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嘉義地區傳奇故事(二)

mimio 2012-12-27 00:01

嘉義地區傳奇故事(二)

[b]歹命交仔食糙米[/b]
[color=brown]百多年前,在六腳鄉蒜頭村的『頂頭厝』有個很窮的人,叫『黃元交』,大家都叫他『歹命交仔』。歹命交仔出生於雍正8年(1730),十六歲自泉州渡海來台,因無產無業,只得到處打零工,最後到村中『新厝內』黃家做長工。

有一天中午,他奉命舂米,把米舂得雪白了,歹命交仔問正在打盹的老闆娘:「老闆娘,米舂得這樣夠白了吧?」老闆娘回答:「還不夠白,再舂!」連續問了三次,老闆娘都這樣回答。歹命交仔氣憤得對天發誓:「如果那天讓我歹命交仔出人頭地,稻米只要舂幾下,我就可以煮飯吃!」他不願因吃白米飯而苛求長工,因此立誓永遠吃糙米。

後來,歹命交仔終於出人頭地,變得很富裕,39歲那年結婚。他發跡的過程異常傳奇,最常聽見的有二種:
一、傳說土地公用紅色扁擔挑了一擔銀子寄放在他那兒,可是寄放了好久都沒來拿走,歹命交仔把擔子打開一看,發現是滿滿的一擔銀子。那根神奇的紅扁擔,現在仍放在祖厝裡代代留傳。

二、僱主讓他在朴子溪畔『五十六尾』的土地蓋猪舍養猪,舂米之後的米糠或是廚餘,也都讓他拿去餵猪。歹命交仔非常細心照顧猪隻,猪群隻隻肥壯。相傳即使是村民丟棄的瀕死病猪,只要他撿回去餵養,不久就恢復健康,對此,眾人皆嘖嘖稱奇![/color]
[img]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527/4025275833_3e9fe024c7.jpg[/img]
[u]頂頭厝三房祖厝[/u]

[color=brown]歹命交仔就這樣興旺起來,後來他在『頂頭厝』買了一塊寬約蕃薯稜五百稜的土地,興建了前有魚池、後有果園,非常壯觀的大瓦厝。

現今,歹命交仔的子孫已繁衍到第十代,為了慎終追遠,逢年過節時,『頂頭厝』的黃氏宗親們仍會以糙米當供品。社區內的百年宗祠、古厝、百年老木麻黃等,仍保存相當完整。[/color]
[img]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756/4025275675_c67ee5f7f9.jpg[/img]
[u]頂頭厝的魚池[/u]



[b]向盜匪搶官銀[/b]
[color=maroon]據說台灣併入清廷版圖之後,在現今蒜東村的中庄仔入口處有一棟樓房,是官府蓋的檢查哨。聽說有一次北部欠缺庫銀,便向當時最大的官府台南府調度。台南府派兵押庫銀北上,因為路程計算得不恰當,只得在哨所過夜。當地的土匪老早就打聽清楚庫銀北上的消息,一路尾隨,計劃晚上動手劫銀。[/color]
[img]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519/4026056252_ec13325b59.jpg[/img]
[u]向土匪搶官銀的舊址[/u]

[color=maroon]  土匪等官兵睡覺之後,使勁攻打哨所,因為官兵不多,所以打輸土匪,只得大聲求救。中庄仔的村民聽見了,便全體出動圍捕土匪,後來只抓到一個,其餘的都逃走了,庫銀也下落不明。中庄仔的村民把抓到的土匪送官府邀功,至於庫銀,則說是被其他的土匪搶走了,官府也就依此結案。

  實際上,這些錢是被中庄仔的村民私吞了,因為村民內的第三房人口最多,顯得氣勢旺盛,這些庫銀就被據為己有,其他的人都不能分錢。後來他們搬到『新厝內』,用白花花的銀兩大買土地,也捐了官,任職鹽運司,並起造佔地頗廣的燕尾脊巨宅。這一棟巨宅在民國60年前後方纔倒塌,從舊址還能看出當年房子的規模。[/color]
[img]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622/4026055996_610470f12b.jpg[/img]
[u]向土匪搶官銀的舊址[/u]



[b]黃寬貴智退王得祿[/b]
[img]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687/4026066016_17fbae1a3c.jpg[/img]
[u]王得祿的畫像[/u]

[color=brown]王得祿於嘉慶年間衣錦還鄉之後,有錢有勢,堪稱富甲一方,因此不免眼高過頂,睥眤群倫。道光初年,王氏以養病為由,辭官幽居,久之,難免有難以一展身手之憾,遂決意探尋台疆各地武術方家一較高下,互相切磋琢磨為樂。

  某日,王得祿聞說附近溝尾寮有黃寬貴者,武術高強,望重一方。心中打定主意,即單槍匹馬,望西而行,問明黃寬貴居所,逕自登門討教。黃寬貴不愧內外兼修,一見王氏到訪,心中一凜,自忖恐難善了,故而沈著應戰,開口道:「先生請坐,有何貴事?」王得祿答道:「溝尾庄王某,特訪黃寬貴,請求教益。」

  黃寬貴乍聞此語,情知不妙,但其心機敏銳,即刻接口道:「尊駕來得不巧,家兄適因要事他往,午後方能返家。」王氏回稱:「無妨,我且在此,待他歸來。」賓主坐定後寒喧,黃寬貴知悉此人是平定大海盜蔡牽的英雄人物,更加謹慎應對,唯恐惹來無妄之災。黃寬貴奉上一盅清茶後,起身告罪曰:「內人下田未返,待我入廚作飯。」王得祿頷首。不一時,酒菜上桌,賓主盡情享用。時值盛夏,暑氣逼人,未幾,兩人汗水淋漓,黃寬貴道:「且待我把酒菜搬到庭前檨仔樹下,較為清爽。」王得祿道:「甚好!」隨即身子一矮,欲共抬桌子與菜餚,黃寬貴急道:「大人別忙,我來即可!」黃寬貴心思縝密,善於運用時機,雙腳一沈,運全身之力於大姆指和食指,攤開雙手分別捏緊八仙桌兩腳,將重達百斤之桌輕鬆移置屋前樹下。王得祿隨即跟上,眼看桌上菜湯並未濺出半滴,心內不禁讚嘆不已。

  兩人復於樹下漫飲,閒話桑麻,驀地一陣蟬聲穿入耳膜,王得祿仰頭搜尋,此時蟬忽歛聲,二丈餘高的纍纍果實卻吸引了王得祿。王得祿指著枝間果實,對黃寬貴道:「彼處三粒成串,唯中間一顆已熟透,可惜生得太高,恐怕難有口福。」黃寬貴聞言,不慌不忙,俯身拔出貼於右小腿的匕首,反手一擲,嗖一聲,金光一閃,那顆黃澄澄的檨仔已應聲落地。舉頭再望枝間,旁邊兩粒青果未動分毫,猶自隨風搖曳。王得祿心內驚惶不已,尋思道:「黃寬貴之弟功力已臻如此境界,其兄必定更加高深莫測。」席未終,就托故匆促告退而去矣。[/color]
[img]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761/4025313365_ef196dbc53.jpg[/img]
[u]王得祿墓園全景[/u]



[b]傳奇的村庄榕樹王[/b]
[color=maroon]    位於六腳鄉蒜東村與蒜頭糖廠中間,有個小聚落,庄名叫『榕樹王』,但日久卻誤傳為『親樹王』。這個村落在清代是是牛稠溪南來北往的渡口,相當繁榮熱鬧,如今只是個偏僻古老的聚落。衰敗的原因其實只是因為牛稠溪改道,不再是交通的樞紐,但是,耆老有滿腹的傳奇故事來解說它的沒落。

  榕樹王庄以前叫做下莊,嘉慶君遊台灣時,在莊旁的牛稠溪畔一棵巨大的老榕樹下休息。一覺醒來,感覺精神飽滿,心情愉快,看看這棵榕樹特別巨大,就封它為『榕樹王』。村民為紀念嘉慶君曾到此一遊,遂把庄名改為『榕樹王』。[/color]
[img]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667/4026091888_9fe5f9b6a7.jpg[/img]
[u]榕樹王庄福安寺的古香爐 [/u]

[color=maroon]附近的山賊獲悉嘉慶君遊覽下莊的消息,企圖對他不利,要下莊的總理在嘉慶君到達時發訊號,以便進攻。這位莊總理不予理會,事後山賊怪罪莊總理,將他全家殺光。莊總理的義行,獲得當地居民的敬佩,因此在榕樹王村落旁建廟祭拜,廟名為『莊總理公』。

  牛稠溪改道後,大榕樹被大水沖走,居民為了讓庄名『名副其實』,聚落的中心點永遠都栽種兩棵大榕樹,只要一枯萎,立刻補種。

  牛稠溪未改道時,這兒是渡口,人馬雜遝,熱鬧繁華,現今庄中還保留了一塊石碑,上刻『重興義渡碑誌』,嘉慶十一年五月建立的,因而引發出嘉慶君到此一遊的傳說。義渡碑旁的『福安寺』中有一清道光壬辰年(1832)的石香爐,據說石碑中含有大量的金粉,昔日廟中住持如缺乏香火錢,即拿刀削一片石碑去賣,所以如今石碑的左側缺角,不似常見方方正正的石碑。[/color]
[img]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460/4025338217_c4fa55b182.jpg[/img]
[u]矗立在榕樹王庄內的重興義渡碑[/u]


[b]大林鹿堀溝的水鬼[/b]
  [color=brown]光復以前,農業水利不佳,種植稻米很難,只能種些旱作如甘藷。鄉下人生活困難,脾氣大,吵架行為不斷,尤其婆媳、夫妻失和的情況更是頻繁,吵架時往往會說:「那麼沒出息,去跳鹿堀溝算了。」

  當時跳鹿堀溝自殺的人很多,水裡的鬼也多,相傳水鬼世代交替,要拉到替死鬼才能超生。大林下埤頭有一個窮人叫阿瑞,其貌不揚又跛腳,因此大家叫他跛腳阿瑞。為了生活,跛腳阿瑞常在晚上到鹿堀溝捕魚,水鬼見他其貌不揚又跛腳,於是同情他就幫忙趕魚。阿瑞捕到很多魚,賺了錢便買東西祭拜水鬼。時間一久,阿瑞和水鬼成為好朋友。

  有一天,水鬼告訴他某年某月某日有人要到鹿堀溝自殺,他將投胎轉世。阿瑞暗中注意,果然有人自殺,阿瑞挺身而出救了自殺者。起初,阿瑞買東西祭拜請求原諒,但一次又一次,水鬼真的生氣而和阿瑞斷絕來往,不再趕魚幫阿瑞。

  後來投河自盡的人仍很多,地方人士刻「南無阿彌陀佛」在石頭公上企圖壓住水鬼,奈何佛祖仁慈,水鬼不從,仍鎮壓不住。於是地方人士又請關公、恩主公坐鎮才從此平靜。大家感謝恩主公,就蓋廟修堂祭拜恩主公和佛祖。

  幾經整治修建,鹿堀溝成為現今風光宜人的大林親水公園,更是居民休閒的好去處,清晨、黃昏時,常見居民到公園散步、運動。[/color]



[b]小石獅立大功[/b]
[img]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431/4025366877_9ff975b262_o.jpg[/img] [img]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496/4025366549_89a75f3e0c_o.jpg[/img]
 [color=maroon] 相傳竹崎是一個地理風水極佳的好地方,很早就有龍神住在這裡。當初竹崎人的老祖先從大陸移民到台灣之前,為了能順利渡過台灣海峽,總會把家鄉的神明揹在身上,祈求能安然抵達台灣。竹崎真武廟的玄天上帝(又稱帝爺公),就是這樣隨著早期的移民而來。原先只是家神,因為順利保佑人民渡台,又能說服番社(原住民社區)的番精有功,村人於是決定集資建廟,但一直未能獲得帝爺公的認可。

  因為帝爺公雖然威風凜凜,收服妖精的功力一流,但對先到竹崎的龍神卻十分敬重,沒有經過龍神的同意,不敢隨意答應村民蓋廟。當帝爺公前去拜訪龍神時,剛好遇到龍神翻身,原來龍神好幾百年才翻一次身,現在要讓龍神轉過身來商量此事,難道要再等上幾百年嗎?帝爺公真是傷透了腦筋,不知如何是好,正巧小石獅乖順地趴在母獅腳下曬太陽,這一幕讓帝爺公想到了好辦法,就是派遣石獅子一家帶著綵球綵帶到龍神家前的廣場表演。由於小獅子天真可愛,引起龍神的回眸一笑,才讓建廟之事有了轉機。

  有一位信士主動捐獻石獅,於是遠到花蓮挑選石材。老闆告訴信士剛好有一對買主退貨的石獅要廉價出售,信士認為石材上等,價格又合理,就高興的買回來。石獅子一回到竹崎,就被村裡的人取笑,原來公獅母獅的左右位置錯了。可憐的信士只好求助於帝爺公,卻獲得帝爺公的讚賞,原來冥冥之中,是帝爺公帶他去花蓮買的。帝爺公才將龍神的事告訴竹崎人,龍神也因帝爺公的誠意,更用心守護竹崎。現在母獅的位置,就是龍神目光能注視到的最佳方位。竹崎真武廟因此也成為全省唯一母獅在左邊、公獅在右邊的廟。[/color]



[b]三角村豬母鬼傳說[/b]
[color=brown]  很久很久以前,在嘉義後塘地區的三角村裡,曾經流傳一個恐怖的故事–豬母鬼的傳說。
  據說每當夜晚經過三角村的時候,只要經過那裡的竹林,就會聽見豬母鬼咆叫的聲音,而路過的旅人,都因害怕而將行李丟棄而拔腿就跑。隔天一早,只見破爛的衣物遍地狼籍,而食糧都被吃光了,使得附近的居民都嚇得不敢在夜晚外出,深怕被豬母鬼吃掉。

  但是有位名叫康海的人很勇敢,什麼都不怕,他決定在某天晚上跑到竹林裡一探究竟,當他走進漆黑的竹林時,卻只看到一隻母豬在那裡,四處找尋著可以享用的食物,這才發現根本沒有可怕的豬母鬼。後來,他在建德宮附近找到了那隻母豬的主人,於是把母豬還給飼主,破除了豬母鬼的謠傳。

  原來大母豬以前是隻可愛的小母豬,但是由於食量愈來愈大,飼主家裡的食物已漸漸無法滿足牠的需求,所以每到夜晚小母豬就跑到竹林裡覓食,又因為飢餓得無法忍受,所以都會發出極大而恐怖的叫聲,而讓經過的人們誤以為是隻會發出像豬叫聲的吃人怪獸,加上村裡的每個人以訛傳訛的散佈不實謠言,因此才有豬母鬼的傳說流傳至今。

  之後康海把真相告訴村民,大家才鬆了一口氣,從此以後,村子裡的老老少少都爭相要看那隻傳說中的「豬母鬼」呢![/color]
[img]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604/4026141586_8d55617440.jpg[/img]



[b]朱曉埤[/b]
  [color=maroon]位於鹿草鄉北邊的大排水溝,古稱「朱曉埤」,據說是一位姓朱的人家所開鑿,埤中儲水用以灌溉今鹿草與太保附近的田園。在朱曉埤(民間稱為朱仔埤)的下游,原來的水溝彎彎曲曲,稱為「深溝」,直達朴子市附近,又形成一個大潭,這個大潭叫做「荷包嶼」,大潭中隆起一座小村莊,稱為「同安寮」。

  從朱曉埤到荷包嶼的這處水域,美景天成,應可說是上天的恩賜,大自然造物主的傑作。日據時代,日本人以人定勝天的精神,縮小水域,建造護堤,稱為荷包嶼大排。加上二時多年前台糖把「深溝」截彎取直,由於多次的地貌變動,所以這個地方已少了舊日的風貌。

  但是它仍然留著許多動人的民間傳奇故事,其中有一個故事是這樣敘述的:相傳很久以前, 朱曉埤有一隻泥鰍修練成精,這一條泥鰍埋頭朝西方一路鑽過去,當鑽到九十九彎時,已無法憋氣,剛抬起頭浮出地面,就被天雷迎頭劈下,臨死前身軀猛然滾了一圈,形成一個大窟窿,這就是荷包嶼,而且倏然吐出一口氣,形成一堆沙丘,形成同安寮。可惜遺憾的是,泥鰍精不能完成牠的心願,傳說如果能夠鑽出百個彎,台灣就會出真主(皇帝),所以今天台灣只有總統沒有皇帝。 [/color]



[b]中寮安溪城隍廟顯聖救民[/b]
[img]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741/4025407937_b4ac285088_o.jpg[/img]
  [color=brown]據說八掌溪河流蜿蜒的形狀,就好像蛇穴的形狀,從百餘年前就慢慢地向北方崩塌到重寮村,約在百年前縣城隍爺乩童預言警示,要求村民每戶人家養三隻蜈蚣,放在一口鼎中,上面再覆蓋一口鼎,將它埋在即將崩塌的河岸邊,村民遵照其指示辦理。有一天,溪水暴漲,波浪掀天,直往北岸衝下來,一霎那,北岸崩塌,一口口的鼎被巨浪吞沒。神奇的事情發生了,波浪不再侵蝕北岸,反而一波波的捲向南岸的菁寮,村民於是爭相稱奇,感念城隍爺神通廣大,深知這條像蛇的八掌溪,非用蜈蚣否則無法克制。[/color]



[b]散村的督標宅[/b]
[color=maroon]話說清朝年間台灣併入中國版圖,清廷派遣了一位督標到台灣上任,於是這位督標就帶著他的家族漂洋過海來到台灣。到了台灣,督標不由自主地讚嘆:「台灣真是一個風光明媚、鳥語花香的好地方啊!」他心想「我的家族此後要在如此景色怡人、風調雨順的台灣定居生根,也算是上天的恩賜!」

  有一天督標坐著馬車來到了嘉義縣鹿草鄉這個地方。見到慈雲寺,於是喊住馬車,在慈雲寺稍作休息。他在附近觀察片刻,發現這個地方有一條外環道。他非常喜歡這個地方,於是當下做了一個決定,決定把家族安置在這個交通便利且具有人文風貌的地方,並取名此地為督標宅。

  督標一家終於定居於督標宅。督標宅因為氣候宜人、土地肥沃,村民每年都作物豐收,家家戶戶,安居樂業。因此人口越來越多,於是村民造了一條農路連接著外環道的兩端,也在外環道的中央點再開一條農路直通督標宅,為的是讓交通更加便利。沒想到因為造路,卻理下了無法避免的災禍。

  就在這個時候,村中出現一位老和尚。此人看起來功力不凡,就像修練極深的老師父,老師父路過督標宅,詳細探究村莊的地理環境之後,開口說道:「阿彌陀佛!貴村本是山明水秀之地,無奈村莊的三條道路形成不吉祥的風水,暗藏殺機,釀成不可避免的劫難。」村民不解的問:「本村的三條道路,為何成了不吉祥的風水呢?」老師父細心地解釋:「外環道,像是『弓箭的弦』;連接外環道兩端的農路像是『弓箭的弓』;而從弦的中央再開一條農道直通督標村,像極了『弓箭的箭』,而督標村就好比那個『箭靶』。」聽了老師父這番話,村民憂愁的臉顯得非常不安。於是有人問:「難道沒有破解的方法嗎?」老師搖頭說:「此乃天意,任誰也無法破解,而且會禍及子孫。」繼而雙手合十說道:「阿彌陀佛!我佛慈悲。我奉勸各位村民遠離這個不詳之地。善哉!善哉!」
      不久全部的村民都搬離了督標宅。從此以後,督標村就成了無人居住的廢村。[/color]
[img]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481/4025423139_7bf9bc04f0.jpg[/img]



[b]嘉義縣軍人忠靈祠的故事 [/b]
  [color=brown]很久以前,在三角村與後崛村間有一片低窪之地,據說那裡蟄潛了許多兇猛的大蟒蛇,居民平常都盡量避免經過此地,然而有些農民不信邪,偏偏要從那裡經過,還有些人自告奮勇前去斬除毒蛇,但他們都再也沒有回來。
  有一年夏天,大蟒蛇的數量驟增,據說曾高達上百隻,而也許是因為缺乏食物,蛇群開始入侵民宅,吃掉村民飼養的家禽家畜,還有人在與蟒蛇交戰時,成了蛇的佳餚,村民實在無法再忍受每天過著提心吊膽的日子,正當苦無對策時,在附近駐紮的軍人決定替村民除掉大蟒蛇,雖然犧牲了許多勇士,但最後總算是恢復往常平靜的生活。
  湊巧的是,多年以後,地方政府決定在這裡蓋一座軍人的墳冢,即現在的忠靈祠。[/color]
[img]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630/4026183606_90feb3f750_o.jpg[/img]



[b]鴨母王的命運[/b]
  [color=maroon]鹿草的鄉野傳奇中,鴨母王朱一貴行經鹿草附近的傳說最讓人津津樂道。
  當初鴨母王朱一貴欲推翻清朝在台灣的統治,揮軍北上渡八掌溪之時,軍師算出他會途經鹿草,建議必須遵從他的指示才能獲勝。軍師要鴨母王朱一貴「經過崩橋(板橋位於現今鹿草迪士妮幼稚園後面田地),半天問路(下半天、頂半天位於鹿草鄉境內),無影厝過夜(梅仔厝位於鹿草慈雲寺後面村莊),倒店食點心(位於水上機場南邊村莊),另一個指示是鴨母可以入潭(後潭、前潭今太保市轄)或入埤(現今新埤),絕對不能入溝(古名溝尾,今太保市轄)。」
  沒想到,鴨母王朱一貴覺得太離譜了,就沒有照著做。因為他不了解這裡的地名,沒有事先探查地理環境,認為橋已經崩去了怎麼行走?半天在半空中如何問路?無影厝就無厝如何過夜?店就倒哪有點心可吃?就隨意行軍。最後,吃了敗仗,帶軍入後溝尾(今太保後庄里)被擒,也應證了軍師的預言。[/color]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嘉義地區傳奇故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