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goor 2010-3-19 00:19
三國人物(姜維)
姜維(202—264年),字伯約,三國時期蜀漢將領,天水郡冀縣(今甘肅甘谷縣)人。
生平
前期
姜維父親早年死於羌﹑戎的叛亂中,與母親相依為命,姜維喜歡漢朝學者鄭玄的學說,時常結交一些豪傑,心中有大志。最初為曹魏將領,建興六年諸葛亮出兵祁山,當時姜維及功曹梁緒、主簿尹賞、主記梁虔等正與天水太守馬遵同行,馬遵聽到蜀軍將至且諸縣皆響應蜀軍,懷疑姜維等人皆有異心,遂棄姜維等人自行逃走,姜維等人察覺馬遵已逃走,想回去,但城門已關閉,想回去冀城也被拒於門外,在情勢所逼下投降蜀國(《三國演義》記述姜維曾用計使諸葛亮北伐受挫,然後諸葛亮用計收降姜維)。
姜維投降蜀國後,年僅27歲就封侯拜將,官拜義將軍,封當陽亭侯。諸葛亮對姜維評價很高,曾說:『姜維忠勤時事,思慮精密,我觀察他的才能,李邵、馬良都比不上他,為涼州的上選人才。』又說:『姜維不但在軍事上很有見解,而且為人勇敢大膽,深明義理,深解兵法。更為可貴的是此人心存漢室,我打算讓他一邊操練中虎步兵五六千人,一邊將我平生所學的軍事知識傳授給他,然後就帶他進宮去覲見後主,請後主予以重用。』。
234年諸葛亮死於五丈原後,蜀國後主加封姜維右監軍、輔漢將軍,統率諸軍,進封平襄侯。238年,隨諸葛亮的後繼者蔣琬(時為大將軍)遷往漢中。蔣琬不久升為大司馬,便以姜維為司馬。243年升為鎮西大將軍,涼州刺史。247年升衛將軍,與費禕共同行使尚書的職權,當年並平定汶山平康蠻人的反叛,以及在隴西﹑南安﹑金城界和魏國將軍郭淮﹑夏侯霸交戰。249年,劉禪授姜維假節,姜維出兵西平,沒有什麼重大戰果就撤兵。費禕還健在的時候,和姜維的戰略相左,主張主動攻擊的姜維每次出兵,費禕只給他一萬人的軍隊,所以也沒有重大戰果。
北伐生涯
253年,姜維在費禕死後統領蜀國的軍權,開始大規模的北伐行動,和魏國互有勝敗。但256年和262年兩次大敗給鄧艾,蜀國軍力大傷,種下滅亡的遠因。此後姜維和蜀國宦官黃皓不合,為避禍而在沓中屯田。
復國行動
263年,魏國將領鄧艾、鍾會進攻蜀國,姜維向朝廷發出警告並提出戰略,但是因為黃皓迷信鬼神,求神問卜之後認為魏國不會入侵,所以便將姜維的奏章壓下來,以致朝廷沒有人知道這個事情。魏軍勢如破竹,最後和蜀國軍隊在劍閣僵持不下,因為補給線太長,鍾會有退兵的意思,但是鄧艾主張冒險一博。鄧艾從陰平繞過劍閣奇襲,破了棉竹關,殺死守將諸葛瞻,諸葛尚、黃崇、張遵、李球等,兵臨成都,最後劉禪決定投降。
姜維聽聞鄧艾攻破綿竹關後,又聽到許多關於劉禪的傳言,有說劉禪死守成都,有說劉禪往南蠻逃亡,又有說往東要投靠東吳,因此便捨棄劍閣往成都方向前進。不久接到後主投降的命令,蜀軍非常憤怒,紛紛拔刀砍石來發洩。於是薑維便決定假降鍾會,挑撥鐘會和鄧艾的關係,慫恿鐘會叛亂,意圖趁亂復興蜀國。但是最後魏軍沒有響應鍾會的叛亂,蜀地的魏軍發生兵變,鍾會、姜維和一些蜀國遺臣在亂軍中被殺。
評價
薑維的評價歷年來頗具爭議,以下列舉正反面的評論。
正面的有三國志郤正說姜維:『位居蜀國上將,群臣之首,但屋宅十分簡陋,也沒有多餘的資財和妾室,家中沒有聲樂娛樂之物,穿衣、出行及日用都很簡樸,飲食上也很節制,薪水也都隨手用光;姜維之所以這樣,並不是刻意的表現的清廉高尚,而是滿足於這樣的待遇,沒有多餘的奢求罷了。評價一個人,如果以『成敗論英雄』,都認為姜維投降蜀國,最後被殺死和家族滅亡是失敗的,而不考慮其他方面,這是有春秋褒貶人物的本義。像薑維這樣好學不倦,樸素清廉的人,實在可以稱得上是三國時期的傑出人物。』。
負面的評價有東晉孫盛:『世人雖然有百種行徑,做萬種不一樣的事,但是忠孝義節卻是百行的冠冕也。薑維是魏國人而外奔蜀朝,違魏君徇私利,不可說是『忠』;捨棄老母,不可說是『孝』;害加舊邦魏國,不可說是『義』;國亡而不死難,不可說是『節』;且沒有德政而疲累地驅馳人民,身負抵禦外侮的任務而使國土失守,又不能說是『智勇』。這六樣美德,薑維一個也沒有。魏的叛臣,又有亡蜀國的亂相,而郤正卻說薑維是人的儀表,真不知道為什麼。縱使薑維好讀書而謙卑,又和強盜分財的義氣,因富貴了而怕死才投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