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清朝府城有三個著名的私人船廠

alura 2012-11-24 01:55

清朝府城有三個著名的私人船廠

清朝府城有三個著名的私人船廠.
一.為南廠.
二.為北廠.
三.為廠仔.
此三家私人造船工業,富甲一方,分別由吳氏,劉氏,陳氏所掌控.
廠仔即俗稱的中廠,在五條港新港墘至媽祖樓街,看南埕一帶.
其轄境沒有南廠大,但船商不少,有陳家春的永寧船,龔興發的沙提船,金茂和的厝上船,金助盛的深戶船,因造船工業發達,其守護神為航海之神媽祖.附近有媽祖樓和金安宮為心靈寄託,其船務防禦工事由七合境負責防守....在此不在討論範圍內,就此省略.

北廠是最晚產生,也是由南廠分出.北廠在現今北區的安民里,並不在西區的範圍.
古代南廠的廠主姓吳,吳家的廠務停歇至少在百年以上了.
同治年間南廠人吳國英,受清廷重用,為嘉勉四安境的船艦海戰中擊垮喜樹一帶的匪寇,封其為"羅源縣訓導吳國英".
當時南廠出動六艘戰船(商務船改裝而成).其中青浦船奉祀有魯班公,同安船有王宮王爺坐鎮,德興船有媽祖.當時吳家船廠所造的船,最大的可載重四百石米,其造船原料,裡面的骨幹多半是用龍眼木做成,外邊的船板多半採用福杉(福建閩江上游所產的杉木).
當時的工匠,平均都維持在20個師傅上下,搬運工,粗工有數拾人之譜.遇到戰事逼緊或商船趕著交貨時,會再雇用熟練的匠工.而當時的匠工分為木匠和灰匠,至少須經三年又四個月時間的訓練,才能"出司"(技術成熟到家).而當時靠造船這一行吃飯的師傅不在少數,不知道吃完這頓魯班酒飯後,明天會在哪裡.
在慶功宴上,灰匠劉盛徵,酒帶醉意抱怨說為何每次打勝仗,賊匪變少了,但泥巴陸地卻變多了.魯班公不顧我,王船王爺不顧我,我自顧我去.於是到大廠口一帶軍工廠附近,自己攬延手下組成北廠,規模不大,但心繫祖廟,仍以王宮為領導中心.
當時從南廠部份少數人士出走到私人北廠一帶,因為工資最低是三毛錢(折合三百七十五餘銅錢),後來增加到六毛,當時斗米不過二三百錢,豬肉一斤才一毛,一斤魚只數分錢.所以工人生活,不致於窘迫.我先祖於日誌中,揣測此舉非經濟因素,而是南廠有意對外擴充據點.因為王宮王爺神威廣大,其護境佑民的決心不在一隅.
到日治後,北廠荒蕪,由草寮後菱洲宮和普濟殿接收(其實北廠本來就在菱洲宮和普濟殿的轄境之內,也沒有什麼接不接收的問題).
早期的北廠尊王壇由南廠王宮東保安宮和南廠北頭角尊王壇分出來,現也已遷離.
北廠金勝宮遷移到崇福宮的境內.

現北廠是名存實亡,只是古代的紀念名字而已,但仍以南廠保安宮,尊王壇,天池壇為祖廟,是恆遠不變的.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清朝府城有三個著名的私人船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