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ecca 2012-10-8 00:20
玉米太多了
曾經,用玉米製造能源在德國被視為具有革命性的點子,但是對生質能源產業的補貼造成該國境內被穀物覆蓋、投資人熱切期待農民出售土地。一項為了拯救環境所誕生的技術,反而對環境造成破壞效果。
■一得一失
Renate Rahn,一個酪農,她挺過大大小小的產業危機,包括 2001 年的狂牛症、2009 年乳品價格崩盤,但現在她說自己也被迫要放棄了。因為她住在德國南部的 Schleswig-Holstein,那個地方已經讓她越來越難找到負擔得起土地來養牛跟種植飼料。過去四年,每公頃的放牧成本年年上漲,從 250 歐元飆升到 600 歐元
和酪農同業們失去的玉米田都到了生質能源公司手裡,能源公司每日兩回把切碎的玉米送進反應爐中,先讓它們變成甲烷,再轉變成電力。
Rahn 被迫用巴西的黃豆粕餵他的乳牛,其價格也不斷變得高昂,她知道自己會因為原物料而輸掉這場戰役,而她怪罪德國政府毀了酪農業。
■玉米之牆
把食物做成電力的想法誕生於 1998-2005 年,社會民主黨 (Social Democratic Party) 與綠黨 (Green Party) 共同組織德國政府期間。當時因為糧食產量過剩,所以農民被授與一種休耕補貼,同時再生材料受到大力提倡,於是催生了一項計畫-讓德國變成一個充滿生質能源的樂土。
這項計畫最後導致全國各地佈滿了小型生質能源發電廠,引發一場受補貼的淘金熱,造成土地的巨變,和生態災難。
一座中等大小的生質能源設施需要 200公頃的玉米田做持續不斷的供應,這樣的需求改變了德國的地理景觀,德國北方的 Schleswig-Holstei 一向以遼闊無際而聞名,人稱「地平線大地」,但現在玉米像是一座牆一樣從南至北聳立在平原上。
德國境內如今種植了 81 萬公頃的玉米,這個面積等於德國東部省分 Thuringia 面積的一半,光是 2011 年增加用來種植玉米的土地面積就幾乎等於德國西南部省分 Saarland 的面積。
這造成一個可怕的後果-25 年來,德國首次無法生產足夠的糧食玉米以滿足自己國內的需求,飼料用玉米的產量也不足以支應德國境內需求,需要從國外進口。
德國用於農作與放牧的土地越來越少,連馬鈴薯等農作物都因此漲價,演變成一種電線和飼料槽在互相爭奪土地的局面。
競爭之激烈,Schleswig-Holstei 有個鄉村 Hohenwestedt 可以做為例子,只要當那裡有農人過世,都還沒有下葬就會有人上門要取得他的土地。
■小鳥、濕地、地下水都犧牲了
輪流種植不同作物,是良好農業實務上的標準元素,可以維持土壤的品質,但玉米狂熱已經蓋過了這項傳統。
玉米的確是一種不太需要輪作的農產品,它可以%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