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徐庶為何要離開劉備

contorl 2013-5-2 00:10

徐庶為何要離開劉備

  《三國演義》中的徐庶是被程昱騙進曹營,為孝母而放棄了自己的前途,結果留下“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千古美談。古代君主選拔人才有條定律:能孝必忠。“三國”謀士除了有才之外,大都有“事母至孝”之德。徐庶投身曹營實際還是忠在前,孝在後。不過,徐庶即使離開劉備,但卻有很多次機會可以回到劉備的身邊,但是徐庶最終仍未回到蜀漢建功立業,到底是為什麼?
  我猜想可能是有以下的幾個原因所造成的: 
  第一,他在幫助劉備打了兩場勝仗之後,已是曹操的大仇人,而自己又不打算為曹操設一謀,那麼進入曹營,會是什麼結果?非但救不出母親,還會一起遭罪,甚至被殺害。與其愚孝、送死,還不如派趙雲、張飛等人去暗中營救吧。再者說這位大孝子能死心塌地跟母親到曹營,為什麼不能跟她一起去地府呢?原來他到曹營的主要目的是想換種方式為劉備,為國家出力,他在忠孝不能兩全時選擇了忠。後來在赤壁之戰中他便發揮了很大的內應作用(防馬騰)。這大概也是九泉之下母親最願意看到的吧,所以我們也不能說徐庶不是孝子。
  第二,按理說,徐庶向劉備推薦完諸葛亮也就仁至義盡了,但他還特地放下母親的事,去草廬親自請一趟。而孔明“聞言作色曰:‘君以我為享祭之犧牲乎?’說罷,拂袖而入。庶羞慚而退。”徐庶為什麼要去自討沒趣?孔明為什麼要說自己是替罪羊?因為徐庶雖然打了勝仗,但並沒有傷到曹操的筋骨,反而將事情鬧大了,接下來他不知該如何收場。所以徐庶只好交出手中的接力棒,請能力更強的諸葛亮出山。諸葛亮很清楚他的來意,所以他並不同情這位孝子,反而埋怨他不該將爛攤子拋給自己。
  可以見得,這中間並非是徐庶單方面無私舉薦了孔明,孔明在成就自己的同時也挽救了徐庶。假如徐庶一離開,劉備就遭受慘敗,他的前功還有什麼意義?所謂孝母不就像劉備為報兄仇而東征一樣,無人喝彩嗎?同時,我們也不能單方面責備程昱不該向徐庶使了陰謀,當徐庶決定將計就計、借機半引退之後,我們就應該認為是程昱給徐庶送了一個很舒服的臺階。陰謀有時候並不可惡也是這個原因。其間徐母雖死,卻成全了兒子的事業,成全了自己的英名。
  第三,徐庶到了曹營之後,實際上有大把的出逃機會,曹操甚至派他遊說過劉備。但徐庶並沒有接受劉備的挽留。一方面他是不想與諸葛亮競爭,認為在曹方也同樣可以反向幫助劉備;另一方面,他替劉備考慮,認為應從曹操手中反奪荊州才合道義,所以自己只要惹惱曹操就行了,餘下的事就讓敵人去做(徐庶遊說時就曾勸劉備先放棄荊州樊城)。也就是說徐庶雖然不想讓自己,讓劉備去幹掉劉表,落下不忠不義之名,但並不反對別人去幹。徐庶自從向司馬徽反映說劉表“徒有虛名,蓋善善而不能用,惡惡而不能去者也”,就對他來了個180度的大轉彎,此人非滅不可。而最後反奪荊州則是徐庶自己玩不成,要請諸葛亮解決的難題。經過這一穿插跑動,徐庶就與程昱完成了圍繞劉表的“二過一”,程昱在隊友扯出空檔之後隨即操刀射門。他一人連續包辦了劉協和劉表,所以又是“一打二”。
  由此可知,徐庶辭別劉備的用意是半引退,要從進攻型謀士換位成內應型謀士。而促使他改行的原因則是能力用到了極限,加之本性孝義,對自己主子的主子劉表下不去手,所以只好給程昱“放水”,同時請諸葛亮作“犧牲”。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徐庶為何要離開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