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ct 2013-3-19 00:51
與雍正帝有過關係的女人
民間素稱皇帝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嬪”,其實这只是對封建帝王后宮的一個籠統說法。作為封建帝國的最高統治者,皇帝擁有多少女人,在數量上是不受任何限制的。“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嬪”,也只是形式上的一個制度,皇帝後宮的女人永遠只是皇帝的一個附屬物,一個皇家生育工具和一個個人玩物,她們在皇帝的淫威和宮廷禮儀的約束中,時而高貴顯赫,時而低微卑賤,得寵時炙手可熱,失寵時陷入苦海,甚至失去起碼的人身保證,沒有一點的獨立人格。別人眼裏的金碧輝煌建築,在她們眼裏也許就是人間地獄,衆多的女人圍繞一個男人所引發的爭鬥,無非是人間的歡樂和生活待遇的高低,伴君如伴虎的悲劇隨時會發生,而皇帝打着多子多嗣多福的招牌任意玩弄女性,甚至不理朝政、敗壞朝綱。看封建帝王在後宮的行為,就可以知道帝王的倫理道德是多麼的虛僞和狡詐。通過研究帝王后宮,就會發現那些有“幸”步入后妃行列的女性,很多時候可以涉及她的家族政治地位和社會關係等背景,因為有時候婚姻也是出於政治上的需要。所以研究那個朝代的政治、經濟等社會制度,也可以從帝王后妃數量、來源中發現很多有價值的線索。
雍正帝在位時間雖然只有13年,但是他的后妃在數量上卻一點也不少。這些后妃在雍正帝死後被埋葬在他的身邊,即泰陵旁邊的泰陵妃園寢內。
泰陵妃園寢位於泰陵東北方向的楊樹溝,是清王朝在關內營建的第二座妃園寢,是清西陵的第一座妃園寢。始建時間等相關信息無記載。但根據慣例,妃園寢往往隨着皇帝陵的營建而興工,或同時,或稍晚一二年。
泰陵妃園寢內葬雍正皇帝的21位妃嬪,其中皇貴妃1人、妃3人、嬪1人、貴人5人、常在7人、格格4人。
這21位女人都各自為券,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單獨的地宮。這些神秘的美女香塚究竟埋沒了多少或普通或離奇的故事和經歷,現在均不得而知,她們中間甚至有些人的簡單身世都沒有流傳下來,就已經成為大千世界中茫茫渺無的一縷煙塵,留下的只是一個冷冰冰的寂寞而又孤獨的墳頭。下面將泰陵妃園寢內的21位妃嬪分別介紹一下。
純懿皇貴妃,耿氏,管領耿德金之女,滿洲鑲黃旗,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十一月初三日生,比雍正帝小11歲。早年入侍潛邸,為格格。康熙五十年(1711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生皇五子弘晝。胤禛登極後,於雍正元年(1723年)二月十四日封耿氏為裕嬪,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行冊封禮。雍正八年(1730年)四月晉封為裕妃。胤禛崩後第14天即雍正十三年(1735年)九月七日,新即位的乾隆皇帝尊封她為貴妃,因當時正在胤禛的大喪期間,冊封禮推遲到乾隆二年(1737年)九月才舉行。耿氏在貴妃位上度過了41個春秋,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二月初一日,乾隆帝以是年十一月為裕貴妃90歲大壽,晉封耿氏為皇貴妃,在她生日的前5天即十月二十八日為耿氏舉行了冊封皇貴妃典禮,以90歲高齡而被封為皇貴妃,不僅在清朝空前絶後,就是在中國曆史上都是罕見的。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十二月十七日耿氏終因年事過高而壽終正寢,終年96歲。她比孝聖憲皇后多活10年。其壽數僅比康熙皇帝的定妃小1歲,在已知終年歲數的后妃中,她位居第二。耿氏死後第二天乾隆皇帝親自到裕皇貴妃金棺前奠酒。十二月二十日,金棺奉移到京北的曹八裡屯殯宮暫安。乾隆五十年(1785年)二月冊謚耿氏為純懿皇貴妃。四月初九日,純懿皇貴妃金棺奉移泰陵妃園寢,四月十六日辰時葬入地宮。純懿皇貴妃券座位於前排正中,是園寢中的最尊貴的位置,這與她是這座園寢中唯一的皇貴妃有直接的關係。
齊妃,李氏,漢族,知府李文燁之女。她是胤禛早期的妻妾之一,胤禛即位前她已是潛邸側福晉。在當時,她的地位比孝聖憲皇后和純懿皇貴妃都高。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七月初六日未時生皇二女和碩懷恪公主。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六月初二日子時生皇子弘昐。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八月初七日酉時生皇二子弘昀。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二月十三日子時生皇三子弘時。李氏在10年之內為胤禛一連生了三男一女,這無疑表明她是深受胤禛寵愛的。胤禛即位後,於雍正元年(1723年)二月十四日被詔封為齊妃,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行冊封禮。乾隆二年(1737年)三月以來,齊妃染病在床。四月初一日病勢沉重,即日移到北海五龍亭。弘曆奉皇太后親自到五龍亭看望齊妃。四月初七日齊妃病逝,終年約60歲。齊妃死後,乾隆皇帝親自到五龍亭殯所齊妃金棺前奠酒行禮。幾天后,齊妃金棺奉移到京西的田村殯宮暫安。乾隆二年(1737年)十二月齊妃金棺奉移泰陵妃園寢。入葬日期待考,估計當在乾隆二年十二月份入葬。其券座位於純懿皇貴妃東側,前排東數第二位,其地位僅次於純懿皇貴妃,居於第二位。
謙妃,劉氏,內管領劉滿之女,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生。雍正七年(1729年)入宮,初稱劉答應,雍正八年(1730年)晉為劉貴人。雍正十一年(1733年)六月十一日亥時生皇六子弘曕。弘曕是雍正帝最小的皇子,當時雍正帝已56歲,晚年得子,自然異常高興,在弘曕降生的第二天,雍正帝就晉封劉貴人為嬪,封號為“謙”,冊封禮在第二年舉行。弘曆即位後,於雍正十三年(1735年)九月初七日詔封謙嬪為謙妃,乾隆二年(1737年)九月舉行冊封禮。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五月二十一日謙妃去世,終年54歲。乾隆帝輟朝三日。謙妃金棺於五月二十四日奉移到京師北郊的曹八裡屯殯宮。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十月十六日謙妃金棺奉移泰陵妃園寢,十月二十五日入葬。其寶頂在前排,純懿皇貴妃之右。
寧妃,武氏,知州武國柱之女,早年入侍胤禛潛邸,於雍正十二年(1734年)五月二十四日卒,追封為寧妃。約於乾隆二年(1737年)下半年葬於泰陵妃園寢,寶頂位於前排左邊第一位。
懋嬪,宋氏,主事金柱之女,早年入侍胤禛潛邸,為格格。她很可能是胤禛最早的妻妾。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三月十六日丑時她為剛17歲的胤禛生下了第一個子女—皇長女。胤禛登極後,於雍正元年(1723年)二月十四日詔封為懋嬪,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舉行冊封禮。懋嬪卒於雍正八年(1730年)九月,金棺暫安于闐村殯宮。乾隆二年(1737年)十二月隨同齊妃金棺奉移西陵泰陵妃園寢。為什麼懋嬪死後七年才奉移妃園寢呢?因為懋嬪死那年即雍正八年(1730年)九月,泰陵剛剛興工,妃園寢尚未營建,懋嬪金棺只得長期在殯宮停放,到乾隆二年(1737年)下半年泰陵妃園寢建成,齊妃和懋嬪金棺才得以奉安。懋嬪券座位於前排右邊第一位,她是泰陵妃園寢中唯一的嬪。
郭貴人,雍正初年封為郭常在,雍正七年(1729年)晉為郭貴人。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正月卒,彩棺暫安於京師北郊的曹八裡屯殯宮。乾隆五十一年三月初七日辰時郭貴人彩棺奉移泰陵妃園寢。三月十三日入葬地宮。
李貴人,雍正七年(1729年)封李貴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四月二十八日卒,二十九日奉移,七月二十一日百日禮致祭。
安貴人,卒於乾隆十四年(1749年)四月至十五年底之間,彩棺暫安于闐村殯宮。
海貴人,雍正三年(1725年)為海常在,雍正十三年(1735年)九月底晉為海貴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十二月卒,彩棺暫安于闐村殯宮。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四月初一日卯時奉移泰陵妃園寢,四月初十日午時海貴人彩棺葬入地宮。
張貴人,初入宮為常在,雍正十三年(1735年)四月升為張貴人。乾隆元年(1736年)四月二十一日是張貴人的周年致祭禮,以此推之,張貴人當卒於雍正十三年(1735年)四月二十一日。
馬常在,雍正七年(1729年)七月已入宮,稱馬答應。雍正八年一月晉為馬常在。馬常在卒於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夏季。彩棺暫安于闐村殯宮,一直到乾隆四十年(1775年)十月,馬常在的彩棺仍在田村殯宮暫安。此事被乾隆皇帝發覺後,非常生氣,懲處了一大批官員後,馬常在彩棺才得以奉移泰陵妃園寢,入葬地宮。
李常在,雍正八年(1730年)已進宮,被封為李答應。雍正十年(1732年)閏五月晉為李常在。乾隆五十年(1785年)十一月李常在尚健在。
顧常在,雍正七年(1729年)四月已進宮,為常在。雍正七年九月顧常在卒,彩棺暫安田村殯宮。乾隆二年(1737年)三月初六日清明節時,仍祭祀停在殯宮的顧常在。
高常在,雍正七年(1729年)四月已入宮,稱高答應。雍正八年一月晉升為高常在。約卒於雍正十年(1732年)七月至十二年底之間。高常在彩棺暫安于闐村殯宮,乾隆二年(1737年)三月仍停在殯宮。
常常在,雍正七年(1729年)一月已入宮,稱常常在。雍正十年(1732年)八月常常在溘逝,彩棺暫安田村殯宮。乾隆二年(1737年)三月常常在彩棺仍停在殯宮。
春常在,在已找到的清宮檔案《宮中檔簿》(雍正十三年十月)中已有春常在之名,一直到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始終有春常在之名。乾隆二十七年至三十年的《宮中檔簿》缺失。但乾隆三十一年的《宮中檔簿》中已不見春常在之名。
蘇答應,雍正四年(1726年)七月已進宮,可能卒於雍正七年八月以後。蘇答應有可能是泰陵妃園寢中的蘇格格。
那常在、伊格格、兩位張格格均未找到相關史料。
據考證,雍正皇帝實有后妃30人。妃園寢葬21人,泰陵葬1後1皇貴妃,泰東陵葬1後,清西陵共葬24人。其余的那6人是:老貴人、吉常在(原稱吉官)、英答應(原稱蘭英)、汪答應、德答應以及雲惠。其中老貴人葬於清東陵的蘇麻喇姑的園寢內。另外5人葬在何處,目前還是一個未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