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無常,苦,無我,活在當下

omina 2012-12-20 01:23

無常,苦,無我,活在當下

無常,苦,無我,活在當下
這是一篇不錯的文章 :

佛法所說的"苦",絕不是主觀痛苦的感受,而是客觀的不圓滿,不完美的意思,苦在巴利文裏面是Dukkha,字面意思是“惡的空”。爲什麼是惡?因爲諸法的生滅是壓迫性的,所以是惡,爲什麼是空?因爲諸法生起即滅,生起必滅,無永恒實體,不可依靠,所以是空。這是種存在方式的不圓滿,而不是主觀感受的痛苦。

佛法所說的"無我"是否定獨立,恒常,主宰的任何實體性存在。無我,更準確的應是“無神”,它即不在自己的身心裏(靈魂),也不在身心外(上帝)。但佛法完全承認個體性,這個體性,於世間來說,就是那股五蘊生滅之流。將佛法所說的無我,理解成沒有"個人"甚至理解成無私,是對無我的最大扭曲!

無我只是否定的具有主宰,恒常,獨立的實體存在,而從來不是否認個體性。沒有個體性,業力將錯亂,解脫也無有可能。擡胳膊再怎麼緣生緣滅,你擡起的也只是你自己的胳膊,而不是別人的。如果你作意擡起別人的胳膊,你只能是白費功夫。有些人高喊無我就是沒有你,沒有我,沒有眾生,這是胡言亂語!

不斷的去找那個“自我”,追問我是誰,是錯誤的做法,就像狗咬自己的尾巴,永遠在繞圈。不是要去尋找或觀察那個“我”,而是要去觀察那些你所觀察的(所緣),以及觀察本身(能緣)是恒常的嗎?是主宰的嗎?是獨立的嗎?它們因何而生?因何而滅?如此你才能洞察無我,認識緣起。

僅僅做到活在當下還不夠,還要如實觀察當下諸法的無常性,苦性,無我性。其他宗教也有活在當下,比如大乘禪宗,比如西方的一些所謂開悟者,但是他們並不強調觀察當下的無常,苦和無我,不強調生起厭離,而只是把活在當下作爲一種可以帶來身心快樂的生活哲學,如此就不是佛法。

生命的本質是觀察,獲取,侵占信息,猶如病毒。 它總是試圖去侵占,但實際卻什麼也無法擁有,而只有苦才是真實的。 愚人爲了生,不擇手段,拼命攫取。 智者心向無生,舍離,寂靜,滅盡。

四念處,四聖諦,八正道,七覺支,三十七道品,這些全部是爲了最後的識的熄滅。通過修習四念住,發現五蘊無常,苦,無我的真相,生起最爲關鍵的“厭離”,導向寂靜的涅槃。這厭離,是對五蘊的拒絕舍棄,它引起了識的最終熄滅,進而有涅槃的證得。

不是要去殺死"識",如果你要刻意去殺死它,那根本就是火上澆油,越燒越旺。正確應該是讓識生起的驅動力喪失掉,讓識無立足之處,識自然消失,那個驅動力是什麼,是貪愛,它是燃料,使得識的大火不斷燃燒。如何斷除貪愛?通過對五蘊的如實觀察,認識它們是無常,苦,和無我的,進而厭離舍棄,識自然熄滅。

時間是概念法,意思是指獨立的,不基於五蘊生滅的時間是不存在的。而絕非不存在五蘊的生滅次序,更非過去即現在,未來即現在。我們大部分人的思維,認爲時空是背景,是舞臺,物質和意識是此舞臺上的道具和角色,這種觀念確實不對。沒有背景,沒有舞臺,只有道具和角色,只有名色以及名色的生滅變化。

我自己也有人性當中醜惡的一面,甚至偶爾還會表現出來,但至少我能知道那是醜惡的,是應該被舍棄的,在漫長的修行之路上,我將戰勝它們,而不是被它們擊倒。盡管有的時候我很掙紮,但我一定會堅強,不會屈服。

對於喜歡謙虛的國人來說,佛陀解脫後聲稱自己是唯一正覺者是多麼狂妄自大,有些人心裏面希望哪怕佛陀真的發現了真理,他也應該表現出謙虛乃至無知的樣子,這樣才是自己心目中的聖者風範。他們更看重的是聖者風範,而不是他是否真的發現了真理。我不介意佛陀的"狂妄",我只在乎他是否真的發現了真理。

我隨時做好摧毀自己信仰的準備,而且我也經歷過這種自我信仰的摧毀,雖然比較痛,但是並非不可達之。只要事實證據足夠充分,無論是我自己,還是我所堅信的佛陀,都完全可以推翻之。我警惕爲了維護自我和信仰而自圓其說的心理傾向,那造成很多盲從的悲劇,我目睹過很多這樣的悲劇並拒絕成爲這種悲劇。

“一切苦發生,皆是緣於識,由識之離滅,無苦可發生,苦緣識而生,了知此過患,識若寂靜故,無愛即寂滅”---《經集,大品》

以上言論,純屬個人見解,是否符合佛法正見,個人抉擇判斷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無常,苦,無我,活在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