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ny 2008-10-17 08:28
王永慶的奮鬥史
從小是個「唸書時的成績總在最後十名內」,進米店做小工「只知道終於有飯吃」的窮孩子,不過秉持著勤勞、努力、刻苦,這六個字是王永慶成功的關鍵
王永慶的童年自新店國小畢業後,在民國二十年十五歲時,即離開故鄉,遠赴嘉義工作,目的是脫離貧窮的家境,他到嘉義後從幫人賣米到開米店、碾米廠,誰都不信,這年輕人做的頭頭是道,令人刮目相看,就是他當時賣米時就已懂得定期送米到家的策略,因此,使他生意興隆。
在日本人的壓迫之下白手起家,因而讓王永慶學會降低成本.而他做生意只有一信念:價廉物美。從這個信念出發,王永慶不眠不休的追求效率,鉅細靡遺的降低成本,終於在塑膠王國裡所向無敵。台塑人最怕「午餐會報」,王永慶的追根究柢精神,經常問得「專家」面紅耳赤;美國人也怕他,因為他的確「有一套」。這「有一套」就是實力,王永慶只怕沒有足夠的實力,不怕沒有好時機。
「一條毛巾用了二十七年,到現在還在用」,王永慶。無論如何飛黃騰達,王永慶絕不忘本,當年幹米店小工的王永慶,和現在的台塑集團董事長一個個性。遇到刮風下雨就暫停晨跑的人,王永慶看不起;打打高爾夫就說「辛苦」的人,王永慶看不起;連娛樂、鍛鍊身體都不能當一回事的人,王永慶不相信他會成功。不認識這個人的刻苦節儉和一諾千金,不了解他的率直犀利和他的孤單寂寞,就不算知道王永慶。
王永慶認為,成功既沒有秘訣,也沒有捷徑。有人問他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他說:「刻苦耐勞,從基層幹起」。年輕人踏入社會工作,只要肯吃苦、努力學習,一年就可得到工作要領,三年後必有所成。可能是因為沒受過中文教育之故,王永慶的演講稿讀來並不流暢,而且讓人有「想到那裏就講到那裏」的感覺,然而篇篇言詞剴切,言之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