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英國作家稱發現兵馬俑數字密碼 -- 暗藏太陽崇拜

tanley 2012-8-8 01:53

英國作家稱發現兵馬俑數字密碼 -- 暗藏太陽崇拜

英國作家科特羅的《秦俑密碼》聲稱,發現了隱藏在秦俑的軍陣、臉型、發型、手勢等中的神秘“數字密碼”。


科特羅認為,將軍俑的手交叉,表示數字10,但一個食指抬開,並指向離開手的方向,10減去1等於9。


科特羅認為,兵馬俑的發型酷似太陽的形狀,是模仿太陽朝地球方向放射的四股大小不同的太陽風。據《秦俑密碼》


華商網6月20日報道 今年4月,英國作家科特羅的《秦俑密碼》聲稱,發現了隱藏在秦俑的軍陣、臉型、發型、手勢等中的神秘“數字密碼”。


2007年4月,英國作家摩利斯科特羅的新作《秦俑密碼》在中國面世。這個對瑪雅文明、埃及文明、古秘魯文明頗有研究的作家對秦始皇兵馬俑進行“破解”,並聲稱發現了隱藏在秦俑的軍陣、臉型、發型、手勢等中的神秘“數字密碼”。但他的觀點並未得到中國學者的認同,考古學家們給了另外一種迥然不同的解釋……


“為什麼秦始皇在他的地下宮殿中埋伏8000兵團?

中國古代文明究竟和瑪雅文明、古埃及文明、古秘魯文明有哪些神秘的聯系?


秦俑的發型、手勢、甲衣、車馬中隱藏了什麼樣的秘密?……”


秦始皇兵馬俑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盡管已經面世30多年,但仍有許多秘密存疑。這些秘密也吸引了一位英國人。這位名叫摩利斯科特羅的英國作家,寫了一本叫《秦俑密碼》的書,對秦俑之謎給出了迄今最大膽、也最具想象力的分析。這個對世界三大古代文明頗有研究的作家宣稱:秦始皇和瑪雅大帝、埃及人一樣喜歡玩數字游戲,他將自己對太陽的崇拜,用可超越語言障礙的數字密碼隱藏在秦俑的軍陣、臉型、發型、手勢中而留存於世。


此觀點一經面世,國內很多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大為咋舌:秦俑之謎竟然可以這樣解?


臉型之謎


科特羅:暗含神秘數字9和6 預示著一個太陽崇拜的故事


1974年3月,沉睡了2000多年的秦始皇兵馬俑終於重見天日。在考察出土的兵馬俑時,考古學家們吃驚地發現,這些出土的兵俑的臉型和發型配合起來,恰好與十個漢字的形狀相接近。這十個漢字是:日、甲、由、申、用、自、目、風、田和國。比如一個國字臉,下頜留短須的俑,即為甲字型。“這就像我們把方型臉稱為國字臉一樣,其實,秦俑的臉型是以關中地區的秦人臉型為主塑造的。”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考古隊隊長劉佔成說。


“為什麼考古學家們沒有解釋這些漢字的具體含義?”這十個漢字引起了英國作家科特羅的興趣,“或許了解這十個字的含義,有助於我們解開兵馬俑背后的謎團?”
科特羅開始查閱資料。他在西方最為著名的《林語堂當代漢英字典》裡查閱這十個漢字的含義,當查到漢字“申”時,科特羅來了靈感。字典裡這樣解釋:申,即指猴,在中國的黃道十二宮圖(十二地支)中是第9個。


數字“9”的出現讓科特羅興奮。在瑪雅文明、古埃及文明、古秘魯文明裡,“9是在和神靈成為一體(10)之前能夠達到的最高的數字。因此,許多古代文明都用9這個數字來代表神靈,999這個數字象征一個至高無上的神靈、一位精神導師,999的顛倒數字666,在《聖經》中則表示野獸的數目。”


他發現:在中國古代,9也是個神秘的數字,《西游記》中,美猴王保護唐玄奘西天取經,克服了“九九八十一難”;而 十二生肖的第九——“猴”似乎在中國人的潛意識裡面有著神奇的力量;在故宮、天壇等建筑中,同樣隱藏神秘數字“9”和“6”。於是,科特羅大膽預言:在中國第一位統一六國的皇帝秦王嬴政的兵馬俑中,隱藏著一個關於太陽崇拜的故事。


國內學者:秦俑臉形和現代關中人非常像,和太陽崇拜沒關系


然而,這位“洋同行”的驚人想象力並沒有得到中國本土學者的認同。


研究秦漢歷史的資深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現任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的劉慶柱研究員表示:在中國古漢字中,六和九是完全不同的寫法,將其引申到阿拉伯數字上,簡直就是牽強附會。


他毫不客氣地說:“我一輩子搞秦漢考古研究,兵馬俑也去考察過無數次,可以說兵馬俑的臉形和現在的陝西關中人非常地相像。壓根和猴子、數字沒有聯系。”“在古代,人們對一些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存有圖騰崇拜,會搞一些祭祀活動;但兵馬俑和對太陽的崇拜沒有關系,更和數字沒有關系。”秦俑博物館考古隊隊長劉佔成也不同意。


從1978年大學畢業到秦俑考古隊以來,將近30年的時間裡,劉佔成一直沉浸在秦俑研究的世界裡。他對秦俑臉部的關注集中在“那些千人千面、逼真生動、各具其情的頭像及面部刻畫”,“7000多件兵俑無一例外地全是單眼皮,但秦人也應該有雙眼皮啊?”而且每個兵俑都有胡須。據史書記載,秦代不管男女,都不允許剪頭發,男子更不允許剃須;而囚犯則必須將頭發和胡須都剃掉。


劉佔成說:“兵俑全都留有胡須,而胡須是成年的象征,這說明秦代已有嚴格的兵役選拔制度,士兵是經過嚴格挑選的,未成年人是不能服兵役的。”


資料圖片:秦始皇兵馬俑發型、手勢之謎


科特羅:秦俑發型酷似太陽形狀,手勢暗含數字1至10


科特羅認為,聰明的秦始皇同樣將自己對太陽的崇拜,編成數字密碼暗含在秦俑的發型、手勢、甲衣、車馬中。


諸如發型,兵馬俑的發型可分為三類。第一種發型是將發辮交於腦后,再把頭發束於頭頂一側成綰髻。第二種發式需要在頭頂束成發髻狀,再將后腦、兩鬢的發辮縫於腦后,固定成發髻。第三種發式需要在頭頂束成發髻,然后壓以布冠,再用組纓固定到下頦底部。


科特羅認為,這些發型酷似太陽的形狀,是模仿太陽朝地球方向放射的四股大小不同的太陽風。


另外,兵馬俑手勢,有的緊握拳頭,有的鬆開拳頭,似乎正握著長矛,還有其他的伸開食指和拇指或彎曲著食指和拇指等形狀。科特羅認為,攥緊的拳頭暗示“無”;拳頭微微張開,拇指和食指在一起構成了一個圈,代表0。從拇指開始展開的手指,依次展現了數字1、2、3、4、5。這樣,一隻平展的手等於5。這個與左手應用相似的算法配合,產生數字6到10。這意味著跪射武士俑的數字是6,在左手的“5”加上右手伸開的拇指“1”。


他在兩手十字交叉的將軍俑上發現了那個神秘的數字9,“它的雙手交叉,表示數字10,但一個食指微微張開,並指向離開手的方向,10減去1等於9。”


國內學者:發型並無特殊含義,手勢僅為握兵器的姿勢

“根本沒有這麼多寓意。”劉佔成說,“秦人男女都不允許剪頭發,隻有囚犯才會強制剃頭,編發髻是為了頭發不凌亂。而秦人的發型大概有兩種,一種是發髻在頭頂,這可能是普通人;另一種發髻位於腦后,這些人身份地位高一些,便於頭戴官帽。”劉佔成說。


“秦俑的手勢也並沒有這個作者分析的那麼復雜,基本上是握不同兵器的手勢,而另一隻手基本呈現自然狀態。”劉佔成分析。但是,考古學家在所有的武士俑中發現了三四件手勢與眾不同的,這些俑和其他的俑相反,左手在前,手心向上並向外擰。


“或許是秦俑中的左撇子吧,隻有左撇子在握兵器的時候才會和別的人手勢相反。”劉佔成猜測。


一二三號坑關系之謎


科特羅:預示著 秦始皇如何在追求永生之戰中取勝的


繼一號坑發掘之后,秦俑二號坑、三號坑相繼進行發掘。二號坑位於依靠坑的東端北側,與一號坑相距20米,呈平面曲尺形,東西長124米,南北寬98米,面積約6000平方米。據勘探發掘,該坑內有駕車陶馬350余匹,騎兵用鞍馬116匹,各種武士俑900件,木質戰車89輛,是一個由步兵、騎兵、弩兵、戰車等多兵種混合編組而成的曲形陣。


三號坑位於一號坑的西端北側,兩坑相距35米,平面呈“凹”字形陣,總面積不足500平方米,出土陶俑66件。


一二三號坑的陣形不同,兵種數量差異大,那麼,三個坑之間有什麼內在聯系嗎?


按照諸如對一號坑類似的推理方式,科特羅得出:二號坑共有999個兵馬俑,而且俑坑右上角,有由48個立射俑組成的兵群,而2×48=96,恰好是一個太陽黑子活動周期中包含的微周期數字,這些立射俑保護著4個由40個跪射武士俑組成的兵群,4×4=16,代表著16個太陽黑子活動的周期。


在對三號坑的考察中,科特羅發現,68個(科特羅認為)武士俑面對而立,似乎呈擁抱姿勢,他們更像是雙胞胎,而在很多古代文明中,雙胞胎象征著金星。那麼,三個坑之間究竟有什麼聯系呢?科特羅發現,三個坑的兵馬俑總數為8099件,“8099似乎不含有什麼奧秘,但卻暗示我們可能還有一個將軍,這個將軍很可能就是秦始皇本人。”


“如果加上作為統帥的秦始皇,俑的總數便增加到8100,這個具有奧秘意義的數字,9×9是象征著上天的數字,而0×0象征著至上,這就暗含著秦始皇如何在他一生中最后的戰爭——追求永生之戰中獲勝的。”


劉佔成說:“這是把簡單問題復雜化了,有些故弄玄虛。”


秦俑一號坑是個方陣,二號坑為曲尺形陣,三號坑則是指揮中樞。二號坑由四部分組成,第一小陣是弩兵區,位於最前端,160個身著重甲的跪射俑分8路縱隊位居陣心,170余個立射俑環作陣表;第二小陣位於右側,由64乘戰車組成,每乘戰車有武士三人,一名御手、兩名甲士,是一個戰車編組;第三小陣位於中部,是一個戰車、步兵和騎兵相結合的縱陣;第四小陣則是騎兵陣,以108個騎兵為主,並配有6輛戰車。


“這些弩兵基本上都做的是預備動作,也就是操練,而並非實戰狀態,好像是個軍營。”劉佔成說,在很大程度上,二號坑更像是援助一號坑正面作戰,是以車兵、弩兵、騎兵為主的一支“伏兵”。


發掘中,考古人員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在全是步兵和戰車的一號坑裡,居然在北過洞裡發現了惟一的一個立射俑,這代表什麼含義呢?劉佔成認為:“或許恰好暗含著一二號坑之間的關系,一號坑的兵員是由二號坑提供的。”


另外,二號坑似乎給了考古學家更多研究和猜測的地方,“二號坑裡的騎兵有馬鞍但沒有馬鐙,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了騎兵,秦人位於西部,騎兵也是產生較早的,但為什麼沒有馬鐙呢?”


“傳統的觀點認為,三號坑是一個指揮部,但是在坑裡並沒有發現一個級別較高的將軍俑,戰車上也沒有發現旗幟、戰鼓等指揮系統,說三號坑是指揮部也缺乏確鑿証據。”劉佔成說。


考古人員還發現,三號坑的武士俑和一二號坑不同,都是相向而立,恰似在休整議事,“所以,我認為三號坑應該是軍隊休整之所。”三號坑出土的很多俑,有的沒有俑頭,有的沒有胳膊,這又似乎不是后來人為破壞造成的,而是壓根就沒有,“就像個現在的野戰 醫院”。


一號坑寓意之謎


科特羅:一號坑放滿的7029個俑,意在暗示太陽黑子的活動周期


1974年5月,秦俑一號坑開始進行局部發掘,這個長230米、寬62米的方形俑坑裡,夯土橫梁將俑坑分隔成11個東西方向的過洞,每條洞長約180米、寬約3米,約6000多個陶俑陶馬、40余輛木質戰車整齊排列在洞中。


俑坑位於秦始皇陵正東方向約1.5公裡處,龐大的步兵隊列、恢弘的氣勢震驚世人。人們不免好奇:秦始皇為什麼要將這麼龐大的一個陶俑軍陣安置在這裡?這裡面到底有什麼深刻的寓意?


這個問題同樣吸引了科特羅。根據秦俑排列的隊形和密集度,科特羅認為,如果一號坑內的俑排滿的話,應該是7029件,經過一番復雜的推算,可以找到神秘數字999和666。


他認為,7029同樣暗含著天文學的參數。他在書中寫道:一個太陽黑子的循環周期是68302天,這個周期由781次時間間隔組成,每次時間間隔是87.4545天。波形分析表明,太陽磁力活動的9個微周期中任何兩次的時間間隔是781,而9×781=7029。因此,一號坑裡放滿的7029個兵馬俑,意在暗示太陽黑子的活動周期。


國內學者:一號坑是個防守型“圓陣”,是秦始皇用來陪葬的“陰兵”


“一號坑沒有那麼多俑,約有6000多件吧。”劉佔成說。


從外觀上看,一號坑是一個由步兵俑和戰車組成的長方形軍陣。在中國古代,陣形名目繁多。《左傳》有“五陣”記載,《孫臏兵法》又有“十陣”之說,也有“水陣”、“火陣”等等說法,劉佔成認為,這些名目繁多的陣形實際上都由方陣和圓陣變化而來,方陣是攻擊陣形,圓陣是防守陣形。


一號坑內,夯土橫梁將其分成11個東西方向的過洞,排列著步兵和駟馬戰車相間的38路縱隊;而在俑坑的南、北邊沿,分別有一排面南和面北的武士俑,為軍陣的左右兩翼;在軍陣的最后端,則有一列面向西方,與大軍相背而立的武士橫隊,為軍隊的后衛。


而秦始皇修建兵馬俑的目的又是什麼呢?兵馬俑恰好位於秦始皇陵的正東面,這似乎暗示人們,這些屯居的兵俑實則為“陰兵”,主要作用是守靈,守衛秦始皇的靈魂。“作為另一個世界的一支具有有限防御能力的武裝,它防守的對象絕不是‘臨戰之敵’,而隻能是看不見、摸不著的鬼神,它本身僅是一個象征意義。”劉佔成說。“從守衛秦始皇的靈魂這個角度講,兵馬俑一號坑應該是一個具有防守作用的圓陣。”劉佔成認為。另外,“屯居環衛”一號坑的三十八路面東的主體部隊也正是可隨機應
變、左右旋轉的屯聚力量,所以一號坑雖形狀上是方形軍陣,實則為圓陣。
文化背景差異得出不同結果


2007年4月,《秦俑密碼》在中國出版發行以來,有人稱其想象力豐富,也有人稱其“故弄玄虛”,看起來有些“玄”。“他(指科特羅)的研究難以符合實際,偏離了事物本身的價值,這種研究方法考古學界不太贊同,可以說有些跑題了,或許這個作者對秦俑並不了解,或者說了解得不夠具體全面。”劉佔成說,過去,秦代的考古資料發現的非常少,兵馬俑的出土對於研究秦代軍事有重要意義。


劉佔成說:“雖然作者花費了很大工夫做出了這樣的研究成果,但是這些成果對於我們的研究來說,價值不大。”這是為什麼呢?“文化背景和思維方式不同吧!”一位看過此書的文化學者說,“我驚嘆作者豐富的想象力,這樣的研究讓人耳目一新。但是,讀過之后,總有一種怪怪的感覺,或許是東西方人的文化背景不同,思維方式也不一樣吧,西方人諸如埃及人、瑪雅人精通天文歷法和算學,有各種神秘象征;而中國人的思維比較形象,中國古代大多採用太陰歷,重視月亮比重視太陽更多,這都讓人很難接受作者的觀點。更重要的是,中國在秦始皇時代已經進入比較成熟的封建社會,跟瑪雅文化這些神秘主義不是一個時代,更風馬牛不相及。”
他說:“其實,當這種令人眼前一亮的研究成果出現時,我們不用去評判作者的研究是否切合歷史實際。畢竟,很多國外學者也像關注世界其他古代文明一樣關注秦始皇、研究兵馬俑,這本身就是進步,一種中國歷史文化走向世界的進步。”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英國作家稱發現兵馬俑數字密碼 -- 暗藏太陽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