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god 2010-1-18 15:13
織田信長
少年期
信長於1534年6月23日出生於尾張國勝幡城(一說那古野城),幼名為吉法師。是尾張守護代旗下三奉行之一的織田信秀的嫡長子(排行第二,有一庶兄織田信廣),母為信秀正室土田御前,同母弟有織田信行(信勝)、織田信包和織田秀孝。因為母親是正室,才成為嫡子的信長,2歲就成為那古野城的城主。然而少年時代常有荒誕不羈的行為,被周圍很多人嘲為「尾張的大傻瓜」。信長對自天文十二年(1543年)從日本種子島所傳入的洋銃(鐵炮傳入)(時稱種子島)相當感興趣,並且成立大規模的火槍部隊,也因此而改變了日本戰國時代的風貌。信長不拘泥於身分地位,和一般人民一樣與市裡的年輕人一起玩耍的故事廣為人知。信長還是少主的時期,父親信秀在表面上臣服於清洲織田家,然而信長只帶了幾個人就到清洲織田家支配下的清洲城放火等行動,令信秀相當吃驚。從年少時期即可見其大膽。美濃田原的戶田康光背叛今川家投奔織田家時,戶田將松平竹千代(即日後的德川家康)送往織田家作為人質,儘管當時年少的信長和成為人質的松平竹千代差了六歲,但是一起度過了少年時光。這段往事後來成為兩人締結了穩固的同盟關係(清洲同盟)的一個助力。
天文十五年(1546年),信長十三歲,在古渡城行元服禮之後正式改稱「織田三郎信長上總介」。1548年,負責教育、照顧信長的織田氏家老平手政秀提出與信秀宿敵的美濃國戰國大名齋藤道三長女歸蝶(又名濃姬)政治聯姻的策略。1549年(一說是1553年)信長在正德寺與岳父齋藤道三會面,當時的信長以陣容龐大的騎兵隊,整齊劃一的長槍隊,以及大規模的洋槍隊成功地震懾了道三。道三這才察覺到被稱為「傻瓜」的信長的真正才識。
天文廿年(1551年),織田信秀在尾張尚未統一又有強敵今川義元的內憂外患下,在末森城因流行病猝死。身為嫡長子的織田信長因而繼承家督。在信秀的葬禮上,信長一反傳統,對父親的祭壇投擲抹香而引來爭議(關於此事件有一說是為後人的創作,認為信秀猝死與新近迎娶的岩室夫人之間的縱欲有關,投香的動作是基於對父親未能保重的失望舉動。)。1553年,負責教育、照顧信長的平手政秀為了勸諫信長的奇行而切腹自盡。信長也為此感到悲嘆、找來澤彥和尚建立了政秀寺來悼念政秀的亡靈(但關於政秀的切腹,有一說是政秀並非為了死諫信長而是因為其子五郎右衛門與信長政敵柴田勝家以及織田信行合謀殺害)。
繼任家督到統一尾張
1551年織田信秀死後,從很久以前就對信長行為不滿的織田家重臣林秀貞、林美作守、柴田勝家等人,打算廢掉放浪不拘的信長而改立以聰明著名的信長親弟弟・信行為織田家主君。為了對抗他們,信長拉攏森可成、佐佐成政、河尻秀隆等人加入己方陣營,開始了骨肉相爭。
1556年4月,信長的岳父齋藤道三在和其嫡男(有一說是收養的義子)齋藤義龍的內鬥中落敗死去(甚至濃姬的母親與兩個弟弟也遇難)。信長雖然派出了援軍,但並沒有及時趕上救援。信長頓時失去岳父的支持,信勝派(即擁護織田信行者)認為這是攻擊的好機會,同年8月24日舉兵和信長對抗,但以落敗告終(稻生之戰)。隨後,信長雖包圍了守末盛城不出的信行,在經由親生母土田御前的斡旋後,赦免了信行、勝家等人。
1557年信行再度企圖謀反。在稻生之戰後,和信長有所聯繫的柴田勝家密告此事。信長知道謀反一事後,將裝病的信行騙出清洲城,並派自己最信賴的河尻秀隆暗殺之。
當時,尾張國守護大名斯波氏的權勢開始沒落,因此尾張下4郡的守護代織田大和守家・主君織田信友掌握了實權。信長的父親・信秀雖是信友旗下三奉行的其中之一,卻憑藉其智勇來拓展對尾張中西部的支配權。信秀死後,信長繼任。信友則支持信行繼任家督之位而與信長敵對,並擬定信長謀殺計畫。只是,早已被信友視為傀儡政權的尾張守護・斯波義統卻把謀殺計畫事先密告給信長知情。對此感到暴怒的信友,趁義統嫡男・斯波義銀帶兵前往河川打獵時(川獵或川狩)的時候,殺害了義統。
因此、義銀與其弟・毛利秀頼、津川義冬等斯波一族則逃往信長之處尋求保護,信長將信友列為殺害義統的謀反者,並命令叔父織田信光(守山城主)殺害信友。於是尾張下4郡的守護代・清洲織田家滅亡,織田家庶家的信長成為織田家的首領。
接著信長與同族犬山城主織田信清等,擊敗清洲織田家的宿敵・織田一門宗家的上4郡守護代織田信安(浮野之戰),並放逐之。而被立為新守護的斯波義銀,卻和斯波一族的石橋氏、同為足立一門的吉良氏密謀討伐信長,察覺到此事的信長,則將義銀放逐至斯波氏宗家・足利將軍家所在的京都。
於是,信長在1559年確立了對整個尾張國的支配權。
桶狹間之戰到清洲同盟
桶狹間古戰場傳說地(愛知縣豐明市)
織田信長公像(清洲公園)信長完成尾張統一的翌年(永祿三年1560年)5月,身為足利將軍家庶流的駿河戰國大名・今川義元,當時國力如日中天,人稱「東海道第一弓」。今川義元率領2萬5000大軍(以「北條五代記」的說法),並對外號稱有4萬大軍上洛覲見將軍。由於上京之路必經尾張,信長不願臣服,決定興兵對抗,但總兵力只有5000人。今川軍以三河松平元康(日後的德川家康)率領的三河兵為先鋒,攻陷一個又一個織田軍堡壘(鷲津砦與丸根砦)。
面臨織田家危機的信長則龜縮在清州城內飲酒作樂保持低調藉以麻痺義元的判斷,原本舞起幸若舞『敦盛』的信長在接獲負責諜報梁田政綱報告義元進入桶狹間之後,立即身著武具出陣,先到熱田神宮參拜。之後在善照寺砦以約4000人兵力(一說為3000人,甚至另有一說為500人眾)出擊,以山間野武士率軍突襲之態強襲今川軍的陣地,導致當時被稱為最接近天下的今川義元戰死。1560年6月12日的戰事,後來稱為桶狹間之戰。
桶狹間之戰後,今川家勢力日漸衰退。因此,原先受今川氏支配的三河國的松平元康(後德川家康)也就逐漸成為獨立的戰國大名。當時信長為了美濃攻略正準備與齋藤氏的當主齋藤義龍開戰,元康也為了警戒甲斐的武田信玄與駿河的今川氏真(義元的嫡男)等必要,與信長利害關係一致。於是雙方在1562年,締結了日本戰國時期最強大的同盟——清洲同盟(又稱織德同盟)以鞏固背後。
美濃攻略
信長於桶狹間之戰後,開始針對殺害與織田家同盟的齋藤道三而成為美濃領主的齋藤義龍。義龍為一勇將,即便是織田軍也難以擊敗。1561年義龍突然死去,由嫡男齋藤龍興繼任家督,齋藤家的家臣們內部開始分裂,信長得以在對齋藤戰上取得優勢。1564年信長將妹妹阿市嫁給北近江的淺井長政締結同盟,以強化對齋藤氏的牽制。
1565年信長和伊勢的北畠具教開戰。具教奮戰後仍居劣勢,於是接受信長開出的條件而投降。該條件是「信長次男・茶筅丸(信雄)作為具教嫡男・北畠具房的養子」。此後,伊勢國為織田所支配,信長打破對北畠親子人身安全的承諾,派兵前去捉拿北畠具房,具房於數年後死去。北畠具教則為信長・信雄聯軍所擊敗。
信長對伊勢的神戶具盛亦採同樣的政策。神戶氏接受三七(信孝)成為神戶家養子後,具盛被軟禁。
1566年進攻墨俁受阻,命令木下藤吉郎(日後的羽柴秀吉)建立墨俁城(即一夜城),並以該城為據點。(但墨俁城的實態眾說紛紜,亦有懷疑該城於實際上是否存在的論點)。隨著西美濃三人眾(稻葉良通、氏家直元、安藤守就)、其相關者(竹中重治等)、其他如蜂須賀正勝、前野長康、金森長近等人加入信長陣營,終於在1567年於伊勢長島擊敗齋藤龍興,將美濃國納入版圖。成為統治尾張・美濃兩國的大名時,信長時年33歲。
傳言中「取得美濃者可取得天下」。信長取得美濃後,採用中國歷史上西伯姬昌立於岐山後,周朝終於取代殷朝,因而統一天下的故事,將美濃國舊主土岐氏・齋藤氏的據點「井之口」改名為岐阜。
此時開始使用「天下布武」印,並正式以統一日本天下為目標。
上洛
信長「永樂通寶」的旗幟1565年以京都為中心掌控畿內的權力者管領・細川氏的執事為三好氏的有力武將・三好長逸、三好政康、岩成友通等三好三人衆與松永久秀。意圖使室町幕府權力復活的第13代將軍・足利義輝與三好氏的對立日趨嚴重,終遭暗殺。接著三好氏擁立義輝的表弟足利義榮為第14代將軍以作為其傀儡。
久秀等人進一步欲暗殺義輝之弟・足利義昭,義昭在細川藤孝、和田惟政等幕僚的支援下逃出了京都投奔越前國的朝倉義景。義昭在看不到義景有討伐三好氏的動靜後失去了耐心。於1568年7月開始接近美濃的信長,信長承諾為義昭討伐三好氏的同時,將養女・雪姬嫁給信玄的四男・武田勝賴藉此與美濃國相鄰的甲斐戰國大名・武田信玄締結同盟。但雪姬於產下武田信勝後逝世,為此信長讓嫡男信忠與信玄六女・松姬締結婚姻以保持友好關係,此作法也應用至周圍各勢力以鞏固本國內外。
接著9月,信長以天下布武的大義名分,擁立足利義昭為第15代幕府將軍,並開始上洛。對抗信長上洛的南近江戰國大名六角義賢・六角義治父子,在織田軍的猛攻下,觀音寺城遭攻陷並逃亡伊賀,至此六角氏滅亡。此後六角氏則展開反抗信長的游擊戰。見到信長前往京都的上洛行動,執中央政治牛耳的三好義繼、松永久秀等人瞭解到信長的實力而臣服,其他隸屬於三好三人眾的勢力多數逃亡至阿波。剩下如池田勝正、篠原長房等人也投降信長。至此,從三好長慶以來,執中央政治牛耳的三好・松永政權面臨信長電擊般迅速的上洛僅半個月就垮台,擁立足利義昭為第15代將軍的信長所建立的織田政權誕生。此時,義昭勸信長擔任副將軍之位,信長看透了將軍家的盤算並謝絕之。
1569年1月,趁信長率領織田軍主力返回美濃的空隙時,三好三人眾與齋藤龍興等美濃浪人眾共謀襲擊足利義昭御所所在的六條本國寺(六條合戰)。信長在大雪中堪稱神速的行軍,僅用2天援軍就抵達京都(當時從岐阜到京都需歷時3天),而在信長抵達前,由於淺井長政援軍與明智光秀的奮戰擊退了三好・齋藤軍。
1月10日,呼應三好軍的入江春景於高槻城遭信長進攻。春景投降後,信長不再原諒其背叛而處刑之。同一天,信長在堺市拿出2萬貫的矢錢(軍用金),要求商人們服從織田家。此動作讓堺會合眾原先仰賴三好三人眾抵抗信長,在三好三人眾為織田軍擊退後,臣服於信長。
此時,開始對伊勢的侵攻,1568年神戶具盛投降,信長將三男織田信孝送往神戶氏為其養子。翌年(1569年),伊勢國司的北畠具教亦投降,將次男織田信雄送往北畠氏為其養子。如此一來,信長成功地擴大於畿內的勢力。
第一次信長包圍網
1569年,信長為限制足利義昭的幕府將軍權力,訂立了稱為「殿中御掟」9條的掟書(公布法或公定法)之後又追加了7條昭告天下,並讓義昭承認這項命令。但因此事使得義昭與信長的對立已然成形。
1570年4月,信長為了討伐數度無視上洛命令的越前大名朝倉義景,打破了與淺井長政的同盟,並與盟友的德川家康軍一起向越前開始進軍。織田・德川軍逐步攻擊朝倉氏各個城池,進逼到金崎時,北近江盟友、淺井長政於背後突擊織田・德川連合軍。導致信長陷入突如其來的危機,在負責斷後的殿軍木下秀吉(由木下藤吉郎改名之,即日後的羽柴秀吉、豐臣秀吉)、德川家康等人的奮戰之下(此即金崎之戰),終於得以逃回京都。信長返回京都時,據言身邊只剩下約10人。
將軍・足利義昭趁此機會與信長的對立白熱化,發佈了打倒信長的命令到各國,包括朝倉義景、淺井長政、武田信玄、毛利輝元、三好三人眾,甚至比叡山延曆寺・石山本願寺等寺廟勢力都被找來,組成了「信長包圍網」。
為對抗包圍網,信長開始討伐淺井長政。1570年6月,在近江姉川河原聯合德川家康軍與淺井、朝倉聯軍對戰(姉川之戰)。會戰中織田軍一度因淺井方先鋒・磯野員昌突破了自軍15段備的13段而陷入苦戰,幸有賴德川軍擊破朝倉軍後對淺井進行逆襲,終於擊潰淺井・朝倉連合軍。1570年5月6日,曾有鐵炮名人杉谷善住坊試圖暗殺信長未遂。1573年,杉谷被捕後遭處刑。
1570年8月,信長出兵討伐於攝津舉兵的三好三人眾,因石山本願寺的援軍等原因而苦戰。信長本隊在攝津與三好三人眾對陣時,淺井長政・朝倉義景・延曆寺等連合軍3萬進攻近江坂本,抵抗連合軍攻勢的近江織田軍敗於人數上的劣勢,信長重臣中名將森可成與信長之弟織田信治因此戰死。為此信長於9月23日凌晨神速從攝津本隊返回近江,慌亂的淺井長政、朝倉義景等人布陣於比叡山抵抗信長。信長則在近江國志賀與淺井、朝倉聯軍對峙(志賀之陣)。然而此時受命於本願寺法主・顯如的伊勢長島一向一揆眾舉起叛旗,信長之弟織田信興、重臣坂井政尚因此喪命,信長也陷入進退不得的窘境。為打開窘境,信長奏請正親町天皇頒布勅令。12月13日,因天皇勅令而成功與淺井、朝倉軍和解。此時據大久保忠教所記載的「三河物語」中,提到信長對義景的說法是「天下是朝倉大人所有,我將不再妄想」。
1571年9月,信長數度要求僧兵撤退,發出多次「避難勸告」,後放火燒掉仍持續抵抗的比叡山延曆寺。
1572年7月,信長嫡男・奇妙丸(日後的織田信忠)初次出陣。此時織田軍和淺井、朝倉聯軍之間有持續不斷的小規模戰鬥。但戰況開始往信長有利的方向展開、8月朝倉軍的武將・前波吉繼、富田長繁、戶田與次等人投降信長。
10月,甲斐的武田信玄呼應足利義昭的出兵邀請,終於開始起軍上洛。武田軍總兵力3萬,大軍開始侵攻織田領地的東美濃與德川領地的遠江、三河。織田、德川軍開始了抵抗。
但在武田軍武將・秋山信友進攻東美濃的岩村城時,城主的遠山景任(直廉)病死。景任遺孀岩村殿(信長的叔母)將信長五男・坊丸(日後的織田勝長)收為養子,並以女城主的身分抵抗來軍,但秋山信友對岩村殿使出結婚戰術。實際上岩村殿的女兒・雪姫和武田勝賴結婚生下武田信勝,岩村殿跟武田氏也可說有姻親關係。因此關係,岩村殿和秋山信友結婚並開城・投降、把坊丸做為人質送往甲斐、東美濃大半落入武田的支配。
而德川領地的德川軍於一言坂之戰為武田軍大敗、接著連遠江、三河諸城都一一陷落,陷入了戰況不利的狀況。信長為挽救戰況,送出佐久間信盛、平手汎秀等3千援軍給家康、但在12月遠江三方原之戰中織田・德川軍為武田軍大敗,平手汎秀等人戰死、信長陷入困境。
到了1573年,武田軍從遠江開始進攻三河、2月開始攻擊三河的野田城,將軍・足利義昭在三好義繼・松永久秀等人協助下舉兵呼應信玄的上洛行動。東西面受敵的信長再次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4月5日經由正親町天皇所出的勅令得以和義昭和解。接著4月12日,信長最大的強敵武田信玄病死(也有一說是武田信玄被德川軍於野田城狙殺而死,不過通說為信玄病死),武田軍因此返回甲斐。
包圍網瓦解
由於信玄死去,信長得以趁勢重整軍備。天正元年(1573年)7月,舉起叛旗後守在二條城、槙島城的幕府將軍足利義昭遭信長擊敗,被放逐出京都。7月28日,信長奏請朝廷將年號從元龜改為天正後,包圍網瓦解,正式實現,至此室町時代終結。
天正元年(1573年)8月,信長命細川藤孝討伐守在淀城的三好三人眾其中一人・岩成友通,友通遭擊敗。同月,信長率領3萬兵力行軍至越前,於刀根坂之戰擊敗朝倉軍。攻下朝倉氏後,轉往攻擊於小谷城的淺井久政、淺井長政父子,並打敗了淺井氏。在此時,帶回了嫁給長政的信長之妹阿市。
9月24日,信長以尾張、美濃、伊勢軍隊為中心,率領3萬武力往伊勢長島行軍。織田軍在瀧川一益等人的活躍行動下,約半個月就一一攻陷長島周邊的敵城,但由於長島的一向一揆強烈抵抗,厭惡長期戰的信長開始於10月25日撤退。而在撤退途中,受到一揆軍的追擊,導致織田軍苦戰,最終林新次郎戰死。
11月,河內的三好義繼配合足利義昭開始叛亂。信長以佐久間信盛為總大將,將軍隊送往河內,義繼的三家老因懼怕信長的實力背叛了義繼,義繼於11月16日自殺,至此三好氏滅亡。12月26日,於大和的松永久秀終也無計可施,獻出多聞山城並投降信長。
結果武田信玄病死僅不到一年,加入信長包圍網的諸侯大名,幾乎皆為信長所擊敗。
長島一向一揆
1574年1月,攻下朝倉氏後,越前雖成為織田家領土,但地頭武士與本願寺門徒卻掀起叛亂,在一乘谷殺害了守護代的前波吉繼(桂田長俊)。接著呼應此叛亂,甲斐的武田勝賴也出兵攻打東美濃。信長決定與信忠一起迎擊武田軍,但在信長援軍抵達前,東美濃的明智城已被攻陷,信長為避免與武田軍正面衝突而撤退到岐阜。
3月,信長上洛並受任從三位、參議的官位。信長奏請正親町天皇表示欲收割蘭奢待(一種高級香木,其字義夾帶「東大寺」三字)。據言,這是信長為了讓各國知道信長與正親町天皇之間有密切關係所採取的行動,天皇則也下了勅令允許之。由此契機各國大名知道信長的實力為朝廷所承認,尤其是從奧州派往信長處表示友好的使者也增加了。
7月,信長率領3萬大軍,從水陸路方面完全包圍了伊勢長島,切斷了敵方兵糧補給。在一揆軍巧妙的戰術下,取得擊敗信長同父異母的哥哥・織田信廣等戰果。但8月後一揆軍陷入兵糧不足的狀況,甚至在織田軍猛攻下大鳥居城也被攻陷。一揆軍超過1000人以上戰死,戰況因此更往織田軍有利的方向發展。
9月29日,兵糧缺乏的長島城門徒投降,並向信長請求讓其搭船從大坂方面退兵,信長亦接受之。然而信興、信廣等備受信長信賴的兄弟被殺害,加上一揆軍的退卻速度遲緩,於是信長下令鐵炮同時射擊搭船的門徒。一揆軍方面亦被激怒,有一部分反過來襲擊織田軍,此戰信長之弟・織田秀成等人戰死。
接下來信長針對困守中江城、屋長島城的長島門徒,從城堡周圍開始包圍,最後將其攻破。此時,據傳一揆軍有2萬人為織田軍所殺害。經此戰後,信長成功地平定長島門徒們的叛亂。
長篠之戰到進攻越前
1575年4月,武田勝賴為討伐於信玄死後即背叛武田家成為德川家康家臣的奧平貞昌,率領一萬五千的兵力前往攻擊貞昌所在的長篠城。但奧平軍的善戰使武田軍在進攻長篠城上花了超出預期以上的時間仍無法攻下。此時信長於5月12日率領3萬大軍從岐阜出兵,5月17日在三河的野田與德川家康軍的八千兵會合。
擴大為三萬八千兵力的織田、德川連合軍於5月18日布陣於設樂原。接著於5月21日,織田、德川聯軍與武田軍開戰(長篠之戰)。在此戰中,信長將鐵炮隊分成三隊,採用節省裝填彈藥時間的三段擊戰法(有一部分人認為此戰法真偽未定)。織田、德川連合軍在此場對武田軍的戰役中獲得慘勝。同時在武田大軍下成功防衛了長篠城的奧平貞昌,領受信長所賜的「信」字,改名為信昌。
前年,信長派往越前赴任的守護代桂田長俊遭奪取了越前的一向宗本願寺門徒殺害,之後門徒們開始內部分裂。1575年1月,門徒們懲罰了協助殺害長俊的富田長繁等地頭武士,並將越前做為屬於一揆的國土。接著受顯如命令前往越前赴任的守護代為下間賴照,但由於賴照的惡政更甚於前代領主桂田長俊,一揆眾的內部持續分裂。視此為好機會的信長在長篠之戰結束後,8月行軍前往越前。
一揆軍雖抵抗了織田軍,但在已內部分裂的情況下,一揆眾無法同心合作迎敵。以下間賴照與朝倉景健等人為首,約有一萬二千二百五十人的越前、加賀門徒在戰役中為織田軍所殺。
此時,信長在給村井貞勝的信件中,記下了越前的慘狀:「到處都是死屍,一點空地也沒有。真想讓你看到此景」。
依據太田牛一所寫的信長公記,織田軍在攻打越前一向一揆之役,一共斬殺一萬兩千兩百人,並將三、四萬一揆眾抓回尾張、美濃當奴隸。
記載此時從軍的前田利家行為的石版還存在著。石版寫著:「一揆奮起,此後前田又左衛門大人活擒一揆千人。依法處刑以、磔刑、下熱湯、下油鍋,如此等事,一筆記下。」
於是越前再度成為織田領土,信長將越前8郡賜給柴田勝家時,據說信長曾指示勝家經營北國的法則。
第二次信長包圍網
信長之館(安土城復元後的天守)1575年11月4日,信長敘任權大納言,11月7日任右近衛大將。
11月28日,信長退位,讓出織田家家督之位,給嫡男織田信忠,同時也讓出美濃、尾張等領地,表面退隱江湖。只是信長仍然執行織田家政治、軍事的大權。
1576年1月,信長於琵琶湖湖岸,以丹羽長秀為總奉行,開始築立安土城。1579年完成了五層七重且豪華絢爛的安土城。據言天守內部極為通風。耶穌會的傳教士在寄回母國的信上讚嘆:「即使歐洲也沒有如此豪華的城堡」。信長把岐阜城讓給信忠、並遷入其新築於南近江(今滋賀縣)的安土城。信長就以此為據點開始邁進天下布武的戰略布局。
同月,與信長友好的丹波的波多野秀治舉起叛旗。接著石山本願寺也再次舉兵,再一次反信長的動作開始增強。信長於4月,派大將明智光秀、荒木村重、原田直政率領三萬軍隊前往大坂,但於葦原之戰大敗,以原田直政為首有一千人以上戰死,為此原田一族受到責罰失去領地。
大坂的織田軍在石山軍猛烈攻勢下,困守於天王寺堡壘遭石山軍包圍,織田軍因此陷入困境。5月5日,信長前往若江城發出動員令,卻只召集到三千人左右。而信長於5月7日早上、親自在前頭率領此三千人軍隊、攻向包圍天王寺堡壘的一萬五千人的石山軍(天王寺堡壘之戰)。信長本人雖在激烈戰鬥中負傷,但信長本人的出陣使得織田軍士氣高昂,最後得以成功擊敗石山軍。
之後,織田軍從水陸路包圍石山御坊以斷絕兵糧。但在7月13日,石山本願寺援軍・毛利水軍派出800艘戰船出現並擊敗了織田水軍(木津川之戰)。此後,毛利軍將兵糧彈藥搬入石山。
此時人稱越後之龍的大名──上杉謙信開始與信長敵對。信長與謙信,原本為對抗武田信玄此一共同敵人,於1572年締結了同盟。在信玄病死後、篤信釋氏並自稱為護法毗沙門天的謙信,為信長一再地與宗教勢力抗爭的行動所激怒,因此於1576年與石山本願寺和解,並解除與信長的同盟,明白地表示與信長的對立。以謙信為盟主、毛利輝元、石山本願寺、波多野秀治、紀州雜賀眾等反信長者同一步調地開始行動。
針對此狀況,信長在1577年2月率領大軍前往討伐紀州雜賀眾,由於毛利水軍於背後援助雜賀眾及謙信進攻能登等原因,到了3月,讓雜賀眾領袖雜賀孫一投降,但沒有提供人質給信長。只是形式,並在形式上維持和睦,信長從紀伊撤兵。
此時,在能登七尾城的長續連一邊承受謙信攻擊一邊向信長求援軍。信長派柴田勝家為總大將率領三萬為前行軍隊,自己率領本隊一萬八千人為後軍出陣。但9月15日七尾城淪陷,9月23日前軍遭謙信所率領的上杉軍所敗(手取川之戰)。信長知道戰況後,為避免與謙信正面衝突,返回了安土城。
大和的松永久秀見到信長的困境,與謙信呼應而舉兵反叛。得知久秀謀反的信長從加賀撤兵,並派織田信忠為總大將,大軍前往信貴山城於10月擊敗了久秀。但在對謙信的戰鬥上居於不利立場的信長,面臨毛利氏、石山本願寺的攻勢再次陷入困境。
10月在擊敗久秀後,在丹波龜山城抵抗信長的內藤定政病死。龜山城、籾井城、笹山城等丹波諸城,旋即為織田軍所攻下。1578年3月13日,上杉謙信突然死去。因謙信沒有子息,於是養子上杉景勝與上杉景虎開始爭奪起繼承權。在此時,織田軍則攻下了上杉領土的能登、加賀。而由於謙信的死,信長包圍網再次崩壞。
織田方面軍團
北陸方面:柴田勝家軍團
關東方面:織田信忠軍團(瀧川一益軍團)
畿內方面:明智光秀軍團
中國方面:羽柴秀吉軍團
四國方面:丹羽長秀、織田信孝軍團(1582年結成)
對本願寺方面:佐久間信盛軍團
東海道制壓:德川家康(德川家康與信長實際上為盟友關系,並沒有從屬於織田家)
進入天正年號後,織田家已具備延伸至多方面勢力的兵力與財力。信長賜予屬下武將戰國大名級的領土,給予高度的統治自由並命令其攻略周邊勢力。
謙信死後,歷經家督之爭得以繼承家督是上杉景勝,信長針對上杉勢力派出柴田勝家、前田利家、佐佐成政等人;對武田勝頼則派出嫡男織田信忠、瀧川一益、森長可等人;對波多野秀治則是派明智光秀、細川藤孝等人;對毛利輝元則派出羽柴秀吉、對石山本願寺則派佐久間信盛。
在謙信死後,織田軍對上杉氏的戰況轉向優勢,逐次攻下了能登、加賀,甚至進攻到了越中。於1579年夏天,波多野秀治投降後遭處刑。
在毛利的激烈抵抗下,喪失了加入織田陣營的山中幸盛等尼子再興軍。接著播磨的別所長治謀反,初期雖陷入苦戰,但終究攻勢得以進展。1579年,毛利軍於備前的宇喜多直家投降信長,至此織田軍與毛利軍的優劣情勢完全逆轉。1580年取得播磨、但馬,1581年斷絕鳥取城的兵糧供給,而攻下了因幡,接著攻下岩屋城取得淡路。
1578年10月,荒木村重於有岡城背叛信長。謀反原因到現今仍是個謎,重用村重的信長亦感驚愕,甚至勸村重改變心意。村重不服並和本願寺攜手抵抗信長。但村重的家臣中川清秀、高山重友投降信長後,信長方處於優勢,而村重的勢力隨之瓦解。
11月6日,第二次木津川之戰中,信長想出鐵甲船6艘的戰術大敗毛利水軍。在無法受到毛利的援助下,石山本願寺與荒木村重遭孤立。為此村重於1579年9月,拋棄妻子從有岡城逃出。有岡城陷落後,荒木一族大半被處刑。而1580年4月,在正親町天皇勅令下,本願寺以有利的條件取得和解,並從石山退兵。(這也是信長的對朝廷工作,詳見佐久間信盛。)
1579年,織田信雄於伊勢外築護衛城遭伊賀國人的妨害,為此感到憤怒的信雄自作主張地進攻伊賀國,大敗而回。信長嚴厲地斥責信雄的同時,對伊賀國人的敵意亦逐漸升高(史稱第一次天正伊賀之亂)。1581年,信長再度派信雄為總大將率領6萬軍隊攻下伊賀,使伊賀成為織田家的領土。(史稱第二次天正伊賀之亂)
1579年,信長命令盟友德川家康的嫡男松平信康與信康的母親築山殿切腹。理由是因為信康的12條罪行、築山殿與武田勝賴勾結等。不論是那個理由,德川家臣團內分成順從信長派與反信長派互相爭執起來,最終家康讓此兩人自殺。(通說為築山殿遭家康派人殺害,但命松平信康等人切腹一事仍有相當多未解之謎)。
1580年8月,信長放逐織田家歷代老臣佐久間信盛與其嫡男佐久間正勝。信長發出懲罰令給信盛,理由為對本願寺之戰上毫無成果等理由。接著對林秀貞、安藤守就也以無能、從前就想謀反等理由放逐之。
討伐武田
1581年為信長全盛期。2月28日,信長於京都天皇內殿的東邊馬場舉行閱兵與演習,即所謂的京都軍馬演練,此演練為以信長為首的織田家一門丹羽長秀等織田軍團的軍容展示。此時的軍馬演練,正親町天皇亦有出席。
信長公記提到此演練:「貴賤群衆者、得以生於如此可喜可賀天皇之世、……心懷感激演練逐次進行,乃成從上古至後世之壯景。」
1581年5月,織田軍的攻勢凌厲。並趁防守越中的上杉軍武將河田長親突然死去的空隙,行軍至越中,佔領了大部分的土地,並終得以奪回於1581年3月23日即為武田軍佔領的高天神城。此時在紀州的雜賀眾開始內部分裂,支持信長派的鈴木孫一與反信長派的土橋平次等人互相爭鬥,導致雜賀眾勢力衰退。接著針對高野山於1581年藏匿荒木村重殘黨與足利義昭密通等與信長為敵的動作,信長派出數十名使者欲和平地解決此事,而高野山方面卻不合理地將信長派去的使者全部殺害。被激怒的信長逮捕織田領地中數百名高野山僧人,並命令河內、大和的各大名包圍高野山。
1582年2月1日,武田信玄的女婿木曾義昌向信長提出投奔織田家的請求。信長答應後,於2月3日向信忠發出針對武田的大動員令。於是德川家康從駿河、北條氏直從關東、金森長近從飛驒、信忠從木曾處各自開始進攻武田領土。其兵力數量,總勢超出十七萬以上。面對此境的武田軍,在伊那城的守城將下條伊豆守遭城兵放逐而獻給織田軍。接著信濃松尾城主小笠原信嶺、駿河田中城主依田信蕃、駿河江尻城主穴山信君等人爭先恐後地投降織田軍,於是連有組織地抵抗都沒有的武田軍就此敗亡。在這場戰役中,織田軍使用了新的配備--火槍(也就是種子島槍)。鑒於火槍一次只能打一發彈藥,且裝填時間又長(經過第一次改良後的火槍裝填彈藥的時間約需7-8分鐘,但是元祖版的種子島槍裝填時間需要10-11分鐘),所以織田信長發明了「三段射擊法」,射擊手只須一名,裝填火藥與填彈者共兩名,大幅加快射擊的速度,並以此 戰法在設樂原一戰成功重挫武田軍。
信長出陣討伐武田是在3月8日,當天信忠佔領了甲府。3月11日,在甲斐東部的田野除去了武田勝賴、信勝父子,至此武田氏滅亡。
甲斐武田氏滅亡後,即使原先隸屬武田者表示順從信長之意,信長仍不容情地將其一族徹底剷除,即所謂「狩獵武田」的信長令。德川家康與一部分織田重臣難以接受信長的命令,拚命地隱匿武田的遺臣。江戶時代以後仍存在的武田相關一族幾乎都是於「狩獵武田」時被藏匿起來的遺臣末裔。民間傳說在最後一次攻打武田時,明智光秀說出「能來到這裡、我們的努力也是值得的」這句話激怒了信長,信長則說「你做了什麼」,之後掌嘴懲罰了光秀。(有信長將光秀的頭抓去撞欄桿等情節。懲罰說的情節不一,詳見明智光秀)
另外織田軍在攻打藏匿武田遺臣的塩山惠林寺時,惠林寺因拒絕交人而遭放火燒寺。當時惠林寺住持快川紹喜臨終前所說「安禪未必須山水,滅卻心頭火自涼」的話,仍流傳至今。
武田氏滅亡後,信長在駿河派德川家康、上野為瀧川一益、甲斐是河尻秀隆、北信濃為森長可、南信濃為毛利秀賴以壓制北條氏直,並實施如以往信玄、謙信一樣的徹底和平外交政策來保持和北條的同盟關係。
在此時的信長軍團已可說是無人能敵。
本能寺之變
1582年夏初,信長準備派三男織田信孝、重臣丹羽長秀等軍團進攻四國的長宗我部元親。關於明智光秀的異心,有一說是光秀認為自己未被賦予進攻四國的任務,而開始有「自己被擱置,會不會像林秀貞、佐久間信盛一樣被放逐?」的被害妄想。另一說是,光秀以前曾受信長命令負責與長宗我部元親的和睦工作,為此命令奔走以改善彼此關係的光秀,將屬下齋藤利三之妹嫁予元親。但結果信長卻往武力討伐的方向發展,光秀因此感到名譽受損、倍感屈辱。
1582年5月15日,德川家康為駿河國領地增加的宴會抵達安土城。信長派明智光秀負責接待,光秀從15日到17日專注於接待家康。在德川家康停留的這段期間,正在攻打備中高松城的羽柴秀吉派使者向信長要求援軍,並提到「毛利軍有率大軍往高松城救援的動作」。信長答應派兵後,解除光秀的接待任務,改命其帶兵前往援助秀吉。據『明智軍記』所記載,因光秀準備的接待餐宴品質不佳,信長令其隨從森蘭丸敲光秀的頭。
5月29日,信長為準備出兵遠征毛利而前往京都,逗留於本能寺。但派往援助秀吉的明智光秀,卻於6月2日,光秀突然向全軍大喊「敵人在本能寺!」,即襲擊本能寺。當時,因屬下兵力較忠於信長,效忠明智光秀的人很少的緣故,光秀並沒有告訴部下攻擊的目標是信長。據言當時,僅有約100名武士的信長說道:「無關是非。」[4],即與內侍森蘭丸取槍奮戰。信長負傷後返回房內切腹自殺,享年49歲。這次事件史稱本能寺之變。而黑人侍衛彌助保衛信長到最後,彌助為光秀所擒後,被赦免,此後無彌助消息。
當時本能寺為大火燒毀,通說是認為信長與蘭丸皆已死於寺中,但明智光秀的女婿明智秀滿遍尋不到信長遺體,有一說是信長遺體已被仰慕信長的僧侶與部下武士秘密地埋葬了。其長子織田信忠得知消息後,於附近的二條御所抵抗明智軍,最後亦不敵自殺。
近年來對光秀、本能寺之變的研究,開始有本能寺之變與天皇或基督教教會有關的說法出現。
年表
織田信長
和暦 西元 月日
(舊暦) 內容 出典
天文3 1534年 6月23日 出生
天文15 1546年 元服,改名三郎信長。
天文18 1549年 2月24日 與濃姫結婚 自稱上總介。
天文20 1551年 繼承家督
弘治3 1557年 11月2日 派人暗殺弟信行
永祿2 1559年 2月2日 初次上洛與將軍足利義輝會面
永祿3 1560年 5月19日 於桶狹間之戰擊敗今川義元
永祿9 1566年 自稱尾張守。
永祿11 1568年 10月28日 從五位下彈正少忠 系圖纂要
元龜元 1570年 3月14日 正四位下彈正大弼 系圖纂要
6月28日 姉川之戰
天正2 1574年 3月18日 從三位參議 ※「歴名土代」則記載於天正2年3月18日敘任從五位下。同日,信長上殿晉見。 公卿補任
3月28日 得勅令,收割於東大寺正倉院的蘭奢待。
天正3 1575年 5月 於長篠之戰擊敗武田勝賴
11月4日 權大納言 公卿補任
11月7日 右近衛大將兼任 公卿補任
天正4 1576年 11月13日 正三位 公卿補任
11月21日 內大臣,右近衛大將兼任。 公卿補任
天正5 1577年 11月16日 從二位 公卿補任
11月20日 右大臣,右近衛大將兼任。 公卿補任
天正6 1578年 1月6日 正二位 公卿補任
4月9日 辭去右大臣、右近衛大將兩官職 公卿補任
天正10 1582年 6月2日 本能寺之變、自殺
10月9日 封為從一位太政大臣 大德寺文書
大正6 1917年 11月17日 追封為正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