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kimomo 2012-11-13 00:39
七響陣
[img]http://farm1.static.flickr.com/49/116744654_1df22b70aa.jpg[/img]
[img]http://farm1.static.flickr.com/39/116744653_203043fbf6.jpg[/img] :此陣的由來傳說和牛犁陣有些類似,乃取材自雜劇《破窯記》裡,流落街頭的書生呂蒙正不得己以行乞度日,後來發達高中狀元的故事。一日,乞丐至呂府前討食,呂蒙正念在以往辛酸,遂授以「七響」技藝,好在街頭取樂路人,賺得賞錢。所謂「七響」,是瞬間在手、腿、肩、胸等部位拍打,以七響為一單位的技巧。目前台灣的七響陣並不多見,除了乞者、歌仔戲演員外,在平劇中也有次數更多的「十三響」等等,只是其中關聯並不清楚。
閩南拍胸舞隨流行地區之不同,有「打七響」、「錢鼓舞」、「錢鼓弄」或「打花草」等名稱,其中有四響、七響、八響及九響不等的拍打法;在臺灣則稱「七響陣」、「七響曲」、「七響仔」或「打七響」,係拍打七響。
打七響來源相傳有三:其一是民間傳說宋真宗時,太子遭奸人所陷,幸賴山東梁姓響馬獻「陣」搭救,皇帝大悅乃賜封此陣為「七響陣」,或說為宋徽宗所賜,封號為「天子門生七響曲」;其二為宋朝呂蒙正(或謂唐朝鄭元和),落魄行乞時所創,高中狀元,位晉三公,死後敕封為「天子門生」,爾後丐幫弟兄便以此自稱;其三是從早期乞丐行乞時,表演「拍七響」繁衍而來。
然而,黃文博則認為,此種大致脫胎於乞丐討食技巧的「七響陣」,常與「天子門生」被合稱為「天子門生七響曲」;雖「文武郎君陣」、「七響陣」及「天子門生陣」,均源自乞丐集團所發展而成的南管陣頭,但不論由組織結構或表演形態觀之,三者並不相同。
七響陣演員共七人——雙生、雙旦及老丑三人。生與旦配對演出,其造型、服飾、舞姿、化妝及所持道具,均與車鼓戲類似。三位老丑,一執「擔耞※(※字上為此,下為手」,為靈魂人物;一執「擔竹筒」;「空手」者以「拍七響」起舞,所起之舞即為「打七響」,依序雙手合拍(一下一響),再拍打大腿上側(兩下兩響),然後雙手交錯互拍肩膀(或手臂,兩下兩響),最後左右拍打前胸(兩下兩響),七個動作必須很快完成,並重覆數次。
七響陣為求生動花俏,尚演出疊羅漢、翻觔斗等特殊動作。然而,雖臺灣南部地區頗多七響陣,但近年來不僅在配樂方面已多由錄音帶取代,連「擔竹筒」及「空手」者,也多被省略或改成其他腳色,純正的「七響陣」已逐漸消失。
內門鄉有五支「七響陣」,表演時以悠揚的絃樂及引人的劇情,生動的表達有情世界的喜與樂,深獲觀眾的喜愛。
[img]http://content.edu.tw/local/kaushoun/wuga/dance/f26.gif[/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