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ry 2013-4-19 22:52
1942.4.18空襲東京 (杜立德空襲71周年紀念)
空襲東京,或也常被稱呼為杜立德空襲(英語:Doolittle Raid),是美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1942年4月18日時,向日本本土首次進行的空中轟炸攻擊任務,以作為對日軍突襲珍珠港的報復。在美國戰爭史中,這是惟一一次美國陸軍航空軍的轟炸機在美國海軍航空母艦起飛執行的戰鬥任務。經由這次轟炸任務,證明日本本土無法有效防衛盟軍的空中攻擊,並且報復了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襲珍珠港的恥辱。由於這個任務是由戰前曾是著名飛行員的吉米·杜立德中校一手策劃,所以又稱「杜立德空襲」。
此次空襲對日本的損失並不大,但是卻將日本的注意力從南方轉移到威脅日本的中太平洋地區,成為中途島海戰的誘因。另外,日本迫於形勢,發動浙贛戰役,企圖徹底摧毀中國浙江的衢州、玉山、麗水等機場,防止飛行員安全降落及日後繼續遭受美機穿梭轟炸,以達到安定本國民心和戰場官兵士氣的目的。
1942年初,美國在太平洋戰場上面對日本的進攻節節失利,為鼓舞士氣總統羅斯福特別指示美軍儘快組織對日本的反擊,唯一可行的就是對日本本土的空襲。
[attach]30056[/attach]
[attach]30057[/attach]
[attach]30058[/attach]
[attach]30059[/attach]
[attach]30060[/attach]
[attach]30061[/attach]
[attach]30062[/attach]
[attach]30063[/attach]
[attach]30064[/attach]
[attach]30065[/attach]
[attach]30066[/attach]
[attach]30067[/attach]
[attach]30068[/attach]
[attach]30069[/attach]
[attach]30070[/attach]
[attach]30071[/attach]
[attach]30072[/attach]
[attach]30073[/attach]
[attach]30074[/attach]
[attach]30075[/attach]
[attach]30076[/attach]
[attach]30077[/attach]
[attach]30078[/attach]
[attach]30079[/attach]
[attach]30080[/attach]
[attach]30081[/attach]
[attach]30082[/attach]
[attach]30083[/attach]
[attach]30084[/attach]
當時美國陸軍航空軍的雙引擎轟炸機由於航距所限,不足以飛到日本本土,而海軍的艦載轟炸機都是單引擎的,作戰範圍小,美軍的航空母艦又不能在沒有制海權的情況下游弋到日本近海。然而,據海軍作戰部的參謀佛朗西斯·洛中校的觀察:陸軍的雙引擎轟炸機能從航空母艦起飛。經過多番測試,美國軍方證實了B-25米切爾型轟炸機擁有從航母起飛、擊中日本的軍事目標、並飛越東海在中國降落的能力。計劃由海軍新服役的大黃蜂號航母搭載陸軍航空隊16架B-25轟炸機空襲日本本土。任命吉米·杜立德負責改裝飛機、訓練飛行員並執行此次行動。他只有一個月的時間進行訓練飛行員的工作,同時B-25進行了針對性的改裝,加裝副油箱載油量增加一倍,盡量拆除不必要的設備減輕重量。此次行動出於保密的原因並沒有向中國方面具體通報。
大黃蜂帶了16架B-25B米契爾型轟炸機,於4月2日低調地離開舊金山港口,和珍珠港出發擔任護衛的企業號海上會合。每架轟炸機帶了4顆500磅的炸彈及燃料,並在航空母艦的甲板上按照起飛順序擺開。4月14日,大黃蜂在北太平洋阿留申群島與中途島指定地點與企業號會合,兩艘航母就在14艘各型軍艦護航下由威廉·海爾賽統一指揮下前往日本東京。
美軍的原定計劃是在4月19日(由於疏忽考慮國際日期變更線,實際發起空襲的日期是4月18日)距離日本約450海里的海域讓轟炸機升空。16架B-25飛機將在下午起飛,在傍晚時分轟炸東京及橫濱一帶的幾座城市。具體分配是10架轟炸東京,3架轟炸橫濱,其餘3架分別轟炸名古屋、大阪和神戶。然而日本人已經事先在距其本土650海里外的海上布署了由50艘裝有無線電的漁船組成的預警監視網路。1942年4月18日清晨美軍在距離日本約650海里的海域被其中一艘「日東丸」發現。雖然美軍巡洋艦迅速地將其擊沉,但是艦隊截獲到無線電警報已被發出的消息。杜立德中校決定讓全部轟炸機立即起飛,進行空襲東京的任務。日本方面雖然得到美軍航空母艦出現的消息,但估計美軍使用的海軍轟炸機航程沒有那麼遠,因此對襲擊時間估計不足,結果全數的轟炸機成功地飛抵日本並且超低空飛行向東京、橫濱、名古屋和神戶的油庫、工廠和軍事設施進行了攻擊,接著便試圖飛越東海並降落在中國境內的機場。
原定計劃是讓這些轟炸機在江西南昌和浙江衢州這兩個尚由中國掌握的城市降落,然後就在中國參加中國抗日戰爭,加入陳納德的「飛虎隊」,轟炸日本航空隊位於台灣新竹的基地。然而由於起飛比原計劃早造成燃料的不足,飛機裝載的燃料按最初的計算只能讓他們飛到離中國海岸135英里的海上。雖然突然改變的風向助了他們一臂之力,當他們飛到中國海岸線附近時也燃料殆盡。再加上黑夜的降臨,而且由於聯絡不暢計劃中的地面指引沒有及時到位,杜立德中校下令全體棄機跳傘。
空襲對日本造成的損失如下:50人喪生;252人受傷;90幢建築受損或倒塌。受轟炸的包括日本柴油機製造公司、日本鋼鐵公司第一鋼鐵廠、三菱重工公司、交通部變電所、國家纖維服裝公司、橫濱製造公司倉庫、名古屋飛機製造廠、1座軍工廠、1所海軍實驗室、1個機場、1個臨時軍火供應站、9幢電力大樓、6隻大油罐、1家服裝廠、1間食品儲藏倉庫、1家煤氣公司、2家其它公司、名古屋第二臨時軍用醫院、和6所小學和初中。
比起兩年後美國陸軍航空軍用B-29超級空中堡壘對日本發動的攻擊,空襲東京只是一項象徵性的任務。雖然如此,空襲東京任務的成功,對節節敗退的美軍而言可說是一劑強心針。相對的,日本也因為這次空襲因而轉移更多資源進行絕對防衛圈的建設工作。同時這次空襲促使日軍展開中途島海戰,成了太平洋戰場上的轉折點。
4月21日,羅斯福總統在記者招待會上,面對記者關於飛機是從哪裡起飛的提問時,回答:「香格里拉」(暢銷小說《消失的地平線》中描述的一處世外桃源)。杜立德在中國跳傘被一個農民救了之後,認為全部飛機損毀,行動失敗,自己會受軍法審判。但他4月底到了重慶之後才知道由於這次行動成功地鼓舞了美國人民之士氣,被羅斯福總統授予象徵美國最高榮譽的榮譽勳章,並被授銜准將。作為報復,日本在1944年11月向美國發射了約9000顆氣球炸彈。1991年杜立德發表了關於空襲東京的回憶錄《我決不可能再那麼幸運》。 這次空襲曾被多次搬上銀幕,如1944年的故事片《東京上空的三十秒》(改編自飛行員特德·勞森根據他的經歷寫的回憶錄)和2001年的好萊塢影片《珍珠港》的最後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