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 2013-8-22 21:16
治療類固醇引起之骨鬆骨折 即日起骨質疏鬆藥物健保給付
獨居的張爺爺(化名)自30多年前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因長期服用類固醇,在3年內腰椎因骨鬆骨折開刀了兩次,行動力大不如前,在生活上必須仰賴鄰居和社工的幫忙,總是有一餐沒一餐,並倚靠老人年金度日。針對像張爺爺這類因長期使用類固醇導致骨質疏鬆的民眾,健保局將自2013年8月1日起開放給付年針型的雙磷酸鹽類藥物,期盼透過一年一次的治療,能讓他們恢復昔日骨力強健的身體。
台中榮總免疫風濕科醫師黃文男指出,因為類固醇具有抗發炎及調節免疫等功能,所以被廣泛用於治療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乾癬性關節炎、氣喘等自體免疫及過敏性疾病;另外,據初步估計,目前全台約有超過一萬人因長期使用類固醇而成為骨鬆的高危險群。
其實,張爺爺的情形並非特例,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人就有半數必須長期吃類固醇控制;至於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氣喘而必須使用高劑量類固醇的患者,也不在少數。黃文男解釋,由於類固醇會抑制骨骼生長,影響小腸中對鈣的吸收,及減少性腺荷爾蒙的分泌,故會在多方面影響骨骼的生長,導致「使用類固醇藥物」已成為骨質疏鬆症次發性原因中最重要的因子。
黃文男強調,持續使用類固醇藥物5毫克3至6個月以上者,就會增加罹患骨質疏鬆症的危險;同時,骨質流失率約5%,並會逐年流失0.3%至3%。此外,在類固醇患者的骨折風險方面,其腰椎骨折機率為一般人的2.8倍,髖關節骨折機率也為一般人的2倍。因此,他呼籲長期使用類固醇的患者,一定要有積極預防、治療骨質疏鬆症的觀念。
然而,黃文男指出,擔心使用類固醇會引發骨鬆的患者,也不可因為有疑慮就擅自停藥,這樣反而是因噎廢食,會影響病情的控制。對此他建議,患者應該與醫師討論降低骨鬆骨折風險的用藥策略,例如減少口服或注射等類固醇藥物的劑型,以避免造成全身系統性的影響;其次,生活作息也要規律正常,包括禁止抽煙飲酒、常做肌力運動、增加鈣質與維生素D的攝取,以及定期監測骨質密度等,都有助於保持骨力強健,進而預防骨鬆骨折的發生。
針對已有骨鬆骨折現象的類固醇使用者,黃文男建議,可考慮接受正規的骨質疏鬆藥物治療,透過每天施打一針的副甲狀腺素類藥物,或是每年施打一針的雙磷酸鹽類藥物,都可以提升骨質的密度,以減少骨折發生的風險。但是目前僅有一年一針的雙磷酸鹽藥物有健保的給付,而給付條件並未因患者的高風險而做調整。期望健保局能本者維護國民健康的為宗旨,讓使用類固醇導致骨質疏鬆的病患能及早治療,以減少骨折的風險及失能的巨大社會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