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na 2012-10-7 10:38
老年人骨折難好 術後照顧成關鍵
「醫師啊!同樣是骨折受傷開刀,人家都三、四個月就好了,為什麼我還跛腳?完全無法負重?」偶爾總會聽到有人這樣質疑,懷疑醫師的手術技術,導致術後恢復的慢,或是留有後遺症,引起醫病關係緊張,甚至造成醫療糾紛。阮綜合醫院骨科醫師楊宗憲表示,老人家一跌倒就容易發生骨折,通常復原較慢。而骨折恢復的因素非常多,包括受傷的部位及嚴重程度、病患的體質、手術醫師的經驗以及復健的效果。
在外科病房中,骨折的病人是最常見的疾病。一般而言,骨折通常都是「意外」。如發生了車禍造成骨折、或者是運動時受傷,高能量受傷因為衝擊較大,易造成血管神經皮膚等傷害,使得將來恢復不完全,甚至截肢,也易形成開放性骨折,也就是骨折處有傷口和皮膚外面相通,及粉碎性骨折,使得感染及不癒合的併發症大為提高。相反地,低能量受傷的併發症低,較有機會完全復原。
因為骨折很少立即危害到生命,且需要較長康復時間,所以大部分人都會忽略骨折的照護,而造成許多後遺症,如:傷口感染、骨折癒合不良、關節僵硬、肌肉萎縮等症狀等等。骨折後的恢復期需要多長?基本上,受傷的部位、嚴重程度及病患骨質是最關鍵的因素。一般將導致受傷的原因,分為高能量,如嚴重車禍、高處墜落、槍傷,與低能量的跌倒、運動傷害。
尤是老年人一旦骨折,活動力可能大受影響,若長期臥床、身體不活動,很容易就會罹患肺炎、泌尿道感染、褥瘡等疾病,不但引起死亡率上升,生活品質也大大降低。因此術後的復健,非常重要,才不會造成肌肉萎縮或關節僵硬,影響活動或步態。老年人在骨折後的復原階段,則要特別小心,不要跌倒。必要時可以拿柺杖、輔助用具,避免再對關節造成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