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清王朝御用二十五寶之皇帝行寶

megaQ 2013-3-22 00:33

清王朝御用二十五寶之皇帝行寶

  印文:皇帝行寶,二行四字,陽文篆字。
  印面:6.8公分x4.6公分。
  印身:6.8公分x4.6公分x10.2公分。
  印重:820公克。
  印材:和闐白玉。
  印鈕:交龍鈕。
  四面:刻乾隆禦制詩文。
  皇帝行寶,清25寶排序第九 。璽文朱文,玉筋篆,左滿文,右漢文篆體。據《交泰殿寶譜》,此寶作“以頒錫賚”之用。制度規定其“以頒賞賚”,即皇帝公務用印,對有功之臣,皇帝在賞賜頒詔時,鈐此寳。
  歷史上各王朝,維繫其封建獨裁統治的象徵物“寶璽”,自秦始皇開始刻制後,歷朝或是傳承或是重刻,直至清亡都是如此。秦始皇創立的寶璽制度 "乘與六璽" 曰 :皇帝行璽,皇帝之璽,皇帝信璽,天子行璽,天子之璽,天子信璽。被漢高祖劉邦全部繼承下來。根據漢代的記載,六璽的用途都不同,由符節令丞掌管。然而,傳國玉璽不在這六璽之內,因爲這個玉璽是用來代表正統的,所謂“真命天子”必須擁有這個玉璽,否則只能是草雞大王而非真龍天子。
  這一制度也貫穿了整個“魏”、“晉”、“南北朝”和“隋”,他們或琢玉為之,或范金為之,而且連規格、名稱、紐式、文字都基本不差,或六璽,或八璽 (“乘與六璽” + 傳國玉璽 + 受命璽)不等。直到唐朝武則天稱帝時,則獨出心裁地增加了一方“皇天景命有德者昌”神璽,而將八璽制改爲九璽制,同時將“璽”改爲“寶”。唐中宗即位覆稱“璽”,唐玄宗開元六年又稱“寶”,天寶初改“璽書”為“寶書”,自此各朝都稱“寶”了。
  北宋增至十二寶,南宋則是十七寶。明朝猛增至二十四寶,清朝除交泰殿二十五寶日常使用外,還供奉著“盛京十寶”。由此可見歷朝寶璽的數量是越來越多,而且體積也越來越大,從秦漢的方一寸二到四寸不等,唐朝的方二寸到四寸不等,直到明、清的方二寸九到五寸九不等,最大者有宋朝“寶命寶”“範圍天地,幽贊神明,保合太和,萬壽天皇”的“定命寶”印面竟有九寸見方,而明朝建文帝的“天命明德、表正萬方、精一執中、永宙永昌”,“凝命神寶”印面卻是一尺六寸九分見方,可謂是碩大無比。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清王朝御用二十五寶之皇帝行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