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yere 2013-6-24 00:25
學者:服貿 服務輸出敲門磚
(中央社記者林惠君台北23日電)兩岸兩會日前簽署服務貿易協議,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認為,對台灣是利多,台灣要思考未來服務業輸出,而服貿協議正是幫助打開服務業出口的敲門磚。
王健全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台灣經濟成長的引擎僅剩「出口」,製造業的出口遇瓶頸,因為製造的是中間財,例如零組件,但其有替代性、毛利率又低。
因此,台灣要思考的是,有沒有能力出口服務業,及計畫性輸出服務業。
王健全指出,兩岸服務貿議協議是「WTO Plus(優於世界貿易組織待遇)、CEPA Plus(優於香港的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待遇)」,對台灣是先行優勢。簽署服貿協議後,是幫助台灣服務業輸出的敲門磚,雖大陸還是有一些潛規則,後續會遇到挑戰,但至少打開一扇窗。
不過,王健全也指出,服貿協議是在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下,是雙向、互惠互利,而非像CEPA是單向,因此,對台灣內部當然也會有些衝擊。
王健全分析,出口占國內生產毛額(GDP)7成,但也不可能只對外出口,內部市場卻不開放,政府會選擇較有競爭優勢的產業對外開放,減低衝擊。
王健全更指出,國內不應該那麼沒信心,不必太過擔心,台灣產業在國際化之餘,也有本土化、在地化優勢,大陸服務業少數水準比台灣強,但多數比台灣差,如果無法承受開放大陸,怎麼承受開放其他先進國家?
王健全舉例,開放大陸美容美髮,大陸的造型與國內不同,服務態度也不同,會創造區隔與差異性。就算不開放大陸,其他外資也會進來,例如早餐店,國內有各種品牌,速食店也賣早餐,外國服務業更強,國內品牌隨時會遇到挑戰。
不過,王健全也說,政府未來應搜集廠商意見,並提供輔導或輔助廠商創造差異性,因應衝擊。
另外,中經院台灣WTO中心副執行長李淳表示,兩岸服貿協議是內建在ECFA,整體經濟效益當時已評估過,不過,現在單純針對服務業的經濟效益評估,預計8月下旬出爐。
李淳指出,當時經濟效益評估的模型是模擬兩岸服務業基本障礙完全消除情況下,現在簽署內容還保有一些障礙,未來經濟效益評估將有一些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