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rence 2013-2-11 00:28
佛說除恐災患經
乞伏秦沙門釋聖堅譯
聞如是。一時佛遊王舍城竹林精舍。
與四部弟子大眾俱會。說上妙法。爾時維耶離國。
厲氣疫疾。威猛赫赫。猶如熾火死亡無數。
無所歸趣。無方療救。國王大臣。長者居士。
婆羅門。集會博議。國遭災患。非邪所摧。
疫火所燒。死亡無數。當以何義。設何方便。
以除災害。婆羅門議言。當於諸城門。設祠祀壇。
或有議言。當於城中四衢路頭。立大祠祀。
禳卻害氣。或有議言。
當用白馬白駝白牛白羊白雞白狗種種百頭。而以祠祀鎮厭解除。
以禳卻之。時眾會中。有一長者。
名曰彈尼(晉言才明)。奉佛五戒。修行十善。為清信士。
諦證道跡。時發議曰。唯聽所言。國遭災患。
死亡無數。如仁等議。害生救命。豈得然乎。
以先世時所行不善。今遭斯厄。當設方便。以善禳惡。
永無苦別。如何反倒。行害求安。長夜受苦。
無有出期。時諸大會。問才明曰。當設何議。
才明對曰。世有大怙。三千世界。天人之師。
一切覆護。慈愍眾生。號名為佛。獨步三界。
若能降致。光臨國者。災害可除。大眾聞之。
皆然其議。莫不稱善。才明又曰。佛無數劫。
修治六度。布施無限。國城財寶。象馬車乘。
頭目髓腦。肌體妻子。戒忍精進。一心智慧。
每生自剋。不可計量。以求佛道。不為己身。
但為眾生。救濟危厄。消除眾患。生老病死。
地獄鬼神畜生之苦。今成佛道。順其本誓。周行濟救。
授甘露藥。消除眾生。今世後世。苦毒之患。
永令獲安。眾會咸曰。如仁所言。甚誠大快。
佛在王舍。阿闍世王。與吾國嫌。
豈當聽佛來至此耶。或復有言。儻聽佛來。時才明曰。
佛興出世。救眾生苦。猶如虛空。無所罣礙。
誰能制止。猶如日光。萬物萌生。莫不蒙育。
佛憐國厄。必來無疑。但遣重使。貢遺琦珍。
溫辭雅謝。詣阿闍世。又別歸佛。委命酸切。
心雖懷嫌。信使賢重。貢遺妙寶。辭理柔軟。
事無不泰。自古已來。鄰國不[怡-台+劦]。還相侵叛。
皆由明使。名寶重貢。軟辭遜順。而得和[怡-台+劦]。
展轉相謂。思誰任使。爾時大眾。國王大臣。
長者居士。皆同意言。唯清信士。長者才明。
是佛弟子。可以為使。往行請佛。所以者何。
先眾開建請佛之議。便告才明。唯仁可往。詣王舍國。
與王相問。求請佛來。爾時才明。受使欲往。
於時大眾。皆起退坐。向佛方面。叉手長跪。
五體投地。以頂禮佛。跪告才明。佛天中天。
慈悲喜護。加於群生。唯憐鄙國遭遇大患。
疾病死亡。猶猛野火焚燒草木。普遭困厄。幸佛世尊。
猶冥求曉。寒願朝陽。渴暑陰飲。病追良醫。
迷者求導。唯願世尊。垂降救濟。授甘露法。
令得穌息。於是才明。受命為使。詣羅閱祇。
涉路徑達。到王舍城。詣門求通書命貢遺。
時王聽見才明啟言。奉使詣國。前雖不和。
無他重隙。故先致虔。除前不協。俱綏萬民。
佛興於世大慈普覆。國有重患。因命請佛。唯願大王。
勸佛迴光。顧臨鄙國。救濟災患。冀蒙神祐。
王默思惟。適欲留佛。令不出國。無理得爾。
非力所制。佛以大慈。普許十方。等視憎愛。
救濟為務。以是之故。不可留之。便告才明。
可詣佛所。宣貴國命。於是才明。辭詣竹林。
行到精舍。見佛世尊。盡虔禮敬。五體投地。
右遶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維耶離國。
諸王大臣。長者居士。遙禮佛足。唯天中天。
普慈眾生。莫不蒙濟。鄙國遭厄。唯願世尊。
垂恩降光。憐愍苦厄。令得穌息。時佛默然。
許其所請。才明見佛受請許往。歡喜無量。時王舍國。
境內神祇。天龍鬼神。知佛受請。當詣他國。
莫不躁動。慘然不悅。便現感應。
語其國王阿闍世曰。大王如何。安然無憂。於今不久。
當違離佛。猶如嬰兒失其二親。
喻行曠路斷失水漿。譬如猛寒亡失衣裳。今佛當行。國失恃怙。
其喻如是。王聞神祇降應說是。情即愴然。
甚懷愁苦。默然思惟。眾生頑愚。志性鈍濁。
今離世尊。安從復得智慧之礪磨瑩鈍心。
誰當濟其塵勞重愆。宿世重責。誰當誨除。一切眾生。
重罪令輕。吾等久在生死牢獄。重關所閉。
誰當復以正法之鑰開生死獄重關牢閉。
吾等普為勞垢。盛陽暑熱所炙。
安從復得佛清涼教月精明珠。消除炎熱。王即敕嚴駕。
出詣佛所。稽首佛足。右遶三匝。卻坐常位。
時佛為王。說正法化。初中竟善。淨身口意。
清淨微妙。王心歡喜。叉手白佛。頃維耶離。
使請世尊。承已許往。心甚懷慘。無方留尊。
唯垂矜愍。特受鄙請。住宮三月。佛告王言。
眾生可傷。若住三月。何時當周眾苦厄者。吾無數劫。
苦身求道。為眾生故。願欲成佛。以甘露藥。
施於眾生。今願已成。猶如有人合和神藥。
欲救眾患值遇病者。違其本誓。而不授與。
則非良醫。若在江側。見漂流人。不往救度。
非賢士宜。若於曠野。見失路者。不示正道。
是則非仁。吾以大慈。普愍眾生。故遊諸國。
縣邑村落。救濟眾苦。賦甘露藥。無恃者恃。
無歸者歸。王重白佛。唯垂慈恩。許受二月。
佛故不許。王重慇懃。長跪叉手。垂泣白言。
命難可保。猶露然燈。遇無常風。奄忽便滅。
今與佛別。何時當復更睹尊顏。幸受二月。佛重不許。
王便投身於佛足下。唯願世尊。特加大慈。
與弟子眾。許住一月。世尊不忍。即便許受。
王便還起。心悅懷敬。遶佛三匝。禮辭還宮。
敕廚饌具百味之飯。極令精好。鮮甘香潔。宮裏張施。
繒綵幡蓋。雜寶床机。綩綖坐具。掃除繕治。
香汁灑地。眾事辦畢。明日時至。王於正路。
遙向世尊。燒香長跪。佛天中天。聖達知時。
願與聖眾迴降神光。到宮蔬食。於時世尊。
敕諸弟子。法服執器。行詣王請。佛與聖眾。
俱到王宮。王即盡虔。花香伎樂。宮門迎佛。
入各就坐。王自行水。周遍聖眾。手自斟酌。
百味飯食。鮮潔香甘。一切平等。
日日供養飯食臥具疾藥所須。令敕外宮。治填道路。種植街樹。
七行街路。乃至江水。頓息帳幔。及床座具。
嚴飾幡蓋。猶如天街。更新造作五百七寶蓋。
維耶離國。聞佛當至。亦復平治七行階路。
種植行樹。帳幔床座。國王大臣。長者居士。
各從大眾。出國迎佛。一月期滿。佛與聖眾。
出宮臨路。王從大眾。以花散佛。周遍覆地。
大眾來集。猶秋水長投於大海。白明月珠。
校七寶蓋。王以恭敬。手執奉上。以覆世尊。
佛與大眾。尋路而行。至江水側。
時王上佛五百七寶蓋。大海龍王。亦復敬奉五百七寶蓋。
恒水諸龍。亦俱上佛五百七寶蓋。時天帝釋。
將諸天眾。亦復獻佛五百七寶蓋。
時維耶離大眾迎者。服飾嚴麗。青馬青車青蓋青幡。服飾皆青。
赤馬赤車。服飾皆赤。黃馬黃車。服飾皆黃。
白馬白車。服飾皆白。黑馬黑車。服飾皆黑。
色色部別。將從無數。佛遙見之。告諸弟子。
欲知天帝出遊觀時威儀如是。維耶離國。
奉迎上佛五百七寶蓋。各以其蓋前至佛所。
各白佛言。佛天中天。普世覆蓋。願受蓋施。
佛受其施。餘留一蓋。時諸大眾。心各懷疑不審。
為是宿世積德行善之報。海龍恒龍。忉利天帝。
維耶離國。羅閱祇王。各各奉上七寶妙蓋。
同時俱會。又疑何故。不受一蓋。於是阿難。
知眾懷疑。長跪叉手。前白佛言。惟天中天。
大眾普疑。今日何緣。有是二千五百七寶寶蓋。
同時俱至。奉上世尊。為是前世善本報乎。
今現福耶。唯願世尊。決一切疑。佛告阿難。
一心專聽。今當決除汝等所疑。
乃往過去無央數劫時。有轉輪聖王。名曰摩調(晉言大天)。典主四域。
王有千子。七寶導從。王末少子。
見其父王七寶御蓋。還問母曰。
我當何時得服此蓋以自光飾。母言惟子。王千子中。汝最末小。
若無大王。太子承嗣。若太子崩。以次承繼。
展轉千子。汝骨朽腐。未央得蓋。重問母曰。
無蓋望耶。因聞有死。形骸當朽。宿福追逮。
悚然心恐。惟人生世。必當有死。因報母曰。
唯願見聽。捨家學道。母甚愍傷。不違其願。
母告之曰。聽汝捨家。若卿道成。要還見吾。
爾乃相聽。對曰如敕。道成當還。即詣林藪。
除剃鬚髮。被著法服。靜處勤修。精進不懈。
竭盡塵勞。成緣覺道。遊行諸國。縣邑村落。
福度眾生。所種善本。忽憶母要。便上昇空。
猶如鴈王。還本國宮。與母相見。闔宮大小。
見道士神通。莫不歡喜。王諸婇女八萬四千。
共請令住。道士慈仁。不逆一切。便受其請。
諸婇女輩。於宮後園。為設廬窟。止宿其中。
舉宮供養衣食床臥疾藥所須。朝暮禮事。一切世間。
壯者皆老。強健必病。生者皆死。時辟支佛。
於其宮園。便捨壽命。舉宮婇女。薪油花香。
供養以禮。斂骨起塔。朝暮禮拜。燒香然燈。
時王大天。巡四域還。臨幸後園。見有此塔。
顧問侍臣。何故有是。婇女對曰。此是聖王最下少子。
離家學道。於此壽終。為立是塔。因重發問。
是誰之子。何緣捨家。便召其母。而問之曰。
是卿子耶。對曰唯爾。又復問曰。何緣學道。
其母白王。是兒往昔見王出遊。即還見問。王七寶蓋。
不審何時在我上旋。妾便告言。太子應繼。
承嗣聖王。展轉千子。汝骨朽敗。永無蓋望。
子聞妾言。慘然畏死。求行學道。妾輒聽之。
勤學道成。妾等請住供養盡壽。建立此塔。
王復問曰。子以蓋故。行學道耶。對曰如是。
王愍其子不得蓋故。學道盡壽。生不得蓋。今便以蓋。
覆其塔上。王因發願。今以此蓋。奉得道塔。
緣是福報。願成佛道。濟度眾生生老病死。
王心悚然。知世非常。無免死者。因立太子。
承嗣聖位。王捨四域。七寶千子。八萬四千。
後宮婇女。除剃鬚髮。行作沙門。靜處學道。
修四淨行。慈悲喜護。畢其形壽。上生梵天。
佛告大眾。於卿等意。所志云何。王大天者。
豈異人乎。莫造斯觀。則吾是也。時以一蓋。
上緣覺塔。緣是福報。於此地上。為轉輪王。
不可稱數。上為天王。天上世間。受福無限。
一蓋餘福。吾應於世二千五百返為轉輪王。
主四天下。阿難又問。世尊何故。不受一蓋。佛言。
是吾一世轉輪王福。所以捨置而不受者。
以此福報。施後末世受吾法化為弟子者。
學士學女。欲令此等不乏衣食床臥疾藥。
過去諸佛。法沒盡時。其有學道。或因恐怖。
或因飢窮。不得行道。正法沒盡。其有末世。
於吾法化。捨家學道。被服法衣。稱佛為師。
畜妻養子。此等皆尚得人供養。何況精勤修奉禁戒。
守淨行者。至吾法盡。不得供養耶。
羅閱祇王。敕其部界。令於江上更造新橋。佛與聖眾。
得乘度江。維耶離國。亦復造橋。欲使佛過。
恒水諸龍。還相交編結龍為橋。請佛乘度。
時佛思惟。若乘羅閱祇所造橋度。
恐維耶離國。及諸龍王。心懷微恨。
乘維耶離所造橋度。恐阿闍世及龍懷恨。欲乘龍橋。
恐二王有恨。佛又思惟。今當分身。
令於三橋皆有佛過。佛垂臨橋。王阿闍世。
與其將從數億眾生。香花雜寶伎樂。供養佛法聖眾。
王與群臣一切大眾。數億千人。五體投地。自歸悔過。
垂泣送佛。佛現神化。於二王橋及諸龍橋。
皆現有佛。與聖眾俱。天龍鬼神。乘橋度江。
王舍國王。維耶離王。恒水諸龍。
各自見其所作橋上。佛將大眾。乘橋度江。各不知見。
更有佛在餘橋上獨自見橋。佛登度江。
佛適度江已竟。見八萬四千餓鬼。身出煙火。
其中未得道者。見此火皆恐怖。是何大火。
譬如燒其大山。見此大火。或來近水。或遠於水。
阿難悉知一切人意。長跪叉手。白佛言。佛天中天。
佛至尊至重。天上天下最尊。一切眾生。
見此火者。無不恐怖。此何等火。願佛為一切眾生。
說此何等之火。佛語阿難。此今餓鬼。
先世不逢佛。亦不聞法。亦不見比丘僧。
亦不知世間有罪福。生為餓鬼。如今見佛。奔趣歸向。
皆為頭面著地。長跪叉手。白佛言。佛天中天。
至尊至重。天上天下。
憐愍一切眾生蠉飛蠕動有形之類。佛為一切眾生之父母。
使我墮餓鬼佛度我。我亦如一切眾生之類。
佛亦知餓鬼先世所種。佛為一切眾生故。問餓鬼前。
世所種行今為餓鬼。餓鬼曰。先身雖見佛。
不知有佛。雖見法不知有法。
雖見比丘僧不知有比丘僧。我亦不作福。教他人亦不作福。
作福有何等福。不作福有何種罪。見人作福。
言恒笑之。見人作罪。意常歡喜。佛問餓鬼。
生此餓鬼之中以來。至今更歷幾百年歲。餓鬼報言。
我生中七萬歲。佛問餓鬼。生中七萬歲。
食飲何種。為得何食。餓鬼報言。我先世種行至惡。
遇值小水。即化不見。至於大水。
便為鬼神龍羅剎所逐。言汝先世種惡。今何以來近此江海。
雖值大龍普天放雨。謂呼得雨漬其身。
方便礫石熱沙。或值炭火以墮其身。
佛問餓鬼。生中七萬歲。由來飲食何等。餓鬼報佛言。
或有世間父母親里。稱其名字。為作追福者。
便小得食。不作福者。不得飲食。
諸餓鬼叉手白佛言。從來飢渴。佛天中天。慈愍一切眾生。
今賜餓鬼小飲食。佛語阿難。捉缽取水。
用布施餓鬼。阿難便捉缽取水。與餓鬼。
餓鬼白佛言。今此一缽水。不飽一人。況乃八萬四千。
佛語諸餓鬼。八萬四千。捉此缽水。
至心布施佛及諸弟子。諸八萬四千餓鬼。捉此缽水。
長跪布施。以我先世不布施。今生餓鬼中。
如今無所有。持此缽水。布施佛及諸弟子。
使諸餓鬼緣此功德遠離三惡道。
後所生得師如佛無異。餓鬼過水與阿難。
阿難捉水與佛嘗一口。過與千二百五十弟子。各嘗一口。
佛語諸餓鬼。入大江飲水。并可洗浴。江海龍鬼神。
遮不得洗浴飲水。佛語海龍王及諸鬼神。
無極之水何以愛惜。諸龍鬼神言。不惜此水。
以餓鬼不淨故。佛語海龍王鬼神。
卿身自從無數劫以來。亦作此身。愛惜無極之水。
卿後還作此身。以慳貪故。生為餓鬼。諸海龍王鬼神。
聞佛言盡還入海。聽諸餓鬼。
盡得飲水飽滿洗浴。還出遶佛三匝。為佛作禮。叉手白佛言。
佛天中天。知當來過去何時。
當脫此餓鬼之身。佛言以一缽水故。
後當彌勒佛出世人壽八萬四千歲。現諸餓鬼盡得人身。
皆得阿羅漢道。其諸眾會。聞此布施功德者。
皆得正真道意。諸一切餓鬼。遶佛三匝。作禮而去。
維耶離國。諸王大臣。長者居士。國人無數。
五體作禮。自投佛足。歸命三寶。香花伎樂。
繒蓋幢幡。奉迎世尊華遍覆地。尋路供養。日日不絕。
至于國城。佛與聖眾天龍鬼神。往于城門。
以金色臂德相之手。觸城門閫。
以梵清淨八種之聲。而說偈言。
諸有眾生類 在土界中者
行住於地上 及虛空中者
慈愛於眾生 令各安休息
晝夜勤專精 奉行眾善法
說此偈已。地即為之六返大動。佛便入城。
空中鬼神。昇空退散。地行鬼神。爭門競出。
城門不容。各各奔突。崩城而出。於時城中。
諸有不淨。廁穢臭惡。下沈入地。高卑相從。
溝坑皆平。盲視聾聽。啞語躄行。狂者得正。
病者除愈。象馬牛畜。悲嗚相和。箜篌樂器。
不鼓自鳴。宮商調和。婦女珠環。相[敲-高+亭]妙響。
器物[土*瓦]甖。自然有聲。柔軟和暢。妙法之音。
地中伏藏。自然發出。一切眾生。
如遭熱渴得清涼水服飲澡浴泰然穌息。舉城眾病。除愈解脫。
亦復如是。佛與大眾。便還出城。垂大慈哀。
欲為眾生施大擁護。遶城周匝。門門咒願。
敷演妙法。除凶致祥。普國疾患。災疫悉除。
國界盡安。於是才明。前禮佛足。長跪叉手。
白世尊言。前許垂愍。唯願明日。與諸大眾。
愍眾生故。迴光顧臨至舍蔬食。佛默聽許。
歡喜踊躍。右遶三匝。禮佛而退。歸家供辦百味飯食。
清淨香潔。色鮮味甘。嚴飾家裹懸繒幡蓋。
床坐綩綖。香汁灑地。散花燒香。供設備辦。
遙於門中。長跪燒香。遙白佛言。幸時降神。
爾時世尊。敕諸弟子。著衣持缽。
行詣長者才明受請。即到其門。才明肅恭。花香伎樂。
請佛入舍。佛與聖眾。以次就位。於時才明。
執持金瓶。躬行澡水。手自斟酌。上下平等。
飯食畢訖。重行澡水。長跪叉手。前白佛言。
唯願世尊。垂四等心。更受三日如今之請。佛默便許。
於是才明。供佛聖眾。種種香潔。如其初日。
四日已竟。以金色疊價直十萬。次到上座。
九萬價疊。以次轉下。末下坐者萬錢價疊。
以為噠嚫。其妻即起。長跪叉手。白世尊曰。
惟天中天。慈加人物。願留神光。受賤妾請。
更住四日。佛默然許。其妻供養。初日後日。
至于四日。飯食香潔。等無差異。四日已竟。
又以金色十萬價疊。奉上世尊。次九萬疊。
最下萬錢。時才明子。起至佛前。長跪叉手。
白世尊言。惟天中天。已受父母各四日食。
幸垂慈哀憐愍。受我四日以請。佛亦默許。
其子恭勤。四日供養。飯食甘美。亦如父母。
即以金色十萬價疊。奉獻世尊。次坐九萬。
末下萬錢。子婦又起長跪。白佛世尊。
弘慈已受公姑及夫供養。幸如前比。復受四日。佛又默受。
所設餚膳。如前無異。亦至四日。
亦以金色十萬價疊。次坐九萬。下坐萬錢。以為噠嚫。
居家大小。於佛前坐。奉受訓誨。佛為頒宣。
敷演四諦苦集盡道。八賢聖路。
斷除勞意二十二結。證諦溝港。維耶離國。諸王大臣。
長者居士。合國人民。皆生心念。佛來至國。
為獨以一才明故乎。意皆懷嫌。象馬車步。皆共來集。
向才明家。欲壞其舍得見世尊。大眾震動。
響響有聲。佛悉預睹。故問阿難外有何聲。
阿難白佛維耶離王。大臣長者。國人巨細。
皆懷怨心。世尊入國。才明請歸。獨固在家。
至十六日。餘不得見。以此為嫌。故集會來。
欲見世尊。佛告阿難。出慰諸人。莫齎恨意。
欲見佛者。便聽使入。阿難宣命。謂諸大眾以啟聽入。
國王大臣。及一切人。聞佛教告。怒心霍除。
無餘微恨。如雨淹塵。便入見佛。五體投地。
稽首佛足。大眾浩浩。其舍不容。在外者眾。
佛悉慈愍。化才明舍令為琉璃。表裏清徹。悉通相見。
於是才明。為設床座。氍毹毾[登*毛]。種種食具。
水精琉璃。金銀雜寶。以為器物。大眾食訖。
於是才明。前白世尊及諸貴賓。居儉蔬食。
枉屈顧臨。願以食器及床座具。以相貢遺。
時會大眾。莫不愕然。皆共歎[口*宅]。長者才明。
立名不妄。與德相副。興設大施。貢遺寶器。
莫不周遍。家中財寶。
豈可訾計四部弟子及與大眾。心皆懷疑。長者才明。有何功德。
請佛大眾。至十六日。及王臣民。供養貢遺。
周遍一國。得服甘露。前世福耶。今世德乎。
阿難即知眾會心疑。長跪叉手。前白佛言。大會懷疑。
長者才明。於何福田。廣植德本。遭何明師。
受其教誨。今逮影報。財富無限。心明行淨。
先服甘露。惟願世尊。現說本行。決一切疑。
佛告阿難及諸大會。一心善聽。今當解暢心之所疑。
往世有城。名波羅奈。去城不遠。山名仙居。
山中池水。林樹花果。快樂無比。世有佛時。
與諸弟子。遊處其中。若世無佛。緣覺居中。
若無緣覺。外學神仙。則居其中。初無斷絕。
以是之故。斯名仙居。時有緣覺。在山中止。
早起澡漱。法服持缽。出山求食。未至聚落。
遇暴風雨。去道不遠。有官果園。中有園監。
見有煙出。道士往詣。報語主人。行遇風雨。
幸聽入舍。向火曝衣。即請令入。取薪然火。
為曝衣裳。衣乾體暖。風雨小歇。著衣欲出。
園監問曰。惟聖道士。欲何所至。答曰賢者。
一切有形。衣食為命。吾捨家學乞食自存。
若不得食。身命不濟。諸根不定。不能思道。
園監對曰。貧家蔬食。色麤味酸。若垂甘受。
幸住勿行。緣覺答曰。學道求食。不著色味。
充軀而已。若相許食。便住不行。於是園監。
便歸取飯。至家問婦。飯食辦未。對曰已辦。
其國食法。分飯別食。夫語婦曰。取吾分來。
偶有要客。欲以食之。妻即念言。夫為男子。
當執勞役。涉冒寒暑。假令不食。不能執勞。
妾為女人。在家閑處。可持妾分。以[仁-二+俟]此客。
其子又言。父母年老。便可自食。以我分與。
其子婦曰。公姑及夫。以許食客。妾年幼壯。
堪忍飢渴。乞以妾分。持用食客。大人便言。
汝等各各。善心欲施。可共減取眾人之分。足以食客。
即便各減己之飯分。園監又念。道士衣裳。
裂壞形露。因問其婦。家中少有衣裳調無。
其妻對曰。家中惟有一領疊衣。會賓應門。
更共衣之。餘無所有。夫答婦言。
以前世時無所惠施。今守貧賤。不及逮人。今者不施。
貧窮下賤。何時當竟。富貴豪尊。衣食自然者。
皆是前世惠施之福。今續惠施。無有厭足。
我亦不用。會客應門。改易服飾。取疊并飯。
家屬皆往。到道士所。澡手奉食。道士食訖。
澡漱滌缽。四人奉疊。供授緣覺。即便衣之。
緣覺不以說法教化。現通神足悅寤眾生。
令發道意。告主人曰。以能惠施供養道士。
堅強汝志。發弘誓願。語竟昇空。結交趺坐。
住立經行。變現緣覺。充滿虛空。各各現化。
身出水出火。水不滅火。火不侵水。若干變化。
乘空飛行。還仙居山。園監眷屬。歡喜踊躍。
叉手作禮。叩頭求哀。便發誓願。
以今日惠施聖明神聖道士。緣是福報。
離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之趣。所生之處。常共聚會。天上世間。
饒富安隱。覺慧道力。服甘露味。如聖明師。
若遭明師。神德殊勝。佛告大眾。時園監者。
則才明是。妻息子婦皆是本人。爾時同心。施尊緣覺。
自是以來九十一劫。不更三塗。
受弘福報。天上世間。室家聚會。不相遠離。
爾時發願。願服甘露。覺道得解。遭殊勝師。
緣是之故。今遭值我。得遇勝覺。無限無喻。
今服甘露。如其先師。爾時大會。聞佛頒宣。
功德報應。莫不歡喜。心悅意清。自歸三寶。
佛法聖眾。嶮結除解。或受五戒。或捨家學。
於是會中。有四千人。皆得道跡。往來不還。
無著之果。無央數人。發大乘意。心不退轉。
於是世尊。起出其舍。一切大眾。稽首各退。
佛與大眾。遊至柰女林樹精舍。
柰女聞佛從大聖眾至其樹園。心喜無量。即便嚴駕。與其僕從。
詣園見佛。到下寶車。如雲降電。趨翔入園。
如吉利天。服飾姿容殊天玉女。園樹諸天。
莫不迴目。佛見其然。是魔使來。
壞敗淨戒定慧解脫度知見品。即以梵音告諸沙門。柰女來至。
各撿汝意。各自執持精進刀弓。
皆自嚴辦智慧之矢。被定意鎧。乘禁戒車。與塵勞戰。
汝等當計女人所有欺誑。一切如金塗錢皮薄。
如蠅翅以覆惡穢。筋骨連綴。血肉之聚。
目眵洟唾。身體汗垢。若不洗拭。作是計念。
觀女人身。以制迷惑色欲之意。諦觀骨舍。束縛以筋。
塗以血肉。覆以衣服。飾以華綵。
猶如畫師立牆以塹泥塗惡露畫。以綵色女人之身。
亦復如是。當諦計知。除滅婬心。夫欲學道。
先調其心。後可獲安。不先調心。後悔無及。
邪行迷旋。譬如櫪馬。臨其壽終。願與意違。
終不解脫。其有視色。心隨惑者。無常計常。
苦有樂想。無我計我。不淨淨想。慧覺無常苦空不淨。
達如是者。即離長途生死患難。佛以是教。
告諸弟子。皆共受持。一心奉行。柰女見佛。
如日出雲。金光照耀。發清淨意。五體投地。
稽首佛足。卻坐一面。佛告柰女。
女人情逸惑著五欲。汝能御心。迴屈詣佛所。樂妙法化。
是汝最利男子安重塵勞垢薄。樂受法化。
此不為奇。女人纏綿。塵勞羅網。盤旋周障。
不識出要。一切世間。苦空無常。不可怙恃。
強疾侵壯。老失顏色。死劫壽命。危侵安隱。
欲離是患。專精受法。勤修奉行。乃免斯苦。
女人怨憎。相遇甚惡。亦甚戀慕。恩愛之別。
凡為女人。每不遠離於此二事。是故女人。當勤奉法。
可離怨會恩愛離別。不復遭遇生老病死。
眾苦都滅。柰女聞佛若干妙化女人之穢。
心懷慚愧。即起長跪。叉手白佛。願垂慈哀。
與聖眾俱。至舍受食。佛即默受。於是柰女。
稽首而退。還歸辦具百味之食。甘脆精美。張施幡蓋。
床座綩綖。香汁灑地。燒香散花。長跪請佛。
日時已到。願與聖眾垂迴臨覆。佛與弟子。
著衣持缽。至柰女家。花香伎樂。請佛入舍。
各就坐位。手自斟酌。行水奉食。食訖澡漱。
佛為廣說布施福報戒慎之果。天人快樂。不得長久。
危亡別離。不可恃怙。唯四聖諦。八賢聖路。
以獲大安。永無憂患。心皆歡喜。疑除結解。
得須陀洹。眾坐懷疑。柰女前世。有何功德。
從樹花生。端正姝好。賢者阿難。知眾懷疑。
長跪叉手。前白佛言。眾坐悉疑。柰女前世。
於何福田。植何德本。今遇世尊。服甘露藥。
佛告阿難。乃前過世。迦葉佛時。人壽二萬歲。
佛事終竟。復捨壽命。爾時有王。名曰善頸。
供養舍利。起七寶塔。高一由延。一切眾生。
然燈燒香。花蓋繒綵。供養禮事。時有眾女。
欲供養塔。便共相率。掃除塔地。時有狗糞。
污穢塔地。有一女人。手撮除棄。復有一女。
見其以手除地狗糞。便唾笑之曰。
汝手以污不可復近。彼女逆罵。汝弊婬物。水洗我手。
便可得淨。佛天人師。敬意無已。手除不淨。
已便澡手。遶塔求願。今掃塔地。污穢得除。
令我來世勞垢消滅清淨無穢。時諸女人。掃塔地者。
今此會中。諸女人是。爾時掃地。願滅塵勞。
服甘露味。爾時以手。除狗糞女。今柰女是。
爾時發願。不與污穢會。所生清淨。以是福報。
不因胞胎臭穢之處。每因花生。以其爾時。
發一惡聲。罵言婬女。故今受是婬女之名。
佛為廣說善惡報應。天上世間。榮樂歡娛。三惡道苦。
更相吞噉。愁毒號哭。爾時眾會。聞佛所說。
歸命三尊。佛法聖眾。除身口意。奉行十善。
無央數人。各於三乘。建立道意。一切歡喜。
遶佛三匝。作禮而去。於是世尊。還至精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