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ob 2012-10-26 00:22
別做長不大的父母
書惠有一兒一女,
兒子從小學到高中總有不斷的事件發生,
她像撿破爛的媽媽,疲於奔命收拾孩子留下的殘局,
孩子從未有一句感謝,總認為媽媽多事。
還好兒子上了大學,離她遠遠的,
她才注意到國中的女兒每天都刻意打扮,
一副要去招蜂引蝶的樣子,她才關心一下,
女兒馬上擺起面孔,
要媽媽別管她,她會照顧自己。
「我是個失敗的媽媽。」
書惠是出色的經理人,
部門的業績總是全公司的楷模,
她不懂自己究竟沒做對什麼。
「陪著孩子一起長大,別做長不大的父母!」
我跟她說。
父母通常停留在孩子小三階段,
用「管」、「教」的模式教養孩子,
忽略了孩子從兒童早期進入兒童晚期,
要從「他律」蛻變到「自律」,
學習自我管理和教育,父母若在這個時期,
仍一直盯著孩子生活言行,
企圖要教導或管束他們,就會發現孩子開始不耐煩,
如果父母一直沒有覺察,
仍用緊迫盯人的方式要孩子就範,
爸媽就等著吃苦頭,
孩子就會變成沒有責任感、被動、任性、叛逆。
孩子一直都很OK,只是父母沒有跟著長大,
把手放開,讓孩子學習去了解和管理自己。
享受陪孩子長大的喜悅
「我女兒像花癡,不用管她?」
書惠的女兒是很健康和正常的,到了青春期,
兒子、女兒都會開始注意自己的外表和儀容,
希望引起異性的注意,
她沒有問題,也不是什麼花癡。
媽媽一直忙工作,期待孩子不要找任何麻煩,
她一直專注孩子的課業、言行是不是符合規矩,
看到的都只是事件,
卻很少關注到孩子這個人、陪孩子共有美好的經驗,
養兒育女對她而言是個沉重和額外的負擔,
只有付出,沒有享受到孩子帶給她的幸福和喜悅。
「我覺得當媽媽好累!」
以書惠這樣的心態和模式當媽媽真的很累。
她在職場可以休假,但她都未真正的休息,
都是為了處理孩子惹的麻煩,
她很想真正地休假,
幾天不用當媽媽,完全放鬆。
我的看法和書惠不同。
工作是學習和成長的道場,
家庭也一樣,如果為錢而工作,
能量就會被工作搾光。
如果我們不想成為父母,
只因我們是父母或社會的期待,
把父母當成另一種工作,
我們就會像蠟燭兩頭燒,
不累才奇怪!
我們沒有能力改變我們的角色,
但一定有能力選擇想法和態度。
「說的容易,做起來很難。」
書惠語氣中流露出不願改變,
她就必須接續承受這樣的辛苦,
以沒有效能的模式讓自己動彈不得。
「只要妳想,妳要,妳立即可以改變!」
只想用職場管理員工和處理公事的模式管理的孩子,
一定會有很大的挫敗。
[color=red][size=4]家最重要的是「情」,而不是制度或規矩。[/size][/color]
從關心自己每一天的心情開始,
這一天,我們過得好嗎?滿意自己嗎?
如果連自己都不滿意自己,誰會滿意我們?
書惠工作很有效率,
可是她在工作上把所有能量用光了,
回到家她想做的只有休息,
可是又要扮演人妻和人母的角色,
她沒有能量再多關注需要關心的先生和孩子,
她失去了等待和交流的耐性,
她只想有效率趕快解決所有事。
「不然咧?你太太不是這樣嗎?」
我太太的確在學校裡耗盡了所有能量,
經常回到家癱在床上,
但我卻沒有一個讓太太操煩的孩子,
他動作雖慢,
但總是很有條理和責任地把自己該做的事完成。
我們認為孩子已長大,
他有能力去面對和經驗自己該做的事,
[color=red][size=4]回到家我們只關心他的心情,
不管他該做的事,[/size][/color]
孩子自己必須提高警覺,
因為父母根本不知道他該做什麼事。
功課忘了做、
課本經常帶錯、
制服未依規定穿著、
老是記不得該幾點到校……
從小麻煩不斷,
但這是他的事,我們從不多過問,
更不會給他什麼協助,
要從小培養獨立和責任感。
結果是從過程中造成的,我們要什麼樣的孩子,
就要有不同的對待方式,
父母操心、煩心、擔心,
卻要孩子不厭煩、不叛逆,
這是不可能的。
「安心!孩子已經上國中了,她會有基本的判別能力。」我說。
「養女兒和兒子是不同的,
如果她不小心大個肚子回來,
就什麼都來不及了,」書惠不認同。
父母要長大,學會信任孩子
但書惠養兒子也一樣操心啊。
我們不可能在孩子身邊一輩子,
孩子要有自我照顧和管理的能力,
父母做得愈多,只會造成他們愈依賴和無能,
幼齡化的成年人和尼特族(NEET,Not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
指結束義務教育後,不升學、不就業、不進修或參加就業輔導,終日無所事事的「族群」),
不就是這些父母「養」出來的嗎?
「不要再管我女兒,隨她自生自滅嗎?」
我從未講這樣的話!
而是要用對方法,使對力,
不要用教八、九歲孩子的方法,
來教十三、十四歲以上的孩子,
父母要長大,
[color=red][size=4]學會用信任、賞識、支持和肯定的方式,
陪孩子一起學習和成長。[/size][/color]
如果我們放棄學習和成長的機會,
孩子就會不斷用讓人頭皮發麻的惱人事件提醒我們,
直到我們走對路,
當父母才可能是件愉悅和享受的事。
婚姻是學習,當父母也是學習,
如果可以重新選擇,
我仍會毫不遲疑地選擇結婚生子。
本文作者~盧蘇偉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