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minsu 2012-9-25 01:05
教自己放心,幫助他更有責任心
「我家小明不知怎的,做事總是拖拖拉拉的,不盯著他,怎麼行?」陳太太一臉焦慮與無力的說著。在陳太太的一天裡,孩子的起床、上學、做功課,甚至洗澡、睡覺,無一不需要他不斷叮嚀、催促與提醒,有時,更需他扳下臉孔,生氣的吼罵才能推動孩子前進。其實陳太太一點也不孤單,在復興這個校園裡,甚至在大台北地區這個大環境裡,放眼望去,像小明這樣的孩子還真不少,沒有性別的限制,更沒有年齡的界限,更遺憾的是,孩子愈大,有時還來個裝聾作啞、充耳不聞。母親長期處在緊張、擔心的狀態,孩子只有拖拉再拖拉,並沒有因著一聲聲的苦心催促而加快腳步,更別談所謂責任感與榮譽心了。
然,孩子真的沒有榮譽心嗎?我想,每個人都希望把事情做好以獲得他人的讚美與肯定。但,孩子為何總讓我們不放心?是這樣子嗎?是孩子讓我們不放心,還是我們對自己的孩子不放心?
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張時間表,還有一把分寸尺,在教育的過程裡,是教導學習者如何把時間表及分寸尺拿捏得更精準,然而這是需要所謂的學理與實做經驗的累積,如果我們常常代勞,那麼學習者往往無法正確評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在哪。
為人父母者常給了孩子過多不必要的注意力和服務,反而增強了孩子這種無法獨立自主的生活習慣。「我每次唸他、提醒他,他總是回答我,我知道了,等一下!」「知道了,還不動!等一下,要等多久,叫我怎能放心。」是的,我們的不放心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發現了有很多的妙招可以讓父母親的定時提醒裝置隨時開著,孩子清楚知道自己無需費心,自有助理媽媽、助理爸爸會隨時來提醒這位大老闆,所以他根本無須用大腦、無須規劃,無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當孩子這種自動自發行為規劃能力被剝奪掉後,又被大人責罵沒有責任感,有時不免也有所不公,不是嗎?遺憾的是,為人父母者常常不自覺的被子女操弄,反而為孩子找了很多藉口,例如,他天生動作慢,個性懶散,就是喜歡懶床,太愛看電視等。事實上,這些原因根本不能成為父母縱容孩子的理由,也不可以成為孩子拖拉的原因。父母親是否可以協助孩子真正長大,是否能克制自我地做到拒絕再給孩子不必要的注意力和服務,端賴父母了不了解孩子的行為目的。
給自己一個機會,也給孩子一個機會,讓他學習承擔行為後果,也讓他有機會享受自動自發完成後的喜悅與成就感。記得我朋友跟我說,小時候母親叫他幫忙掃地時,他常故意不允理會,但當他母親不加以提醒時,他反而更主動地去把地掃乾淨,那種完成的心情是一種甘願、一種自主性、一種我可以帶給對方驚喜,一種滿意我可以做到的能力感。在教育的路上,我們要的是什麼,不就是能力感所帶來的持久效果嗎?各位親愛的爸爸媽媽,有時教自己放心正是幫助孩子更有責任心的良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