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na 2012-11-27 00:38
九九重陽話習俗
[color=navy]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在古代,六叫陰數,九叫陽數,農曆九月九日
,兩九相重,都是陽數,因此稱為「重陽」。
重陽節來源於道教的一個神仙故事。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還有
重九節、茱萸、菊花節的說法。
重陽節已近晚秋,天氣涼爽,空氣清新,能見度高,這大概也是人們選擇登高遠眺的原因吧。
重陽節的習俗很多,有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情趣盎然。在古代,民間在重陽
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
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一定之
規,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b]吃重陽糕[/b]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通常是用粳米製成的一種節
令美食,在重陽節食用,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
額,口中唸唸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
各地在重陽節吃的鬆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b]賞菊並飲菊花酒 [/b]
重陽節正是金秋時節,菊花盛開。菊花是中國一種歷史悠久的名花,除重陽賞菊外,還具有食療價
值。因而古人在食其根、莖、葉、花的同時,還用來釀酒。晉代菊花酒製法是:「采菊花莖葉,雜
秫米釀酒,到次年九月始熟,用之。」
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
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
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
民間還把農曆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裡,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
。清代以後,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
[b]插茱萸和簪菊花[/b]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在唐代就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
這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
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
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宋代,還有將綵繒剪成茱萸、
菊花來相贈佩帶的。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
一些地方的民眾也利用重陽登山的機會,祭掃祖墓,紀念先人。莆仙人以重陽祭祖者比清明為多,
故俗有以三月為小清明,重九為大清明之說。由於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媽祖羽化升天的忌日,
鄉民多到湄洲媽祖廟或港裡的天後祖祠、宮廟祭祀,求得保佑。[/col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