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終生受益:我在星巴克學到的三堂課

linlin9 2013-2-27 23:59

終生受益:我在星巴克學到的三堂課

1996年,我有機會接觸到星巴克。
星巴克其實只做專業精品咖啡,但因為有獨特的經營模式,星巴克得以從區域化到全球化,慢慢長大。

走向全球也有可以套用的“公式”。要有堅強的總部,才能去做新事業的開發或者舊事業的升級。


第一堂課:紀律

1996年,統一和星巴克談合作,一年後才簽約。
星巴克知道統一有實力,就采取了合資的方式。
但是像在菲律賓這樣比較動蕩的環境裡,就放手讓當地人去經營。

台灣星巴克到現在已經運營了近9年,星巴克全球總部還是每隔兩個月就派人來視察。
星巴克全球的店面分布那麼分散,總部在美國,怎麼管?就是靠這套監督系統,靠信任專家。

星巴克很關心自己的品牌,總部裡有幾百個律師在看著這個品牌,一有仿冒,該告就告,絕不客氣。

台灣星巴克開店的第一年,所有東西都是進口的,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
因為星巴克希望每家店面都是對總部的直接復制。如果一開始就偷工減料,會讓品牌大打折扣。

這就是一種遠見。星巴克看準未來可以成功,就毫不吝嗇地投資未來。

今年10月,星巴克在上海開了年會,讓全球的高層主管都知道明年星巴克要做什麼,
讓大家在一起分享成功的心得。開全球年會很費錢,卻是傳播經驗最有效的途徑。

第二堂課:開放

星巴克在走向全球的過程中,不是只以美國為重,也懂得利用地方性市場的智慧。
如果地方性市場研發出了創新的產品或服務,星巴克會迅速將這些創新移回美國總部,
花更多的錢去升級,然後,盡力去了解其他市場有沒有相關需求,如果有,就把這些創新向全球市場推廣。

美國人在這方面很較真。對他們來說,不是把別人的東西原樣拿來就OK了,而是在拿來之後進行再升級。

第三堂課:人才

星巴克最高明的地方,大概就是敞開心胸吸納人才。
星巴克相信,如果事業經營得有特色,人才就不是找來的,而是吸引來的!

星巴克希望這些人才從來沒有在咖啡產業工作過,這樣就不會讓過去的經驗來影響現在的事業。

星巴克也很重視“接班計劃”,會依照不同時段的發展策略,尋找不同風格的領導人。

星巴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吉姆·唐納,曾在沃爾瑪工作,
後來自己出去創業,在紐約開超市,後來加盟星巴克。
吉姆個頭不高,很親切。3年前我去西雅圖開會,見過吉姆,
他說他每天會打30個電話,跟星巴克的店員聊天。

那時候,星巴克在美國有六七千家店。
吉姆每天拿起電話,隨便打給某一家店面說:
“嗨,我是吉姆,今天有一些關於星巴克的好消息要跟你分享。”
一天打30個電話,一年就是1萬多個電話。

星巴克的領導者們一直都很擔心,星巴克為了長大而變成不誠實、邪惡的公司。
他們希望星巴克在壯大的過程中,仍然可以保持小公司的謙卑以及對員工的尊重。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終生受益:我在星巴克學到的三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