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daQ 2012-12-14 00:37
交趾陶的歷史淵源
交趾陶,一種低溫彩釉軟陶,台灣民間簡稱其為“交趾”、“交趾ㄤ仔”、“交趾仔”,一般廟宇中有許多交趾陶塑造人物,而“ㄤ仔”在閩南語正是“人物”的意思,台灣陶藝界或古物收藏家稱其為“交趾陶”、“交趾燒”、“交趾窯”。“交趾”為地名,大約中國嶺南一帶,根據唐代嶺南節度使杜佑所著《通典》一書記述,考據唐以前典故,認為「南方夷人,其足大趾開廣,並足而立,其足趾則交,故名」。而所謂「軟陶」燒製溫度介500度至800之間;「硬陶」燒製溫度則介於800度至1100度之間。
中國的鉛釉陶器源遠流長,甚至可追溯到漢代的漢綠釉,並一直延續發展到唐三彩、宋三彩、遼三彩、明三彩、清素三彩一脈各具特色,其中以唐三彩最為著名,明清以後普遍流行於民間,尤其廣東五嶺以南為古交趾轄區,日人稱廣東窯器為「交趾燒」因而得名。明末鄭成功來台,廣窯交趾陶即流入台灣,其使用之材料為可塑性大的軟陶,色彩運用又能自由調配,相當靈活、豐富,作品以民間故事人物、動物為主,反映出民俗生活之樸實及親切。
早期寺廟為社會教育與社區文化的中心,祈祥納福與忠孝節義的歷史故事,自然形成為裝飾的主要題材,因此有著多樣繁雜的裝飾,如雕刻、彩繪、交趾、剪黏、泥灰塑等等,而其中製作使用以裝飾性為主的交趾陶為我國傳統的民間傳統文物中,最具特色與代表性的陶瓷工藝品之一,集塑造、繪畫、燒陶精華於一體。台灣交趾陶於清道光咸豐年間由廣東陶師傳入台灣,由於社會的演變,交趾陶匠師們所傳的徒弟越來越多,也產生了不少的宗派,像寶石釉系「葉王」、水彩釉的「洪坤福」、「蘇揚水」…等,每個宗派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風格,製作全憑有多年經驗的陶匠用雙手及竹篦將陶土片片貼合,修飾直至神態畢肖。交趾陶多半設立在寺廟高處,大概位置在牆堵(腰見位置者、身堵、水車者、裙堵)、大脊、博脊、規帶、山牆鵝頭、照壁等。近期經現代民俗陶藝家融合傳統製作之精髓,再加上現代上彩、燒陶技術,另外發展成一種台灣特有的精美民俗陶藝。
...........................................
交趾陶屬於低溫多彩陶,源於漢綠釉,至清代受外銷貿易陶的影響,低溫釉盛行,配釉方式受江西景德鎮上彩的影響,山西的琉璃與法花彩,以及西洋傳入的琺瑯彩影響更具深遠,從早期的單彩、三彩、五彩發展至今日的多彩交趾陶。
交趾陶基本釉色有:白色、古黃、淺黃、濃綠、海碧、寶藍、紅豆紫、胭脂紅、黑色、透明釉為基本釉色,另可調配至上百種釉色。中國從古至今,對陶瓷釉色的追求,無不想達到如玉一般的寶石光澤與質感,交趾陶也不例外。以黃色為例,黃色要求能達到像【琥珀】一樣的質感,綠色如【碧玉】、【翡翠】,藍色如【藍寶石】,紫色如【紫水晶】,紅色如【胭脂】,顏色亮麗卻有脫俗之感,因此交趾陶釉有【寶石釉】之稱。
陶土色澤白皙細緻,造型手法以雕塑為主,使用小型雕塑工具輔助,使作品更為細緻。交趾陶特色【獅捲毛】,在匠師的巧手與陶土特質,巧妙結合之下,成為最具代表性的塑形特色。
塑 形 之 美 圖片出自慈濟宮文物館之胖瘦二羅漢
交趾陶的創作以「心到、手到」來表現豐富的藝術形象,匠師在動手之間,將陶土的精彩生命釋放出來。各種生活素材,民間故事都是入形的好題材,人物、動物、文案清供、花果…等,無一不可塑形。透過匠師豐富的人生歷鍊,以陶土在兩掌的捏塑中造就了形神兼備的生命形象。
題 材 之 美 圖片出自慈濟宮廟內交趾陶作品
交趾陶的製作題材多樣,神話傳說與民間故事、歷史文學…等,都是表現的內容,多應用在祈福與教化作用。歷史故事有文場與武場之別,文場以二十四孝最多,武場則有三國演義、封神榜或其他帝王將相的故事。傳統題材以人為中心,搭配其他動物、植物…等,畫面上主從分明,統一和諧。
釉 彩 之 美 圖片出自慈濟宮文物館內之色釉表
交趾陶釉色散發著寶石般的光澤,艷而不俗,一般稱之為【寶石釉】,絢麗的釉彩讓交趾陶巧塑成形的外觀,在豔麗中更顯出高貴的質感。匠師在釉色質感上積極地開發 、研究,追求與寶石色澤相近的效果,以黃色模仿【琥珀】、綠色模仿【碧玉】、藍色模仿【藍寶石】、紫色模仿【紫晶】、粉紅色模仿【碧璽】, 白、古黃、淺黃、濃綠、海碧、寶藍、紅豆紫、胭脂紅是八個基本母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