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thgoe 2010-2-8 12:17
消化道癌的飲食保健之道
1976年外國人Sporn提倡癌症的化學預防學說,即用天然、合成或生物製劑來反轉、抑制或預防癌症發生。其實這種觀念自古有之,中外皆然。外國人說「日食一蘋果,醫生遠離我」(An apple a day, keeps doctors away.),又說「吃什麼就會是什麼」(You are what you eat.);中國人則說「病從口入」、「醫食同源」、「若要衍生,腸胃要清」,可見飲食與健康及疾病的相關性早已為大家所認同。
飲食保健(食療)可以預防消化道癌嗎?
根據研究顯示,1/3的癌症與飲食有關,尤其是飲食出入口消化道,更是首當其衝,與大腸癌關係更是密切。消化道癌有70%是屬於散發性的,有家族遺傳基因缺陷者只有5~10%。有家族史者須定期篩檢以求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大多數散發性病例,因事前無跡可循,也唯有期望依賴飲食的調養來降低致癌風險。
由統計研究得知,已開發國家的國民得消化道癌的比率比開發中國家高,例如印度的大腸癌盛行率不到美國的1/10。而動物實驗也證實烤肉、油炸物、含飽和脂肪酸食物、物理及化學的壓力、環境汙染物、某些病毒(B、C肝炎)、細菌(幽門螺旋桿菌)都與消化道癌的形成有關。而水果、蔬菜的某些有效成分,則可抑制癌的生成。從流行病學及某些臨床研究,亦可顯示食療對人類消化道癌也有相同預防的作用。
有防癌作用的有效成分是那些?存在那種食物?
(1)白藜蘆醇:葡萄、花生、漿果(莓)類
(2)兒茶素:茶葉
(3)薑黃素:薑黃、咖哩料理
(4)染料木黃酮:大豆(黃豆)亦含大豆異黃酮
(5)槲皮素:洋蔥
(6)鞣花酸:石榴
(7)茄紅素:番茄
(8)蘿蔔硫素:青花菜
(9)大蒜辣素(蒜素):大蒜(蒜頭)
(10)靛基質-3-原醇:十字花科蔬菜(甘藍菜、花椰菜等)
(11)咖啡酸:芥末(子)
(12)橄欖油:橄欖
以上這些成分中,以薑黃素為例,它是咖哩黃色之成分,其藥理成分diferuloylmethane有保護動物防止消化道致癌作用。在人類某些病況,如克隆氏病、潰瘍性大腸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症、腸躁症、熱帶性胰臟炎亦顯示有保護作用。在每天食用咖哩好幾次的印度,其消化道癌發生率很低。薑黃素具有多重標靶化學預防之功用。
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健康食物有用嗎?
2002年美國時代(TIME)雜誌曾評選出十大有益食物,2006年世界衛生組織(WHO)也選出最健康食物,其中大部分與化學預防作用食物不謀而合,就以十大食物:綠茶、青花菜、大蒜、番茄、紅酒、藍莓、菠菜、果仁、燕麥、鮭魚而言,就有一半以上的相同性。
一般養生(防癌)的飲食原則為何?
低脂肪、高纖維、少菸酒、少鹽、少糖、少加工(精製或醣類)食品、少辛辣刺激物、一天攝取5份以上蔬果,若再加每天運動30分鐘以上、少肥胖(BMI 24以下;腰圍男性小於90公分、女性小於80公分),放鬆心情,讓免疫功能維持良好狀態,並適量補充益生菌(乳酸菌)以改善腸道環境。
飲食防(消化道)癌的角色如何?
飲食(食療)對於預防或治療消化道癌,是有一定的功效存在,而且便宜、安全,即所謂的「老病可用老藥醫」。但是癌的致病因素,是多元而複雜的,有些致病因子,目前已有些線索,例如:肝細胞癌的B或C型肝炎病毒、黃麴毒素、酒精、肝硬化等;胃癌的幽門桿菌、高鹽、燻烤食物;食道麟狀上皮癌的菸酒、熱食(80℃以上);食道腺癌的胃酸逆流、巴瑞特氏食道、肥胖;大腸癌的進行性腺瘤、多脂肪紅肉食物;胰臟癌的抽菸等,有些都是可以事先防範的。
WHO的世界癌症報告書中亦指出,致癌因子包括菸(食道、胰、喉癌)、酒精(食道、咽喉、口腔、肝癌)、環境污染(空氣、水、土壤)、職業接觸、食物污染(黃麴毒素)、藥物(荷爾蒙)、放射線、慢性感染(BC肝炎、肝吸蟲、幽門桿菌)、食物(高鹽、紅肉、少蔬果)、營養不良、免疫抑制(淋巴瘤、愛滋病)、基因(大腸癌、胰臟癌)等,針對這些因素,儘量設法防範避免。
如何看待飲食保健之道?
飲食雖然有預防致癌的功效,但其效果並非一蹴可及,必須長期投資,才可能有收穫,無法期望短線操作,立即獲利,就像「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是「不努力一定不會成功」一樣。如果不幸已經出現癌症,就要尋求積極的治療,食療只可當成輔助的角色,不可本末倒置。
事實上許多所謂的「人間美味」,都是以高油、高糖、高鹽的方式來烹調的,與養生原則是截然不同、背道而馳的,無怪乎有「好吃的東西都不要吃」的養生說法。然而「民以食為天」、「食不厭精」、「食、色性也」、「吃飯皇帝大」,如果為養生,以致食之無味,失去口福,人生也實在太乏味了。如果食之無味也能甘之如飴,當然最好,否則偶爾吃些美食,應是無妨。經常大魚大肉,飽食終日,當然不可取,只要把握「少量」、「多樣」、「均衡」的養生法則,則雖不中亦不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