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ny 2009-9-3 21:53
神經性厭食症
神經性厭食症(Anorexia Nervosa, AN)是一種進食障礙類的精神疾病。患者對自己的身體形象產生不正常認識,擔心發胖;臨床表現為用自願禁食、引吐、服用瀉藥等藥物、體育鍛煉等方法過度追求減輕體重,甚至在明顯消瘦的情況下還認為自己太胖。第四版《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將其分為兩類。限制型患者主要靠禁食和鍛煉,暴食引吐型患者為間歇出現暴食,然後又用各種方法降低體重。
神經性厭食症平均發病年齡為17歲。發病之原因常伴隨著壓力事件,例如突然接下重任、離家念大學、準備聯考等。心因性厭食症的病程與結果相當不一致,有的在單次發作之後完全康復,有的在體重恢復正常之後又再度發病。長期之死亡率大於一成以上,死因多半為飢餓、自殺、或者電解質不平衡等。
患者分佈
神經性厭食症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少有記載。目前該症主要存在於已開發國家或發展中國家的城市地區,多數患者是女性,特別是少女和年輕女性。目前認為該症有心理學、神經生物學、生理學和社會學等多方面的因素;可能也與近年來大眾媒體宣揚過度纖瘦的女性體形有關。
診斷和臨床癥狀
在國際疾病分類系統(ICD)中,肥胖被當作一般性醫學症狀,但是並未確立肥胖與心理、行為之間的關係。所以在DSM-IV並沒有將肥胖收錄在內。然而,若某些證據顯示特殊的肥胖個案之心理因素對其病程發展影響甚鉅,則可以使用「影響醫學狀況之心理因素」加以討論,包含心因性厭食症、心因性暴食症以及其他飲食疾患等。
心因性厭食症(以下簡稱A.N.)之基本特質為「患者拒絕維持正常之體重下限」,強烈害怕體重增加,並伴隨著對自己身材和體重的知覺障礙。已經開始行經的女性可能會伴隨著停經或無月經症。可以根據以下三項準則來判斷之:
體重就年齡與身高而言低於正常水準 (發育中的兒童或青少年的判定標準可以訂為「未增加預期之體重」)
患者本身強烈地恐懼體重的增加或肥胖。
常常伴隨著對自身身材與體重的看待方式扭曲。
A.N. 患者之自尊心受到其身材與體重影響極深,能夠成功減輕體重被視為自律的表徵,而變胖或者體重增加則被認為是一種恥辱和無法接受的自我控制失敗。有些患者也會承認自己是瘦的,但否認體重持續減少帶來的嚴重合併症。已經行經的婦女會有停經的表現,也常被視為是判斷 A.N. 的準則之一。由於腦下垂體 FSH 分泌不足,導致 LH 減少,動情激素異常降低而造成停經的現象。
亞型
A.N. 患者可以根據「有無規律暴食或清除行為」分為下列兩種亞型:
禁食型:體重下降是來自於節食、禁食、或者過度運動。
暴食型:或稱為清除型,本型患者多數每一星期至少從事一次暴食與清除行為,但並無最低限度。有的沒有暴食行為,但在少量進食之後即行催吐、灌腸、瀉藥等方式來排除食物。
併發症和預後
神經性厭食症是死亡率最高的精神疾病之一,約有10%的患者死於營養不良、電解質失衡、免疫功能降低、器官衰竭等併發症。兒童和青春期的患者因為缺乏營養可能出現生長遲緩、體內激素水準降低、腎上腺皮質激素水準升高。
病因和誘導因素
治療
對身體嚴重虛弱的患者,治療的首要目標是使其體重增加到安全的範圍內,必要的情況下可進行非自願的入院治療。其他體重偏輕的患者也可用增食慾或助消化藥來輔助治療。
精神藥物治療上,有時用小劑量的抗抑鬱藥來減輕患者的憂鬱和焦慮癥狀,但只作為輔助治療。
一些研究發現心理輔導可以幫助患者糾正對自身形象的認識和達到正常的進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