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lin9 2012-9-23 00:58
朝不保夕的唐昭宗
公元880年,唐僖宗廣明元年十二月初五清晨,在黃巢農民軍的威勢下,僖宗倉皇經金光門逃離長安,身邊只有少數隨從,其中就十三歲的弟弟壽王李傑。之後,僖宗顛沛流離、歷經磨難,李傑都跟隨在兄長身邊,因而得到器重。由此也跟僖宗身邊的親信宦官有較多接觸,也是他後來得以被立為帝的重要原因。
黃巢敗亡後,黃金甲煙消雲散,而唐帝國的氣勢也開始漸黯漸淡,瓦解的局勢日益凸顯。各個藩鎮都在瘋狂擴張,全中國變成一片血海。僖宗千辛萬苦地回到長安後,宦官田令孜把持朝政,兇暴而且專橫。河東節度使李克用與河中節度使王重榮聯合起兵,要求罷黜田令孜,僖宗被田令孜控制,再一次逃離京師到鳳翔。之後,邠寧節度使朱玫和鳳翔節度使李昌符再一次聯合起來反對田令孜,一場混戰後,朱玫被殺,田令孜被驅逐。僖宗被折騰得不輕,驚魂不定,很快就病倒。
文德元年(888)三月初五,僖宗病危。因僖宗兒子的年齡太小,任觀軍容使的宦官楊復恭建議立壽王李傑為帝。因李傑和僖宗是同母所生,在眾兄弟中關系最為密切,僖宗同意了,下詔立李傑為皇太弟,代理軍國大事,並立即派宦官劉季述將李傑迎入宮中。
當時,支持李傑的只有掌握軍權的宦官楊復恭。朝臣都想立吉王李保,因為吉王在諸王當中名聲最好,年齡也比壽王要大。但自中唐之後,宦官掌握兵權,完全可以操縱皇帝的生殺廢立。朝臣關於立嗣的意見根本得不到重視。
第二天,年僅二十七的僖宗病死在武德殿。僖宗在位十五年,實際上在京師長安的時間還不到八年,之間兩次被迫逃離京師避難,“十五年來無一治,虛名天子老奔波”,可以說是狼狽之極的虛名天子。不過,對僖宗來說他還是幸運的,他是唐朝最後一位死在長安、葬在關中的皇帝,於當年十二月葬在靖陵。
李傑被立為皇太弟後,改名李敏。三日後即位為唐昭宗,後又改名李曄。幾次改名,代表著他身份和地位的變化。群臣見昭宗“體貌明粹,饒有英氣,亦皆私慶得人”。
昭宗即位時二十一歲,和許多朝代的末代皇帝一樣,他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亡國之君。相反,他有振興唐朝的志向,想挽救帝國於危難之中,即位之初,喜歡讀書,註重儒術,整頓內政,很想有番作為。此時的昭宗胸懷大志,雄心勃勃,“以僖宗威令不振,朝廷日卑,有恢復前烈之志。尊禮大臣,夢想賢豪”,被人稱為“有會昌之遺風”。
經過黃巢農民軍起義後,本來在憲宗一朝有所緩解的藩鎮割據勢力重新滋長,以往在形式上聽命於皇帝的節度使們,現在也公然無視朝廷的詔令。靠鎮壓黃巢農民軍發家的各路新舊軍閥乘機擴張實力,據地稱雄,相互吞並。到昭宗即位時,北方出現了以宣武節度使朱溫(因鎮壓農民起義有功被賜名“朱全忠”)、河東節度使李克用、風翔節度使李茂貞(原名宋文通,因鎮壓農民起義有功被賜名“李茂貞”)為首的三大強藩。
昭宗年輕氣盛,聰明輕浮,具有皇室子弟逞能和任性的特質。他往往容易將事情想象得很假單,一即位就招募了十萬大軍,打算以強大的兵力來壓制強藩。然而,此時唐朝積弱已久,宦官專權,藩鎮跋扈,戰亂不斷,皇權衰微。尤其是各種勢力盤根錯節,宦官和權臣均勾結藩鎮為外援,朝廷內部矛盾重重,往往牽一髮而動全身,局勢相當複雜。昭宗本人也是各種勢力的獵物,勢力集團都想通過控制他來號令天下。昭宗對比卻渾然不覺,貿然對藩鎮採取強硬姿態,企圖挽回中央朝廷權力,結果反而引來更大的危機。
當時,宦官楊復恭自恃有擁立之功,不把昭宗放在眼裏。他還仿照田令孜的辦法,選勇士多人,都收為義子,號稱“外宅郎君”。然後讓這些義子分掌兵權。又養宦官六百人為義子,派到諸道當監軍。宦官的勢力比以前更為強大。昭宗憎惡楊復恭專權,想找機會除掉他。
大順元年(890),宣武節度使朱溫為了個人利益,奏請唐朝廷下令討伐河東節度使李克用。昭宗感覺這是個機會,想利用朱溫的兵力來對付大宦官楊復恭,先除掉內憂,於是聽從宰相張濬、孔緯的建議,下詔革去太原李克用的官爵,並命宰相張濬等領軍,對河東用兵。各地藩鎮對此都坐山觀望,不積極出兵配合唐朝廷的軍事行動。結果,朱溫、張濬軍均被以驍勇善戰聞名的李克用打得大敗,昭宗派往河東地區的官軍幾乎全軍覆沒。宦官楊復恭乘機反擊,將支持昭宗的宰相張濬、孔緯罷免。
這時候,昭宗任命王瓖(昭宗親舅)為黔南節度使。王瓖到達利州(今四川廣元)時,楊復恭派人將王瓖乘坐的船弄沈,王瓖及隨從全部淹死。昭宗知道是楊復恭主使後,便任楊復恭為鳳翔監軍,打算將他派到鳳翔節度使李茂貞那裏,隱有借刀殺人之意。楊復恭立即借口生病,請求致仕退休,暗中卻圖謀作亂。昭宗當機立斷,親自發兵攻打楊復恭私宅。宰相劉崇望鼓勵士兵進攻,楊復恭兵敗,率義子楊守信等人逃往興元(今陜西漢中)。楊復恭失敗後,西門君遂成為宦官的首領。昭宗此舉,大概是他一生中唯一值得一提的事,雖然沒有徹底改變宦官的擁兵地位,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宦官。
昭宗驅逐楊復恭後,楊復恭逃到養子興元節度使楊守亮那裏。鳳翔節度使李茂貞一直想擴充地盤,正待機而動,便趁機想朝廷請求出兵討伐楊復恭。但皇宮中的宦官們有兔死狐悲之感,攔住昭宗,不讓他下詔。李茂貞沒有得到朝廷的詔書,就自行出兵攻下興元,俘殺了楊復恭父子,且將興元收歸己有。
李茂貞勢力有了很大發展,他的轄區離長安很近,昭宗由此對他產生了警覺。昭宗下詔要李茂貞讓出鳳翔節度使,專任山南西道兼武定節度使。李茂貞不但不從,還上書辱罵昭宗,公然指責昭宗“只看強弱,不計是非”。
昭宗看完後勃然大怒,決定出兵討伐李茂貞。宰相杜讓能進諫說:“陛下初登大寶,國難未平,茂貞近在國門,不宜與他構怨,萬一不克,後悔難追。”他認為李茂貞就在京畿地區,萬一又意外,後果難以預料,勸昭宗謹慎行事。但昭宗正怒火衝天,堅決不聽,還大罵宰相杜讓能說:“王室日卑,號令不出國門,這正志士憤痛的時候,朕不能坐視陵夷,卿但為朕調兵輸餉,朕自委諸王用兵,成敗與卿無關。”
昭宗派出的禁軍大多是剛剛招募的市井少年,不懂兵事,而李茂貞一方則是身經百戰的邊兵。三萬禁軍還沒有進入鳳翔就被打敗。李茂貞乘勝進逼京師。昭宗無可奈何,只好跟臣子講和,殺死西門君遂等三個宦官首領,又殺了籌劃軍事的宰相杜讓能,李茂貞才肯退兵。此後,大臣們也和昭宗走得遠了。昭宗胸懷大志,卻無力回天。他的雄心壯志逐漸開始黯淡。
李茂貞大敗禁軍後,兼鳳翔、山南西道、武定、天雄四鎮節度使,占有十五個州,成為關中最強大的藩鎮。此外,還有王建據四川、楊行密據淮南、錢鏐據吳越、王潮據福建。
乾寧二年(895),河中節度使王重盈死後,其子王珙與其兄王重榮之子王珂爭奪節度使之位。實力強大的河東節度使李克用支持王珂,昭宗便將節度使給了王珂。李茂貞支持王珙,由此大為不滿,聯合邠寧節度使王行瑜、華州節度使韓建,一起發兵到長安問罪,打算逼迫昭宗改換河中換節度使的人選。昭宗逃往終南山。李茂貞便殺死了宰相李谿(剛被任為宰相)和韋昭度。之後,李茂貞讓養子李繼鵬留在京城守衛,自己率軍回到鳳翔。河東節度使李克用聞訊後,自然不甘示弱,領兵來攻,殺了邠寧節度使王行瑜。李茂貞知道打不過李克用的沙陀軍隊,便殺掉養子李繼鵬,向昭宗謝罪,以此來息事寧人。
李克用好戰,還準備進攻鳳翔,徹底鏟除李茂貞的勢力。昭宗卻怕除掉李茂貞後,李克用勢大無法節制,想保存李茂貞來牽制李克用。於是不許李克用進兵,封他為晉王,讓他領兵回太原。因國庫空虛,昭宗也拿不出更多的賞賜給李克用,只好把後宮的絕色美女送出。李克用帶著美女走的時候,還怨恨地甩下了一句話:“不殺李茂貞,京師一帶便無寧日!”
昭宗從終南山回長安後,心情難過之極,痛定思痛,決定建立自己的武裝力量。他募兵數萬人,全部交給宗室子弟統率。昭宗想不到的是,他這一項措施不但沒有解決任何問題,還給宗室諸王帶來了滅頂之災。李克用退兵後,李茂貞又卷土重來,借口朝廷對鳳翔用兵,率兵進逼京師。昭宗倉促離開長安,打算逃去太原投奔李克用,不料途中被華州節度使韓建劫持。韓建恐嚇昭宗說:“車駕渡河,無復還期。”之後,昭宗完全失去了人身自由,被強行滯留在華州兩年有餘。
乾寧四年(897),華州節度使韓建逼唐昭宗解散諸王所率全部禁兵。隨後,韓建又和宦官劉季述合謀,發兵包圍了十六座宗室諸王的宅第。宗室諸王驚恐萬分,大多披髮逃命,沿著城垣大呼:“官家(宮中對皇帝的稱呼)救兒命。”有的驚慌下爬到屋頂上,大聲呼救。韓建捕獲諸王十一人及其侍衛,無論老少,統統當場殺死。而事後,韓建僅以諸王“謀逆”告訴昭宗,草草了事。昭宗心中的怨恨和恐懼可想而知。即使這樣,昭宗還被迫封韓建為守太傅、中書令、興德尹,封潁川郡王,賜鐵券,並賞賜御筆親書的“忠貞”二字。這時候的昭宗,因為朝不保夕,已經完全失去先前進取的銳氣。
華州節度使韓建在當時實力不算強大,竟然挾天子以令諸侯,自然令其他強藩不平,其中反應最強烈的就是朱溫。朱溫當時在眾藩鎮中實力最強,底盤最大,只有他敢於與彪悍勇武的李克用爭鋒。韓建月李茂貞商議後,也害怕朱溫出兵來搶奪昭宗,於是將昭宗主動送回長安。經過兩年多形如囚徒的生活,昭宗已經完全變了一個人,不但不思進取,還開始自暴自棄。他性情愈加暴躁,經常酗酒麻痹自己。因復興無望,變得喜怒無常,動不動就殺死左右侍奉的人來排泄憤怒。此時的昭宗,已經是一個兇狠暴虐的人物,行為不可預知。這引起了宦官們的恐懼,生怕哪一天不小心就被昭宗已殺死。宦官劉季述、王仲先,樞密使王彥範、薛齊屋四大宦官暗中合謀,打算廢黜昭宗。
光化三年(900)十一月的一天,昭宗在禁苑中打獵,大醉而歸。當天夜間,昭宗突然發怒,趁酒興親手殺死身邊宦官、侍女數人,宮人大為恐慌。第二天上午,昭宗還宿醉未醒,宮門不開。宦官劉季述、王仲先借機要挾宰相崔胤召集百官。崔胤怕死,率領群臣在同意“廢昏立明”的文書上簽了字。宦官們隨即率領禁兵入宮。此時,昭宗剛剛酒醒,突然看見有兵士進來,“驚墜床下”,爬起來剛要逃跑,卻被劉季述、王仲先拉住,左右挾持著坐下。昭宗皇后何氏頗為見識,見大勢不妙,立即站出來周旋:“軍容長官本是護衛官家的,你們不要嚇著他,有事請各位做主就是了。”宦官劉季述立即拿出百官簽名的文書說:“陛下厭倦了這個寶位,大家的意思是要太子監國,請陛下頤養於東宮。”昭宗卻不想讓位,自己辯解說:“我昨日與卿等歡飲,不覺過了點,何至於此呢!”何皇后立即說:“聖人就依他們的意思吧!”隨後,何皇后當著昭宗的面,取出傳國寶璽交給劉季述,表示昭宗同意退位。
昭宗和何皇后及侍從十餘人隨後被關進東宮少陽院內。劉季述還以銀杖畫地,當面歷數昭宗罪過:“某時某事,汝不從我,其罪一也... ...”如此數十不止。之後,劉季述親自給少陽院院門上鎖,門上的大鎖也用鐵水熔固,防止有人進出。昭宗等人的飲食就從一個墻洞中送進去。
同一天,宦官假傳昭宗之命,立昭宗子李裕為皇帝。宰相崔胤曾勸昭宗誅殺了宦官宋道弼、景務修等,令宦官們對他十分畏懼,不勝忿恨。劉季述雖然痛恨崔胤,但卻因為畏懼朱溫而不敢殺他,只是罷免了他的相位。崔胤立即告難於朱溫,請他發兵相救。劉季述也派使者去見朱溫,表示願意奉上大唐社稷。朱溫雖然有當皇帝的野心,但感覺此時還不到時機,他還需要昭宗這張牌。權衡利益下,朱溫囚禁了劉季述的使者,派親信蔣玄暉秘密進入長安,與崔胤秘密策劃,打算鏟除宦官,迎昭宗復位,挾天子以令諸侯。
天復元年(901)正月,崔胤聯合神策軍將領孫德昭、董彥弼,周承誨三人,發動神策軍(禁軍)打敗了劉季述,迎昭宗復位。昭宗在群臣的朝賀中“反正”,黜太子李裕為德王,殺劉季述黨羽宦官數十人,劉季述被亂棒打死,暴屍於市。這場宦官發動的宮廷政變,不到兩個月就失敗了。神策軍將領孫德昭、董彥弼,周承誨得到重賞,時人稱為“三使相”。
昭宗復位以後,鑒於劉季述之亂,迫不及待地要盡除宦官,便命崔胤和陸宸分掌左右神策軍,盡奪宦官兵權。但神策軍將領都是宦官心腹,大力反對,昭宗的詔令不能施行,只得任宦官韓全誨為神策軍中尉。
崔胤急於鏟除宦官,病急亂投醫,居然想利用鳳翔節度使李茂貞來制宦官,就暗中邀請他遣兵三千進駐長安,以為援助。誰知韓全誨做過鳳翔監軍,與李茂貞私交極好,二人早有勾結。鳳翔兵進駐長安,反而助長了宦官的氣勢。崔胤便催朱溫速到長安,從宦官手中奪取昭宗。這正中朱溫下懷,他立即帶兵出發,到河東時,先上書請昭宗去東都洛陽。
宦官韓全誨等人聞訊後大驚,乾脆先下手為強,劫持昭宗及其家屬到鳳翔投靠李茂貞。朱溫率兵入關中後,首先打敗華州節度使韓建,取得華州,隨後進入長安城。宰相崔胤率文武百官在渭橋迎接,並設宴接風。其間,崔胤舉酒杯為朱溫祝壽,醜態百出。
天復二年(902),朱溫帶兵圍困鳳翔,與鳳翔李茂貞為爭奪昭宗展開了激戰。鳳翔孤立無援,城中糧食斷絕,又遇嚴寒大雪,城中軍民大量凍餓而死。昭宗也不得不在行宮自磨糧食,每天磨豆麥喝粥,以求生存。鳳翔百姓更慘,吃人的現象普遍發生,“人肉每斤值百錢,犬肉值五百錢,每日進奉御膳,就把此肉充當”。在內無糧草、外無援兵的情況下,鳳翔肯定是守不住了,李茂貞只得接受朱溫的條件,同意主動送出昭宗、韓全誨等人。
這時候的李茂貞還不忘向昭宗深受,要求昭宗將跟隨在身邊女兒平原公主嫁給自己的兒子宋繼偘(李茂貞原姓宋)。何皇后心疼親生女兒,不肯同意。昭宗勸她說:“不爾,我無安所!”堂堂大唐天子,為了一處安所,竟然連女兒也要捨棄,真是可悲可嘆。
昭宗等人出鳳翔後,朱溫就地誅殺韓全誨等宦官數百人,將昭宗像戰利品一樣帶回長安。根據《五代史闕文》記載,朱溫從鳳翔迎昭宗回長安時,昭宗假裝鞋帶脫落,對朱溫說:“全忠(朱溫)為吾繫鞋。”朱溫不得已,只得跪下為昭宗繫結,汗流浹背。當時昭宗身邊還有衛兵,昭宗故意如此,是讓左右擒朱溫而殺之,但左右竟然沒有一個敢動手的。
朱溫回兵長安後,盡誅宮中宦官八百餘人,只留下黃衣(品秩最低的宦官)幼弱三十人,供宮中打掃。同時,朱溫還下令各地藩鎮將擔任監軍的宦官一律殺死。唐朝持續一百多年的宦官勢力,至此被徹底鏟除。誰也沒有想到,中唐之後禍亂不已的宦官問題竟然是被朱溫解決。朱溫因誅殺宦官有功,被封梁王,從此挾天子以令天下,控制了中央政權。
昭宗記掛尚在鳳翔的女兒平原公主,讓朱溫寫信給李茂貞索要。李茂貞畏懼朱溫的勢力,只得將平原公主送回了長安。天復三年(903),朱溫領兵回大梁,留侄兒朱友倫領一萬兵控制京師,昭宗完全孤立了。
天祐元年(904),鳳翔節度使李茂貞舉兵逼京畿。朱溫為了更好地控制昭宗,又見關中經濟蕭條,黃河漕運中斷,洛陽經濟復蘇、且有江淮經濟支持這一形勢,提出要把首都遷到洛陽。但朝臣們反對。宰相崔胤猜到朱溫將會篡位,他身為宰相,難免有一天會禍及自身,於是暗中召募六軍十二衛,密為防禦。又與京兆尹鄭元規等人謀劃,繕治兵甲,日夜不息。朱溫有所防備,指使部下數百人去應崔胤之募兵,崔胤卻毫不知情。剛好這時候,朱溫派在長安典禁軍的侄子朱友倫打馬球時不慎墜馬而死。朱溫懷疑是崔胤故意而為,便以此為借口,派侄子朱友諒帶兵入長安,脅昭宗遷都洛陽,並以“專權亂國,離間君臣”的罪名捕殺了崔胤、鄭元規。長安民眾痛恨崔胤,聽說他被殺後,十分振奮,紛紛向他的屍體投擲瓦礫磚石以泄忿。唐末諸相之中,崔胤名聲最差,被認為亡國害民。盡管當時時局混亂,情勢複雜,唐朝廷面臨著個人無法解決的危機,但後來朱溫挾持天子直至唐朝滅亡,崔胤難辭其咎。
朱溫另用裴樞、柳璨等人為宰相,使裴樞強迫昭宗和百官遷都洛陽。長安城中,一片陰雲慘淡。長安居民也被迫遷往洛陽,一路上哭號之聲不絕,其慘象恰如董卓挾持漢獻帝驅趕洛陽百姓西遷長安一樣,因而大罵宰相崔胤是“國賊”,斥責他引來了朱溫傾覆社稷,連累眾生。昭宗剛剛出長安,朱溫就下令毀掉長安的宮室和民房,以絕眾望。長安房屋被拆後的木材扔在渭河當中,順河而下,月餘不息。長安城化為廢墟,從此,結束了為都的歷史。之前昭宗曾經幾次離開長安,但這次離開後,就再也沒有能夠回來,長安從此成為夢中遙想的故都。
昭宗車駕路過華州,華州百姓夾道高呼“萬歲”。昭宗淚流滿面,說:“不要朝我呼萬歲了,我不再是你們的天子!”又對左右侍從說:“鄙語說:‘紇幹山頭凍殺雀,何不飛去生處樂。’我這次漂泊,不知何處是歸宿了!”說罷大哭不止。左右人也都黯然淚下。
天祐元年(904)二月,昭宗到達陜州(今河南三門峽),因洛陽宮室尚未建成,車駕暫駐於此。朱溫親自到洛陽督修宮室。昭宗趁機向西川節度使王建傳書告難。王建派兵會合鳳翔節度使李茂貞軍,前來搶奪昭宗,途中遇到朱溫軍隊的阻擋而退回。昭宗又向李克用傳書告急,但是朱溫早又準備,屯重兵在河中,李克用雖然急切地想得到昭宗,卻難以一時奏效。
四月,洛陽宮室建成,朱溫催促昭宗出發。昭宗近乎哀求地向朱溫聲明,說何皇繫剛剛生育,月子裏出行不方便,要到十月再進入洛陽。朱溫認為昭宗有意拖延,想等待援兵,很是惱怒,惡狠狠地對手下牙將寇彥卿說:“你馬上到陜州,立即督促官家動身。”
昭宗無奈,只好從陜州出發。車駕至谷水,朱溫設宴洗塵。經過幾次變亂,此刻昭宗身邊已沒有了禁衛親軍,隨從他東遷者只有諸王、十幾個小黃門以及打毬代奉內園小兒共二百餘人。朱溫仍然不放心,擔心這些人也會惹是生非。為防止節外生枝,朱溫當夜指使部下將這二百餘人絞死,然後另換二百餘人身著死者的衣服。直到數日後,昭宗才發現身邊的人全被替換。
到了洛陽,何皇后哭著對朱溫說:“此後大家夫婦,委身全忠了。”昭宗在洛陽宮貞觀殿接受朝賀,宣布改元,大赦天下,被嚴密監視,如入牢籠,完全成為朱溫手上的傀儡和招牌。之後,昭宗日益消沈,終日與皇后、內人“沈飲自寬”。既然是“自寬”,就說明他內心深處一直擔心發生不測。此時的皇帝,不過是茍延殘喘而已。
鳳翔李茂貞、太原李克用,以及割據西川的王建,割據淮南的楊行密等人,連盟舉義,打出了“興復”的旗號,虛張聲勢,聲稱要出兵救出昭宗,其實不過是要和朱溫對抗。朱溫卻感覺到危機,知道留下昭宗對自己不利。他領兵西討李茂貞前,擔心昭宗有變,招來心腹蔣玄暉面授機宜。
天祐元年(904)八月十一日壬寅夜,左龍武統軍朱友恭、右龍武統軍氏叔琮、樞密使蔣玄暉率百人來到內宮,聲稱有緊急軍務面奏昭宗。守門官裴貞不知是詐,剛打開宮門,就被一擁而進的士兵殺死。蔣玄暉每門留兵十人把守,一直衝到皇帝寢宮所在椒殿院。貞一夫人打開院門,對蔣玄暉說:“急奏不應帶兵來呀!”話音未落,被兵士一刀砍死。蔣玄暉帶人急衝到殿下,大聲問:“至尊何在?”昭儀李漸榮在門外道:“院使(指蔣玄暉)莫傷官家,寧殺我輩。”昭宗此刻半醉半醒,聽到動靜不妙,馬上從床上爬起來,單衣赤腳地逃出寢宮。兵士早已持劍進入椒殿。昭宗繞著殿內的柱子逃命,被兵士追上一劍殺死,年僅三十八歲。昭儀李漸榮想以身保護皇上,也一起被殺。何皇后苦苦哀求,蔣玄暉才饒她一命。不過,她也沒有多活太久。
九月,蔣玄暉假傳何皇后手諭,立昭宗第九子李柷為帝,是為唐哀帝。哀帝即位時不過十三歲,自然是一個傀儡。十月,朱溫返回洛陽,對昭宗之死故裝震驚,伏在棺材前痛苦流涕說:“奴輩負我,令我受惡名於萬代!”想用哭聲來蒙蔽天下,並勒令朱友恭等人自殺以謝天下。昭宗死後葬在河南偃師,成為第一個葬在關中以外地區的唐朝皇帝。
昭宗雖死,但他還有一群兒子。朱溫再次向信服蔣玄暉面授機宜。蔣玄暉即在九曲池設宴,請昭宗的九個兒子赴會。酒過半酣,伏兵四出,將九王全部絞死,屍體投進九曲池中。身為皇族,在亂世中一樣無奈。不久後,朱溫謀士李振因考進士不成,十分痛恨朝臣,對朱溫說:“這些朝臣平時自命清高,自稱‘清流’,不如扔到濁流裏去。”朱溫便在一個深夜,把三十多名朝臣殺死,屍拋黃河。朝中王公縉紳為之一空。何皇后也被殺死,整個李唐皇室,僅剩下哀帝一人。
天祐四年(907)三月,經過一番假意的推辭,時為天下兵馬元帥、梁王的朱溫接受了哀帝的“禪位”,建國號梁,改元開平,以汴京(開封)為國都,史稱後梁。唐朝正式滅亡。哀帝先被降為濟陰王,遷往汴京以北的曹州(今山東菏澤)。由於太原李克用、鳳翔李茂貞、西川王建等仍然奉哀帝正朔,不承認朱溫的梁朝,朱溫擔心各地藩鎮的擁立會使廢帝成為身邊的定時炸彈,幹脆一不做二不休,於天祐五年(908)二月二十一日將年僅十七歲的哀帝鴆殺。以王禮葬於濟陰縣定陶鄉(今山東定陶縣)。
從此,自朱溫所創的後梁開始,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代相繼,中國歷史進入了五代十國的混亂時期。這是自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繼南北朝、十六國以來的又一次大混亂、大分裂時期。這是一個暴力決定一切、黑暗不見天日的時期,大規模的戰爭隨處可見,割據勢力各擁兵力,到處燒殺搶掠,橫征暴斂。中國哀鴻遍野,民不聊生,籠罩在一片愁雲慘霧之中。直到公元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宋朝,才結束了唐朝之後約半個世紀分裂割據的黑暗時代。
[img]http://www.plus-yes.com/hsk_update/upload/61_20_132_100/1348277644/1348277690456.jpg[/img]
[img]http://www.plus-yes.com/hsk_update/upload/61_20_132_100/1348277644/1348277691748.jpg[/img]
[img]http://www.plus-yes.com/hsk_update/upload/61_20_132_100/1348277644/1348277693241.jpg[/img]
[img]http://www.plus-yes.com/hsk_update/upload/61_20_132_100/1348277644/1348277695766.jpg[/img]
[img]http://www.plus-yes.com/hsk_update/upload/61_20_132_100/1348277644/1348277696152.jpg[/img]
[img]http://www.plus-yes.com/hsk_update/upload/61_20_132_100/1348277644/1348277696587.jpg[/img]
[img]http://www.plus-yes.com/hsk_update/upload/61_20_132_100/1348277644/1348277697851.jpg[/img]
[img]http://www.plus-yes.com/hsk_update/upload/61_20_132_100/1348277644/1348277697233.jpg[/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