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從祖籍與族譜來尋根

eda1 2013-6-18 00:34

從祖籍與族譜來尋根

「唐山過台灣」是台灣早期移民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上年紀的人茶餘飯後跟子孫們聊天時,說起自己祖先來台開基蓽路藍縷之情況,總會拿這句話來當開場白。但是,子孫問起開台祖在「唐山」居住在何處時?有些人可能就會不知從何說起。所以我們要尋找自己的「根」,就要先明瞭當年開台祖的「唐山」是指何處?
        台灣早期的移民,除了原住民外,都是從「唐山」渡海而來,在這裡我們所說的「唐山」,主要是指大陸的福建、廣東兩地。但是福建、廣東兩個省份的土地那麼大,開台祖的祖籍究竟是位於那些地方呢?根據國史館台灣文獻館所提供的資料,台灣人的祖籍,主要是來自清朝時期福建省的泉州、漳州、汀州、興化、龍巖、永春、福州等州府,以及廣東省的潮州、嘉應、惠州等州府,而這十個州府之下,又可再分為現今以下諸縣:
        泉州:晉江、南安、惠安、安溪、同安、金門、廈門七縣。
        漳州:龍溪、漳浦、南靖、長泰、平和、詔安、海澄、雲霄、華安、東山十縣。
        汀州:長汀、寧化、上杭、明溪、清流、連城、永定、武平八縣。
        興化:浦田、仙遊二縣。
        龍巖:龍巖、寧洋、漳平三縣。
        永春:永春、德化、大田三縣。
        福州:閩縣、侯官、古田、屏南、閩清、長樂、連江、羅源、永福、福清十縣。
        潮州:潮安、豐順、潮陽、揭陽、饒平、大埔、澄海、普寧、南澳十縣。
        嘉應:梅縣、蕉嶺、平遠、興寧、五華五縣。
        惠州:惠陽、博羅、新豐、紫金、海豐、陸豐、龍川、河源、和平、連平十縣。
        以上所載之州府縣等資料,整個來說就是台灣人尋根的一條路徑。如何為自己找到這條路徑呢?我們只要去瞧瞧每天早晚在廳堂祭拜的歷代祖先牌位,通常在祖先牌位會橫寫著兩個字,這兩個字通常就是祖籍的地名,我們只要根據這個地名,便可以把自己的根上溯到開台祖在唐山的居住處。
        另外從清代台灣冠籍地名與今名之對照中,當地世居住民的祖籍,更是不問可知了。根據《台灣省通志》一書記載,台灣冠籍地名至少有190處之多,例如台北縣淡水鎮興化店、台中市西屯區惠來厝、彰化縣員林鎮大埔里、嘉義縣水上鄉南靖厝、台南縣白河鎮詔安里、高雄縣田寮鄉南安村等地。
        又台灣歷史悠久的各寺廟,一般皆由閩、粵兩省之移民,從他們祖籍所在地之寺廟帶來香火或神像,到台灣以後興建廟宇奉祀起來的。所以台灣各地區世居住民的祖籍,往往從該地區所供奉神明的種類,便可窺之一二,在這裡特將閩、粵兩省各縣所傳來神明之名稱略為整理列之於後:
        晉江縣:龍山寺觀音佛祖、玉皇上帝、王王爺、順正大王公、助順將軍、韋王爺、李王爺、蕭王爺、吳王爺、田都元帥、保生大帝、本官公、三侯公、法主公、五年王爺、良岡尊王。
        南安縣:廣澤尊王、金王爺、林元帥、武德英侯。
        惠安縣:金王爺、三一教主、青山王。
        安溪縣:清水祖師、保儀大夫、保儀尊王、蘇王爺。
        同安縣:保生大帝、廣澤尊王、玄天上帝、霞海城隍、護國尊王、蘇王爺。
        漳浦縣:觀音佛祖、玄天上帝、輔信王公、三王公、感天公、三王爺、帝爺。
        南靖縣:關帝君、吳王爺。
        長泰縣:照靈官。
        平和縣:廣惠尊王、關帝君、玄壇元帥、王王公、敵天大帝、池王爺。
        詔安縣:開漳聖王、觀音佛祖、三官大帝、趙元帥。
        永定縣:定光佛。
        浦田縣:天上聖母。
        永春縣:靈佑尊王、張公法主。
        潮、惠舊府屬各縣:三山國王。
        當然,有人因宗教信仰改變等因素,沒有供奉祖先的牌位,也沒有參拜地方廟宇,則可從祖墳著手,只要查看祖墳墓碑上頭橫刻的二個字。因為我中華民族具有重視落葉歸根及追維祖德之傳統習性,儘管自己不能老死原鄉,也會交待子孫在他長眠的地方,銘刻祖籍或郡望堂號於墓碑之上。
        對於尋根的路徑,有人會有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的情形,因為橫寫在祖先牌位上或祖墳墓碑上的祖籍地名,怎麼在福建、廣東兩省的舊地圖上遍尋不著呢?其實橫寫的祖籍地名,一般稱為堂號,然而堂號,部份以郡號為名,至於郡號,除郡名外,亦夾雜有諸侯國名、州、府、縣名者。郡係秦、漢時期所建置之行政區域。因此,以郡號為名之堂號可區分為:以該姓氏發祥地為根據之總堂號及以望出為基準之分堂號,二者可通稱為「郡望堂號」,亦即郡號,也就是說郡望與堂號是相同名稱,亦即廣義的「堂號」。例如較著名者:楊氏弘農、張氏清河、陳氏潁川、王氏太原、黃氏江夏等。但各姓氏亦有因祖先之德望、功業、科第、文學或取義訓勉後人向上,以別於其他支派,而自行創立堂號,亦即狹義的「堂號」。例如東漢楊震,品學兼優,有「關西孔子」之美譽,他在荊州當刺史時,昌邑令王密深夜拜會,贈送黃金十斤,楊震正色告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風範眾人仰慕,族人遂以「四知」為堂號。又東漢以來,楊氏多言出自關西楊震之後。另遷居台北之大坪林氏安泰房支派,係在經營榮泰號商店發跡後在大安興建大厝,乃命名為「安泰堂」,即取大安之安字與榮泰號之泰字為堂號。
        所以要從祖先牌位及墓碑上頭尋根,可能會有人無法完全竟其功。另外,古時候的人誕生後,除了父母長輩所取的名字外,通常會附庸風雅地取上另外的字和號,如宋朝變法的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而人們更把此習性擴展到地名來,所以很多地名常常都有另外的美名,而古時候的人習慣以郡、邑來稱府、縣,如漳州府稱漳郡,晉江縣稱晉邑。因此祖先牌位及墓碑亦多用之,常見者如下:
        泉州:晉江--晉邑、溫陵;南安--南邑;安溪--安邑;惠安--惠邑;同安--同邑。
        漳州:漳浦--浦邑、金浦;南靖--靖邑;詔安--詔邑;海澄--澄邑;平和--和邑。
        嘉應:鎮平--茶陽。
        潮州:饒平--饒邑;大埔--埔邑。
        惠州:海豐--海邑;陸豐--陸邑。
        不過,根據文史專家考證表示:台灣民間採用祖籍的美稱,須祖先曾在朝為
官,才能以「邑」表示,一般平民老百姓是不能以「邑」來美稱祖籍!當然,我中華民族淵源流長,僅把自己的「根」追溯到開台祖在「唐山」的祖籍,對於有心人肯定是不夠的。事實上,我們可以從福建、廣東兩省的祖籍,把自己的起源再追溯到我中華民族發祥地--中原地區,也就是以黃河流域為中心的區域。如此的尋根工作,可不是一己之力所能完成,此時須更多的相關資料來佐證,除了各氏族世代相襲的姓氏、郡望、堂號、燈號等外,更須要有完整的家譜、宗譜、族譜作依據。
        自西晉末年五胡亂華以來,中原氏族的族譜幾乎橫遭焚燒殆盡,直至南宋民間修譜之風才又興起。但是,中共於文化大革命時,大舉沒收焚燬族譜,使我中華民族各氏族之譜牒再度遭受大浩劫。也讓後代子孫尋根工作更為艱鉅。同時,台灣割讓給日本之後,日本政府為了徹底消滅台灣同胞之民族意識,千方百計在全台各地大肆搜查焚燬台灣同胞辛苦編修之族譜,由於日本軍閥之私心自用,使得今日我們尋根的工作益形艱難!
        另外,當年日本軍閥在全台各地大肆搜查焚燬族譜,目的雖說是要消滅台灣同胞之民族意識,事實上,日本政府當局的有識之士亦利用職務之便,將搜查所得之台灣同胞族譜,分批地悄悄運回日本內地,作為研究中華民族人情風物之用,以便日後侵略中國大陸做為參考資料,想來日本人是更懂得運用台灣同胞寶貴的族譜!
至於美國猶他家譜學會曾於民國63年12月至民國68年12月間,前後二次在台灣積極進行譜牒調查工作,分別拍攝有1218部及500部族譜。其中第一次在台灣調查之族譜1218部之中,屬台灣光復後編修者合計有855部。台灣光復後所編修之族譜大部份為印刷本,很少有手寫本。至於日本各學術單位珍藏的中華民族的族譜,合計約有2000部,根據日本學者統計,當中以「東洋文庫」珍藏最多,合計811部。除了日本之外,美國的哥倫比亞大學東亞圖書館及哈佛大學燕京學社漢和圖書館,分別珍藏約有1000部的中華民族的族譜。
        目前台灣以國史館、國立中央圖書館、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國立歷史博物館、台北市文獻委員會等,可以說是珍藏最多族譜資料的公家單位。至於國立中央圖書館全台各分館及各縣市文化中心則大概僅有20多部,而各鄉鎮圖書館則可說是掛零了!至於民間單位則以台北市陽明山華岡中華學術院譜系學研究所圖書館珍藏大約有3700部,其次為國學文獻館珍藏1900多部族譜,其他如中華民族系譜研究中心、中國譜系學研究社及台灣省各姓氏淵源發展研究學會等組織也有數十部以上族譜資料。另外在台灣專業性的族譜出版社中,首推台中市江廷遠先生創辦之新遠東出版社,該社於民國四十六年編印出版第一部族譜--林氏族譜。而近年市面上則有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補助出版的「新庄子東海堂徐氏祖譜」及「西螺埔心程氏祖譜」。至於民間私人珍藏,雖然為數甚多,但是珍藏者一般多視為傳家之寶,不肯輕易公開示人,有待政府單位或學術機構建立完整配套措施及獎勵辦法,使得社會大眾肯將譜牒公諸於世。
        國外已經如火如荼地展開對中華民族的譜牒相關資料的研究工作,台灣民間的編修族譜工作,若能得到政府單位或學術機構的協助及補助,台灣住民欲進一步尋根的工作,將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從祖籍與族譜來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