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vek 2012-12-2 01:24
波斯帝國創立者的生與死
居魯士大帝(約公元前559—530年在位)是古代波斯帝國的締造者。他所創建的國家疆域遼闊,從愛琴海到印度河,從尼羅河到高加索。在銘文中,他驕傲地說:“我,居魯士,世界之王,偉大的王。”
公元前7世紀,在今伊朗西部居住著兩個伊朗語部落群體,波斯在南,米底(又譯米堤亞)在北。公元前612年,米底和巴比倫一起摧毀了亞述帝國,米底從此號稱帝國,成為西亞最強大的國家之一,波斯人成為他們的臣屬。居魯士就是波斯人與米底人通婚的後代。
居魯士的離奇身世,被號稱西方“歷史之父”的希羅多德詳細記錄在他的巨著《歷史》中。米底國王阿斯提阿格斯在一次睡夢中,夢見女兒芒達妮的後代將奪取自己的王位并成為亞細亞的霸主。於是,他決定將女兒嫁給地位較低且性格溫順的波斯王子岡比西斯,以便使女兒的後代失去問鼎米底王權的資格。但在女兒懷孕時,這位國王又被一個惡夢驚醒:他夢見從女兒的肚子里長出的葡萄藤,遮住了整個亞細亞。為防不測,國王決定外孫一降生就把他處死。
這個新生的嬰兒就是居魯士。他一生下來,就被交給國王的親信大臣哈爾帕哥斯處理。大臣不敢自己動手,便把孩子轉交給一個牧人,命他棄之荒野。牧人的妻子恰巧剛產下一個死嬰,他們於是留下了居魯士,用自己的死嬰頂替交差。牧人的妻子叫斯帕科,在米底語中是“母狼”的意思,因此日後有傳說稱居魯士童年時曾得到母狼的哺育。
居魯士10歲的時候,和同村的孩子玩扮國王的游戲。被孩子們推舉為國王的居魯士,鞭笞了一個抗命的貴族之子。事情越鬧越大,以至於國王阿斯提阿格斯親自介入調查,居魯士的身份終於被發現。宮廷祭司說,這個孩子已經在游戲中成為國王,不會再第二次成為國王了。阿斯提阿格斯終於消除疑慮,將居魯士送回波斯。
公元前559年,居魯士成為波斯人的首領,統一了波斯的10個部落。曾奉命處死居魯士的大臣哈爾帕哥斯便開始與他聯絡,要他起兵攻打米底,自己則約為內應。原來,當初國王發現哈爾帕哥斯未殺死居魯士,一氣之下,把此大臣13歲的獨生子殺死,并烹成菜肴,讓哈爾帕哥斯當面吃下。據上面提到的歷史學家希羅多德說,這位大臣“沒有被嚇住,也沒有失去自制力”,刻骨的仇恨讓他冷靜思考如何報殺子之仇。
公元前553年,居魯士起義反抗米底。為了說服波斯人追隨自己,他命令全體波斯人帶鐮刀集合,讓他們在一天之內將超過3公里見方的土地開墾出來。在完成這項任務之後,居魯士發出第二道命令,讓他們在次日沐浴更衣後集合。居魯士宰殺了他父親所有的綿羊、山羊和牛,并準備了酒和各種美食犒勞波斯全軍。第二天,波斯人聚集在草地上,盡情飲宴。此時,居魯士問他們是喜歡第一天的勞苦還是第二天的享樂。聽到大家都選擇了後者,居魯士說:“各位波斯人啊,如果你們聽我的話,就會享受無數像今日這般的幸福;如果你們不肯聽我的話,那就要受到無數像昨天那樣的苦役。”波斯人奉居魯士為領袖,起兵攻打米底。
征服米底的戰爭持續了3年,公元前550年,居魯士終於攻克了米底都城,正式建立波斯帝國。居魯士屬於波斯人的阿契美尼德家族,因此他所創立的帝國也被稱為阿契美尼德王朝。
波斯的西方強鄰吕底亚的國王克洛伊索斯看到居魯士日益強大,非常擔心,想趁波斯立國未穩,出兵將它滅掉。在出征之前,他派人去著名的希臘德爾斐阿波羅神廟祈求神喻,得到的神喻是:如果他出兵進攻波斯,他就可以滅掉一個大帝國。大喜過望的他再次請求神喻,得到的回答是:“如果一匹騾子變成米底國王,你這個兩腿瘦弱的吕底亚人,就必須沿著多石的海爾謨斯河逃跑。”既然米底國王永遠不可能是一匹騾子,克洛伊索斯於公元前547年大膽出兵,攻打波斯。
克洛伊索斯焚毀了他遇到的第一座波斯城市普特里亞(今土耳其中部),聞訊趕來的居魯士在這里與吕底亚會戰。吕底亚軍隊中配備長矛的騎兵在技術上占了上風,但居魯士的軍隊在數量上占有絕對優勢。雙方互有傷亡,未分勝負,克洛伊索斯於是決定退兵。
出乎克洛伊索斯的意料,居魯士為了防止他集合更多的軍隊進攻波斯,竟然主動出擊,攻入吕底亚本土。倉促應戰的吕底亚人與波斯人決戰於首都薩迪斯(今土耳其西部)郊外的辛布拉平原。吕底亚人仍舊想依靠長矛騎兵取得優勢,但居魯士卻想出了妙計。他將隨軍運載糧食和行李的駱駝集合起來,配備騎手,走在軍隊的最前面,步兵和騎兵緊隨其後。吕底亚的馬隊遇到駱駝,立刻轉身逃竄。據希羅多德所著的《歷史》解釋說,馬害怕駱駝,在看到駱駝或聞到駱駝氣味時就受不了。吕底亚人畢竟是西亞最勇武好戰的民族,他們跳下馬來和波斯軍隊肉搏。最終吕底亚人潰敗,逃回薩迪斯城。
圍攻兩周之後,波斯軍隊攀爬絕壁,攻入薩迪斯,吕底亚王國滅亡。亡國之君克洛伊索斯至此才明白德爾斐神喻的真正含義:他出兵攻打波斯後被摧毀的正是自己的帝國,而騾子則隱喻居魯士,因為他是波斯人與米底人的混血兒。
至此,西亞三大強國已去其二,只剩下美索不達米亞的巴比倫王國。居魯士并不急於進攻巴比倫王國,而是用了6年多的時間征服東伊朗和中亞地區。公元前539年,居魯士借巴比倫內部不穩之機出兵。
巴比倫城(今伊拉克境內)以異常堅固而聞名,但因為內部的分歧,巴比倫城的大門為居魯士洞開,他進入巴比倫的道路上鋪滿了象征和平的綠枝。歷史學家慨嘆:“3000年之久的美索不達米亞自治就這樣結束了。”巴比倫是如此富足,以至於其一地就可供應居魯士大軍4個月的糧食,而帝國其他地方加在一起才夠供應一年中其餘的8個月。
居魯士執行宗教寬容政策,他允許被征服者供奉自己本族的神祇。半個世紀以前,巴比倫人曾經兩次進攻耶路撒冷,焚毀了猶太教的聖殿,將猶太權貴和工匠虜回巴比倫,史稱“巴比倫之囚”。當猶太人哀嘆何時才能結束流亡生活的時候,卻得到居魯士的詔令,允許他們回耶路撒冷并重建聖殿。猶太人欣喜若狂,在《聖經》中,他們將居魯士稱作“上帝的工具”,上帝應許他“使列國降伏在他面前”,“使城門在他面前敞開”。
波斯的威脅總是來自東西兩邊,但它沒有能力在兩線同時作戰。在西線穩定之後,居魯士才得以抽出精力對付來自東北方的游牧人。公元前530年,他出兵征討里海東岸廣闊草原上的馬薩格泰人。他們由寡居的女王托米麗司統領。
居魯士扎下營盤,只留部分軍隊守衛,自己帶領大部隊悄然後退。馬薩格泰女王的兒子率部劫營,殺死留守的波斯軍人後,在原地飲宴。居魯士回兵殲滅敵軍,俘虜了女王之子,王子羞憤自殺。女王派使者告訴居魯士:“我憑著馬薩格泰人的主人太陽發誓,不管你多麼嗜血如渴,我也會叫你把血喝飽的。”
雙方的大戰是居魯士一生經歷過的最殘酷的戰鬥。在雙方弓箭手射完所有的箭之後,兩軍展開肉搏廝殺,最終的勝利屬於馬薩格泰人,波斯軍隊幾乎全軍覆沒,居魯士陣亡。馬薩格泰女王找到居魯士的尸體,割下他的頭顱,放進盛滿血的革囊。她以此實踐自己的誓言,讓居魯士“飽飲鮮血”。
居魯士的遺體歸葬故都帕薩爾加迪(位於今伊朗法爾斯省)。他贏得了永久的尊敬。200年後,滅亡波斯帝國的亞歷山大大帝從希臘東征到此,不僅沒有毀壞他的陵墓,相反還下令加以修葺。居魯士陵2500年來屹立不倒,在陵墓旁的一根柱子上,一段銘文至今仍清晰可見:“我是居魯士王,阿契美尼德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