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我的綠體驗/在鹿東社區 把美景框進心底  

lkkme 2013-1-5 00:52

我的綠體驗/在鹿東社區 把美景框進心底  

[color=purple]我的綠體驗/在鹿東社區 把美景框進心底
 [/color][color=orange]
【聯合晚報/文/梁雅雯】
[/color][color=green]
[img]http://travel.udn.com/magimages/20/PROJ_ARTICLE/121_598/f_57530_1.jpg[/img]       
藝術家及村民創作互動相框藝術,可從不同角度看到村裡池塘風光,老房子、老樹和鴨鵝等。(攝影/梁雅雯)

走進嘉義縣鹿草鄉鹿東社區,映入眼簾的盡是綠油油的稻田、成排古色古香的三合院、柳樹、榕樹成蔭的社區魚池,池邊有許多雞、鴨、鵝,近4年來居民們為美化社區,設有大相框及現代榖倉等,自然又別具巧思的設置,成為拍照、散心的新興私房景點。

多數鹿東社區民眾以務農維生,沒有過度開發的商業氣息,除了自然美景,每一個社區藝術都有大家為美化社區、傳承傳統一起行動的回憶,居民濃濃人情味及樂活的生活態度,讓人有進入世外桃源的驚奇。
[/color][color=red]
5個「相框」 守護社區東西南北中
[/color][color=green]
[img]http://travel.udn.com/magimages/20/PROJ_ARTICLE/121_598/f_57530_2.jpg[/img]  
藝術家及村民創作互動相框藝術,可從不同角度看到村裡池塘風光,老房子、老樹和鴨鵝等。(攝影/梁雅雯)

鹿東社區內,5個風水最佳位置,都設置居民們發揮創意,和藝術家一同完成的5個「相框」概念的裝置藝術,象徵各自守護社區的東、西、南、北及中營,包括鐵製仿真大眼鏡、涵管窺天、懷舊互動相框、雙鐵框架、舊窗框等,以廢棄物再利用,既環保也保留古樸感,讓藝術自然融入社區。

[img]http://travel.udn.com/magimages/20/PROJ_ARTICLE/121_598/f_57530_3.jpg[/img]
藝術家及村民取井底蛙以管窺天的概念,創作趣味十足的相框藝術。(攝影/梁雅雯)

仿真大眼鏡是由社區居民所戴的大粗框眼鏡發想,社區鐵工將一條大鐵條,以一體成形的方式折出長、寬近2公尺,且可摺疊的活動式大粗框眼鏡;再以廢棄涵管彩繪上青蛙,取井底之蛙以管窺天的寓意創作,增添互動趣味。
[/color][color=red]
任何方向 都有景觀都是風情
[/color][color=green]
村民也將老舊的廢棄窗框廢物利用變成藝術品,將支架直接架在池塘邊,以不對稱的高度呈現藝術感;透過兩個長方形的鐵框,觀看相框裡古色古香的鄉村風光、池邊白鵝、小鴨、柳樹、百年榕樹等,別有一番風情。

鹿東村長陳重安表示,透過不同的相框,任何方向都有不同景觀,就像一張張相片怎麼看都美,歡迎大家來鹿東社區一「探」究竟。
[/color][color=red]
埤頭堀 涸魚文化祭在10月
[/color][color=green]
鹿東社區一年一度的大事,在每年10月的埤頭堀文化生活圈涸魚文化祭,以手網等方式捕魚,讓年輕人了解涸魚的由來及意涵,傳承社區「共享」的傳統,大家一起將埤頭堀裡捕撈起的魚烤來吃。

村民說,埤頭堀是天然埤塘,占地0.97公頃,池裡的水都來自雨水,鹿東村人稱為「天公堀」或是「公堀」,早期公堀閒置且髒亂,長期無人願意踏入,95年鹿東村長陳重安當選後,積極規劃美化社區,號召村民在4年前將公堀整理、美化,3年前開始利用氣候較適中的10月舉辦涸魚文化祭。
[/color][color=red]
消失多年的傳統 榖亭畚再現
[/color][color=green]
[img]http://travel.udn.com/magimages/20/PROJ_ARTICLE/121_598/f_57530_7.jpg[/img]
嘉縣鹿東村民夜搭「榖倉」重現農村特色。(攝影/梁雅雯)

鹿東民眾也無償出地、出力、花時間搭建社區休息空間,閒暇時就會前往聊天,有次大家聊起消失多年的傳統榖倉,希望重建,由村長號召數十名村民利用晚上農閒時間,花了3個晚上,重建起1座兒時記憶的「榖亭畚」,大家意猶未盡,又搭起第二座。

「希望讓後代子孫了解先人生活的智慧!」陳重安說,前人以竹子、茅草搭建榖倉,並塗上牛糞等,最後再抹上一層石灰,可使儲存的榖物免於雨淋日曬,不會受潮,圓形建造也可防止老鼠爬進榖倉,如今村民合搭的榖倉,以鐵皮搭建較堅固,且在榖倉內加裝椅子,讓村民閒暇時能來聊天講古。 [/color]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的綠體驗/在鹿東社區 把美景框進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