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九九重陽節的由來

therine 2013-7-25 23:23

九九重陽節的由來

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在古代,六為陰數,九為陽數,因此,重九就叫[重陽]。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叫[豋高節]。還有重九節、茱萸、菊花節的說法。

關於重陽節的由來有很多說法:

南朝梁人吳均之《續齊諧記》載:傳說東漢時,汝南縣裡有一個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發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東南山拜師學藝,仙人費長房給恒景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學苦練。

一日,費長房說:「九月九日,瘟魔又要來,你可以回去除害。」並且給了他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他家鄉父老登高避禍。於是他便離開,回到家鄉,九月九日那天,他領著妻子、兒女、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分給大家隨身帶上,瘟魔則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喝了一口,避色染瘟疫。他則和瘟魔搏鬥,最後殺死了瘟魔。汝河兩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禍,桓景劍刺瘟魔的故事一直傳到現在,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重陽節來,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

另外,由於[九九]和[久久]同音,又有長長久久的含意,中華民族自古即是敬老尊賢的,社會皆希望老人家富貴長命百歲;民國六十三年內政部特訂重陽節為[敬老節],以弘揚固有傳統孝道和報本思源的美德。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九九重陽節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