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為什麼古代女子的成年儀禮稱為「笄禮」?

Philippa 2012-10-23 00:40

為什麼古代女子的成年儀禮稱為「笄禮」?

  中國古代的成年儀禮,最主要是男子有「冠禮」,女子有「笄禮」。我們知道,冠禮是指古代男子在未成年前束髮而不戴帽,到了二十歲成年時才由長輩為其梳髮並戴上新帽,這個紀念儀式就稱為「冠禮」。那麼,為甚麼古代女子的成年儀禮稱為「笄禮」?
  笄,音基,原指古人盤髮髻所用的髮簪,如鄭玄注:「笄,今之簪。」;另據《儀禮.士昏禮》記載︰「女子許嫁,笄而醴之,稱字。」就是說古代女子十五歲時,即舉行束髮插簪的儀式,稱為「笄禮」,從此即視為成年可以婚嫁。在《禮記.曲禮上》上載:「女子許嫁,笄而字。」即女子成年許嫁了才可命字,因此後來稱女子未有婚嫁之約為「待字」、「待字閨中」,如清朝孫鬱《雙魚珮.受聘》:「小女雖然待字,老夫膝下無人,是要入贅方可的。」及清朝梁紹壬《兩般秋雨盦隨筆˙卷一˙方子雲詩》:「宛如待字閨中女,知有團圞在後頭。」又鄭玄注:「笄,女之禮,猶冠男也。」即女子的笄禮就如同男子行冠禮一樣。
在《禮記.內則》也記載︰「女子十有五年而笄。」鄭玄注:「謂應年許嫁者。女子許嫁,笄而字之。其未許嫁,二十則笄。」即古代女子所行的成年儀禮「笄禮」,通常是在十五歲時,或於訂婚後出嫁前,將披垂的頭髮梳盤至頭頂並插上簪子,但如果一直待嫁未許人,到了二十歲時也得舉行笄禮,以正式確認其已成年。
  因笄禮而衍生的名詞有︰
 笄年︰古代女子年滿十五就要束髮插簪。
 笄字︰古代女子可以出嫁的年齡。字,指古代女子成年許嫁才可以命字。
 及笄︰古代女子到了成年行笄禮的年齡,故後世稱女子適婚年齡為及笄。
 加笄︰古代女子於十五歲時行加笄之禮,以示成年。
 弱笄︰古代女子於十五歲時即束髮加簪,稱為「弱笄」,表示成年之意。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為什麼古代女子的成年儀禮稱為「笄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