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慶壽并不是甲午戰敗的主要原因

megaQ 2012-11-26 01:23

慶壽并不是甲午戰敗的主要原因

  有個說法,說甲午戰敗,是因為慈僖慶壽,挪用了軍費修頤和園。於是海軍投入不足,戰敗了。由此,慈僖就成了大清的民族罪人。這個說法,很可疑。
  1894年,也就是光緒二十年上,慈僖決定大搞六十年壽誕慶典。很多大臣反對,史家更覺得她是揮霍國庫,窮奢極欲。這個說法完全沒有考慮當時大清的國情。1894年的時候,雖然大清國是內憂外患,列強環視,但畢竟剛平定了太平天國。活力有所恢復。搞個太后六十年慶典,搞得起。更主要的是,這個慶典也不是給太后一個人搞的。主要目的,還是要向世人展現大清朝的綜合國力。讓列強和國內外的反清勢力看看,大清朝還是有相當實力的。這在當時來說,也是維持穩定的需要。從這個角度講,花幾百萬兩銀子搞這個六十大壽的慶典,還是很值得的。
  當然,慈僖的六十壽誕慶典也確有令人非議的地方。最主要的是慶典的內容,太過鋪張又華而不實,沒解決實際問題。在頤和園附近,搞了六十個戲臺輪番唱戲。說起來是與民同樂,體現天下太平和仁愛天下的主題。但畢竟比較虛。六十多戲臺,能參加看戲的百姓有多少?當時又沒有電視轉播。真正能受到教育的不過是極少數人。花同樣的錢,為什麼不組織來搞個盛大的聯歡呢?必要時,也還可以放點焰火嘛。場面一定要宏大,要熱烈,要讓大家看了覺得一點不比張一謀搞的差。難道,當年就找不出一個張一謀?
  說慈僖的六十壽誕慶典華而不實,還在於慈僖受孔孟那套仁愛立國的思想毒害較深。全部的節目也就是文藝演出,說來說去還是與民同樂。沒威勢哦。為什麼不搞個月餅?組織些馬隊,再加上長短刀手。頂盔戴甲,手持鬼頭大刀。一個方陣接一個方陣的走過來,旗藩招展,刀槍明亮。那多威風。既然不提仁愛,那就得體現點強硬手段。想想大清朝也是馬上得了天下的。刀把子要亮出來。不然,怎麼能震懾敵手呢?考慮到慈僖壽誕慶典後不過七年,大清就在武昌首義中敗亡,這個教訓真的是太深刻了。當年要是搞了月餅,武昌那幾個人哪里還敢亂動哦。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慶壽并不是甲午戰敗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