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廟會之趣

praoh 2013-1-4 00:39

廟會之趣

【不見天】屬於台南建醮中特殊的佈置方式,依照台南習俗,在祈安建醮期間,為了方便四方孤魂、好兄弟,在這建醮、普渡期間,不分日、夜能夠在白天也能在境內自由活動接受佈施,便沿著街道以白布遮天,遮住陽光,成為人間難得一見的而設下的『鬼』性化設施。


  
  

【囝仔普】隸屬於台南建醮、普渡科儀中另一項較為特殊的祭典。囝仔普,佈施對象以孩童為主,所準備的物品皆以孩童用品為主,如:糖果、餅乾、玩具、椅轎、推車、機器人、風車、布娃娃..等,以取悅遊蕩在人間的囝仔魂。


  

【觀大駕】是台南俗稱的『無頭轎』,多為無覆頂之藤製神轎,四人為一組,與神明所乘八抬大轎有所不同。早期的大駕是提供供陰魂乘坐,轎內與一般神轎較為不同的是,無頂,內乘以神主,步行至嶽帝廟申冤、訴狀為多。現大多改為神明用來為信徒解決「卡到陰」或者多為信徒請益使用,改覆以紅布,前掛代表五營兵將的五色篙錢,內乘以神尊,外懸以護法將軍,以區別與陰魂使用無頭轎之區別,稱以『觀大駕』!



【送天師】在台灣的醮事科儀當中,通常都會請天師登上天師壇,主持整個醮事活動的進行。然而一般的天師像,都由道長以畫像捲軸、紅紙書寫、或者簡易的以口頭呼請天師下凡鑑視。在台南則有比較正式的迎、送天師的科儀,通常會在醮事進行前,前往當地的天壇或者玉皇宮恭請張天師法像金身前往。天師的迎、送則需由恭請的廟宇自行備轎以及轎伕前往,待醮事完成後擇期以神轎將天師法像金身抬回天壇或者玉皇宮,並舉行祈安繞境。



【王爺奶奶巡男丁】屏東九塊厝三山國王廟,清嘉慶二十四年(公元一八一九年),三山國王出巡至麟落溪橋上時,適有徐秀桃(王爺奶奶)與幾位婦女在河邊洗衣服,忽聞鑼鼓喧天十分熱鬧,乃舉頭向橋上眺望,見一身著黃袍,又騎白馬,魁武雄偉之人,徐徐而行,慕而嘆曰:「若得配上郎君,我願足矣」。其女伴皆愕然因問其故,徐女不答,於是俯首繼續洗衣服,不久有一木盒從上流至徐女面前,徐女即以手推開,木盒仍又流來,如此數次,徐女頗覺有異,乃拾而視之,木盒內有定聘之物。就取其中指試掛,未料一掛,及釋之不開,嗣後漸漸不思茶飯,全身枯瘦,不久成神,三山大國王指示曰,已與徐女〈徐秀桃〉成婚,時在清朝嘉慶年間。因三山大國王與徐秀桃之婚訂,緣此九塊厝與麟洛鄉締結秦晉之盟,兩鄉信徒認知甚深,每逢王爺千秋或有麟洛鄉的神明誕辰,兩方互相慶祝,沿襲至今,且每年逢王爺奶奶生日,及農曆一月十六舉行王爺奶奶繞境巡視男孫,又稱鬧花燈,是隆重的慶祝大典。徐氏後代子孫現今居住於屏東縣麟洛鄉開台聖王廟附近]

巡男孫時,依照古例男孫的母親,要背新生男孩提燈隨香於王爺奶奶轎後繞境,男孫頭(前年十六日王爺奶奶出巡,回廟後先生產的小孩稱為男孫頭)要僱一陣八音酬謝,但現在改裝錄音機,男孫頭免負擔費用,男孫燈也統一集中在車上隨王爺奶奶轎後面隨行。另外男孫要共出一擔點心給參加遊行工作人員食用這也改收代金給頭家爐主統一辦理,以節省人力時間。男孫燈要十五日以前往廟中吊掛,待十六日出巡後才提回,以便清明節掃墓時帶去掃墓,以出男孫之事奉告祖靈。十六日王爺奶奶回廟後晚上,女子們(無論已婚、未婚及老幼)都踴躍上廟燒香祈願,依照古例是夜男人不得進入廟內,有頭戴蝦籠帽,手持板杯者立在門口把關,可說是婦女之夜,現在前例已改,不再續存。【以上節錄至"九如鄉九塊厝三山國王聖蹟史錄",圖片由高丙任提供】



【安平媽上香山】《香山》本指安平媽祖遙祭祖廟的地點,清朝時安平媽祖都去鹿耳門溪旁的北汕尾遙祭祖廟,後因為被誤傳前往鹿耳門媽祖廟進香而改為在安平海邊遙祭。上香山,是為了迎接多日前,自行前往湄洲謁祖的媽祖神靈,信徒以及各安平境內宮廟神轎在海邊設壇接駕。安平天后宮也會組成仕女隊,以毛巾、洗臉水、胭脂水粉,等候媽祖的回駕,為媽祖洗塵。上香山的活動早年以乩童或者神轎跳過插滿線香的香窟,象徵媽祖的神靈回鑾。而現在多改以乩童至海邊接媽祖鑾駕後,繞行焚燒成堆的金紙窟三圈後,回駕繞境。媽祖的神轎上,會乘坐由童男、童女扮相的千里眼、順風耳、宮娥,為活動的特色。《部分文章節錄自:媽祖新故鄉網站》



【王爺賜藥】在高雄縣灣裡的王船祭典中,我們發現一項非常特殊有別於其他王船祭典的活動。出巡王在一場屬於王船祭的信仰中,職位代表著代天巡狩、體察民情、收納瘟毒、百病...等。則廟方會在王船的一旁,設置數十種草藥,提共信眾向王爺、總趕爺祈求賜藥。而廟方會將數十種的草藥,一一羅列寫在紙上編號,祈藥的信徒則按照編號一一向王爺擲杯。等數十種藥草一一擲過之後,王船上的鮮花素果,以及現場四周物品、致贈的鮮花,都可以作為祈藥的藥引讓信徒擲杯。信徒在一一擲過杯之後,廟方擲事人員會將紙上所擲到的藥草,一一的放入藥壺當中,等全部選取完後,在壺嘴插上線香,表示祈求王爺賜藥治癒信徒身體的疾病,然後放在爐火上煮沸後飲用。


  

【做十六歲】相傳是從府城五條港一帶發展出來的。 早年府城以盧 、郭 、黃 、蔡、 許、五姓宗族為主的「五條港」碼頭人家, 以十六歲為成人的標準。 十六歲以前, 在碼頭工作 ,只能算打零工的「囡仔工」,只能領半薪, 過十六歲生日才能領全薪─ 「大人價」。家中有十六歲的子女則要做「做十六歲」的儀式,在農曆七月七日這一天,攜帶三牲、鮮花、素果、胭脂、水粉、香水等七件女用物品,祭祀鳥母,由雙親捧著鳥母宮或稱鳥母亭,立於神案前,年滿十六歲的子女由亭下穿過,男孩起身後須往左繞三圈,稱「出鳥母宮」,女孩則往右繞三圈,表示「出婆媽」,如此便表示孩子在婆姐的佑護下,已經長大成人。並焚燒鳥母宮與祭祀床母、七娘媽、註生娘娘、十二婆等祭祀時用,上印有紫色雲和花草紋,為衣料的代表;或是印有床公床母神像的床母衣(娘媽襖或鳥母衣)。



【鳥母、婆姐】註生娘娘,主司懷孕、生產,為婚後不孕及懷孕保胎的婦女奉祀的對象,所以她又稱“授子神”。註生娘娘旁邊都配祀婆祖,又稱保姆、延女,有些稱為「鳥母」。其數目各有不同,小廟僅供奉兩尊,六尊,大廟則供奉十二尊、三十六尊,所以俗稱十二婆祖、三十六婆祖。
           三十六婆祖,又稱三十六鳥母,亦是輔助生育的神,就是註生娘娘身邊的宮女,專門照顧小孩出生後到十六歲這段期間的成長,使他們免于驚嚇、溺斃、灼燒、出麻疹等,保佑小孩的身心正常發育,免受小兒關煞之災。
         按古例,府城作十六歲成年禮,應在五條港碼頭舉行,再步行至開隆宮或臨水夫人媽廟祭祀『鳥母』,感謝鳥母婆姐的照顧,為成年禮之始。【 以上圖片由黃明泰提供】

【普 度 公 燈 】又 叫 七 月 燈 或 鬼 提 燈 , 這 是 夜 間 指 引 孤 魂 野 鬼 的 照 明 設 施 , 於 農 曆 六 月 底 安 置 在 家 門 口 或 村 莊 出 入 口 。 燒 香 膜 拜 後 , 在 夜 半 燃 亮 , 第 二 天 早 上 熄 燈 , 入 夜 又 再 點 燃 , 如 此 一 直 持 續 到 鬼 門 關 。 普 渡 公 燈 的 材 質 , 大 多 是 塑膠和 玻 璃 製 成 的 四 角 形 燈 , 玻 璃 上 寫 有 「 普 照 陰 光 」 或 「 慶 讚 中 元 」 字 樣 , 有 的 地 方 還 加 上 斗 笠 蓋 。 有 心 人 家 會 在 燈 內 放 胭 脂 花 粉 或 香 煙 ,早晚三柱清香, 供 男 女 孤 魂 使 用 。目 前 此 習 俗 已 式 微 , 仍 掛 普 度 公 燈 的 地 區 僅 餘 中 南 部 。



【月下老人】又稱「月老」、「月老公」,是我國神話傳說中專管婚姻的媒神,是有情人虔心寄託自己美好姻緣的幸運之神。唐朝有一個人名叫韋固,有一天韋固帶著僕人遊於南站。看見一位老人,雖然已年近古稀,但是眼力騰人,正於月下翻閱一書籍。韋固看了覺得非常好奇,於是趨前詢間老人看的是什麼書?老人回答:「吾手中之書也曰之天下之婚牘也,世人男婚女嫁之姻緣與否,悉載於書中耶。後來韋固與老人走到米市,看到一位婦人手上抱著一個三歲女童,老人指著那位女童對韋固說:「這個女童就是你日後的妻子。」韋固認為老人胡言亂語,勃然大怒,暗中命僕人持一匕首將女童刺死。僕人向人群中衝去,對準女童的眉間刺去,旋即消失於人群。老人曰:此女即君天賜之良緣,不能以任何能力阻止者。韋固不屑老人之言,拂袖而去。
                 經過了十四年,韋固娶了相州刺史之女,華貴雍容,猶如仙女下凡,韋固非常喜歡。只是她眉間總是貼著一花鈿,從未見拿下來過,韋固覺得非常奇怪就問她,她回答說:「在我三歲那年,有一天在米市時,不幸被人剌傷,因此留下一個疤,所以總以花鈿掩飾。韋固聽後想起「月下老人」之言,因而恍然大悟。後人遂以「月下老人」為專司男女姻緣之神。       最初婚禮上有栓紅線的儀式,到了宋代逐漸演化成「牽紅巾」,婚禮上新郎新娘各持一端,相牽入洞房。這種習俗因含有「同心相結、白首偕老」的美好寓意,所以直到今天,有些地方的婚禮上還能看到。
          相傳農曆的八月十五日是月下老人的生日,所以這天很多「孤男寡女」都會前往廟裡祈求月老賜與好姻緣,許多得願的信徒也會攜帶喜餅、喜糖前往還願,感謝月老的牽成。祈請月老公「牽姻緣」時,跪於月老公前,口中默唸姓名、地址、農曆生辰、祈請月老公保庇找到理想對象後,於案上取「姻緣袋」,將一端姻緣線頭留置在外,以利月老公方便牽線。此「姻緣袋」通常繫於身上,或皮包內、枕頭下。事成,則備清香、素果、壽金報喜謝恩。神人交流,頗富人情味,廣受青年男女歡迎。



【攪醋矸】重慶寺據台灣文獻──台南市宗教誌所載,創建於今康熙六十年(西元一七二一年),原址在今楠農林區管理處,當時的建築為三開三進,寺宇寬敞,佛像莊嚴,晨鐘暮鼓到乾隆四十三年(西原一七七八年)當時的知府捐奉重修可惜沒留下碑文圖記,而有此緣,此寺被譽為府城七寺八廟的一份子。中正路的重慶寺,除了正坐主殿的菩薩之外,還得注意掌管人們「婚」之主神,與祀典武廟、大觀音亭、大天后宮,並稱府城四大月老。
           在寺中左側案上置放著一瓶醋矸,而醋矸後供奉著一位守神。相傳,若夫妻、情侶不合,或祈求因緣,即在此前頂禮膜拜,將醋添入瓶中,細細攪拌,並細述心中之情,則願望得以實現。而端坐於醋矸後的「速報司」造型更是特別,一般神像雕刻都是安坐於神椅上,而重慶寺的"速報司"則是只坐三分之一,左腳伸直微翹,好像馬上要起身站起來,意謂者信眾所託之事它都會馬上起身去辦,祂的辦事效率據說很快!!



【孤棚祭】靈濟殿為港仔尾社主廟又稱港仔尾廟。主祀保生大帝、伍府恩主、上帝公與水仙尊王等,為安平著名之廟宇,內祀金海號王船一艄。該廟創建年代不詳,但康熙23年台灣府誌便已記載該廟,原名『慈濟宮』,可見該廟創建遠在康熙23年之前。後因與港仔尾社之水仙宮之水仙尊王、上帝公宮之玄天上帝合祀一廟,故改廟名為靈濟殿。現廟貌為民國78年重新修建。
台南安平港仔尾靈濟殿孤棚祭,源自於清代五條港碼頭盛行之時,起因一五條港碼頭工人與人口角,因此人平日急公好義、樂善好施,今日乃因性使然,與人惡之。豈料兩人卻因此釋以拳腳,遂而失手,誤將此人傷之,此人不支而亡。而後,此人因深感罪孽,愧於天地,今雖因本性善良,誤傷他人而亡之,但天理國法仍在,豈能恕乎。即當下發下誓願,若今日天理尚在,「老大公」能應呼相助,順利度過此難,便願意在中元之時,設以孤棚,叩謝老大公之相助,以報天恩,這便乃往後安平港仔尾社「孤棚祭」之源。孤棚以五柱為主搭設,以板為棚,置以豬隻牲口、漁獲祭品為槧(ㄑ一ㄢˋ),上設一案,以白布舖設至運河,入夜眾人齊聚,則至運河請老大公上岸,接受信徒佈施、供養。



【吃飯擔】是南部廟會活動之中,非常可愛的一種文化。在南部的廟會繞境云庄活動之中,常遊走於各鄉鎮村落之間。而南部是台灣最好客,也最熱情的一群,所以在廟會云庄的活動之中,常可以看看遊行隊伍走走停停,以遊庄吃庄、遊縣吃縣的方式漫步前進。而有別於其他地方的是,某些村落並不由地方廟宇負責餐點,而由各家各戶,以主動出擊的方式,端出各式各樣的菜色,與一般單調的桌上菜色有大大的不同。   
          在繞境隊伍尚未到達之時,居民就早已將「點心擔」提到自家門口外,並席地而坐,開始與左鄰右舍閒話家常,並引領期盼,興高采烈的等待繞境隊伍的到來,體會「有朋自遠方來」,那種不亦樂乎的感覺。左鄰右舍在活動前比菜色,活動中更是比人氣,把鄉下村落的熱情好客表露無疑。但由於工商社會的進步與忙碌,此項活動已漸漸的式微,目前皆以地方大廟做統一性的餐點處理,而這種人與人之間的熱情問候,一句的「辛苦」,與一個饅頭或包子,這股感動卻是無法比擬的。



【排班接駕】在東港的繞境活動中,參加的單位,會有一些宮廟會有神靈降駕在乩身當中來進行拜廟,在東港當地的禮俗,會在廟門前鋪一條紅地毯,上面放上壽金讓眾大神可以由此進入廟中,稱之為大禮。 若有乩身參禮,大多也都在紅毯的前行禮,頂多到階梯前不會進到廟門前面。
         此時圖乃攝於東港後塭嘉蓮宮,大班頭正在進行喊班,一方面恭迎聖駕,一方面要試試該神是否承受的起王爺班頭的威喝。在以往東港迎王祭典的經驗當中,有一些乩同會闖到代天府前要進入代天府,當然在代天府的階梯前就被振武堂的班頭喊班給喊到退駕,有一些來不及退駕的神靈還會被班頭押下用板杯處罰,聽說都被打的哇哇叫。《節錄自玄壇小法網友發言》




     【白蓮聖母】凡是有去過赤崁樓參觀的人,一定會對那九座石龜碑有特別深刻的印象與好奇心。原來這九座石龜碑亦稱贔屭,是清乾隆53年在平定林爽文事變之後,乾隆帝特頒御碑十塊連石龜座由中國大陸運抵台南府城福安坑水門口、準備換小船登岸時,其中一隻石龜座,不慎掉入海中,只剩下十碑九龜上岸,其中九碑九龜運至台南山仔尾福康安生祠安置,剩下一塊石碑則再補刻石龜一隻,運送諸羅縣(今嘉義市)安置於福康安生祠。掉入海中的石龜在日據時期被人發現並撈起,民眾將之供奉於南廠王宮口。在二百年前一同渡海來台灣,如今卻分散於三地、際遇也不儘相同,也頗富傳奇。落水的那一隻石龜傳係在89年前(西元1911)被人發現並撈起上岸。其落水處,因口江淤積成為浮埔,後來闢為魚塭(保安路底金華路交叉口西南)人稱「石龜塭」名噪一時。石龜塭原址以不復當年之地形、地貌蓋滿了大樓,此之石龜因長年沈沒水中石龜身附著了許多蚵殼,因而被附會此石龜曾有偷吃蚵仔的說法。並傳聞此石龜長期受了日月精華及白蓮聖母附身,其石龜背石碑接合處之陰溝,置水可治病,並可醫眼疾,附近善男信女爭相膜拜,風行一時,外地慕名而來著更眾。因而引起日人政府之注意,為了破除迷信,派巡查將此隻石龜搬入保安宮廟內東邊安置...



【雞毛撢】在這一次台南老古石集福宮送天師回鸞繞境廟會活動之中,我們發現一樣非常有趣的東西。這個東西是在隊伍當中,在台南頂太子沙淘宮神將團駕前所用,它名副其實就是一支加長形的『雞毛撢』!然為何會在神將的前面,由兩員手持雞毛撢開道呢?因在古時候的台南,市街大多是狹窄的街屋,一般的商家或者住家,為了方便,常借用地利之便,將狹窄街道兩側的屋簷,用帆布圍起,以利遮風擋雨。而在廟會時,常常會因為街道上的障礙物過多,常常使得神將碰的滿頭灰。所以,為了應付這種景象,廟方才會在神將的前面,請信徒將雞毛撢加長,並行走在神將的前面,未神將清除出入門戶,以及道路上有形、無形之污穢。



安南區鹿耳門鎮門宮位荷蘭門神「蝦蟹二將」未穿鞋,廟方訂二十三日舉辦「門神祭」,並邀請市長許添財擲筊杯選出門神喜歡穿的鞋子,讓門神不再「冷腳」。目前有不少善信提供長筒軍靴、皮鞋、布鞋和木屐,也有善信以金紙摺成鞋子,將在門神祭當天火化給「蝦蟹二將」。位於鹿耳門溪出海口南岸的鎮門宮,十六年來三座木門上的六位門神盡忠職守,但大門和右側門的門神都有鞋穿,唯獨左側門的二位荷蘭門神「蝦蟹二將」一直未穿鞋並光著腳。在信眾建議後,鎮門宮管理委員會從善如流,決定火化紙鞋給二位荷蘭門神,並配合二十三日上午九時舉行「門神祭」,感謝門神的辛勞。有不少民眾提供鞋子給「蝦蟹二將」穿,包括長筒軍靴、皮鞋、布鞋和木屐,也有善信以金紙摺成鞋子,將在門神祭當天火化給「蝦蟹二將」,避免他們以後再「冷腳」。林忠民說,已邀請市長許添財參加「門神祭」,當天上午十時在二位洋將軍前擲筊請示,讓蝦蟹二將選自己喜歡的鞋穿;但為了讓將軍有更多選擇,以後所有的鞋將放在左側門旁,蝦蟹二將可自由選擇,不受限制。
當天上午九時,十多艘膠筏將從鹿耳門溪口出海,在法師帶領下展開「海巡」儀式,追思三百多年前國姓爺鄭成功率軍登陸鹿耳門的史實,也祈求風雨雷電神保祐鹿耳門海域風平浪靜、漁業豐收;九時四十分上岸後開始祭門神。鎮門宮管理人林忠民表示,十六年來的各項祭典都是祭祀國姓爺鄭成功,從來沒有想到祭祀門神。去年八月間,鎮門宮有九尊神像被偷,於今年農曆春節前夕失而復得,鎮門宮委員們認為不能將神尊被偷一事責怪到門神身上,反而更感受出十六年來門神的辛勞。九尊失竊的神尊雖然回到廟內團圓,不過有委員在最近被託夢,夢中透露神尊已回到廟內,卻因為門神認為離宮近半年的金身「不淨」,禁止金身神靈入廟,因此「門神祭」也將為神尊祭拜淨身,再「請求」門神准予神靈入廟。



【鹿耳門天后宮撒豆成兵】史傳小說或戲曲當中,我們常會發現撒豆成兵一詞,尤其是在《薛仁貴征西》記載:樊梨花之父-樊洪為西涼國寒江關守將,兄長樊龍、樊虎協助鎮守。樊梨花自幼隨驪山老母習藝,道法高強,具移山倒海,撒豆成兵之術。   
          西港玉敕慶安宮癸未香科、此次癸未科西港香鹿耳門天后宮將出動媽祖之「戰旗」,唯恐兵馬不足,因此在四月十五日凌晨,媽祖吩咐築天台,撒豆成兵,供以媽祖協助千歲爺巡狩地方所用。所謂撒豆成兵,為中國三十六天罡法之一。所謂三十六天罡法即:斡旋造化、顛倒陰陽、移星換斗、迴天返日、喚雨呼風、振山撼地、駕霧騰雲、劃江作陸、縱地金光、翻江攪海、指地成鋼、五行大遁、六甲奇門、逆知未來、鞭山移石、起死回生、飛身托跡、九息服氣、導出元陽、降龍伏虎、補天浴日、推山填海、指石成金、正立無影、胎化易形、大小如意、花開頃刻、遊神禦氣、隔垣洞見、迴風返火、掌握五雷、潛淵縮地、飛砂走石、挾山超海、撒豆成兵、釘頭七箭。而撒豆成兵,即在深夜陰陽交替之時,按五方五色築一天台,以鹽、米、桃、柳制之,後以五色豆幻化,用五營旗收編,供以差遣。



【開基武廟繞境除煞】府城關帝港開基武廟八日請出文衡聖帝,繞行府城舊市區進行綏靖祈安遶境活動,這是開基武廟關帝爺三百年來首度出門,廟方上午七時請市長許\添財焚香,親自請關帝爺神駕上轎,遶行隊伍並沿途噴灑「午時水」、「燻藥香」希望趕走煞疫。民間常有神明遶境祈求平安的廟會活動,但也有不輕易出巡的神明,百姓尊稱為「文衡聖帝」的關帝爺,除非發生嚴重的天災地變,才會出巡遶境斬除瘟疫;繼五十年前的一場瘟疫,祀典武廟關帝爺出巡後,昨日關帝港開基武廟的關帝爺,則是三百年來首度外出遶境驅除煞疫。
      昨日上午的關帝爺出巡,廟方特地請市長許\添財前來請神駕上轎,許添財與民政局長郭真郎、市議員邱莉莉等,在焚香、獻花等祭拜儀式之後,許\添財在廟方人員協助下,將關帝爺神尊親自抬到大門前,再由工作人員移請神駕上轎,開基武廟前一時鞭炮聲大作,在蜈蚣戰鼓隊開路領隊下,出發繞行台南市區。為驅除煞疫,開基武廟昨日遶境隊伍安排了二十八星宿旗、三台「驅毒壓煞符車」,用布旗寫上的大型靈符,在遶行市區時引起不少人注意,廟方並大型水車載運「午時水」沿途噴灑,後方再跟上「燻藥香」、「炰火醋」兩部車,繞行府城舊市區三十餘座廟宇,沿途民眾設香案雙手合十祈拜,一直到下午圓滿結束遶境活動。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廟會之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