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大花 2013-6-3 00:57
拜神拜佛是崇敬先人的精神
我們今天要講的題目,還是與拜神有關的,有觀眾來信問:為什麼要拜神呢?有什麼好處呢?這個問題,是不容易答覆的一個問題,各位朋友,隨著科技與工商業的發達,一般的家庭,裝潢得富麗堂皇,但是安神安祖先牌位的卻寥寥無幾,這原因有:
拜神、拜祖先的觀念日趨淡泊。拜神、拜祖先被視為迷信,一句迷信,就抹殺了一切,認為拜神、拜祖先是落伍的觀念,有些年輕人,尤其書讀得愈多的,愈不願意拜神拜祖先,主要是一般人缺乏對拜神、拜祖先的正確觀念。其實,中國人拜神、拜祖先,有五千年的文化,敬天拜祖,是一脈相傳的道統,中國文化的根本,就是在這種道統,這根基是出於中國人的天性,天性日久就成為一種風俗習慣,形成了中國文化固有的基礎。
記得在以前的時候,老祖母教訓兒子:「你看,你做得對不對﹖你看著你爸爸的相片,看著爺爺的相片,你發誓,你有沒有做錯啊!你對老祖宗發誓。」這老祖母教訓兒子,在佛堂的神檯面前教訓兒子,這種方式,我相信中國人的大家庭,都有見識過的。所以,拜神、安神、拜祖先,主要是要讓一個人去檢討自己,有沒有錯誤,對不對得起自己,對不對得起家族,讓人有一個懺悔的地方,可以讓一個家族團結。大家庭有一個祠堂,很多家族的成員,到外地回來都到祠堂去祭拜,主要的是慎終追遠,咱們中國人說飲水思源的意思,所以老一代的中國人,在節令、婚、喪、喜慶都要祭祀,拜神、拜祖先。
焚香膜拜,起源於道家,但是現在道教、佛教已經混洧不清了,民間拜佛也點香的,點三支香,這代表尊敬,代表三清,三清是佛家的三寶,是同樣的意思,凡是祭祖拜祖先,都是道教,道教是多神教,像觀音、關帝、媽祖、元始天尊,數不完的道教神。其實道教有道統的精神,起源於黃帝,成道是老子,道教是多神教,多位先人,他們在世的時候,他們的善行,他們救人的偉大精神和思想,可以做為我們後世的楷模,所以雖然他們已經死了幾千年,但他們的精神不死,像關帝,他義薄雲天,他雖然死了上千年,他轉世了幾世,但他的精神不死,他的義氣,受到後人的尊敬,我們尊敬到最高點的時候,就是膜拜點香,點香膜拜,是表示內心的誠意,沒有什麼特殊意義。
道家道教和佛教的拜神,其實佛教是一種至高無上的哲學思想,沒有點香的,到後來以至現在也不分了,拜佛的也點香。
大家都看過三國演義,中國人幾千年來,評鑑一個人的善、惡、忠、奸的標準,大都是用三國演義的人物來做標準。我們會拜關帝,三國演義裡的關帝代表忠、義的人物。關雲長,尊他為關聖帝君,他的事蹟,我相信不用多說,各位觀眾都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很清楚。幾千年來,我們拜關帝,並且尊他為財神,為什麼尊他為財神呢?因為關帝義薄雲天,他的義,可以伏魔,尤其生意人,大家都講信義,大家就不會欺騙,皆大歡喜,所以關帝是武財神。大家都講信義,生意就好做了,對不對?所以有中國人的地方,都有關帝廟,香火都鼎盛,有人問:觀音是道教還是佛教,這也很難分別,下去我要講一個觀音的故事,給各位聽:
我們看看,故事是說:觀音大士是古之仙女,道藏搜神記裡面說呢:從前有一個國王,叫妙莊王,他有三個女兒,都長得很漂亮,長女叫妙音,次女叫妙緣,參女叫妙善,妙善就是觀音菩薩,妙莊國王要三女妙善招親,但妙善不從,於是把她趕到後花園,住在柴房受苦,觀音還是不從,於是把她趕到白雀寺,去做尼姑,尼姑做的苦工,挑水、送水,但觀音呢可以讓鬼使幫她挑水,所以妙莊王很生氣,就令人把觀音斬掉,但是連斬三次,斬刀斷了,而觀音卻安然無恙,沒死。爸爸妙莊王看了很生氣,既殺不死她,也斬不死她,於是令人放火把佛寺燒掉,但觀音還是沒事,最後他就給了一條白布(白綾)叫她上吊自殺,當觀音被吊上白布條時,忽然有一陣黑霧遮天,一隻白虎,背著觀音走掉了,就是說一個白虎星下界救觀音上天了。太白金星又化做一個老人,指示觀音到香山修行,後來莊王病了,而且病得很厲害,觀音知道了,就問御醫,怎麼樣才能治好她爸爸的病,御醫說:必需要有人的眼睛和手臂。觀音大士二話不說,當場就把眼睛挖出來,手臂砍下來給御醫,好給她爸爸治病,結果她爸爸病好了,而觀音馬上變成千手千眼觀音的形像。所以後來我們稱為千手千眼觀音,空中現形,後世尊稱為千手千眼靈感觀世音菩薩。
最初呢,觀音是佛教徒,後來受道教太白金星指引,在香山修道,成為道教徒,所以宋徽宗的時候,就賜給觀音一個法號,就是觀音大士,又叫觀音菩薩。後來道教的人,都拜觀音,所以觀音也是道教,也是佛教。
觀音孝心感動天地,中國沿海一帶的居民都拜觀音,而且非常靈驗,觀音有三十六種法身,她可以治病,她可以在海上救人,她可以顯現各種各樣的形象來人,從宋朝到現在,一千年來,中國人家家戶戶都拜觀音,以觀音大士是很靈驗,她救人在海上,一般人都講一唸經就來了,所以道教跟佛教是很難分得清楚的,主要是道教要神,要叩頭,沿海地帶的家家戶戶都供奉觀音,都供奉關帝。
有人來信問:我們拜神為什麼要跪?為什麼要拜?這麼麻煩。跪拜是我們尊敬到極點的象徵,下跪表示內心的誠服,沒有什麼其他意思。跪講仔細一點,是三跪九叩才是大禮,表示內心非常非常的尊敬,非常的誠心,是拜神最大的禮節,所謂三跪九叩就是一跪三拜,拜的時候,頭要碰到地,三跪九叩,拜跪的時候,當拜神的時候要先出左腳,手背向上,手背是陽。當喪事的時候,要叩頭時,真正的大禮是四跪十二拜,但喪事時要先出右腳,中國人左是大,左是陽,右是陰,所以喪事要先出右腳,而且叩頭時手心要向上,因手心屬陰,這些禮節是根據中國的道教祭祀篇上查來的。
拜神最重要是內心誠敬,有時有人到廟裡去拜拜,忘記了帶香,或者有的不方便點香的,在道教,是稱「徒手拜神」,什麼叫徒手拜神呢?就是右手大拇指壓在左手大拇指上面,陰抱陽,陽抱陰,這樣子合起來,這是道教拜神,這裡是太極,各位觀眾都看見了。佛教是雙手合十,這是道教跟佛教拜神的區別。再說一遍:徒手拜神,道教是一個太極,陽抱陰,陰抱陽。佛教是雙手合十。所以一拜神,人家就知道你是道教還是佛教。
剛才說了,左手為陽,右手為陰,所以右手抱左手,左手抱右手,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你看過太極對不對?太極是黑裡面有白,白裡面有黑,就是太極,道教的哲學,起源於易經,易經上說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陰陽,五行金、木、水、火、土,陰陽五行也是我們排八字的方式。道教主要的宗旨是:自然、清靜、無為,這些是修道人修道的宗旨。道教是論道德經為中心思想,除道德經以外,還有五種經,像南華經、黃庭經、文史經、陰符經,這些是道教五大經典。但是一般人知道的,只有道德經,一般人奉的是道德經,道德經裡面一開始講:「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而佛教說:四大皆空,人皆有佛性,佛者,覺也。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所以人如果覺悟了,也可以成佛,所以在漢朝的時候,佛教傳入中國,中國馬上接受,就因為中國人有道家思想存在,不但接受還在中國發揚光大,成為中國人的教。道教是兼容並蓄的。所以道教和佛教的思想有些不同,道教是要拜神、膜拜、點香。而佛教是一種至高無上的哲學思想,都是教人行善,都是教人生活愉快,心中平穩。所以拜神、安神,主要不是說拜了神就發財,就大賺錢;主要是心靈安穩,家裡拜神,安了觀音,安了關帝,心煩的時候,點點香,讓你心靈平靜,尤其在許多時精神生活得不到的時候呢,心裡亂的時候,點一柱香,唸唸經,會讓內心平穩。在我這二十年的命相生涯裡面,有很多很多家庭問題的婦女,我都教她唸經,結果發現有很好的效果。各位朋友,今天我對佛教和道教的分別,解釋到這裡。道教關帝明聖經上說:「玉皇賜我姓和名,子胥五世轉忠臣。」
就是說關帝轉了五世都是忠臣,前面是伍子胥,後來又是漢朝之關雲長,是五世。道家講的三世因果,佛家講的三世因果,都是同樣的意思,所以關帝經裡講到關帝是轉了五世,而諸葛孔明是廣慧星,他在宋朝是朱文公輪迴三世就不下凡塵了,所以佛教講:三世因果、六道輪迴,說人死了,什麼都空了,但是因果不空,所以說道教的精神和佛教的精神是一樣的,只是形式有些不同。
但是現在時代不一樣,一般人感覺佛教比較高尚道教比較迷信,其實佛教是很高尚的哲學思想,道教也是很高尚的哲學思想,但是道教沒有形式,家裡安個神,點柱香,就是拜,心中有誠意,尊重這些先人的精神不死,像觀音的偉大精神,像關帝義薄雲天的精神不死,我們不是拜他的人,是他的精神,借假修真,對不對?至於拜神有什麼好處?各位朋友,你自己去想想看,看有沒有緣份。
一般人講的擲杯,就是用樹根、竹節做的杯,兩個,擲杯做什麼解釋呢?有什麼意義呢?杯有三種,茭杯的形狀像新月形,外(正)面凸,裡(反)面平,平的部份稱為陰,凸的部份稱為陽,平常是擺在神佛的供桌上,專門為信徒,在神前祈示吉凶用,筊杯很多人都看過,但不瞭解怎麼個用法?有觀眾來信問:怎麼樣才叫好杯?怎麼樣才叫不好的杯,我現在來解釋一下。
擲杯以前要點三支柱,向神佛稟明因由為祈求什麼事情,然後再擲杯,擲杯的時候有的是一正一反,這是好的杯,是笑杯,卜有杯是神佛指示有好的事情,也有呢是兩個正或者兩個反,兩個都是反面是怒杯,表示神佛怒斥,不答覆、不高興,有不好的事情,還有都是正面,叫笑杯,神佛在笑你,這表示吉凶參半,如果不答覆你的這種笑杯,就要一直擲下去,一定要神明答應為止,若為不足,重擲幾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