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將英國推上海軍霸權的海軍將領

minipig 2013-4-12 00:28

將英國推上海軍霸權的海軍將領

  霍雷肖.納爾遜,是英國帆船時代最著名的海軍將領。1758年9月29日,他出生在英國諾福克郡伯納姆索埔村,也正是在這一年,英國政府批准建造勝利號戰列艦。納爾遜是家裏八個孩子的第三個,他9歲時母親去世,這個大家庭就由他父親一肩擔起。12歲那年,他作為一名海軍軍校學生加入了英國皇家海軍,並到了他舅父沙克林任艦長的艦上當實習生。他隨艦一起遠航,獲得了很多船舶駕駛和海上生活的經驗。沙克林利用他的影響使納爾遜來到Carcass號上,隨它參加了北極探險,使年僅14歲的納爾遜獲得了在冰海航行的經驗。
  沙克林升任皇家海軍審計官,他的影響更加速了納爾遜在海軍中的晉陞,納爾遜勤奮好學,他很快掌握了很多海上技能,成為了一名經驗豐富而又能幹的年輕軍官。1778年,沙克林去世,次年,納爾遜被任命為Hinchingbroke號艦長。胡德海軍上將又在納爾遜的軍事生涯上幫了他一把,他任命納爾遜為 Alemarle號艦長並帶年輕的威廉王子(後來的威廉四世國王)前往西印度。
  1789年,法國革命把人們的焦點引向了歐洲大陸。納爾遜一直同情在他家鄉的農民的遭遇。隨著戰爭威脅的升級,納爾遜受命指揮阿伽門農號,後又調往Chatham號。1793年1月,路易十六被處死,這使戰爭已不可避免。
  阿伽門農號歸屬胡德勳爵的地中海艦隊。1794年,納爾遜正忙於執行封鎖和圍攻土倫的任務。在圍攻科西嘉的Calvi時,一發炮彈打在他面前,飛來的彈片和碎石打瞎了他的右眼。不久,Hotham海軍中將接替胡德任地中海艦隊司令。阿伽門農號參加了與法軍的戰鬥,納爾遜俘獲了Ca Ira號。但他並不滿足Hotham的命令,並請求採取進一步行動,但Hotham卻滿足於現狀而沒有採納他的建議。在地中海艦隊化歸傑維斯海軍上將前,納爾遜執行Hotham的命令,封鎖法國南部海岸。
  傑維斯指揮很靈活,允許他的部下依據情況自己採取一些行動,使他的部下更加主動。傑維斯是個紀律嚴明的人,他做事從不拖拉,對不稱職的部下決不留情。他注意到了納爾遜的熱情,並利用自己的影響使納爾遜提前晉陞海軍准將,這樣納爾遜就可以指揮一支獨立的小規模分艦隊。
  1797年2月14日,英國地中海艦隊(15艘主力艦)在大西洋聖文森特角同西班牙艦隊(27艘主力艦)遭遇,展開一場激戰(聖文森特角海戰)。在這次戰鬥中納爾遜果斷採取行動,違抗傑維斯的命令,支身脫離隊形衝向西班牙艦隊,攔住其去路,並且率艦勇敢的逼近敵艦,兩次率兵衝上敵艦與敵人展開肉搏。納爾遜的行動為英國艦隊取得最後勝利起了決定性作用。此戰後,納爾遜被晉陞為海軍少將,獲得了勳爵封號。
  1797年7月,納爾遜在進攻西屬加那利群島的特拉裏夫島時,因右肘中彈而失去了整右臂。
  1798年初,康復後的納爾遜重返艦隊,擔任地中海分艦隊司令。同年8月1日夜,他率部突襲了泊於阿布基爾灣的法國艦隊,大獲全勝。被英王加封為男爵。
  1800年底,俄國、瑞典和丹麥組成武裝中立同盟,共同對付英國。為瓦解它們,在1801年3月,派克海軍上將率53艘戰艦組成的艦隊駛入厄勒海峽。同年4月2日,納爾遜率一支分艦隊向丹麥艦隊發起進攻。戰鬥初期,由於丹麥艦隊有組織的抵抗,英軍受到重創,派克命納爾遜撤出戰鬥,但納爾遜不予理睬,繼續進攻,在英國戰艦的猛烈打擊下,丹麥艦隊損失慘重,被迫投降。納爾遜乘勝追擊,將瑞典艦隊和俄國艦隊也趕跑。徹底摧毀了三國同盟。納爾遜因功被受予子爵,並接替派克,升任波羅地海艦隊司令。
  1803年5月,納爾遜出任地中海艦隊司令,以對抗法西聯合艦隊。1805年10月19日,法西聯合艦隊駛離西班牙加的斯港,企圖通過直布羅陀海峽前往地中海,配合拿破侖在義大利的軍事行動。這時,納爾遜已等候在加的斯以西的特拉法爾加海域。 10月21日拂煦,19世紀規模最大的一場海戰——特拉法爾加海戰開始了。參戰的法西聯合艦隊有戰艦33艘,英國艦隊有戰艦27艘。戰鬥在下午4時許結束,英國艦隊獲勝,法西聯合艦隊33艘戰艦中,8艘被擊沉,12艘被俘,人員死傷和被俘達7000餘人。英國戰艦無一損失,僅傷亡1600餘人。但不幸的是,在戰鬥中,納爾遜被法艦“敬畏”號上的步槍手擊中身亡,年僅47歲。
  納爾遜在長達35年的海軍生涯中,長期漂泊在大洋上,身經大小戰鬥不下百餘次。他作戰英勇頑強,在軍事上敢於破除舊教條,突破傳統的戰略戰術原則,善於在戰鬥中發揮獨創和主動精神,這也就是他所說的“納爾遜風格”。
  納爾遜具有非凡的軍事天才,是英國海軍史上最先擯棄當時盛行的線式戰術並開創海上機動戰的將領之一,他在戰術創新上以無人能與之匹敵而享有盛名。他英勇無畏,能征善戰,身殘志堅,人送綽號「殘疾將軍」。在特拉法爾加海戰,他獨創性地運用一些不同顏色和圖形的信號旗溝通艦隊之間的聯繫,現代海上通用的國際信號旗(亦稱「萬國旗」)即由此演變而來,成為了戰勝法國艦隊的重要因素,這次海戰勝利的重要意義不僅在於重創法西聯合艦隊,而且粉碎了拿破崙佔領英國的企圖,結束了長期以來英法爭奪海上霸權的鬥爭,確立了英國的海上霸主地位。正如後人所說:「一個特拉法爾加,一個莫斯科,把不可一世的拿破崙趕下了台。」他陣亡以後,英國在倫敦聖保羅大教堂為他舉行隆重的葬禮,遺體安葬在大教堂的墓穴中。
  1.  納爾遜的軍事思想
  納爾遜的軍事思想是「以海制陸」的海權思想,他的戰略是「艦隊殲滅主義」,在海戰中,以消滅艦隊為目標,再以海制陸,使拿破崙的路上霸權瓦解,飲恨而終。納爾遜對海權及戰略卓越的見解,實出於他對事物觀察分析的洞察入微,和豐富的想像力與企圖心。
  2. 納爾遜的戰爭原則
  納爾遜善於掌握戰爭原則,他以搜尋敵人艦隊,徹底殲滅於海上為作戰目標。作戰時,將集中、主動、攻勢與機動原則發揮盡致。在歷次海戰中,戰略上以少勝多,戰術上以寡擊眾;以主動制敵被動,機動攻敵不動,扭轉劣勢,獲得勝利。馬漢在其海軍戰略名著中,對納爾遜推崇備至,實非過譽。
  3. 納爾遜的戰法
  納爾遜對帆船戰法並不墨守成規且悉心研究,而創立「納爾遜戰法」。主要的著眼是,他給予所屬隨機獨斷的權力,並以迫敵決戰,殲滅敵人為作戰目標。帆船時代之正規戰法是縱隊接敵,採平行作戰,易使敵人逃避,無法殲滅。納爾遜戰法能把握戰機,主動奇襲迫敵決戰,使敵首尾不能相顧,而達成殲滅戰果。以特拉法加一役為例;納爾遜戰法以少勝多,擊沉敵艦廿二艘,成就之大堪稱空前,納爾遜之戰術天才令人嘆服。
  納爾遜毫無疑問是古今中外海戰中最傑出的將領,在每次戰役中均能運用機智和想像力,不拘泥教條,創新戰術,以寡擊眾、以弱敵強,以海制陸獲得勝利。納爾遜正是未來臺海作戰中,我們軍事指揮應效法的典型。特別是科學進步、戰術更新迅速的今天,更要學習納爾遜的戰爭藝術。其在性格上表現的超人勇氣和誠信;在道德上所表現的忠誠和仁愛,更是值得我們效法和崇敬。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將英國推上海軍霸權的海軍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