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ny 2013-8-15 00:33
客家人與風水
被譽為“客都”的廣東省梅州是個有著美麗風景的地方。有人曾把這裏的景致比喻為一幅“天人合一富於詩情的山水畫”。梅州的客家先民都是從遙遠北方遷移過來的,他們在梅州這個山清水秀的地方開荒種地,依山靠水,賴以生存。因而這裏的客家人祖祖輩輩都對山水懷有深厚的感情。讓我們來共同回味梅州的客家人與山水的故事。
客家人大都傍山而居,靠山吃山。舊時的梅州客家人是這樣形容自己和山的關係的-- “深山最深處,禽落自成村;結廬在山頂,圭竇而蓽門。牽牛天上出,鳴雞林外聞;方知吾客族,住遍嶺頭雲。”
客家文化中最具概括性的精神就是天人合一。梅州的客家人正是如此。他們把人與自然的完美統一看成自己寶貴的精神物質。每到中國農曆春分穀雨的時節,這裏的客家人通常都會舉辦一場莊重的祭拜儀式。人們在這個特殊節氣裏的禱告不是紀念先人,而是為了一年的五穀豐登。許多村民祭拜的是村口種植的五棵被尊為五穀樹的樹木,它們的枝繁葉茂象徵著五穀豐登。人們正是用這樣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發自內心的信念與寄託。
客家人建房講究“風水”。這一習俗在現代客家人眼中依然十分重要。關於客家人的“風水”,專門研究客家民俗的廣東梅州嘉應大學講師閻恩虎先生是這樣說的:
“'風水'的思想實際上體現了人們敬畏自然,珍惜生活的一種理念。就是要努力減少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所以說現在風水觀對我們還有不少的啟示,它其實表達的是一種人類要努力和自然溶為一體的思想。客家人的風水觀不完全是迷信的,它其實是在教早的時期人民科學思想的一種樸素體現。”
客家傳統的圍龍屋一般建在依山傍水的山坡或山丘下,之間相距數百米,有的則坐落於山丘與耕地交接的坡地上,背山面田,前低後高,有利於排水和通風透光。客家的傳統民房多為依山建造,屋後幾乎都有一叢濃郁茂密的樹林。縱然是在平坦地形上建房,也要在屋後人造土坡(當地叫做花台)上種植四季長青的各種竹木,少則幾畝,多則幾十、上百畝,視房屋規模而定。這些樹林,大都是祖輩傳下來的,有的是單家獨院後面營造,大多則是以自然村落後山成片營造,樹齡已有數十乃至幾百年。這些樹林,起著固水土、擋風沙、涵養水源、調節氣候和保護房屋的多種作用,當地稱為風水林,也有的稱為水源林。這些風水林在客家人眼中是神聖不可侵犯,受到了嚴格的保護。 風水林中的樹木,多為耐貧瘠、乾旱,生命力較強的紅栲、楠木和竹類。樹幹高大、盤根錯節、枝繁葉茂、濃蔭蔽日,一般都能活上百年數百年,以至千年而不敗。客家的村頭或村落間都種有風水林兼做村界水各村都有自己的生產生活範圍和小環境。各個村寨前,都有一條溪水彎彎繞繞從屋前後流過,溪邊種植樹木、果林,村寨前則是阡陌縱橫的田野,圍龍屋掩映於蔥蘢的綠樹間,充滿田園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