在廣西省立初級師範讀書的白崇禧,加入廣西學生軍,開赴湖北,隨後入武昌陸軍預備學校、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1916年,白崇禧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第三期。之後在廣西陸軍第一師任營長。

1921年,白崇禧代表當時已是旅長的同學黃紹竑,到廣州見孫文,要求參加革命。孫文任黃紹竑為廣西討賊總指揮,白崇禧為參謀長。二人與李宗仁合作,於1924年分別打敗舊桂系軍閥陸榮廷和沈鴻英。白崇禧在統一廣西的過程中充分表現出他的計謀和軍事能力,被稱為「半個小諸葛」。同年,偕同李宗仁加入國民黨。李、白、黃三人的合作使廣西納入國民黨控制之下,三人亦成了國民黨內桂系的骨幹。

北伐及抗戰前期
1926年,北伐戰爭開始。白崇禧任國民革命軍副參謀總長。1927年初,白任東路軍前敵總指揮,從江西攻取浙江。1927年4月,白崇禧任淞滬衛戍司令,配合蔣中正在上海清黨。同年1月,3月,8月和10月的多次戰役中,白崇禧戰勝孫傳芳。孫傳芳部下唐生智被迫在1928年初在湖南投降國軍。

1928年北伐成功,到1937年抗戰爆發十年期間,桂系多次以軍事和蔣介石對抗。1929年3月,桂系先在蔣桂戰爭中敗於蔣中正,白崇禧被迫逃到越南。同年11月,李、白、黃回到廣西,聯同張發奎進攻廣東。1930年,李、白又在中原大戰中出兵支持馮玉祥和閻錫山反對蔣中正。

1931年9月發生九一八事變,國民黨內各派系謀求妥協,桂系亦跟南京議和。1932年4月,李宗仁出任廣西綏靖主任,白崇禧任副主任,和省主席黃旭初成廣西三巨頭。自此至抗戰爆發的五年內,桂系一方面「自衛、自給、自足」及「寓供兵團、寓將於學、寓徵於募」,透過創立學校、改革稅收、清鄉建設廣西;另一方面在軍事上則對蔣介石堵截紅軍的要求陽奉陰違。

1936年5月 ,李、白聯合廣東陳濟棠,以「抗日救國軍」名義反蔣。由於廣東軍隊被蔣中正收買,陳濟棠被迫下台。至8月,李、白宣佈支持由蔣中正領導抗日,遂與蔣中正和解。

抗戰期間
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白崇禧任國軍副參謀總長兼軍訓部長,成為蔣中正的謀士之一。白崇禧提出了「游擊戰與正規戰相配合,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的策略。八年抗戰期間,白崇禧和李宗仁指揮各場大小戰役,包括:

1938年李、白指揮台兒莊會戰,取得在抗戰中的正面戰場首次大勝。
同年6月,白崇禧指揮武漢會戰。
1940年2月,白崇禧指揮桂南會戰,在崑崙關戰役兩度重挫日軍。
1944年10月底,2萬名桂軍及廣西民團在缺乏重兵器支援苦境下,在豫湘桂會戰中的桂柳會戰單憑輕兵器擊斃1萬6千名來犯日軍,締造日軍侵華作戰平均單日最高戰亡兵數。

國共內戰
1946年,國共再次開戰。6月,白崇禧到東北督戰,指揮國軍在四平擊敗林彪的共軍。白主張乘勝追擊,一舉殲滅林彪所部共軍,但由於美國總統特使馬歇爾連續三次給蔣中正發電,並以斷絕援助相威脅,令蔣中正停止在東北的軍事行動。蔣中正在萬般無奈之下,遂電令前方國軍原地待命,暫緩追擊。也有一說是因蔣忌憚桂系的力量且本人與白不和。此舉使林彪殘部得以喘息,導致東北大局糜爛。1948年底中共發動遼瀋戰役,奪取戰略重地東北,國府最終播遷台灣。同月,白崇禧任國民政府國防部長,調離東北。

1947年台灣發生二二八事件,白崇禧受命率蔣經國等前來調查安撫,會見台灣省主席陳儀等人,並向台灣居民廣播。其間文電顯示,白崇禧被矇蔽、並未釐清真相,其報告建議處分柯遠芬,嘉獎彭孟緝。同年11月,白崇禧兼任九江指揮部指任,負責圍剿大別山的共軍。

1948年5月李宗仁當選中華民國副總統,一個月後,白崇禧離國防部長職,改任華中剿總的總司令。同年年底,國軍在徐蚌會戰中失利,蔣中正嫡系中央軍基本損失殆盡,蔣中正數度電請白派出援兵皆遭白推拖,蔣中正憤擲電話筒掀桌粗口痛罵白。1948年12月24日、30日白兩次給蔣中正發電逼宮,在李、白的施壓下,蔣中正被迫在1949年1月下野,由李宗仁任代總統。

同年4月,國共和談,白崇禧極力反對接受和談結果。1949年白崇禧策畫在湖南進行防禦計劃,因湖南省主席陳明仁降共而失敗。10月至12月,白崇禧華中剿總所轄的60萬國軍陸續被渡江後的共軍消滅,僅有18萬部隊抵達海南島。解放軍於12月14日佔領了中越邊境鎮南關,切斷了桂系軍隊退入越南的後路。桂系本身的20萬兵力,含李白起家的7軍、48軍等,最後只有殘部2萬餘人由張湘澤軍長帶領退入越南,其餘全部在廣西戰役中,於湖南及廣西等地被林彪的第四野戰軍迂迴包抄殲滅。

白崇禧在12月3日乘飛機去了海南島,蔣中正於12月10日派陸軍副總司令羅奇及前上海代市長陳良赴海南請白去台北組閣,經不起行政院長寶座誘惑的白崇禧遂於12月30日轉往台灣,但僅得到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副主委的空銜,實際上遭到監視與軟禁。

臺灣時期
1949年12月30日白崇禧從海南島赴台。李宗仁說白崇禧是受蔣中正承諾委以行政院長職務而赴台,先前他曾警告白「桂系到台灣無用武之地」。白崇禧到台後,僅被委任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副主委,以及「中國回教協會理事長」等閒職。

1962年12月4日,白崇禧的妻子馬佩璋病逝,不久其子白先勇赴美念書。白崇禧在1966年12月2日於台北逝世。死因說法甚多。一說白崇禧晚年異常苦悶,在白夫人去世後,為解除煩悶,與護士張小姐熱戀,大量飲用台北市中醫師協會理事長賴少魂的強力藥酒補陽,縱慾過度。12月1日張小姐前往白宅夜宿,隔日白崇禧赤身裸體俯臥在床上氣絕身亡,狀似「馬上殺」。[1]但白崇禧么子白先敬曾表示,白崇禧死時是仰臥,床單有抓過的痕跡。[2]。五子白先勇則表示:我父親有心臟病(白家有此病史,白先勇也動過心臟手術),醫生說父親是心臟病猝發,這是最有可能的,否則想不出任何問題的。[3]

家族
白崇禧有子女10人,其中八子為著名的台灣作家白先勇,曾寫有《台北人》短篇小說集,並為其父立傳,著有《養虎貽患—父親的憾恨》,描寫1946年四平會戰的故事。

遺蹟

臺灣
白崇禧與其夫人及部份子女身後合葬於今臺北市信義區六張犁一帶的回教公墓。墓園為台灣地區少見的伊斯蘭式建築。
臺南市延平郡王祠「忠肝義膽」牌坊,係原開山神社鳥居改建。

中國大陸
廣西省桂林市故居遺址。
上海汾陽路150號故居遺址。
上海多倫路250號故居遺址。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白崇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