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lolo 2013-7-28 00:52
古斯塔夫二世的炮兵部隊——皮炮(Leather cannon)
古斯塔夫二世的炮兵部隊
皮炮(Leather cannon) 每當談到古二爺的火炮的時候,首先最能吸引人的眼球的總是那傳說中神秘的“皮炮”,大約可以概括為一種機動力很高,射程較遠的輕型野戰炮,之所以叫皮炮,主要是因為在輕巧的銅制炮管外常包裹著皮革再用繩索捆紮好或者反過來,先捆紮再包裹皮革,因此這種皮炮時人描述甚至可以由人力扛在肩上行動(好象火箭筒一樣),比起其他國家那些重型野戰炮自然有優勢。皮炮或許不能說是瑞典人原創的發明,但在30年戰爭中皮炮確實跟瑞典人有著很大聯繫。在1631年的一場圍城戰中,據說天主教同盟的士兵就曾因為在瑞典陣中沒見到足夠的皮炮而疑惑的對瑞典人調侃道:“你們這些吃鯡魚的人,難道你們因為饑餓把你們的(皮)炮都給吃了嗎?”但事實上若究及皮炮的起源,恐怕視線還得轉向瑞士。
皮炮的發明者是瑞士的一位數學家,腓力普艾伯漢大師(Philip Eberhard),1622年的時候在蘇黎士他獲得了武器研發的許可證並開始設計研發皮炮,1623年的時候他已經製成了第一門實驗炮。一位奧地利的男爵曼希爾(Melchior Wurmprandt)成為他的衣缽傳人,在學到關於皮炮的所有知識以後,他將技術帶到了瑞典並於1625年7月15號為瑞典造出了第一門皮炮並進行了實驗。
另一位蘇黎士人拉瓦特爾於1644年在他的戰爭手冊一書(Kriegsbiichlein)裏也曾強調,皮炮並不是瑞典的發明,而是他們瑞士人民智慧的結晶。
瑞典1628年的時候還有兩位皮炮研發者,一位是日爾曼人路德維希裏普,一位是蘇格蘭人羅伯特斯科特,不過他們的原始實驗型均未被採納,主要是因為曼希爾的皮炮都已經投入大規模生產線了。
那位元向來很好奇,留下很多文字資料的普魯士軍官以色列。霍普曾有幸看過第一批14門瑞典皮炮,日爾曼人對這些皮炮是有所耳聞,但少有相信的。這批皮炮於1627年10月9號投入波蘭普魯士戰場,主要還是想進行實戰的檢驗。比如10月13號的沃爾姆迪特的圍城戰。曼希爾就曾投入過兩門6磅皮炮和4門三磅皮炮參與圍攻。
儘管皮炮早期有過一些成功,但皮炮其實可能還是一種不太可靠的火炮,古二爺在1628年或1629年12月23號的一封信件中曾如此說道:”皮炮其實對實戰對我軍的幫助不大,因此俺們應該親切的要求曼希爾停止他的研發工作.”皮炮經常出現的問題是炮管的降溫問題,發了幾彈以後炮管就經常變得又紅又熱,不僅影響精確度和射程,而且還容易灼傷炮手,皮炮還可能在使用過程中突然炸裂.皮炮在瑞典軍中最後一次在戰場上的使用就是1629年6月的霍尼格菲爾德騎兵會戰中,其中有10門皮炮最後落到了波蘭人手上.古二爺入境日爾曼地區的時候,一門皮炮也沒有帶.儘管後來歐洲各國都有興趣研發這種新武器,但瑞典人從此卻喪失了對皮炮的興趣,直到1640年,斯德哥爾摩的軍工廠的庫存清單裏還顯示留有30門左右古二爺時代遺留下來的完全沒用過的皮炮.
古二世最著名的火炮───軍團炮(即西方軍事史中常見的團屬火炮)
1629年取代皮炮的正是同樣秉承古二爺一貫要求,追求輕便和機動力的軍團炮,新型的三磅軍團炮並不重,一匹馬加幾名炮手就可以使其在行軍中移動自如,而且軍團炮並沒有容易過熱或者容易炸裂的缺陷.軍團炮炮管常有銅錫合金鑄就,即所謂的”青銅”,在那個時代通稱為金屬.這種火炮因為火藥量裝填量減少,因此炮管重量得以減輕,再加上炮管被大大的縮短以降低重量,因此軍團炮的機動力也相當可觀.由於軍團炮發射的基本都是三磅到4磅之間的實心鐵球彈,因此這種炮也經常被稱為”團屬三磅炮.”
目前還無法確切的認定到底是誰發明了瑞典軍團炮,波蘭軍械工程師席爾奈希特(。Schildknecht)聲稱是一名日爾曼新教徒發明了瑞典軍團炮.而日爾曼人馮.西爾格羅斯(von Siegroth)由於經常在史料中和軍團炮聯繫在一起因此被許多人視為軍團炮的發明者.但事實上,其實那個時代有兩個馮.西爾格羅斯,這兩人還是父子,父親全名叫漢斯.海因裏希.馮.西爾格羅斯,兒子叫大衛.弗裏德里希.馮.西爾格羅斯,這兩位都是古二爺的盟友漢森卡塞爾在17世紀20年代的時候介紹到瑞典軍中服務的.第一門瑞典軍團炮於1629年完成,並於5月9號在斯德哥爾摩由西爾格羅斯進試射,而鑒於西爾格羅斯父子中的老爺子在幾年前可能就已經去世,所以大概這試射者是他的兒子大衛.弗裏德里希.馮.西爾格羅斯.在1629年年末的時候這種軍團炮已經生產出50門,1632年在日爾曼地區瑞典人進行了更多的生產.
佈雷頓福德戰役中,瑞典軍大概配有42門這種軍團炮,每個步兵旅有六門,在步兵兩翼,最靠外的一個營可以獲得三門這種軍團炮.蒙特庫丘裏伯爵提到,操縱這種火炮通常只需要兩人,一個隻負責裝彈和發射,另一個則站在炮車之後,負責引導火炮瞄準射擊,並隨著步兵前進的步伐推動炮車前進.
早期火炮各種類具有的迷惑性的名目眾多────神馬“Saker”(隼炮,散彈炮);“CULVERIN”重炮,三磅鷹嘴舊式小炮(falconet)咯等等,火炮種類繁多,讓人眼暈,使用的彈藥種類就更是繁複的讓人容易混淆.共識認為古二爺是第一個下令規範這種混亂體系的人,但事實上查理五世時代就已經出現了規範的7磅炮了,1609年的時候,西班牙人迪亞哥烏法諾則比較系統的建立了以48磅,24磅,12磅和6磅為組成的火炮體系.其中48磅炮被稱為”全裝型加農炮”,24磅則是半裝型加農炮,12磅於是就成了”四分之一型加農炮”,6磅炮也就成了8分之一加農炮.這種西班牙火炮體系很快流傳於法荷等西歐各國並經荷蘭傳入瑞典.古二爺則更進一步的改革,事實上24磅炮的威力並不比48磅炮遜色而且其成本更低,因此古二爺取消了48磅的設置,並用三磅軍團炮代替了西班牙體系中的六磅(因此三磅軍團炮也被稱為16分之一加農炮),形成了瑞典軍獨特的24磅,12磅,3磅的火炮體系.古二世在佈雷頓福德戰役中攜帶了12門重炮,主要是每三門一組,分佈在瑞典中路步兵陣線每個靠前的步兵營的前面.
馬和四輪馬車始終都是野戰炮兵部隊馬廄裏的重要成員.馬車夫並不像人們通常認為的那樣可能從老百姓中臨時雇傭,實際上瑞典軍的馬車夫都與固定配額的,一門炮配一位馬車夫,1630年的時候大約有600人的規模了(由此可推斷需要馬車拉的火炮大約600多)
每門軍團炮通常只需要一名炮手加一名助手就足可操作,如果是稍大型,稍重型的火炮,一門炮手加兩名助手也足夠,每兩門炮通常還會配一名士官(styckjunckare,即NCO),負責協調調度.當炮兵部隊需要更多火力支援的時候,還經常可以從步兵部隊抽調火槍手.儘管炮兵中許多高軍級的技術人員和軍官可能都是外國人,不過大部分的基層炮手都是瑞典人,因此炮兵一直保留到30年戰爭結束,成為最具有代表性的瑞典兵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