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media 2013-7-12 00:18
北府兵的創立及其發展階段
回顧東晉之初,門閥政治尚不穩定,王敦、蘇峻叛亂相仍。由於建康沒有較強軍事力量的支持,叛亂者動輒下都,威脅東晉朝廷的存在,而且擾及三吳地區。這種歷史背景,導致北府重鎮的建立。廣陵、京口及其左近定居的以及不斷南來的北方流民和他們之中的流民帥,是北府兵的主力。郗鑒是北府兵最早的組織者和指揮者。郗鑒以來,北府兵經歷了並不完全相銜接的四個階段:
一,郗鑒首創並受郗鑒後人控制和影響的階段,從鹹和三年到太和四年(328~369)。這個階段的北府兵是一支門閥士族兵,從戰略上說來,它的主要作用是支持建康朝廷的門閥政治,維持幾家當權士族力量的平衡,消除已形成的和潛在的軍事叛亂,穩定東晉政局。有時這支軍隊也用於外戰,但這不是它的主要作用。桓溫逼走郗愔後,這個階段遂告結束。
二,謝玄組建並由謝氏家族人物指揮,由謝氏豫州舊人劉牢之實際統領的階段,從太元二年至十二年(377—387)。這個階段的北府兵仍然是一支門閥士族兵,領兵者有的是前一階段的北府舊將,有的是新應募而來的流民帥。它的主要作用是從事外戰,包括淝水之戰和淝水戰後的北伐戰爭。同時,它也起著支持建康執政,維持政局穩定,保持與上游桓氏勢力平衡的作用。譙王恬在北府時,北府兵性質尚無變化,以後則越來越多地介入東晉內爭。
三,劉牢之為統帥的階段,自隆安二年至元興元年(398—402)。這個階段的北府兵,正經歷著由門閥士族軍隊向次等士族軍隊的轉變。它雖在軍事上取得了獨立性,但政治方向不明確,行動無準則,朝秦暮楚,東倒西歪。它想在門閥政治的鬥爭中取得近利,但擺脫不了對門閥士族的政治依賴,終於在幾經挫折以後歸於失敗。
四,元興三年(404)劉裕在京口重組的北府勢力,完全是次等士族的武裝。它摧毀了以桓玄篡晉形式出現的門閥士族統治,也就是門閥政治的回光反照;它壓平了由另一些次等士族領導的農民反抗鬥爭;它又取得了多次的外戰勝利。然後,出現了劉裕代晉自立。這一支本來是次等士族的力量,轉化為劉宋皇權,終於恢復了中國古代皇朝的權力結構形式和統治秩序。中國歷史上的門閥政治時期,也就是皇權變態時期,基本上宣告結束。由此至南朝之未,門閥士族仍然存在並起著相當的政治作用,但已不是決定性的政治力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