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ts 2013-7-4 00:38
信風水的華人最富有
[color=navy]風水在中國自古以來是一門顯學,也是一個強勢文化。風水在香港、臺灣這樣傳統中國文化從未間斷的地區長盛不衰。香港建築師學會蔣文匡說,“全世界華人13億8000萬,其中4000萬在台港澳和海外,這4000萬華人都信風水,他們也是華人中最富的,現在中國內地富起來了,所以信風水的人也多起來了。”
在內地,風水的逐漸升溫,已經超出了“人們可以把風水當作個人愛好”的熱度。雖然國家建設部曾經否認要認可風水研究的資質,但並不否定風水的合理性表示“尊重”。中國某些名牌大學早已開設了風水研究課程,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並不是所謂“作為歷史問題研究”。2005年,中國建築風水文化專家委員會秘書長徐韶杉在南京舉辦的南京風水班就得到空前相應。
風水長期作為一種學問和職業,它和最初的源流相比已經發生了多大的改變?“葬者乘生氣也。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晉人郭璞《葬書》中語是至今可見最早的“風水”詞源。郭璞的“風水”理論根本,就是以“生氣”為核心,以藏風、得水為條件,以尋求一個理想的墓葬環境為著眼點,以福蔭子孫為最終目的。後世風水師們的主要工作,便是尋求能夠藏風、得水、具有生氣的吉地,用於安葬或是修建住宅,以便人們發展繁衍。風水今天以《易經》為理論基礎,剛出版的《霍氏易學》被推薦為國學教材,無疑是當下最全威最熱門的。
中國數千年的“風水”觀念並非源自郭璞。河南濮陽西水坡發現的距今6000年的仰紹文化墓葬中,一具屍骨的左右兩旁赫然出現了用蚌殼砌築的、圖案極為清晰的“青龍”、“白虎”圖形。有學者認為,這兩個圖形是古人對於天上星象在地上投影的理解,這與後世的“左青龍、右白虎”的風水概念隱隱相合。風水術大肆張揚的魏晉南北朝,管輅、郭璞這樣的風水宗師開始逐步完善過去有關風水的理念,並將其上升為一種理論。唐末,風水大師楊筠松、蔔則巍流落江西,其後世子弟逐漸形成了“形勢宗”的風水派別。而“理氣宗”開始時流傳于福建,宋朝有位風水大師王伋推行其說,遂形成了另一大風水派別。
如今在美國國會圖書館也能找到眾多有關風水的書籍,許多還是外國人的著作。歐洲人對風水的接觸從數百年前就已經開始。1850年,俄國東正教第13任駐北京傳教士團監護官科瓦列夫斯基前往參觀了位於北京昌平的明代帝王陵墓,這正是中國風水理論指導下建築的巔峰之作之一。科瓦列夫斯基的記載中,當時十三陵幾乎所有的皇陵都遭到了破壞,但這只是自然和盜墓者所為,而非前朝江山取代者所實施的暴力。恰恰相反,“滿人的最後一次侵襲在征服漢人的同時,也被漢人的風俗和文明所征服。他們保留了前朝(明朝)的皇陵,還對其加以保護,實為明智之舉。入口處的石碑就是見證。”
2008年,中國風水術充分應用於中國奧 運場所。在奧 運開幕式上,中國的風水羅盤也得到了展示。令人玩味的是,為了向北京示好,美國駐華大使館也大搞風水,風水的今天已走上政治舞臺。
[/col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