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linecco 2013-8-14 00:18
放水燈
[color=navy] 放水燈由來已久,文獻記載始見於宋代,中國大陸許多地區都有放水燈習俗,名稱有河燈、江燈、荷葉燈、蓮花燈等不同稱法。在宋代吳自牧《夢梁錄》記載,中元節「差內侍往龍山放江燈萬盞,州府委佐官就浙江稅務廳設斛,以享江海鬼神。
清代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言「點燃河燈謂『慈航普渡』」,各地中元祭典的普遍風俗,除了房屋、寺廟造型的水燈之外,台灣另一種水燈是下元節作為消災解厄用,還有以「往生紙」摺成蓮花狀,上插清香放入水中漂流,稱為蓮燈;往生紙原是超渡亡魂往生之用,呈方型上印有「往生咒」,可摺成元寶、船舶或蓮花型,用意在祈求亡魂早日投胎轉世遍。
放水燈,齋醮第三天,當晚放水燈。水燈由信眾送來或統一由廟代制,陶盆整齊,花樣一色更是美觀,四只水燈頭是木制船形燈。當晚由供奉佛祖神像的大船領頭,水燈隨後,到特定地點牛母石。燈船分開兩邊,大船橫擱在中央,過去要和尚誦經禮拜,現在由當事人問杯決定。放燈先放四只水燈頭,然後兩邊燈船各一人負責放燈,但是順著水勢調節燈船距離。四只水燈頭飄到新橋就截回留作下次再用,水燈過橋後可任人截取。
1998年瀛洲放水燈如期舉行,燈數三千多盞。曾轟動全城,這晚防洪堤、新舊橋上和沿江岸邊均站滿人群。三千盞水燈,如點點星光閃閃在蔚藍的水上,如一條燦爛的燈龍蜿蜒地向東流去。今年放水燈日期已近,讓人翹首以待。
整個中元祭典的重頭戲在最後放水燈儀式,其用意在替水府孤魂照路,招引鬼魂上路來享用祭品,以祈求亡魂早日投胎轉世,水路兩界相安無事。 在農曆7月14日午夜舉行,據說水燈漂的愈遠,即表示該性是當年運道愈旺。到了農曆7月15日中元節當天,在中正公園主普壇、慶安官及西二碼頭等處另舉行祭祀普渡。
雞籠中元祭昨天深夜在望海巷進行放水燈儀式,各姓氏宗親會人員在岸邊焚燒紙錢,隨後由道士誦經、燒銀紙、放鞭炮,並繞行各姓氏水燈頭,儀式十分隆重,在十一時四十分左右,由 道士引領,郭姓宗親會的水燈頭率先送入海中,數名壯丁先將水燈頭送到大海遠處,再將水燈頭內的紙錢點燃,由其在海上漂流,招引海上無主孤魂,返回陸上陽間接受供奉,火勢旺盛,岸上不斷傳出歡呼聲。 由於風浪不大,不少水燈頭漂得很遠,也燒得很旺。配合岸邊不時施放的煙火,形成美麗畫面,活動吸引大批民雞籠中元祭昨天進行放水燈花車遊行的重頭戲,放水燈遊行結束後,載著各姓氏宗親會水燈頭的花車先後駛往八斗子望海巷,進行放水燈儀式,而輪值主普的郭姓宗親會在岸上擺設三牲祭品,各姓宗親會水燈也依序排列。
放水燈的用意就是以竹條與紙糊的「紙厝」做為水燈,為水界的孤魂野鬼們照亮水路和引領他們上到陸地來享用美食,放水燈的時間通常要在下午3時過後,因為過了3時,陰氣才會逐漸聚集,如果水燈能漂流得更遠,就能引領更多的孤魂來享用美食。
至於義民廟廣場的燈篙,是用來迎接地面上的孤魂,表達方式不同,但用意都是迎接孤魂享用美食。 廟方每天準備米苔目和仙草各1千斤,供前來祭拜的民眾享用,還會增加供應滷肉飯,民眾可儘量享用,但不要浪費,更不要打包帶回家。 法師完成法會儀式後,祭典委員帶領各地總爐主和信徒,端著一座座水燈,到褒忠橋下放流。
水燈的紅色紙門兩旁寫著: 「孤燈寂寂夜沈沈,一盞明燈四海明」,門內點燃1支紅色的小蠟燭,信徒們以虔誠的心,將水燈放入溪水中,目視著它們慢慢漂流。
[/col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