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rine 2012-7-25 00:52
中國古代最有影響的無冕女皇
中國歷史是男人的舞臺,是一部男人的歷史,大多數的時候,女性是男人的附屬物,她們連自己的獨立人格都沒有,更不用說登上政治舞臺了。但是,由於特殊的歷史機遇,在某些朝代的個別階段,也出現了女人從幕後走到臺前,越俎代庖,實際掌控朝政的情況。除了大名鼎鼎、敢於公開稱帝的武則天之外,還有一些女主選擇了垂簾聽政等其他形式控制皇權,從而成為名副其實的無冕之王。在此簡要介紹一下她們的事跡。
1、秦宣太后羋八子:羋八子(?--265)楚公族出身。昭襄王即位時,年方十九,諸弟爭立。她倚靠異父弟魏冉支持,攝理朝政,平定季君(公子壯)之 亂,封同父弟羋戎為華陽君,昭襄王同母弟二人為高陵君、涇陽君,黨親連體,互為羽翼,時稱“四貴”。直到范睢任相,魏冉被放逐,她才失勢,臨朝達41年,是中國後世歷朝歷代後妃掌權執政的鼻祖。宣太后對於秦國主要有兩大貢獻:其一,使得秦國政局較為穩定,國力大大發展。宣太后一系的人都不是昏庸之輩,他們在秦國執政時取得的成就遠比六國要多。其二,宣太后的縱欲放蕩促成她和義渠王數十年的茍且關系,直至最終將義渠戎消滅都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她,正是這樣秦國消除了威脅它數百年的心腹之患。光憑這兩大貢獻,就足以使她的名字留在秦統一的記功簿上。宣太后充分利用了她身為女性的一切優勢,並把它們發揮得淋漓盡致,甚至達到了千軍萬馬也達不到的目的,為秦國的強大立下了汗馬功勞。
2、西漢高祖皇后呂雉:呂雉(-241~-180),字娥姁,秦時單父縣(今山東單縣)人。呂文之女,漢高祖的皇后,史稱呂后。西漢開國呂雉及其家族功不可沒,所以後人很形象的稱之為“夫妻店”。呂雉為人有謀略而性殘忍,盡心佐助丈夫平定天下、治理國政,在劉邦剪除異姓諸侯的過程中起了很大作用,天才軍事家、西漢開國功臣韓信就是死在她的手裏。高祖死,17歲的劉盈即位,是為惠帝。呂后以皇太后的身份代理朝政,掌握實權。表現出非凡的政治才干與不同凡響的政治手腕。盡管她沒有像後來唐朝的武則天一樣登基稱帝,但她執掌朝廷大權十五年(-195~-180)之久,發號施令,刑賞由己;威服群臣,德懷北狄,以超越常人的精力和聲望成為西漢初年政治舞臺上的無冕之王。公元前180年7月,病死於長安未央宮,終年62歲。在她身後的兩千年來,不論是褒譽歌頌還是貶詈咒語,都使她那難以泯滅的形象更加魅力永駐,堪稱歷代皇后中的佼佼者。
3、北魏馮太后:馮太后(441~490),北魏文成帝的皇后馮氏的祖父馮弘、伯父馮跋是北燕國王,其父馮朗在北燕滅亡後降魏,官至秦、雍二州刺史,姑母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的左昭儀。後來其父因罪被殺,她隨姑母人宮。公元452年,文成帝即位後,封十四歲的馮氏為貴人,十八歲立為皇后。同年,立兩歲的兒子拓跋弘為皇太子。按照"立子殺母"的規矩,拓跋弘生母李貴人被賜死。馮皇后撫養拓跋弘,待太子如同親生。文成帝死後,獻文帝拓跋弘即位時,年僅十二歲,尊馮皇后為皇太后,由丞相乙渾總攬朝政。乙渾圖謀篡位,馮太后用計把他逮捕殺死。從此,朝政由馮太后一人裁決。隨著獻文帝慢慢長大,母子間的矛盾越來越深。公元471年,十八歲的獻文帝被迫禪位於五歲兒子拓跋宏(孝文帝),自己做了太上皇。但他仍統兵南征北伐,這本身就使馮太后感到威脅,而且他還殺了太后的男寵李奕,於是馮太后於公元476年,將年僅二十三歲的獻文帝毒死。獻文帝死,馮太后以太皇太后身份再次臨朝聽政。殺了一批政敵,重用一批有改革思想的人,進行一系列改革:頒行班祿制,整頓吏治,統一度量衡,推行"三長制",實行均田制。改變了鮮卑族的落後局面,為孝文帝遷都洛陽以後的繁榮打下基礎。馮太后的生活也比較儉樸,不好華飾,但她卻好男寵,並把這當成是籠絡權臣的手段。就連南朝齊國派來的使者劉纘也被馮太后留宿宮中,在床幃間解決邊境問題。不論如何,馮太后都不愧是北魏一位傑出的女政治家。公元490年九月,馮太后病逝,終年四十九歲。謚為文明太皇太后,葬於永固陵。
4、大遼蕭太后:蕭綽(953~1009),遼中期女政治家、軍事統帥,景宗皇后,聖宗生母,小字燕燕,契丹族。北院樞密使兼北府宰相蕭思溫女。幼年聰慧好學,才智過人。17歲被耶律賢(景宗)選為貴妃,景宗保寧元年(969)五月,冊為皇后。以景宗荒庸有疾,她多臨朝,“國事一決於其手”。凡大誅罰,大征討,多由其裁決。乾亨四年(982)九月,景宗卒,長子耶律隆緒(聖宗),年方十二,她奉詔攝政,受尊為皇太后。次年六月,上尊號承天皇太后,臨朝稱制,改國號契丹。攝政期間注意發展生產,勸課農桑,禁伐桑梓,勸民種樹,拓墾荒地。知人善任,重用漢官。拜韓德讓(即小說《楊家將》中遼國大將韓昌的原型)為大丞相,總二樞府事,位於諸親王之上。用漢宮室肪、邢抱樸、張儉、馬得臣等理政。以“智略宏遠”的耶律休哥和“有經國才”的耶律斜軫主軍,多創戰績。故被譽為“明達治道”,“善馭左右”。大力整頓吏治,加強法制。命諸道舉賢才,察貪酷,禁搶掠,輔聖宗更定法令凡數十事,多合人心。並親決滯獄。使契丹逐步達於鼎盛。軍事上屢對宋用兵,她習知軍政,“親禦戎車,指麾三軍”,被甲督戰。以契丹諸京為基地,東降女真,西攻黨項、回鶻,北攻鐵驪,南攻宋,擴展了統治地區。統和四年(986),偕聖宗赴南京(今北京),為加強南京防禦,以耶律休哥阻滯東線宋軍主力北進,以耶律斜軫進軍山後,阻擊宋中、西路軍。並把握戰機,親率精騎數萬,經駝羅口(今北京南口附近)進至涿州(今屬河北)附近,增援休哥,大敗宋軍主力曹彬部10萬。繼而遣軍10餘萬向西路宋軍實施反擊,敗宋軍於陳家谷口(今山西寧武北),擒宋名將楊業,挫敗宋軍北伐。此後,又充分發揮騎兵在平原曠野作戰的優勢,多次率軍攻宋。二十二年(1004),乘宋真宗多次喪師、畏懼怯戰之機,再度親征,攻保州(今河北保定)、瀛州(今河北河間),在攻瀛州(今河北河間)時,親自擊鼓激勵將士。旋揮軍南下千里,直趨澶州(今河南濮陽)城北。因遭宋軍反擊受挫,遂逼宋求和,主持訂立著名的“澶淵之盟”。從此,契丹與宋百餘年無較大衝突。二十七年(1009),歸政聖宗。十二月,病卒於南幸途中。終年57歲。次年四月,葬乾陵(今遼寧北鎮西南),謚聖神宣獻皇后。興宗重熙二十一年(1052)十一月,更謚睿智。執政27年,對契丹的興盛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5、北宋章獻劉皇后:章獻明肅皇后,名劉娥(968~1033),祖籍太原,是宋真宗趙恒的皇后,宋朝第一位攝政的太后,功績赫赫,常與漢之呂后、唐之武后並稱,史書稱其“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劉娥十三四歲的時候,嫁給一名年青銀匠龔美劉娥嫁夫隨夫,跟著龔美一起來到京城開封謀生。襄王趙恒(即後來的宋真宗)當時尚未婚配,聽說蜀女才貌雙全,便讓隨從去暗暗物色一名。劉娥隨夫拋頭露面擊鼓掙錢,自有美名在外,為趙恒的隨從們所知,龔美得知是王府選姬,不願放棄,改稱是劉娥的表哥,讓劉娥入王府。宋太宗至道三年,五十九歲的宋太宗趙光義病逝,遺詔傳位於已立為太子兩年的趙恒。趙恒繼承大統,景德元年(1004)的正月,封劉娥為四品美人,正式成為後宮妃嬪的一位。劉娥雖然已經36歲,可是她聰慧溫柔,一直獲得真宗的專寵,很快晉封為二品修儀,又封為一品德妃。大中祥符五年(1012)十二月,四十四歲的劉娥終於成為大宋王朝的皇后。身為皇后的劉娥,卻不像其他妃嬪只知爭寵,她才華超群,通曉古今書史,熟知政事,每每襄助真宗,真宗根本離不開她。每日批閱奏章,劉皇后必侍隨在旁。外出巡幸,也要帶上劉娥。天禧四年二月(1020),真宗患病,難以支持日常政事,上呈到皇帝那裏的政務實際上都由皇后劉娥處置。後來,真宗更是病重,下詔:“此後由皇太子趙楨在資善堂聽政,皇后賢明,從旁輔助。”此詔書便認可劉娥裁決政事的權力。乾興元年(1022)二月,54歲的宋真宗趙恒病逝,太子趙楨即位,這時只有十一歲,實際上由劉娥處理政務。當年六月,劉娥開始和仁宗趙楨一起聽政決事,正式垂簾。自此,皇太后劉娥成了大宋王朝真正的統治者。劉娥號令嚴明,賞罰有度,雖然難免有些偏袒家人,但並不縱容他們插手朝政。在大是大非面前,她更尊重士大夫們的意見,王曾、張知白、呂夷簡、魯宗道都得到了她的重用,劉氏姻族也沒有做出為害國家的禍事。劉娥也非常簡樸,當初身為皇后時服飾簡樸,當了太后依然未改習性。劉太后是一位有作為的女政治家,她垂簾聽政期間,先是鏟除了奸臣丁謂,奪回大權,然後停止了真宗末年推崇道教的狂熱宗教活動。此後,劉太后在澄清吏治,興修水利等方面,也有所建樹。劉太后掌權期間,成都富商還印制了交子,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明道二年(1033)二月,還政於兒子仁宗,實際執政長達十一年之久。三月,劉娥病逝於寶慈殿,享年六十五歲,謚號章獻明肅皇后。她垂簾聽政的執政方式後為慈禧太后所推崇和效仿,但是民間廣為流傳的《貍貓換太子》故事則是對她的扭曲和醜化。
6、北宋高太后(宣仁太后):高太后(1032~1093),英宗皇后,神宗生母。實際執掌朝政9年,病死,終年62歲,葬於永裕陵(與神宗同處)。高太后是毫州蒙城(今安徽省蒙城縣)人,出身尊貴,其曾祖是宋初名將高瓊,母親為北宋開國元勛曹彬的孫女,姨母是仁宗曹皇后。她4歲時被接入宮,公元1065年被英宗冊封為皇后。高太后經歷了仁、英、神三朝中發生的仁宗立儲、英宗濮議風波和神宗熙豐變法等事,政治經驗很豐富,她在保證哲宗繼承皇位一事上起了重大作用。元豐八年(1085)神宗病逝,哲宗繼位,因哲宗年幼,她以太皇太后身分聽政。高太后執政期間,“以復祖宗法度為先務,盡行仁宗之政”,起用保守派大臣司馬光、呂公著、文彥博、範純仁等,廢除了宋神宗和王安石推行的新法,史稱“元枯更化”。又應西夏的要求,將王安石變法期間宋侵占西夏的安疆、葭蘆,浮圖、米脂四寨(今寧夏東部和陜西省北部)還給西夏。高太后以崇尚節儉,辦事公正特別是注意約束外戚和嚴守封建婦德而著名。她汲取五代時期封建倫理道德的淪喪,權臣武將跋扈橫行甚至弒上篡位的教訓,在加強中央集權的同時,特別注重宣揚儒家的封建禮教倫常觀念。社會上也形成了一種“存天理、滅人欲”的思潮,即程朱理學。由於高太后廉潔自奉,處事公正,所以她垂簾聽政期間,朝政比較清明,她因此也被稱為女中堯舜。元祜八年(1093)秋,高太后病死於汴京。終年62歲,謚號為宣仁聖烈皇后。
7、西遼感天后塔不煙:西遼(1132~1218)是中國古代契丹族建立的朝代。亦稱黑契丹,哈剌契丹。由遼代貴族耶律大石在金朝滅遼後,於西北召集殘部建立。後擴張到中亞,首都虎斯翰魯朵,一時成為中亞強國。1218年被成吉思汗的蒙古軍隊滅亡。1143年耶律大石去世,皇后蕭塔不煙攝政七年。感天后,西遼德宗耶律大石之後,蕭姓,名塔不煙。耶律大石死時,兒子耶律夷列年幼,依據遼朝的傳統,“遺命皇后權國”。皇后蕭塔不煙攝政。她不僅“稱制”,而且改元“鹹清”,號稱 “感天皇后”。她本人也有相當統治能力,統治期間,社會安定,經濟繼續發展。 1144年回鶻遣使向金朝進貢,說耶律大石已死。金朝加粘割韓奴武義將軍銜,出使西遼。1146年粘割韓奴經由高昌回鶻王國到達西遼直轄領地,正值感天后蕭塔不煙到野外,粘割韓奴對感天后十分無禮,結果被感天后殺死。
8、西遼承天后普速完:承天后是西遼德宗耶律大石與感天后之女,仁宗夷列之妹,名普速完。1163年夷列卒,以子年幼,普速完奉遺詔權國,稱制改元“崇福”,號“承天太后”,控制朝政長達15年。在位期間曾出兵殘破葛邏祿部,打敗花剌子模,1172年扶助特克什為花剌子模沙而控制了該國,時為西遼較強盛的時期。承天后與其小叔子、駙馬之弟樸古只沙裏通奸,出駙馬蕭朵魯不為東平王,又羅織罪名把他處死。1178年駙馬之父、三朝元老蕭斡裏剌發動政變,射殺承天后普速完和蕭樸古只沙裏,立仁宗次子直魯古為皇帝,改元“天禧”。西遼感天后和承天后也是中國歷史上除武則天外執政時期敢於建號改元的兩位無冕女皇。
9、蒙古窩闊臺汗皇后乃馬真哈敦:乃馬真哈敦(?~1246)蒙古窩闊臺汗哈敦(皇后)。名脫列哥那,乃馬真氏,生貴由汗。1241年窩闊臺汗死,次年春臨朝稱制,攝政五年。勾結波斯人法提瑪、奧都.剌合蠻,迫害成吉思汗、窩闊臺汗時期的忠臣。革耶律楚材、鎮海、牙剌窪赤的職,清洗宮廷中的一切官員。任命波斯商人奧都.剌合蠻為宰相。她攝政時期,內政腐敗,法度不一,政出多門,朝中每個人和諸王濫發璽書、牌子,任意向百姓搜刮財富,造成民力困乏。違抗成吉思汗大劄撒和窩闊臺汗的遣囑,不立汗位繼承人失列門為汗,用狡詐手段立貴由為汗,在成吉思汗家族中播下了糾紛的種子。1246年貴由汗即位後,把她派到漢地,讓其處死奧都.剌合蠻。不久死去。
10、清孝莊太后:清太宗孝莊文皇后(1613~1688),博爾濟吉特氏,本是蒙古科爾沁貝勒寨桑之女。1625年,年僅13歲,她作為政治聯姻的紐帶嫁給了清太宗皇太極為側室福晉。在後金(大清)的一步步成功中,她逐漸卷入一場又一場政治鬥爭的漩渦,並展示出了她卓越的政治才華,逐步確立了穩固的地位並成為清初政壇上的一個一言九鼎的人物。皇太極死時,孝莊32歲,她六歲的兒子福臨繼承了皇位,改元順治。她“母因子貴”晉封為皇太后,順治死時年僅24歲,由8歲的康熙繼承皇位。康熙尊自己的祖母為太皇太后。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病逝,終年七十五歲,卒謚孝莊文皇后。孝莊文皇后一生經歷清初三朝,輔佐了順治,康熙兩位幼主,正是由亂到治的關鍵歷史時期。她全力輔佐皇帝,對調和清宮內部矛盾和鬥爭,穩定清初社會秩序,促進國家的統一作出了重大貢獻。後世稱之為“清代國母”。孝莊皇太后的功績可以是歷代任何一位皇后所不能及的,雖然她有能力成為中國第二個武則天,公開稱帝;或者可以向清末的慈禧那樣操縱幼主,大權獨攬,然而她都沒有,她這種深明大義、淡泊名利的品格是最讓人敬佩的。史學家對其評價甚高,稱她是明末清初傑出的女政治家,深受後人的尊敬。
11、清慈禧太后:慈禧太后(1835~1908),中國清代咸豐帝之妃,同治、光緒兩朝實際最高統治者。那拉氏,祖居葉赫(今四平附近),故稱葉赫那拉。滿洲鑲藍旗人。父惠征,曾任安徽徽寧池廣太道道員。咸豐十二年(1852)被選入宮,封蘭貴人。1856年生皇長子載淳。次年封懿貴妃。在宮中的地位僅次於皇后鈕鈷祿氏,且因得咸豐帝寵幸,干預朝廷政事。1860 年,英法聯軍進逼北京。她隨咸豐帝逃往熱河(今河北承德)避暑山莊。次年8月,咸豐帝病死,6歲的載淳繼位,她和鈕鈷祿氏被尊為皇太后,徽號慈禧、慈安,俗稱分別為西太后、東太后。由於不滿8位贊襄政務王大臣專權,11月,她與恭親王奕奕等貴族官僚在北京發動辛酉政變,將載垣、端華、肅順處死,其他5人革職或遣戍,改元同治,實行兩太后垂簾聽政,自己掌握實權。她任奕為議政王、軍機大臣,管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依靠曾國藩、李鴻章等組織的漢族地主武裝,勾結外國侵略勢力,先後鎮壓了太平天國、撚軍和苗民、回民起義,使清王朝的統治得到暫時穩定。她一方面採用洋務派自強和求富的方針,開辦一些新式工業,訓練海軍和陸軍以加強政權實力,另一方面,又支持頑固派對洋務派進行牽制,以加強深宮集權。同治十三年(1875),同治帝病死,無子。她立其4歲侄(亦系外甥)載湉為帝,年號光緒,繼續與東太后垂簾聽政。光緒七年(1881),東太后突然死去。中法戰爭期間,她免去奕一切職務,從而獨攬朝政。1886年,慈禧太后以辦海軍為名修葺被英法聯軍焚毀的清漪園(後改名為頤和園)。次年,改垂簾聽政為訓政。1889年,在名義上歸政於光緒帝,實際仍操縱內政和外交大權。一些中央和地方的高官顯宦長期唯其命是從,在其周圍形成後黨集團。在中日戰爭中,她幻想列強出面干涉、調停,以致戰敗,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1898年,光緒帝實行戊戌變法。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於9月21日發動政變,幽禁光緒帝。廢除全部維新措施,捕殺維新派譚嗣同等6人。慈禧太后宣布重新訓政,並準備廢黜光緒帝。但由於一些地方督撫和外國使臣的反對,乃保留光緒皇帝稱號,立端王載漪子溥硁為大阿哥(皇儲)。當義和團運動興起時,慈禧太后下令鎮壓未果,不得不於1900年初改“剿”為“撫”,利用義和團的反帝愛國熱情,對外宣戰。8月,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她攜光緒帝逃往西安。再次命令鎮壓義和團,並以慶親王奕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出面求和,在1901年9月與11國簽訂了空前屈辱的《辛丑條約》。此後,為緩和國內外矛盾,消弭革命,維持統治,陸續推行“新政”,主要措施包括調整官制、整頓吏治、改定刑律、編練新軍、獎勵實業、興辦學校等等。1906年又宣布預備立憲。1908年11月14日,光緒帝死。她命立醇親王載灃子、年僅3歲的溥儀為帝 ,年號宣統。次日慈禧病死,結束了對清朝長達47年的統治。慈禧太后是清朝政府腐敗、軟弱、無能、殘暴的代表,也是中國古代掌權時間最長的女性。
除上述十一位無冕女王,在我國歷史上還有一些曾一度執掌朝政的後妃女主,如兩漢(尤其是東漢)竇太后(曾有兩位,分別為漢文帝和漢章帝皇后)、漢和帝鄧皇后、漢安帝閻皇后、漢順帝梁皇后、漢靈帝何皇后等,北魏胡太后(宣武帝皇后),契丹述律太后(開國君主耶律阿保機妻),兩宋還有仁宗曹皇后、神宗向太后、理宗謝太后等,蒙古海迷失后(定宗貴由妻),清朝慈安、隆裕兩位皇后等等。但是上述十一位無疑是其中最有作為的,除慈禧等少數人外,其他多數人對自己的國家和民族都做出了較大貢獻,從而得以名垂青史。總而言之,在重男輕女、男尊女卑的中國古代社會,這些女性能夠從中脫穎而出,成為國家的主宰,本身就是奇跡,就值得後人銘記和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