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5 2013-4-23 00:48
孔明和關羽顯靈
孔明和關羽顯靈 趙衛東、趙慶元合著的《演義成敗說三國》(安徽文藝出版社)駁斥一種說法:《三國演義》不像《水滸傳》《西遊記》和《紅樓夢》那樣,有明顯的主人公。《三國演義》的思想內容主要是靠人物群像表現出來的。
《演義成敗說三國》認為,《三國演義》也有明顯的主人公,誰呢?諸葛亮。
所以《演義》在諸葛亮出場前38回,為他提供了必要的背景:生靈塗炭,社會動亂,民心渴求終結亂象,建立統一的新政權。而《三國演義》的基本立場是擁護劉備的,偏偏劉備很遜,於是諸葛亮出場,就有救世主的味道。
但孔明並不直接出場,超級巨星總是有相當架式的。《三國演義》寫司馬徽和劉備會面,劉備自嘆「命途多蹇」,因而「落魄不偶」,司馬徽指出劉備的問題在於「左右不得其人」。這一句話等於否定掉「文有孫乾、糜竺、簡雍之輩,武有關、張、趙雲之流」等人才。司馬徽認為劉備還缺真正的人才,即「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再透過「元直走馬薦諸葛」「劉玄德三顧茅廬」的情節,讓諸葛亮風風光光亮相。接下來所有光環集中在他頭上,所有功勞記在他身上。死後《三國演義》大寫姜維以諸葛亮接班人身分大舉北伐之事,孔明彷彿陰魂不散。
還真的是陰魂不散。116回,小說快進入尾聲了,作者還安排諸葛亮顯靈。諸葛亮對鍾會說:「吾有片言相告。雖漢祚已衰,天命難違,然兩川生靈,橫罹兵革,誠可憐憫。汝入境之後,萬勿妄殺生靈。」生動傳達了諸葛孔明愛民形象。
又好比「祭瀘水」的情節。孔明七擒孟獲後班師回國,時值九月秋天,前進至瀘水,忽然陰雲密布,狂風驟起,無法安渡。孟獲說是水鬼作怪,必須用七七四十九顆人頭和黑牛、白羊祭拜。孔明反對,他說:「吾今事已平定,安可妄殺一人?」
反觀關羽這位同樣經《三國演義》美化的人物,他死後陰魂不散,飄到玉泉山,對著山上老僧普淨大呼:「還我頭來!」恨啊。普淨開示得好,你被呂蒙所害,大呼還我頭來,然而被你斬下的顏良、文醜等眾人的頭,又將向誰索討?關羽這才恍然大悟,稽首皈依而去。
雖然關羽後來在玉泉山顯靈護民,總是經過開導之後,起初還是一臉怨恨,哪想到芸芸眾生?比起諸葛亮一顯靈就只想到要百姓安好,關羽境界當然低了些。《三國演義》對諸葛亮真的敬愛有加,而且無以復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