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sh 2013-1-22 00:25
鄭和下西洋,明帝國炫耀軟實力的大國之夢
中國歷史,有明一代,提到明成祖朱棣的政績,總不忘鄭和七下西洋的煌煌偉業。
正史的說法是:“明初經濟發展,國力強盛,明成祖為了擴大明朝的政治影響和同鄰國的關系”,派靖難之役的名將,自己的親信太監鄭和率領龐大的艦隊遠航南洋、印度洋。其實,好大喜功,宣揚明朝國威只是遠航的一個動因。更為玄秘的是,坊間傳言:建文帝朱允文并没有死,而是亡命海外,避難于暹羅,北婆羅洲一帶。所以,鄭和隱秘的使命是尋訪建文帝的下落,以求斬草除根。
永樂三年(1405)鄭和率船艦62艘,人員27000人,從蘇州劉家河出發,到達占城(越南南部)、爪哇、蘇門答臘,歷時五年返回。此後二十餘年間,鄭和又六下西洋,先後到達滿剌加(馬六甲)、彭寧(馬來西亞)、榜葛剌(孟加拉國)、古里(印度西海岸卡里庫特)、蘇祿(菲律賓蘇祿島)、錫蘭山(斯里蘭卡)、忽魯謨斯(波斯灣口),祖法、阿丹(阿拉伯半島),卜剌哇、竹步(索馬里),麻林(肯尼亞的麻林迪)。
客觀上講,中國盛世的統治者皆好大喜功,但在江山坐穩後,卻不喜歡開拓與天朝關系不大,且遙遠難制的疆土,也不喜歡以殺伐立功異域。更多的選擇是以武力炫耀天朝國威,以仁義博施恩澤,以期四夷賓服,八方來朝。所以鄭和的遠航,即不為開疆拓土,也不為殖民利益。只是一種迂闊的大而無當的炫耀。没有王朝的扶持,就即没有資本,也没有後續軍力,演化為一場持久的,以貿易先行,軍事為輔,長遠的經濟利益和民族福祉祈福其中的地理大發現和商業大開發。因為它不象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那樣,是國家支持下的民間持久的、自覺的移民開發和商貿交流,僅僅是政府的單一行為。離開了雄才大略的皇帝,非凡的將才,和豐厚的國庫,它便很快衰落下來,成為歷史的一現曇花。
滿載鐵器、瓷器、茶葉、絲綢、金銀,每到一處通關,獻厚禮給彼處國王、郡守,不求回報,或所得遠遜于贈與,這就是明朝的軟實力。所謂文化交流,和平友誼。所以,美國已故歷史學家愛德華·德雷爾表示,規模龐大、戰鬥力強、技術先進的明朝艦隊遠航是為震懾南海和印度洋民眾,以達到不用武力就實現中國帝王意志的效果。這就是說,鄭和在圓大明帝國的大國夢時,彰顯的是以武力為後盾的軟實力。目的僅是威懾,而不是掠奪和占有。
妄自尊大,華而不實的中國帝王滿足了一時的虛榮心。在糜費無數國庫錢財,而没有任何的實際收效以後,隨著國力的衰微,繼承人安於現實享受的惰性,失卻冒險和進取精神之後的消沉、保守,安于現狀,得過且過。很快掃清了天朝先前炫耀軟實力所產生的國際影響。到海疆不寧,外患頻繁時,國家就再也没有鄭和似的壯舉,只剩下禁海,閉關鎖國的路子了。
明成祖的大國夢終於永樂一季,鄭和的下西洋在失去實際意義,國力無以支撐,新君主没有興趣的前提下歸於寂滅。永樂盛世不是靠鄭和七下西洋創造的奇跡,而七下西洋恰恰是盛世國力鼎盛,皇帝英武現實下的一場宏大的巡海演出。
没有立長城,廓清東北,建立奴爾干都司的偉業,没有五度征討漠北,迫使瓦剌、韃靼遠遁的功績,没有靖難之役輕取天下於侄兒之手的成功,没有墾荒、屯田、興修水利,民富年豐的基礎,没有強有力的中央集權制度的鞏固,就不可能有永樂盛世,也就没有鄭和的七次下西洋。
所以,鄭和下西洋,散播大國聲威於海外,不等於鄭和創造了大國盛世。因此,“和平崛起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只是一群不諳事務,崇尚空談,見不得真章的腐儒和迂闊無用、安於現狀的政客官僚們一廂情願的願望,而不是歷史事實本身。
由此,我們涉及到近來中國各界關於南海現狀的口舌之爭。居廟堂之高,多年來未經過實戰的紙上談兵的中國戰略家們一直在辯論,他們以宋襄公式的思維,一廂情願地認為:仁義、善意是國際爭鋒中無往而不勝的法寶。“非戰爭軍事行動、”可用來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如海盜。分析家善良地認為,這不僅是中國履行作為新興大國的責任,還有助於逐漸累積“軟實力”,增強其對亞洲諸國的吸引力。為此,中國智囊層愈來愈相信:大明帝國的大國夢實現於鄭和七下西洋,以不戰而屈人之兵的高屋建瓴姿態,懾服了南洋諸國。於是,歷史的經驗值得重視和借鑒,我們完全可以借助明朝鄭和的航海之旅,來支持中國崛起不構成威脅的主張,邏輯如下:當年中國擁有一支強大的海軍時都沒搞擴張征服,因此,南海周邊的朋友們,不要畏懼中國的武力,和我們友好吧。讓我們擱置爭議南海領土和領海主權的歸屬,共同開發這塊聚寶盆的財富,你們要分給老大哥一杯羹。基於此,中國官員宣稱,鄭和的航行證明了“和平崛起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但是歷史卻不茍同這一判斷。事實是,明成祖死後不到100年,即嘉靖元年(1522),越過好望角東進的葡萄牙人,在占領了斯里蘭卡,擁有了匍屬東方公司以後,并没有停止繼續東進北上的步伐。八月,統領德邁羅指揮五艘戰艦,進犯廣東新會西草灣。雖然中國軍民英勇奮戰,擊退來犯之敵,但從此海疆安寧不再屬於中國。二十五年之後,倭寇竄犯中國東海、南海沿岸,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明朝糜費無數錢糧,歷時二十年,在名將戚繼光、俞大猷主持下,才勉強將倭寇之患消除。但從此明朝不要說航海炫耀國威,乾脆是禁海,連沿海人民生計都不顧了。此後一百年,葡萄牙人借口晾曬貨物,占有了澳門。荷蘭人趁臺灣空虛,擁有了臺灣。失去了綜合國力,強大的武力,能斷善戰的軍隊和將領,明朝的大國夢早就成了明日黃花。就好像我們對於南海海底資源,“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喊了二十多年,南洋各國非但不理睬,反而聯合世界強國,各自搶占島礁,實施開發。如今南海遍立采油井架,卻没有一處是中國的。等到唾沫星子喊乾,列國事實占有南沙已成定局,海底資源開發殆盡,我們什麼也不會落下,落下的就是一個犧牲國家利益的空口和平。
所以,美國軍事觀察家們說:中國的文明充滿魅力,但這不能保證外交和軍事上的必然成功。如果北京把軟實力當成應對艱巨挑戰的法寶,它的希望很可能會落空。,這是一句真言,而不是盲目武斷的結論。因為當斷不斷,優柔寡斷,只會貽誤解決問題的時機,等到南海諸國形成南海聯盟,并與列強形成堅固的南海利益共同體時,恐怕没有任何國際輿論支持中國收回南海主權。中國除了叫囂聲明之外,再也不會有什么實際的作為。我們真要被人看成是龐然大物而没有實際能耐和威懾力的黔之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