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做個「硬功夫」與「軟實力」兼具的人

einni 2013-4-8 21:32

做個「硬功夫」與「軟實力」兼具的人

做個「硬功夫」與「軟實力」兼具的人



作者生於民國五十年代,成長的背景,跟年輕的各位很不一樣。當年的經濟發展還沒
有現在這樣成熟,物質生活是比較匱乏的。

我父母親那一輩,根本沒有機會受太多教育,每天為了溫飽就已經疲於奔命,自然也
沒辦法提供孩子什麼生涯建議。

在這種背景下,我們那個年代的人,在選擇科系時的首要考量,多半是求生存。換句
話說,就是找一個「將來比較好找工作」的科系,什麼夢想啊,興趣啊,只能排在這
個實用考量之後。

我們是先填志願再考大學,當時,正是科技業剛萌芽的時候,「最好找工作」的科系
「電機系」,成為我們甲組(理工組)學生的第一志願,將來出社會,只要跟電路設
計或硬體設計有關的行業,我們都可以做。

我就是基於這樣的考量,進了清大電機系。

雖說如願以償進了明星學校的明星科系,但坦白說,我念得並不快樂。電機系的課很
重,許多科目像是工程數學、電磁學……,對我來說都很抽象,讀起來頗吃力。

偏偏我們班有很多聰明絕頂的同學,他們的腦袋瓜子真是靈光,我看他們一派輕鬆,
邊叼著菸邊翻書,考試就可以考得很好;相形之下,我雖然不至於念不來,但就得花
很多力氣,才有辦法消化那些硬邦邦的知識。

回想我大學時代,最讓我快樂的事,應該是辦活動吧。我是住宿生,常主辦寢室聯誼
,最高紀錄曾辦過17間寢室聯誼,在當時可是好大的陣仗!除了辦聯誼,我也很會辦
舞會。對當時的大學生來說,舞會可是一件很「夯」的事,我非常樂於做這件「為民
服務」的事。

不能小看辦舞會這件事,主辦人得安排場地、準備音樂、聯絡各路人馬、宣傳、炒熱
氣氛、控制活動節奏等,也不是件簡單任務!

別看我這麼熱中於辦活動,就以為我是那種非常外向、人來瘋型的「high咖」,其實
,我原本的個性甚至可以說是害羞、內向的。我之所以喜歡辦活動,並不是愛現想秀
,而是因為我很享受過程中那種「being with people」 (與大家同在)的感覺。如
果就生涯性向而言,我想,比起念電機、做工程師,我應該更適合念企管、做跟人有
關係的工作。

不過,在「求生存」的時代氣氛下,我們那個年代的人比較「認命」,即使不喜歡那
個科系,還是會勉強自己把學業完成,再找一份相關的工作。

我要一輩子待在舒適圈嗎?

我退伍後的第一個工作,是在一家台灣公司做研發,負責寫控制機械手臂的組合語言
。不過,這工作我做了一個星期就沒做了。一方面是剛退伍,心還不定,公司裡也沒
有人帶新人,我常有種「不知為何而戰」的感覺;而且,我很明白自己真的不是適合
做研發的料,不如早一點離開。

隔了四個多月,我應徵上了惠普支援工程師的工作,這個工作對當時的我來說,是非
常適合的。

從職能面來看,支援工程師並不需要做艱深的「研發」,主要任務是為客戶做服務跟
維護,正好吻合我的個人特質;再從組織條件來看,惠普是知名的國際企業,制度完
整,又對「人」很重視,對社會新鮮人來說是很好的選擇。

因為我喜歡這家公司、這份工作,所以格外珍惜這個機會,在新人期間非常努力。做
支援工程師是可以準時上、下班的,可是我都會自願留下來學習,補強專業知識。

我原本只打算做兩年工程師,但是在這個工作崗位上實在做得太愉快,可以說是如魚
得水,竟然一做就是5年多,轉眼已經來到30歲大關。

人生在這種逢「十」關卡前,總會感觸特別多,加上我當時也結婚生子了,「成家」
以後,自然會開始思考「立業」的事。雖然,支援工程師的工作我勝任愉快,但是,
我難道要一直待在這個舒適圈嗎?當初不是打定主意,不要一輩子做工程師的嗎?

當年有一個跟我一起進惠普的要好「同梯」(同一年進入公司的人),早幾年就離開
了,後來獨當一面,成為一家公司的總經理。他的經歷也讓我忍不住反思:我的職涯
,沒有其他可能性了嗎?

板凳變一軍

我當時能想到的選擇,就是轉去做業務。說實話,那時我並不是很確定業務到底在做
哪些事情,於是請教了另一位當業務的「同梯」。他很嚴肅地警告我:「業務一天到
晚都在追單子,每天早上醒來,還睡眼惺忪,壓力就來了。」

我一開始有點掙扎,為什麼要放棄安逸選擇勞碌?但經過長考,還是決定一試。

剛好 IBM在找業務,我投履歷過去,順利被錄取了。當了業務以後,我才知道,我那
位業務「同梯」所言不假,壓力真的如影隨形,而且,我30歲才轉型,要跟一堆比我
年輕的人競爭,格外辛苦。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做個「硬功夫」與「軟實力」兼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