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瑞士於二次大戰期間

Alvin 2012-9-30 08:13

瑞士於二次大戰期間

當二戰已經迫在眉睫時,瑞士議會於1939年8月30日通過決議,重申它將恪守中立。而1940年,德國最高統帥部制訂了以突襲方式迅速占領瑞士的幾種方案,統稱為“冷杉行動”。只是希特勒在權衡入侵的利弊得失後,最終未將它付諸實施。

1940年6月,法國的半壁江山淪陷,小小瑞士轉瞬間落入德、義強鄰及其兼並或占領區的四面包圍之中。面對德國,瑞士做出妥協。

1、在經濟上向法西斯國家輸血。

德國歷來是瑞士的最大貿易夥伴。二戰中,瑞士一直都維持了同德國的經貿、金融關系。大戰爆發不久,瑞方向德方提供1.5億瑞士法郎貸款,德方則允許瑞士商品經由德國轉口。義大利亦從同瑞士的經貿關系中獲益。瑞士還向德國賣電,讓德國工廠保持生產,直至1945年3月德國敗局已定時才停止。瑞士各大表廠還同向德國供應精密零件。蘇黎世的軍工廠提供的40毫米口徑高射炮,是德國應付盟軍空襲的重要防衛武器。

2、二戰時,瑞士一直讓貫穿阿爾卑斯山脈的具有戰略意義的15公里長的聖哥大隧道向德國和義大利開放。滿載戰略物資的火車不斷穿過瑞士往來於兩國之中

3、拒絕幫助受迫害的猶太人。

二戰爆發前,納粹政權一般並不阻擋猶太人移居國外,通常是剝奪其財產後迫使他們遷往別的國家。因此瑞士成了很多德籍猶太人流亡的首選地。但瑞士當局卻采取對策阻擋他們的湧入,它明確規定,“猶太人不應當視為政治難民”。為此,當局采了取先堵後趕的措施:實行預先簽證,制止難民入境;假如獲準入境,則盡早將其逐出;對非法入境的難民,瑞方將其押到邊界崗哨交與德方。戰爭年代,由於無法進入和被逐出瑞士的猶太人是難以計數的。

1938年,瑞士出入境部門讓德國在德國猶太人的護照上打上一個大大的“J”字印(猶太人的標記)。到正式開戰時,瑞士已在邊境攔截了10多萬猶太人入境。瑞士有時甚至直接把這些人交到臭名昭著的黨衛軍手上。

為此,德國的報紙在戰後也曾批評過瑞士的所謂“中立”。德國《周報》指出,瑞士的“中立”只差沒有同第三帝國正式合作而已。

4、瑞士銀行:侵吞猶太人財產,充當納粹黃金保險箱。

據報道,在二戰中,被納粹迫害致死的德國猶太人在瑞士銀行開戶數達5萬多戶,存有價值為60億美元的資金,而至今只有600萬美元經瑞士政府交還給了猶太組織或贈與一些國際人道主義組織。一些瑞士銀行甚至以納粹集中營沒有發放死亡證的理由拒絕賠償。所有這些資金都被瑞士銀行侵吞了。

瑞士還是納粹德國進行黃金交易,以換取硬通貨瑞士法郎的主要地點。瑞士銀行則根本不問黃金的來路,一味從中賺取巨額差價。據稱,當時納粹德國的帝國銀行90%的黃金交易就是通過瑞士銀行進行的。

納粹通過戰爭掠奪來的巨額財產,也有相當一部分存在瑞士銀行。在瑞士銀行的“幫助”下,希特勒得到了寶貴的外匯,從而在世界市場上購買維持戰爭的重要物資。

納粹德國帝國銀行副行長索性露骨地說:“瑞士允許自由的外匯交易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這是我們至今仍讓它保持獨立的一個基本原則。"

上述史實說明,瑞士在二戰中的行為違反了永久中立原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瑞士聯邦政府對這段歷史進行了反思。1995年4月3日瑞士外交部長科蒂首次代表政府為瑞士在二戰中的表現作出道歉。

他說:“我們不能、也決不否認瑞士在戰時與難以用語言表達的野蠻行為有牽連。”

“雖然一個被納粹和法西斯世界包圍的小國要生存下去非常困難,但這也不應當使我們原諒自己當時嚴重喪失立場與軟弱——我認為尤其不能原諒我們當時對受迫害的猶太人的政策。”

當時他還發表了一個經聯邦委員會(即瑞士政府)通過的聲明,表示瑞士在二戰中有負於納粹受害者。瑞士政治家勇於正視和承認本國政府半個多世紀以前所犯的嚴重錯誤並就此道歉,這一立場贏得了國際社會的普遍贊賞。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瑞士於二次大戰期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