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台灣媽祖遶境進香活動

irol 2012-11-17 01:12

台灣媽祖遶境進香活動

「三月瘋媽祖」是台灣重要的民間信仰活動。媽祖崇拜反映「唐山過台灣」的歷史背景,也是海洋文化
的表徵。媽祖原為航海之神,主要任務在保護漁民、庇祐航行安全,隨著移民的播遷來台,媽祖的職務
開始轉變,舉凡健康、事業、農事、感情等皆成為媽祖的業務範圍。在人心徬徨無助的時候,媽祖成為
台灣人民最重要的心靈依靠,儼然是為台灣人的守護神,而每年元宵之後到三月廿三之間,各地媽祖的
遶境進香活動更是台灣民間最重要的宗教活動。

所謂「遶境」是指神明每年定期巡視其轄區,以安定人心、驅逐邪煞,是神明的「例行性任務」。「進
香」則是信徒迎請神明前往外地廟宇的拜會、聯誼活動,藉此鞏固雙方情誼,因此進香不只是神與神之
間的聯誼,更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神明遶境、進香是台灣民間最常見的宗教活動,是信徒的自發性行為,遶境進香隊伍來自社會各階層,
無論男女老少、貧富貴賤,沿途相互扶持、關懷。參與的動機大多是為還願、贖罪、或祈求平安,藉由
長途跋涉以答謝神恩、祈福消災或洗滌罪業。進香組織通常以老年人和婦女為主,他們沒有能力再為家
庭奉獻,因此以進香苦行方式,來祈求神明保佑親人。遶境進香活動不僅是一項單純的宗教活動,也是
信徒聯誼活動,更承載著無數信徒的苦難,藉由宗教的力量安撫心靈、淨化人心,激發人性的光輝,讓
每一個焦慮不安以及無助的心靈得到撫慰。

目前台灣地區的媽祖進香活動,以通霄拱天宮白沙屯媽祖進香徒步路程最遠;大甲鎮瀾宮媽祖規模最大
;北港朝天宮媽祖遶境則最震撼人心;而澎湖媽祖海巡最具特色,媽祖遶境進香堪稱台灣最有代表性的
民俗活動。

【大甲媽祖遶境進香】

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是目前台灣民間規模最盛大、動員力最強的常態性宗教活動。大甲媽祖進香起源於清
代,當時每隔十二年前往湄州朝天閣進香,但因規模不大且非常態性活動,因此並未引起注意。日治中
葉因大安港廢港,兩岸交通逐漸阻隔,大甲媽祖進而轉向北港朝天宮「割火進香」。

一九七三年起國內各媒體大肆報導大甲媽祖前往北港「謁祖進香」的訊息,而且經常以大甲媽祖「回娘
家」作為標題,引發一連串爭議,基於大甲媽祖到北港進香經常被說成「回娘家」、「謁祖」,因此一
九八八年起,鎮瀾宮取消往北港進香改往新港遶境進香。大甲媽祖從北港「謁祖進香」改到新港「遶境
進香」,不僅是名稱的不同,箇中意義更代表大甲媽祖轄區的擴大,也象徵自我地位提昇。

八天七夜的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活動,信徒來自全國各地,行程經台中、彰化、雲林、嘉義等二十幾個鄉
鎮市。往返三百多公里,參與人數眾多、規模盛大,其準備工作自元宵便揭開序幕。每年元宵節以「擲
筊」方式決定啟程日期、時間後,由有意參與搶香的團體、廟寺,協調決定「頭香」、「貳香」、「參
香」的順序,各香需義務聘請劇團演出為媽祖祝壽,並於進香期間聘請藝陣隨行。

媽祖起駕之前,鎮瀾宮需將進香「頭旗」綁在左側龍柱上,並在沿途停駕或駐駕處貼香條通知沿途信徒
,媽祖起駕、回駕及經過當地時間。媽祖起駕前廟方舉辦「起馬宴」宴請工作人員,並進行「犒軍」儀
式,以犒賞神兵神將,起馬宴同時也具有「隔離」作用,起馬宴後,所有參與人員必需開始齋戒,直到
祝壽大典後方能開葷。

大甲媽祖遶境進香,主要科儀有祈安典禮、上轎、起駕、駐駕、祈福、祝壽、回駕及安座等八大典禮,
這些儀式除了具有宗教意義外,也同時有安撫人心、強化信仰的作用。祈安典禮是在出發前一天舉行,
主要向媽祖稟告進香相關事宜,祈求進香活動順利、香客平安。淨轎儀式後,將正、副爐媽、湄洲媽三
尊媽祖迎請入轎安座即為上轎典禮。大甲媽祖起駕時間都在午夜十二點左右,當起駕時辰一到,點燃三
響「起馬炮」,進香隊伍便啟程前往新港。歷經三天四夜之後,進香隊伍抵達新港奉天宮,迎媽祖入廟
安座後舉行駐駕典禮,主要意義在感謝媽祖庇佑,使進香過程平安順利。祈福典禮則是祈求媽祖為信徒
消災解厄,植福延壽。進香活動第四天,信徒虔誠為媽祖舉行祝壽大典,此為進香活動的最高潮,並向
媽祖「擲筊」決定回駕時間,當天午夜舉行回駕典禮,進香客跟隨媽祖返回大甲。第八天進香隊伍回到
大甲,遶境市區後,在信徒簇擁下回到鎮瀾宮,隨即舉行安座大典,叩謝媽祖庇祐進香活動順利完成,
一年一度的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活動正式落幕。

大甲媽祖進香期間,沿途信眾都義務供應餐飲,並擺設香案迎駕,更有許多流傳於民間可祈求平安、增
加運勢的習俗,例如以搶轎方式挽留媽祖、倰轎腳求平安、向媽祖求敬茶治病、向報馬仔拿紅絲線求姻
緣、與三太子交換奶嘴祈求孩子好搖飼、觸摸執士隊的文昌筆求考運等,從這些現象可以發現,只要是
與媽祖進香有關的器物,都會被賦予「神聖性」,這些行為背後所反映的其實是民眾內心的焦慮和無助
,畢竟壓抑的心靈需要宣洩的管道,只不過他們選擇向媽祖傾訴,而不是找生命線或心理醫師。每一年
媽祖進香團所經之處,常常可見跪地迎接媽祖的信眾,在神轎出現的時候崩潰痛哭,無論什麼委屈,在
這一剎那都獲得紓解。

【北港媽祖遶境】

北港朝天宮是台灣最具影響力、且分靈最多的媽祖廟。台灣民間有關的媽祖俗語,多以北港媽祖為名,
如「北港香爐人人插」、「北港廟壁──畫(話)仙」、「北港媽祖蔭外方」等。清康熙三十三年(西
元一六九四年),樹璧和尚自湄洲嶼朝天閣奉請媽祖來台,航途中遇暴風雨漂流至北港,樹璧和尚認為
此為神意,遂將媽祖奉祀於笨港街,仿湄洲朝天閣故名「朝天宮」。起初僅以茅草建造,至一七○○年
始建廟奉祀。

日治以前,北港媽祖均由雲林口湖出海至湄洲嶼朝天閣進香,回程則到台南大天后宮駐駕,北港方面稱
此活動為「南巡」,而台南稱「進香」,因立場不同引發不同解釋。北港朝天宮自一八九五年甲午戰爭
後改為「遶境」,時間為每年農曆三月十九、二十日。每天媽祖遶境隊伍從清晨啟駕,直到次日凌晨四
、五點才回廟,沿途民眾都會擺設香案,並且燃放鞭炮迎接媽祖神轎,成為北港最熱鬧的日子。

北港媽祖遶境活動場面浩大,其觀賞重點為「藝閣」以及「炸轎」。藝閣又稱「詩意閣」,最大特色是
以真人扮演。日治時期藝閣多為藝妓所扮演,現則由兒童妝扮,大多是信徒的子女,相傳坐於閣上者可
祈福保平安。以前是以人力抬閣,之後改牛車或板車裝閣,現則以花車裝置。北港媽遶境的轎子中有六
頂分別乘坐祖媽、二媽、三媽、四媽、五媽、六媽等媽祖鑾轎,其後為虎爺神轎,信徒會用大量的鞭炮
轟炸,希望事業「愈炸愈發」,炸轎瘋狂的程度可與台東炸寒單爺及鹽水蜂炮相比擬。

北港朝天宮建廟迄今已三百多年,是現今香火最鼎盛的媽祖廟之一。其廟會活動自清代就聞名全台,北
港媽祖遶境規模盛大、場面壯觀,是最具震撼力的媽祖遶境活動。

【白沙屯媽祖北港徒步進香】

苗栗通霄拱天宮白沙屯媽祖往北港朝天宮進香,是台灣路程最長的媽祖進香活動,進香時間約八、九天
,往返路程將近四百公里,其進香特色在於路線是由媽祖決定,並無固定之行程,而且每年停駕、駐駕
、行走路線均不同,過程充滿驚奇。

清乾隆年間,渡海來台開墾白沙屯的先民供奉一尊軟身媽祖於民家,至清同治二年(西元一八六三年)
由地方仕紳集資興建媽祖廟。據傳在未建廟前,白沙屯民眾即有到北港進香的習俗。白沙屯是一個偏僻
的濱海小村落,每年拱天宮媽祖往北港進香成為小村落一年一度的大事,藉由進香活動凝聚村民的向心
力,許多離鄉背景的白沙屯子弟皆會回鄉參與此盛會,媽祖進香也是白沙屯民眾的「成年禮」。

白沙屯媽祖信徒於每年農曆十二月十五日向媽祖「擲筊」決定次年進香日期及相關儀式的時辰後,便著
手進行進香的前置工作。白沙屯媽祖進香活動堅持全程徒步進行,沒有固定行程表,也沒有特定的停駕
地點,所有行程皆是依照媽祖鑾轎的「踩轎」而定,神轎經常突然穿越馬路,走進田野小徑、涉水過溪
,時而不預警休憩於民宅、市場、學校、工廠等,全程由媽祖引領遶境路線。一般進香隊伍中,「頭旗
」是進香隊伍的前導,但是白沙屯媽祖進香隊伍,媽祖鑾轎是真正引領進香隊伍的最高統帥,每當媽祖
鑾轎改變前進方向時,頭旗必須秉持「只前進不後退」的原則,繞道再回到進香隊伍的前哨。

白沙屯媽祖進香活動由媽祖主導進香路程,與其它事先由人為安排的進香活動截然不同,成為進香活動
的最大特色。每年白沙屯媽祖進香,我們只能「收聽警廣」才能掌握媽祖的進香路線。

【南瑤宮媽祖潦溪】

彰化市媽祖廟有內媽祖與外媽祖之分,是以彰化城內外作為區分,南瑤宮為外媽祖,天后宮則為內媽祖
。在日治時期之前,南瑤宮往笨港進香是全台規模最盛大的進香活動,目前南瑤宮仍有龐大的信眾組織
,會員組織稱為「會媽會」。南瑤宮信徒約每四年一次前往笨港天后宮進香,但在嘉慶年間笨港天后宮
被水患沖毀後,信徒改前往新港奉天宮進香。

彰化地區有:「大媽四愛吃雞,二媽五愛冤家,三媽六愛潦溪」之諺語,「南瑤宮媽祖潦溪」,源自西
螺大橋興建之前,往笨港進香須渡過濁水溪,故稱「愛潦溪」。白沙屯媽祖和南瑤宮媽祖都有媽祖顯靈
分開濁水溪之溪水,讓進香客安全通過的傳說。據說在某一年進香團往北港進香,進香團返回途中適逢
大雨不停溪水暴漲,當神轎行至河邊,濁水溪忽然從中分為兩半,讓進香團順利穿越,待進香隊伍通過
之後,才又恢復滾滾洪流,這是《聖經》「摩西」神話故事的台灣版。

南瑤宮媽祖遶境進香時所發生的神蹟,在信徒間口耳相傳後,「媽祖潦溪」成為南瑤宮遶境進香最讓人
津津樂道的媽祖傳奇。

【澎湖媽祖海巡】

開台澎湖天后宮成立之確切年代已不可考,由其保存的「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古碑可推測,最
遲於明萬曆年間媽祖廟便已存在,這是台澎地區最古早的媽祖廟,其元宵節乞龜活動及媽祖海巡的活動
,是澎湖天后宮的兩大特色。

澎湖因四面環海,島嶼羅列,居民大多以捕魚維生,媽祖自然成為澎湖地區的重要民間信仰。每到農曆
三月,媽祖遶境進香活動便在各地展開,但是陸上遶境並不符合、更不適用於澎湖群島,一九八六年澎
湖媽祖首開媽祖海上出巡之例,以盛大的媽祖船隊遶巡澎湖群島各港口,然後再回到陸上遶境以符合澎
湖特殊的地理要求。

海巡進香活動前置作業,包括船隻的準備、航線的規劃等,皆與一般媽祖遶境進香活動不同。對漁民而
言,能成為媽祖海巡選定的船隻,就如同能扛媽祖神轎般榮耀,媽祖出海海巡前,先舉行祭海、升旗等
儀式,自馬公漁港啟航後,海上遶境的活動便已開始。媽祖神駕所到之港口受到信徒熱烈歡迎,直到夜
幕低垂才返回馬公港,馬公港也因此盛事,慶賀煙火不斷,到處擠滿了虔誠膜拜的信徒,宛如不夜港。

澎湖媽祖海巡的意義,在於保佑討海的漁民平安,保有媽祖「航海之神」的原有屬性,這是台灣地區特
殊的進香遶境活動,也因為海上守護神的性質不變,因此沿襲了許多傳統,更促進了澎湖觀光產業發展


【其它媽祖進香活動】

台灣媽祖遶境進香活動除上述重要遶境進香活動外,尚有旱溪媽祖巡十八庄、大庄媽進香、新社九庄媽
遶境、南屯老二媽回娘家、台南迎媽祖、土城媽祖割香等知名進香活動。

「旱溪媽祖巡十八庄」的由來據傳在清道光年間,台中地區稻作發生嚴重烏龜(瓢蟲)病蟲害,農民深
以為苦遂迎請樂成宮「旱溪媽」遶境,自農曆三月初一開始遶巡台中縣市,每到之處天降大雨,烏龜立
即消失,因此十八庄民虔誠篤信旱溪媽祖,故流傳句俗諺:「旱溪媽祖蔭外庄」,意指不論是本庄或是
外庄信徒,只要篤信媽祖,都能得到「旱溪媽」一視同仁的庇祐。

梧棲浩天宮建於清乾隆年間,創建之初人煙稀少,後因移民遷入而日趨繁榮。大庄媽是梧棲、沙鹿、龍
井、大肚等鄉鎮的守護神,三百多年前,承大庄媽庇祐先民方能順利墾大肚中堡五十三庄。大庄浩天宮
往北港朝天宮進香香客人數眾多,車隊綿延不絕、聲勢浩大,是中部地區重要進香活動之一,至今已有
一百多年歷史。

新社九庄媽起源相傳清朝時期,最初奉祀於土城庄(今月湖村),相傳因屢次顯靈護祐庄民,抵擋泰雅
族人出草威脅,深獲庄民信賴與尊崇膜拜,後經地方士紳協商,由新社地區人口較集中的新社、山頂、
畚箕湖、大南 、水底寮、土城、馬力埔、擺頭店及鳥銃頭等九庄依序輪流迎請祭祀,在爐主家中設壇祭
拜,遂名「九庄媽」。由於九庄媽信仰無固定廟宇祭祀,輪庄方式反而增進新社鄉各村莊之間民眾的情
感,也促進地方團結。每年輪值的村庄都必需全體總動員、家家戶戶參與,扛旗、抬轎、陣頭均由村民
自己擔任,社區參與成為九庄媽遶境的特色。

台中南屯「老二媽回娘家」相傳源自嘉慶年間,南屯萬和宮媽祖開光點眼當日,西屯廖家十三歲女兒對
父母說要去犁頭店參觀開光點眼,但沐浴淨身後卻隨即死亡,而當天卻有人在往犁頭店路上遇見她且說
要去犁頭店,因而相傳南屯萬和宮老二媽就是廖家女兒,此後每三年老二媽即需回西屯進香。據傳道光
年間,南屯媽祖遶境結束後,欲將神轎抬入廟卻異常沉重而無法抬動,信眾因觸怒媽祖遂發願演戲酬神
、施捨窮人後,神轎始能入廟,此後自農曆三月廿一日起由各姓氏集資演出「字姓戲」酬神,時間長達
兩個月之久。目前南屯萬和宮和台北保安宮均保存「字性戲」的傳統習俗。

【結論】

綜觀台灣媽祖遶境進香活動,可發現台灣媽祖已不只是漁民的守護神,更是台灣人的守護神,祂與台灣
歷史、民眾的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參與進香過程中,信徒彼此扶持、相互協助,展現人性的光明
面,長途跋涉艱辛的旅程也發揮體能極限、激發個人潛能。在台灣媽祖與人民之間經超越了人神之間的
距離,媽祖在台灣人的心中,並非以天后、聖母等高不可攀的神格臨監百姓,而是以媽媽的形象深植台
灣人的心中。透過遶境進香活動,不僅是台灣的民俗文化,更展現廟宇組織動員的能力,也促進人際交
流,信徒也在遶境進香過程中,達到撫慰心靈、解除焦慮的心理功能。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台灣媽祖遶境進香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