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o 2012-12-15 00:38
妝佛的工夫
[color=black][b]十八羅漢1 [/b][/color]
佛像雕刻在金門是家傳的工夫行業,目前金城鎮的「西天景佛莊」是一家具有三、四百年歷史的老字號,現今當家的是「粧佛宗」的第三子黃水忠。
「粧佛宗」今年高齡九十餘,目力衰退,已退休安享晚年。在刻佛的七十餘載歲月中,「粧佛宗」的一雙巧手,雕刻粉飾出來的神像不下萬尊,不論是大廟小寺、民家宅第供奉的神佛,都以造型優美、氣韻精神見長,因此人稱「粧佛宗」。
「粧佛宗」的先世在泉州南門城外雕刻佛像。泉州派的佛像雕刻一般是傳子或傳侄,功夫全賴口授心傳,對於喜怒哀樂面相的掌握程度,全取決於雕刻師的觀察深淺。泉州派雕刻佛像的工夫,一般是傳男不傳女,但「粧佛宗」的八世祖何氏嫁到粧佛世家後,因有好眼識,耳濡目染下竟也有一手刻佛的好工夫,是當時島上唯一能雕刻佛像的女性。她運用女性的美感巧思,把灶君公藏在水袖內的手刻成向左
上拱的造型(一般講究四平八穩,雙手平拱胸前),是其獨特代表作。
[color=black][b]十八羅漢2 [/b][/color]
擁有顯赫名聲的黃氏刻佛當家黃水忠,至今仍然秉持「慢工出細活」的不二信念雕刻佛像,從選材(以樟木為主)、陰乾、開斧、粗雕、開面、過細(細刻)、打底(塗刷黃土)、黏香補平、過光(塗二度底漆)、糊棉底、晒乾、下漆、漆線、安金、修五官、彩繪、畫水粉花等不下二十個步驟,每一個步驟都堅持用心做到最好。
黃水忠認為佛像雕刻得優劣,決定於造型及手工。造型方面有所謂的「蹲三坐五站七」,即蹲姿神像頭部與身體的比例是一比二,坐姿神像則是一比四,立姿則為一比六;武像要具威武、莊嚴氣度,令人望而肅穆;文像要有慈悲、敦厚之相。至於手工精細粗拙,要看骨架及臉部的刻繪,往往「開面」就關係到一尊神像的成敗。此外,佛像衣飾的漆線可分龍鳳兩種圖案,衣飾環圈的多寡、恰當與平整,也是判斷工夫好壞的依據。
黃水忠雕刻的佛像,武像健壯雄偉,文像則端莊寧靜,體態或豐美或瘦骨嶙峋,充份表現神格的特質。「粧佛宗」的家傳工夫到了黃水忠的手上,已然表現得徹底。(撰述者:許維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