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太湖長老

jeanlee 2013-3-3 14:06

太湖長老

[color=navy]五代十國(公元907-979)之亂,中國遍地刀兵,在藩鎮割據、政權更迭、相互混戰當中,民生十分困苦。而軍隊的活動地區沒有一定,但富庶魚米之鄉,必為飽受掠奪摧殘之所。

當時,劉知遠(後稱帝,為後漢高祖)的部屬,有個指揮使叫司徒威,本是吳(江蘇省一帶)人,領軍在中原。一次,他因軍務,移師贛(江西)皖(安徽)邊境,時值兵亂,流民滿途,阻塞於道,司徒威讓部屬婉言驅散,覓路前進。有一個十一二歲的男孩,因腿傷難以行走而伏於路旁,司徒威偶然動了惻隱之心,隨後關心詢問,並命隨從給予協助。
男孩亦吳人,因戰亂而四處流寓,與母同為亂兵所俘。後來,亂兵在途中散去,俘虜盡皆逃出,而男孩卻與母親失散了。司徒威詢其姓名,孩子自稱司徒敏德,父名司徒光。

姓名的通報使得司徒威大驚,連忙下馬,抱起孩子,凝視流淚。原來,司徒光為司徒威胞弟。威少年離鄉,與弟分散十餘年未有音訊。於是,他詳問姪子家鄉的情況。敏德細訴流離的辛苦、失所的慘狀:父為亂兵所殺;母子相偕逃亡,如今又失散。言下對兵亂之禍不勝痛恨。

司徒威官拜指揮使,隨著軍隊的移師駐防,所到之處,劫掠隨之,個人所獲亦不少,聽了侄兒的話愧疚極深,沉思良久,乃抱侄上馬,只帶了兩個從卒,另覓他途而去。

這奇跡似的相逢與遭遇,這陡然間的愧疚與思索,讓司徒威悄悄的離開他自己的部隊,於偶然中,他決定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兩個月後,司徒威與侄兒回到太湖邊上的故鄉。那時,江南李氏建國號南唐,為時不久,根基未穩,太湖以西地區,尚未開發。

司徒威在當地吳興郡所屬的義山集,召集了三十來名逃兵,加以組織;隨後又撫恤流亡百姓,一方面伐木造船,一方面開墾土地,為流亡者維持生活。當時,太湖西區處於無政府狀態中,有人出來領導,而且又有周全的謀生方式,因此,不少無家可歸的人,奔相走告,紛紛到此依附司徒威。

起初,司徒威只有百數十人,半年之後,除了單身壯丁之外,有七十餘戶附從他,建立了村莊。一年之後,司徒威因捕魚之故,影響力量伸入太湖內若干島嶼,又有近百的漁家依附他了。而在義山集中心,流亡者結聚的人數,也逐漸增多,他們已建立了四個村子。義山集中心,還建立了一個簡陋的堡砦,壯丁們輪流守望,以防亂兵過境搶掠。這是義山、興安、和家三個市鎮的最初雛型。

司徒威孜孜不倦的經營著招撫流亡,使之安居工作。他為許多青年男女主持婚禮,但是,他本身卻孤獨著。司徒敏德曾經詢問伯父,何以不婚?他不回答這一個問題,他向眾人宣佈以敏德為子。

五年之後,他所經營的善業版圖不斷擴展:太湖中主要的大島,東洞庭山的居民,也列入他的管轄區;屬於他這一個集團的漁舟,有三百餘艘;耕戶五百;轄區的總人口在四千以上了;區內,並有了學校。

於是司徒威為敏德完婚。他至此時才告訴姪兒,自己所以不婚的原因:

後晉出帝(石重貴942-947)末年,司徒威的防地在隨縣,戰事發生,他所統率的部隊吃了敗仗,節節撤退,家人盡陷。十日後再反攻,終於克復隨縣。他快步回家,卻發現兩子一女及妻子均被殺害。

當時,他悲痛欲死,傷心欲絕。此後,凡他率軍所過之處,燒殺劫掠隨之,以為家人之死的報復。直到與敏德相遇,才幡然醒悟,悔恨莫及。從此脫離軍籍,淡於名利,又因家庭慘遭變故,誓不再婚。

司徒威雖然悄悄脫離軍籍,但在太湖區內,他儼然是這一帶之主。屬下壯丁都受軍訓,輪流派在水陸擔任巡邏之責。時間,使南唐在江南的統治安定下來;時間,也使司徒威的故事為人所知。南唐政府,終於注意他了。

那時南唐已傳第二代,李璟為帝,攻滅閩王,統一江南,乃派人召司徒威。他根本無意鐘鼎,於是命司徒敏德代表前往。此時,司徒威轄區屬下的人口,已有一萬餘人,他辛苦經營的善業,也已經歷了十五春秋了。

敏德的金陵之行,獲得朝廷的諒解。回太湖不久,南唐遣禮部尚書王崇質入太湖,撫慰司徒威。因其不願出仕,乃贈以大夫職銜,使典領鄉里。南唐後主嗣位,以司徒敏德為千牛備身(官名。後魏有千牛備身,掌執御刀,因以名職;唐時稱為左右千牛衛。),征入都城,任職秘書郎。那時,南唐已奉宋正朔,在理論上,不算獨立國家了。

不久,宋太祖遣兵攻江南,南唐後主李煜乞降。宋兵渡江接收南唐領土,爭戰不休。絕意軍旅多年的司徒威,忽然召集太湖區內壯丁,出擊吳江宋兵,大捷!及至聞知後主投降北上,才收兵入東洞庭山,並向宋軍曹彬部將霍念請降。

霍念以吳江兵敗一事,耿耿於懷,記恨於心,對他仇視異常。當司徒威自動請降時,立即將其引至吳江,並設計把他毒殺。聽說司徒威自東洞庭山出降時,太湖百姓,哭而送之,及聞死訊,悲其遭遇,又群起哀嚎為之招魂,尊曰:太湖長老。

司徒威在太湖區,前後歷三十年,雖然形同割據,但是,從無苛虐之事。自己除食用外,亦別無財產。由他經營開發的村鎮,有七十餘個;投降之時,轄區有水陸戶口三萬餘人。想想,原來官居指揮使的他,偶然感觸,覺今是而昨非,一念之仁,解甲而去,在那戰亂的歲月裡,招收流亡,開發生產,救生靈於塗炭,因此,太湖流域的人,全都感念他的恩德。

宋太宗時,江南叛亂,司徒敏德奉派返抵太湖,參加宣威撫慰,兼任吳興郡守。太湖戶民,原已參加叛亂,後因感念太湖長老的舊德,向敏德輸誠歸順。被稱為難治的太湖區,就此賴以安定。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看完這則傳說,心中不由感慨萬千,不管生命長河中,你我扮演何種角色,也不管曾否激起千層浪花,或只是些許瞬間破滅的泡沫。但在當時,肯定演繹得精彩絕倫、發光發熱!雖然沒能事事都登入正史,最起碼,代代口耳相傳的傳奇、軼聞、傳說裡,有可能搜尋到你那一世的浮光掠影和幾許的蛛絲馬跡吧!

(註:太湖,湖名。古稱「震澤」、「笠澤」。跨江蘇、浙江兩省,湖中小山甚多,約90座,以「東」、「西」洞庭及「馬蹟」三山為最有名。水清山秀,世稱「洞天福地」。面積約3600平方公里,周長約400公里,西有「苕溪」、「荊溪」,東有「婁江」、「吳淞江」、「黃浦江」。)
[/color]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太湖長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