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春節.元宵節的習俗

vane 2013-3-13 01:11

春節.元宵節的習俗

[align=center][color=red][size=5]春節習俗[/size][/color][/align]

1.[color=blue][size=3]冬至[/size][/color]:臺灣本地舊俗,冬至已開始有年節氣氛,當天祭祖,稱為祭冬,部分宗親組織也會於當天集會聚餐。當天可以打開祖宗牌位清理,所以許多家族亦藉由此日檢視神主,抄錄資料作為族譜依據。

2.[color=blue][size=3]尾禡[/size][/color]:俗寫為「尾牙」,於農曆十二月十六日祭祀土地公,各公司行號則藉此聚餐,酬謝員工辛勞。早期尾牙聚餐有避開雞頭之習俗,避免有開除的暗示。近年來,台灣大企業尾牙聚餐則聘請影視歌星演出,並有高額獎金、股票摸彩,成為台灣媒體矚目焦點。

3.[size=3][color=blue]送神[/color][/size]:農曆十二月廿四日清早祭祀送神,焚燒雲馬紙為神祇坐騎,返天過年,依例會準備果實甜湯。送神之後,方能打掃神明廳,清理神案、神像、祖宗牌位、香爐、除去舊門神,準備換新。香爐中的香灰須於當日重新篩濾過,門神則隨送神焚燒金紙時焚去。而台灣本地舊日傳說,送神之後,廿五日天神會下凡代替上天述職神祇巡視,所以當日不可當天曝曬褻衣。

4.[size=3][color=purple]除夕[/color][/size]:依農曆十二月大小月,台灣話稱為二九暝或三十暝。過年前數日,各家便開始蒸年糕,年糕有甜鹹之分,稱為甜粿、鹹粿。甜粿以糯米作成,亦有添加紅豆者,俗諺稱「吃甜甜,好過年」;鹹粿則以在來米製成,如前一年家中曾有喪事者則不做年糕,由親友鄰朋致贈。通常臺灣民間都在除夕當天或前一、二日更換春聯、門神,隨時代演進,亦有不貼春聯,只貼「恭賀新喜」、「恭喜發財」、「恭賀春釐」等賀語紅紙者。除夕當天需祭拜地基主,又稱「拜門口」,而後祭祀神明及祭祖。祭神後,會於神明像上貼上春花;祭祖之後,則會擺上發糕及米飯各一,插上紙作的紅花,稱為「飯春仔」。當晚則圍爐,並吃長年菜。所謂長年菜一般是帶根的菠菜,也有用芥菜者。依舊俗,農業社會中一年的欠債,須於除夕前還清。所以臺灣俗諺中調侃手頭經常窘迫的人為「天天二九暝」。

5.[size=3][color=purple]初一[/color][/size]:出門拜年,稱為「行春」,一般而言都會依農民曆決定出行方向及開門、關門的時辰。當天臺灣人通常會前往廟宇、佛寺燒香,祈求新年吉祥。

6.[size=3][color=purple]初二[/color][/size]:為回娘家之日,依舊俗,初二之前,已出嫁之女子不得回娘家,據稱會分掉娘家之福。然隨時代進步,近年來臺灣婦女團體努力推展女兒回家過年的新觀念。

7.[size=3][color=green]初三[/color][/size]:為老鼠娶妻之日,當天依例需早睡。

8.[size=3][color=green]初四[/color][/size]:接神之日,慣例選在近傍晚之時,俗諺有「送神早,接神晚」之說。接神之後,當年生肖沖犯太歲者,則安上太歲符,現今臺灣諸多廟宇亦設有太歲廳,供奉值年星君,供信徒登記祭祀。

9.[size=3][color=green]初五[/color][/size]:開市,各行各業開張營業。

10.[size=3][color=navy]初九[/color][/size]:傳說為道教玉皇大帝聖誕,稱為「天公生」,當天凌晨或者初八夜晚子時後,各家便開始祭祀,一夜之中,各地鞭炮聲連緜不斷。

11.[size=3][color=navy]十五[/color][/size]:元宵節,臺灣元宵舉行觀光燈會已成風尚,每年依生肖製成巨型主燈,成為焦點。各地尚有台北縣平溪放天燈、野柳王爺洗港祭儀、臺東炸玄壇爺(炸寒單爺)、臺南縣鹽水蜂炮等活動。

[align=center][color=red][size=5]臺灣年俗唸謠[/size][/color]:[/align]

「[size=3][color=blue]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睏到飽,初四接神,初五隔開,初六挹肥,初七七元,初八完全,初九天公生,初十有吃食,十一請囝婿,十二查某囝轉來拜,十三吃泔糜配芥菜,十四結燈棚,十五上元暝[/color][/size]。」

[align=center][color=red]元宵節的習俗[/color][/align]

元宵節,亦稱為[color=red]上元節[/color]、[color=red]小正月[/color]、[color=red]元夕[/color]或[color=red]燈節[/color],時間是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這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錢塘瞿佑《雙頭牡丹燈記》:「每歲元夕,於明州張燈五夜。傾城士女,皆得縱觀」。在這一天,人們要吃元宵,鬧燈會,猜燈謎,提燈籠,許多地方還有放天燈的習俗。是華人社會的盛大節日之一﹐是中國人的情人節。

道教中,上元節視為天官大帝(堯)誕辰,正月十五為上元,七月十五為中元,十月十五為下元,分別屬天、地、人這三官主管。上元節天官喜樂,故燃燈以慶。終唐一代,朝廷皆正式祭拜。


在台灣,除了賞花燈活動及著名的台北燈節、台灣燈會之外,還有台灣北部的台北縣平溪鄉放天燈活動。另外,台灣中北部苗栗市則有著名的「苗栗火旁龍」,苗栗火旁龍是指以鞭炮、蜂炮炸舞龍方式得到「去邪(去舊)迎新年」的作用。在台灣南部的台南縣鹽水鎮則有著名的「鹽水蜂炮」。在台灣東部的台東市,則有「炸玄壇爺(炸寒單爺)」,也是以蜂炮為主,但與鹽水蜂炮的進行方式並不相同。

在台灣早期,有在元宵節夜裡未婚的女性要偷得蔥來討個吉兆的說法。俗語說:「[color=red]偷挽蔥,嫁好翁;偷挽菜,嫁好婿[/color]」(台灣話發音)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春節.元宵節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