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ahue 2012-7-19 00:37
藤原始祖,大化名臣
說到風雅的公卿們,人們自然會想起藤原氏一族。藤原氏是日本歷史上權力堪比皇族一系的名門望族,而它的歷史,是從大化革新的名臣藤原鐮足開始的。
藤原鐮足,本姓中臣,字仲郎,大和國高市郡人。論起藤原鐮足的祖先,最早可以追溯到天兒屋根命(就是那位在八百萬眾神集聚在天安河原時,取下天香山公鹿的肩胛骨及天之朱櫻樹皮,占卜神意並致祝禱之詞的神祗)。中臣一族世代在朝中擔任祭祀官的職務。鐮足的父親是美氣 卿中臣御食子;母親是大伴智仙娘,人稱大伴夫人;鐮足是家中的長子。據說鐮足還在母親的肚子裡的時候,人們就能聽到他的哭聲。推古天皇二十二年(614),鐮足在大伴夫人懷孕十二個月之后終于出生了。他的外祖母對女兒說︰“你懷孕的時間跟正常人大不相同,這孩子不是尋常的孩子啊,將來一定會有所作為的。”
外祖母的話沒有說錯。鐮足從小就十分聰明好學,博覽群書,特別是每次讀到《六韜》等書的時候,都會反覆背誦。當時的日本受陸續歸國的遣隋使、遣唐使的影響,貴族子弟學習漢典的風氣很濃。有一位從中國歸來的 法師,精通《周易》,很多貴族子弟都來向他請教,鐮足及當時權傾朝野的蘇我氏的公子蘇我入鹿都在其列。蘇我入鹿為人一向飛揚跋扈,但惟獨對鐮足這位師兄卻是恭敬有加,極力想籠絡鐮足為己用。有一天, 法師開課講學,鐮足遲到了,先到的入鹿連忙起身,這一幕被 法師看了個一清二楚。下課之后 法師便把鐮足單獨留下,囑咐他說︰“在我的眾多徒弟裡面,沒有比蘇我入鹿更加出色的了;然而你的見識儀表,都在他之上,將來必成大器,所以現下選擇朋友的時候千萬要慎重。”師傅語重心長,徒弟自然心領神會。后來鐮足以良家子的身分被授錦冠,繼承家業,但他懇辭不就,隱退到攝津的三島閉門讀書,沒有辜負師傅的期望。
舒明天皇駕崩之后,皇后繼位,是為皇極天皇,本已頹落的皇室更加衰微,蘇我父子獨攬了朝中大權。鐮足對蘇我氏等人“失君臣長幼之序,挾窺逾社稷之權”的行為大為不滿,常常私下裡發牢騷。這時,皇極女皇的弟弟輕皇子因為腳病到鄉下休養,鐮足以前跟輕皇子的關係還算不錯,而且輕皇子休養的地方近在咫尺,就常去覲見。對于蘇我氏一族的專橫作風同樣深惡痛絕的兩人一談起話來就十分投機,常常一談就談到夜裡。言談之間,輕皇子發覺鐮足雄略宏遠、智計過人,就生了籠絡之心,特地讓寵妃阿倍氏“淨掃別殿,高鋪新蓐”,對鐮足敬重異常。鐮足深受感動,私下裡告訴跟自己關係親密的輕皇子的舍人說︰“我蒙受輕皇子的恩情遠遠超過我所希望得到的,做人當知恩圖報,我怎么會不盡力使輕皇子成為帝皇呢?”舍人把這話偷偷傳給輕皇子,輕皇子自然十分高興。
但輕皇子為人穩健謙抑有余,智勇果斷則遠嫌不足。他懾于蘇我氏的淫威,不敢挺身而出,深怕禍及自身。鐮足很是失望,覺得輕皇子的器量太小,不足與謀大事,心中便存了換個效忠對象的想法。他遍察皇室諸宗子弟,只有中大兄皇子剛毅果斷,可以撥亂反正,但鐮足一直沒能有機會拜見中大兄皇子。
機會不負有心人,最終還是被鐮足給等到了。有一天,中大兄皇子在法興寺的大樹下踢球,一不小心鞋子跟著球一起掉下來了。鐮足連忙上前把鞋子拾起來,跪著送呈中大兄皇子,而對鐮足留心已久的中大兄皇子也恭恭敬敬地跪著把鞋子接過來。從此,鐮足與這位小他十二歲的中大兄皇子結成無話不談的知已,開始了終生以貫的政治合作。
而此時的蘇我氏還不知大禍快要臨頭,驕橫跋扈比以前尤有過之。特別是蘇我入鹿,在皇極天皇二年(643)的時候,竟找了個理由把跟自己有血緣關係的上宮太子山背大兄王給殺了。中大兄皇子以春秋之事為比,問計于鐮足說︰“王政出自大夫,周鼎將移季氏,您有什麼好計策呢?”鐮足早已是胸有成竹,這時就把詳細的計畫向中大兄皇子一一道來,中大兄皇子高興地說︰“您真是我的張子房啊﹗”
光靠中大兄皇子的力量是無法鏟除勢力強大的蘇我氏的,鐮足暗中打聽到蘇我蝦夷的弟弟蘇我倉山田石川麻呂跟蘇我入鹿關係不好,就跟中大兄皇子說︰“我看倉山田石川麻呂的為人剛毅果敢,而且威望也相當高;如果能得到他的幫助,那么我們的大事肯定能夠成功。所以請納倉山田石川麻呂的長女為妃;成婚之后,再把計畫告訴倉山田石川麻呂。”中大兄皇子自然是聽從了鐮足的話,派人向蘇我倉山田石川麻呂提親。由於深知中大兄皇子的為人,蘇我倉山田石川麻呂很爽快地就答應了這門親事。
中大兄皇子跟倉山田石川麻呂結成親家后,鐮足便對倉山田石川麻呂說︰“您的哥哥為人暴逆,人神共憤;如果您附從他的話,肯定會有滅門之禍,請您千萬要小心啊﹗”倉山田石川麻呂對鐮足的本意自然是心知肚明,就回答說︰“我也仔細考慮過這個問題,願意聽從您的安排。”在蘇我氏內部找到強力的內應之后,鐮足又向中大兄皇子推薦了佐伯連子麻呂和稚犬養連網田二人,說︰“這兩位武勇強斷,力可舉鼎;要成大事,得靠這兩位幫忙。”中大兄皇子同樣採納了鐮足的建議。
皇極天皇四年(645)六月十二日,在鐮足周密的安排之下,中大兄皇子成功誘殺了蘇我入鹿,分化瓦解了蘇我氏的軍隊,逼得蘇我蝦夷自盡,蘇我氏一族從此一蹶不振,走向沒落。
打倒蘇我氏后,皇極天皇想傳位給中大兄皇子。中大兄皇子征詢鐮足的意見,鐮足認為中大兄皇子上面還有個古人大兄皇子(中大兄皇子的哥哥);如果中大兄皇子越過古人大兄皇子而登基的話,有違人弟恭遜之道;不如立舅舅輕皇子為帝,這樣還可以獲取人望。
中大兄皇子再次聽從了鐮足的意見,推舉輕皇子為帝;此時的鐮足,也完成了他對輕皇子的承諾。
六月十四日,輕皇子登基,改元大化,是為孝德天皇。為皇室立下了大功的鐮足被“授內臣、封二千戶”,“軍國機要,任公處分”。此時的鐮足,並沒有恃功自傲、裹足不前,而是四處搜求人才,舉荐賢能;維新政府的各項政策、措施的製定和貫徹,無不凝聚著鐮足的心血和汗水。另外,據說鐮足曾經受命編纂律令。他集中了一批有真才實學的人,參照唐朝的律令,編成《近江令》二十二卷,成為日本最早的法典。此外,鐮足為了促進日本與中國唐朝關係的發展、學習盛唐文化,還特地特派長男貞慧到長安遊學。
白雉五年(654),鐮足晉升為紫冠,增封八千戶。中大兄皇太子在處理政務時“ 事諮決、然後施行”,足見對鐮足的倚重之深。不久,鐮足再遷為大紫冠,進爵為公,再次增封五千戶。
以攝政的身分度過了六年多的歲月之后,中大兄皇太子終于在天智天皇七年(668)一月三日正式登基,是為天智天皇;同時,日本也進入了歷史上最為太平興盛的一段日子。看著中大兄皇太子多年的媳婦終于熬成了婆,鐮足心裡十分欣慰,但他自己的人生也快走到了盡頭。次年十月,鐮足身染重病,臥床不起。十日,天智天皇親自登門探望病情,對鐮足說︰“如果心裡還想著什麼,就說出來好了。”鐮足回答說︰“臣沒有什麼好說的,只求葬儀能簡易些。活著對國家沒什麼貢獻,死了也不敢有勞百姓。”然後就再也說不出話來。十五日,天智天皇派皇太弟大海人皇子到鐮足的府邸授予鐮足一等冠位──大織冠及太政大臣職,並賜姓藤原。翌日,藤原鐮足棄世而去,時年五十有六。天智天皇得知鐮足去世的消息后失聲痛哭,連續九天不上朝。十九日,為鐮足舉行了葬禮,據《大織冠傳》裡講,當時的公卿大人、百官人等都親自致喪;連天智天皇也身穿白衣,立于宮門之外,向著透過的送葬行列痛哭不已。鐮足的遺骨被埋葬在山科,與天智天皇的陵墓比鄰而居。
藤原鐮足在日本歷史上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他輔佐天智天皇順應歷史潮流,打倒了專製的奴隸主貴族蘇我氏,推行大化革新,吸收大陸先進的封建文化,對日本的進步做出了積極的貢獻。自他開始,藤原一族正式登上歷史舞台,成為日本權力舞台上不落的明星。
[url]http://www.seikenkan.com/banxian[/url] ... zhongchenlianzu.htm
在史書上留下濃重一筆的藤原鐮足生有兩個兒子︰長子貞慧(又寫作定惠、定慧,俗家的名字為藤原真人)和次子藤原不比等。與生極榮華、死備哀榮的父親和弟弟相比,貞慧的一生短暫而不為后人所知。
關於貞慧的出生,歷來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說法。
以《日本書紀》、《貞慧傳》(惠美押勝著,成書年代在西元760年左右)為代表的文獻認為︰貞慧出生于皇極天皇二年(643),父親是中臣鐮足,母親是車持 國子君之女與志古娘,人稱車持夫人。這也是公認正統的說法。
而《大鏡》(成書于平安時代末期)、《多武峰略記》(成書于鐮倉時代)等書則認為貞慧其實是孝德天皇(輕皇子)的兒子,並附會了一個有趣的故事。車持夫人原本是輕皇子(即后來的孝德天皇)的寵妃,后來被輕皇子賜給了中臣鐮足作夫人,然而此時車持夫人已有孕在身六個月了,于是輕皇子就跟鐮足約定︰如果車持夫人生的孩子是男的,就當作鐮足的孩子來撫養;如果生的孩子是女的,那么就當作輕皇子的孩子來撫養。四個月后,貞慧出生了,于是便按事先的約定被當作鐮足的長子來撫養。
考慮到《多武峰略記》這類的野史多有訛誤,本文采信第一種說法,下文均以《日本書紀》、《貞慧傳》等文獻的記載為準。
貞慧自小就跟隨父親鐮足學習經書典籍。他聰穎絕倫,對看過的書過目不忘,連鐮足都深感驚異。然而不久貞慧卻突然出家為僧,並拜在沙門慧隱的門下學習佛法,慧隱曾經在中國遊學二十三年,是當時日本屈指可數的佛教威權、博學高僧,與鐮足的師父 法師齊名。貞慧的行為或許出自鐮足的授意,足見鐮足花大力氣來培養貞慧的苦心。
白雉四年(653),虛齡僅有十一歲的貞慧隨遣唐使小山上吉士長丹、小乙上吉士駒等入唐進一步學習佛法,此時正是唐高宗永徽四年。到達長安的貞慧掛單 于懷德坊的慧日寺,並拜神泰和尚為師(神泰原是唐代蒲州普救寺僧人,因精通大小乘經論,為時眾所推,成為房玄齡為玄奘譯經所選取的証義、筆受等一十二名人才之一)學習當時最先進的佛教文化。貞慧不僅注重佛法方面的學習,同時也大力吸收盛唐文化的精華。經過十余年的勤奮努力,貞慧終于通解經典,學有所成。
在中國度過了十二年的歲月之后,貞慧于唐高宗麟德二年(665)隨唐政府朝散大夫沂州司馬上柱國劉德高、駐百濟將軍郭務棕訪日的船隊返回日本,于七月二十八日途經對馬,九月二十日到達築紫。在百濟短暫停留期間,貞慧偶爾顯露出的才能讓百濟人驚嘆不已︰他曾做了一首絕句的上兩句,當時的百濟士人竟無一人能續上下面的兩句。
九月二十三日,貞慧終于回到了闊別十二年的故鄉。父親鐮足此時已是實質上的政府首腦;而在貞慧遊學期間,父親與母親所生的弟弟藤原不比等現下也有六歲了。此時的貞慧,正待如父親的期望般在政治上大展拳腳,卻不料于三個月后(十二月二十三日)就猝然離世。朝野上下對貞慧的早夭無不感到遺憾和傷心;白發人送黑發人,驟失愛子對鐮足的打擊可想而知,四年后他也步貞慧的后塵棄世而去。
貞慧的死成了歷史上的一樁無頭公案。無論如何,正當盛年的貞慧的猝死是一件非常不正常的事情。對于貞慧的死因,當時的人普遍認為是被毒死的,而下手的人正是嫉妒貞慧才能的百濟士人。當然,如果從時代背景來分析這個原因的話,或許會更合理一些。日本一向與百濟交好,但在齊明天皇六年(660)的時候,百濟受新羅和唐朝的夾攻,首都陷落,國王被俘,百濟遺臣鬼室福信向日本求救,日本乘機出兵朝鮮。天智天皇二年(663),新羅和唐朝在白江村(即現下朝鮮的錦江)大敗日本軍隊,滅亡了百濟。此時的日本轉變了外交姿態,于天智天皇四年(665)、六年(667)和八年(669)陸續向唐朝派遣了遣唐使,這在實質上是向唐表示屈服了。這一切在百濟滅亡后逃往日本的百濟士人看來當然是一種無法容忍的背叛行為。在唐遊學十二年、受唐文化影響很深的貞慧由於是政府首腦鐮足的兒子,他的存在必然會對日本的對外政策產生重大的影響。從這個角度上來講,百濟遺民對貞慧懷有憎恨的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存在“貞慧的猝死是百濟士人下的手”這樣的說法也就不足為奇了。
貞慧二十二年的人生,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如劃過天際的流星般短暫,令人嗟嘆不已。
藤原不比等是藤原鐮足與車持夫人的次子、貞慧的同母弟弟,舊名史( )。跟哥哥貞慧一樣,從平安時代后期起也開始流傳著“不比等其實是天智天皇的兒子”的說法;但這類“皇胤說”往往缺乏有力的佐証,有很明顯的后人偽托的痕跡,一般不為正史所采信。
藤原不比等生于齊明天皇五年(即西元659年,亦有說法認為他生于658年)。由於父親鐮足對子女教育非常重視,因此不比等在年紀還很小的時候就被送到了山科的學問大家──田邊家接受英才教育。鐮足死的時候(669),不比等才剛滿10歲,唯一的哥哥貞慧在四年前就已過世。年幼失怙的不比等飽嘗了世態的炎涼,好在天智天皇看在故人的份上,沒有冷落不比等。但好景不長,三年之后天智天皇也駕鶴西去,不久之后便爆發了壬申之亂,不比等幸因年幼而得以身免于亂。壬申之亂的勝利者、當年的大海人皇子即位為天武天皇后,對近江方的舊臣們自然沒有好臉色;惟獨因為鐮足曾經對大海人皇子有恩,因此天武天皇及之后的持統天皇(天武天皇之妻)對不比等頗多照拂。
不比等20多歲的時候,娶了齊明、天智兩朝的右大臣蘇我連子的女兒娼子為妻。娼子先后為不比等生下了武智麻呂、房前和宇合三個兒子;另外,不比等還與賀茂比賣的女兒賀茂嬡生下宮子(文武天皇的皇后)、長峨子(左大臣長屋王的外家室)等女兒。
持統三年(689),不比等被授予判事之職,這是直廣肆(相當于后來的從五位下)的高位。自此,不比等開始涉足政治舞台。同年,一向與不比等交好的草壁皇太子在臨終前,將自己的佩刀贈給不比等,並把自己的兒子──輕皇子也托付給了他。持統九年,不比等與異母妹妹、曾為天武天皇生下新田部皇子的五百重娘生下他的第四個兒子麻呂。持統十一年,輕皇子如愿即位,是為文武天皇。在這事上出了不少力的不比等立刻得到了回報──女兒宮子入宮成為文武天皇的皇后。次年,不比等正式繼承了藤原這一姓氏。文武天皇四年(700),不比等續娶了縣犬養三千代為妻(三千代原來是美努王的妻子)。由於三千代曾是文武天皇的乳母,而且與持統上皇的關係也十分密切,因此不比等從三千代那裡得到了相當多的有價值的情報,對不比等揣摩文武天皇及持統上皇的意圖十分有助益。
文武天皇五年,由不比等輔佐刑部親王以《飛鳥淨御原律令》為基礎編纂而成的《大寶律令》完成(次年正式發布)。這部著名的法典計有律六卷、令十一卷;它的製定,標誌著日本封建制度的確立。不比等因功從中納言遷為正三位大納言。同年,宮子為文武天皇生下了首皇子(即后來的聖武天皇),而不比等也與三千代生下了安宿嬡(后來成為聖武天皇的皇后)。
慶雲四年(707),文武天皇駕崩,接下來繼承了皇位的是文武天皇的母親、47歲的皇太后,即元明天皇。和銅元年(708),不比等敘正二位,遷為右大臣。此時官位在不比等之上的僅有年已68歲的正二位左大臣石上麻呂;而不比等才剛到50歲,正是在政治舞台上翻雲覆雨的好年紀。
和銅三年三月,不比等主持了平城京遷都的工作,並開始在大和國的平城宮建造后來成為新京四大寺之一的興福寺,日本從此進入了經濟繁榮、文化發展、社會安定的奈良時代。
作為首皇子的外祖父,不比等自然希望首皇子能順利繼位。和銅六年,文武天皇的兩位嬪妃──紀灶門娘及曾生下廣成、廣世兩位皇子的石川刀子娘突然被剝奪了嬪號,這自然是不比等和三千代的陰謀。排除了皇位的僅有兩個競爭者之后,和銅八年,15歲的首皇子自然而然地被立為太子;但由於首皇子還過于年輕,對政事已感厭倦的元明天皇將皇位傳給了文武天皇的姐姐冰高內親王,是為元正天皇。
和銅九年,不比等與三千代所生的安宿嬡被立為太子妃,並于兩年后生下了阿倍內親王(即后來的孝謙、稱德天皇)。
養老二年(718),不比等親自主持編纂了《養老律令》。《養老律令》是在《大寶律令》的原有基礎上,參照唐的《永徽令》撰定而成的,共有令、律各十卷,其內容深受中國唐初的“寬仁治天下”、“用刑尤慎”的思想影響,但直到天平寶字元年(757)《養老律令》才正式實施。因為不比等的功勞,元正天皇封其為太政大臣,但不比等固辭不受,仍為右大臣。
一直盼著能親眼見到首皇子正式登基的不比等終究還是沒有等到那一天。養老四年,不比等病倒了。八月一日,不比等的病勢越發沉重,元正天皇大赦天下並“令都下四十八寺一日一夜讀藥師經,免官戶十一人為良,除奴婢十人從官戶”。然而這一切努力還是沒能挽回不比等的生命。八月三日,不比等病故,時年61歲。十月八日,按照其生前的遺愿,不比等被火葬于佐保山。十月十日,元正天皇派正三位大納言長屋王、正四位下中納言大伴宿檷旅人到不比等的府邸宣讀詔書,追贈不比等正一位太政大臣,贈謚文忠公。天平寶字四年(760),由於其外戚的身分及功績,不比等再被追封為淡海公。
藤原不比等對日本歷史的作用或許沒有他的父親藤原鐮足那么大,他的主要貢獻在于先后參與及主持了兩部律令的編纂撰定工作;但對于在政治舞台上呼風喚雨的藤原氏一族來說,不比等的影響卻遠大于鐮足。從不比等起,外戚勢力開始嚴重影響日本的朝政;藤原不比等的四個兒子繼承了他的事業,並將藤原一族分成南家、北家、式家和京家四支,為藤原一族最終獨攬朝政奠定了基礎。
上)藤原四兄弟
養老四年(720),將藤原一族帶入輝煌的藤原不比等辭世而去。當時的很多人都預言藤原氏的權運將會陷入低潮;但事實恰恰相反,不比等的四個兒子繼承了他的事業,並將藤原一族分成南家、北家、式家和京家 四支,為藤原一族最終獨攬朝政奠定了基礎。
藤原武智麻呂是藤原不比等與蘇我娼子的長子。天武天皇九年(680),武智麻呂出生在藤原氏位于大原 的祖宅。還在年少時,武智麻呂的才能就得到了穗積皇子的認可。大寶元年(701),武智麻呂被任命為內舍人。次年,升為中判事。大寶三年,武智麻呂因病辭去中判事之職。四年,武智麻呂被任命大學助。慶雲二年(705),武智麻呂遷為從五位下。翌年,再遷為大學頭。和銅元年(708),武智麻呂任圖書頭兼侍從。歷經藤原京遷都(和銅三年)等大事之后,奈良朝文事荒廢,武智麻呂與其長官百濟王良虞一起,集合碩學之士,對文化復興做出了很大貢獻。和銅四年,升為從五位上。和銅五年,武智麻呂任近江守。和銅六年,遷從四位下。和銅八年,再遷為從四位上。養老二年(718),武智麻呂擔任式部卿,掌握了官員任命的實權。翌年正月,武智麻呂升至正四位下,並任東宮傅,主要承擔首皇子的教育工作。養老五年,長屋王任右大臣時,武智麻呂晉升為從三位中納言。同年,兼造宮卿。神龜元年(724)、首皇子即位成為聖武天皇之后,武智麻呂與其弟房前一同升至正三位。神龜五年 秋,武智麻呂召開詩文會,當時的學人皆以能踞一席之地為榮。在神龜六年的長屋王事件中,武智麻呂與舍人親王、新田部親王等一起被派往長屋王的府邸究問其罪行。長屋王自殺之后,武智麻呂升為大納言,完全掌握了政權。天平三年(731),武智麻呂代死去的大伴旅人兼任大宰帥。天平六年,再升為從二位右大臣。天平九年,武智麻呂患上了當時流行的天花,七月二十五日,臨終的武智麻呂在床上接受了正一位左大臣的任命后死去,時年57歲。天平寶字四年(760)八月七日,武智麻呂之子惠美押勝上奏︰“故臣父已窮高位。官尚未足。伏愿回臣所帶大師之任,欲讓南北兩左大臣者。” 淳仁天皇依其所請,追贈南卿武智麻呂為太政大臣。
不比等的次子藤原房前出生于天武天皇十年(681)。大寶三年(703)一月,房前任東海道巡察使。慶雲二年(705),升至從五位下。和銅二年(709),房前任東海道、東山道檢查。和銅四年,遷為從五位上。和銅八年,再遷為從四位下。養老三年(719),房前升至從四位上。養老五年,為從三位。同年十月,病危的元明上皇召集房前與長屋王,托以後事,使房前可以內臣身分發布相當于敕旨的命令。神龜元年(724),再遷至正三位。神龜五年,房前任新設的中衛府大將。神龜六年,長屋王事件后,兄長武智麻呂晉升為大納言,而房前仍為參議。改元天平后,房前任中務卿。天平四年(732),任東海、東山二道節度使。天平九年四月,房前死于流行的天花,享年56歲,時任參議民部卿正三位。聖武天皇特賜其葬儀準大臣,其家堅辭不受。十月,房前被追贈為正一位左大臣。天平寶字四年(760),因惠美押勝的奏請,藤原房前再被淳仁天皇追贈為太政大臣。房前的文學才能不遜于其兄,與當時著名的歌人如大伴旅人等多有酬答。
藤原家的老三宇合約生于持統天皇八年(694)。幼名馬養,渡唐后改名為宇合。靈龜二年(716),宇合任第8次遣唐使副使(正六位下),並于翌年出航。養老二年(718)十二月,歸國入京。翌年,遷為正五位上。同年,宇合任常陸國守,並兼任安房、上總、下總按察使。養老五年,宇合連升四級,至正四位上。同年,宇合代替兄武智麻呂就任式部卿。神龜元年(724)四月,宇合赴陸奧就任持節大將軍並于十一月歸來。翌年,因征討 夷有功,宇合升為從三位、勛二等。神龜三年十月,宇合知造難波宮事。神龜六年,宇合率六衛(五衛府及新設的中衛府)之兵包圍長屋王的府邸,逼長屋王自殺,從而平定了長屋王事件。天平三年(731),宇合與異母弟弟藤原麻呂及葛城王(橘諸兄)等一起升為參議。同年十一月,任畿內副 官。天平四年八月,任西海道節度使。天平六年,長兄武智麻呂就任右大臣時,宇合也晉升至正三位。天平九年八月,宇合死于流行的天花,時年43歲,任參議式部卿兼大宰帥正三位。
藤原麻呂是不比等與妹妹五百重娘所生的兒子,約出生于持統天皇九年(695)。靈龜三年(717)元正天皇行幸美濃國時,麻呂任美濃介。改元養老后,麻呂以國司的功績敘從五位下。養老五年(721),麻呂連升五級至從四位上。同年六月二十六日,任左京大夫。神龜三年(726),麻呂升至正四位上。神龜六年三月四日,晉升至從三位。天平三年(731),麻呂與異母兄長宇合一同遷為參議,任兵部卿。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任山陰道鎮撫使。天平九年元月二十一日,麻呂以持節大使的身分被派往陸奧。同年七月十三日,麻呂在陸奧死于流行的天花,時年42歲,任參議兵部卿從三位。麻呂才能出眾,好詩書琴酒,以“聖代之狂生”自詡,《萬葉集》中收錄了他的三首作品。
(下)長屋王事件
藤原四兄弟算是介紹過了,但要談到長屋王事件,另一位主角也不能不簡單提一下。
長屋王是天武天皇的嫡孫、高市親王的長子,他的母親是天智天皇的女兒御名部皇女,正妻吉備內親王是草壁皇子與元明天皇的女兒,外家室藤原長峨子是藤原不比等的女兒,因此他可以說是典型的皇族。自養老四年藤原不比等死后,在長屋王官位之上的僅有知太政官事一品舍人親王 ,是皇族中屈指可數的實權派代表。
養老七年(724,即神龜元年),元正天皇將皇位讓于首皇子,即聖武天皇。長屋王升為正二位左大臣,藤原武智麻呂及藤原房前均被授予正三位。聖武天皇為其母藤原宮子上了“大夫人”的尊號,但這一敕令遭到長屋王一派的激烈反對。最終,聖武天皇被迫撤回了敕令。自此,長屋王與藤原一族結下了不可化解的深仇。
神龜四年(727)閏九月二十九日,聖武天皇的夫人 安宿嬡生下了一個期待已久的皇子。聖武天皇和藤原家族都特別高興。這個皇子就是基親王。一個多月后的十一月二日,聖武天皇破例將基親王立為太子。滿朝文武都來祝賀,惟獨左大臣長屋王和中納言大伴旅人沒有去。藤原武智麻呂等人想借基親王的光將安宿嬡立為皇后,這一提議又遭到了長屋王的堅決反對。長屋王反對的理由是立安宿嬡為后違背了“非皇族血統出身的人不得被立為皇后”的慣例。兩派爭斗得十分激烈。為了掃清長屋王的輔翼,大伴旅人不久被調任大宰府長官,到九州的築紫上任去了。在朝中的長屋王就此慢慢地被孤立起來。神龜五年八月一日,用于護衛天皇的中衛府新設,即禁衛軍。藤原房前辭去內大臣之職,擔任了中衛府大將,掌握了天皇禁衛軍的實際指揮權。
神龜五年九月十三日,還未滿一歲的皇太子基親王因病夭亡了。不僅其母安宿嬡,就連祖母宮子夫人和藤原氏家族的所有人都悲痛萬分。二十五日夜,流星現于天際,其尾長兩丈有余,最後分成四塊落于宮中。藤原四兄弟都感到此事極不吉祥,時日無多,不能指望安宿嬡再生個兒子了。
就在這個時期,聖武天皇的另一位夫人、縣犬養家族的廣刀自夫人生下了一個男孩子,即安積親王。藤原氏和縣犬養氏圍繞著是否立安積親王為太子的問題展開了激烈的爭論。藤原不比等的后妻,同時也是阿倍內親王的外祖母的縣犬養三千代和藤原武智麻呂都認為應當立阿倍內親王(即后來的孝謙女皇)為皇太子,將生過兒子的安宿嬡立為皇后,但這個主張遭到了長屋王等人的堅決反對。長屋王認為藤原家及縣犬養家的夫人都不是皇族出身,立皇儲及皇后之事可容后再議,不必急于一時。在這件事上長屋王有自己的打算︰他想透過自己的長子膳夫王與聖武天皇女兒阿倍內親王聯姻,使膳夫王繼承到天皇的皇位。藤原一族中,除了與長屋王同為顧命大臣的藤原房前,其餘的人對專橫的長屋王無不深惡痛絕,必欲除之而后快。雙方的怨恨越積越深,終于在神龜六年二月爆發了。
神龜六年二月十日晚,從七位下左京人漆部造君足和中臣宮處連東人兩人向聖武天皇告密,稱左大臣長屋王“私學左道,欲傾國家”。聖武天皇相信了這個謠言,當即令藤原宇合、佐味虫麻呂、津島家道、紀佐比物等人率六衛府的軍隊包圍了長屋王官邸。十一日,知太政官事舍人親王、新田部親王、大納言多治比真人池守、中納言藤原武智麻呂、右中辯小野牛養、少納言巨勢宿奈麻呂等大臣入長屋王府邸怒斥其罪行。十二日傍晚,傳出了“長屋王自盡”的報告。同時自殺的還有他的正妻吉備內親王和兒子膳夫王、桑田王及葛木王、鉤取王,一族中殘留的僅有其外家室藤原長峨子及其三子(安宿王、黃文王、山背王)。
神龜六年八月五日,左京職藤原麻呂獻上一只長五寸三分、寬四寸五分的龜,龜甲上刻有“天王貴平知百年”七個字,聖武天皇因此將年號由神龜改為天平。同月,非皇族出身的安宿嬡在藤原氏的大力扶持下,終于打破道統的慣例當上了皇后,開創了“人臣皇后”的先例。
長屋王事件實際上是中央豪族與中央皇族之間的一次較量,這場權力鬥爭最後以藤原氏的全勝而告結束,藤原四兄弟在朝中均任大納言和參議等要職,得以長期把持朝政大權,對以後的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天平九年(737),一場來勢兇猛的天花自九州地區迅速地蔓延到整個日本。這場時疫給藤原家的打擊是巨大的︰藤原四兄弟在這一年裡先后死去。對朝政大權覬覦已久的葛城王(橘諸兄)當然不會錯過這個天賜良機,趁藤原氏勢力出現空白期,拉攏下道真備(即吉備真備)和玄 二人,取藤原氏而代之,掌握了朝廷的權柄。
這時在位的聖武天皇十分崇慕盛唐及佛教文化,因此自唐遊學歸來的下道真備和僧人玄 都得到了重用。下道真備曾于養老元年(717)跟阿倍仲麻呂(即晁衡)一起到長安遊學,于天平七年歸國,回國后被授予正六位下大學助的職位,教授五經、三史、明法、算術、音韻、篆六道,並于天平十八年被天皇賜姓吉備。玄 與下道真備一同入唐,唐玄宗賜其紫袈裟準三品職。天平七年,玄 攜經論五千多卷及佛像歸國,在興福寺傳法相宗。玄 因治好聖武天皇之母藤原宮子的病,以此為契機入宮參政,后來受到聖武天皇的寵遇,被任為僧正,與下道真備把持朝政。
藤原一族自然不甘心大權就此旁落,首先發難的,是式家的藤原廣嗣。
藤原廣嗣是式家藤原宇合的長子,約出生于和銅七年(714),母親是蘇我石川麻呂的女兒。自幼時起藤原廣嗣就顯露出文武雙全的才能,他喜好天文,精于陰陽道。傳說他乘寶馬龍駒,朝夕之間便可以往返于京城和鎮西。天平九年八月二十八日,藤原廣嗣自從六位上一氣升至從五位下。次年四月二十二日,任大養德守兼式部少輔。仕途至此可以說是一帆風順,但廣嗣的性格過于偏激,年輕氣盛的他無法容忍朝政被玄 和下道真備壟斷,多次在公開場合叱責這二人,因而觸怒了天皇,在十二月四日的時候,以“誹謗親族”的罪名被左遷至大宰少貳,到九州上任去了。
大宰府名義上的最高長官是大宰帥,但被任命為大宰帥的人一般都在朝中就職,很少到九州來上任;大宰府實際上的掌權者是大宰大貳及大宰少貳。藤原廣嗣上任之際,大宰大貳死于流行的天花,因此大宰府的控制權就全部落到了藤原廣嗣的手裡。藤原廣嗣的父親藤原宇合曾任西海道節度使及大宰帥等要職,在九州地區有著崇高的威望和深濃的人脈。九州地區是天花流行的重災區,時疫加上飢饉,使心懷不滿的九州豪族對藤原廣嗣充滿了期待;而藤原廣嗣也滿心希望能在自己手裡恢復藤原氏昔日的榮耀。
天平十二年八月二十九日,藤原廣嗣向朝廷上表,矛頭直對僧正玄 和右衛士督下道真備二人。在表文中藤原廣嗣稱金星晝現、地震不絕、天花流行等災禍是上天的警兆,表示有賊人對皇位存有覬覦之心;玄 雖為僧人,但卻身著違反佛教正道的紫色袈裟,聚斂錢財,喜好女色,欺君罔上,以致“金身丈六的佛像眼睛裡流出淚來”;另外,廣嗣還對朝廷的軍備縮小政策進行了批判。
四天之后的九月三日,藤原廣嗣打出“清君側”的旗號,正式舉兵。廣嗣率領大隅、薩摩、築前、豐后諸國的軍隊,其弟網手(藤原宇合第四子)率築后、肥前的軍隊,及廣嗣的部將多胡麻呂率領的軍隊合計一萬余人,分三個方向向九州北部豐前國的登美、板柜、京都三鎮 進軍。
儘管聖武天皇被突發的叛亂嚇得魂不附體,但朝廷還是迅速作出了回應︰以參議大野東人為大將軍、紀飯麻呂為副將軍,動員了東海道、東山道、山陰道、山陽道、南海道五道之軍合計一萬七千人平叛;另外,敕使佐伯常人和阿倍虫麻呂也隨軍一同前往九州地區。
這位大野東人又是何許人呢?說起來他跟藤原家的交情還不淺。大野東人是大野果安之子,養老三年(719)三月為從五位下,神龜元年(724)二月至從五位上,並修建了多賀城。神龜二年,大野東人以副將的身分跟隨藤原宇合征討 夷,因功升為從四位下、勛四等。天平三年正月至從四位上。天平九年,大野東人又隨持節大使藤原麻呂到陸奧並任陸奧出羽按察使兼鎮守將軍。天平十一年,大野東人任參議,並兼大養德守,是位有豐富戰鬥經驗的老將。
九月二十二日,佐伯常人、阿倍虫麻呂率領朝廷軍的先頭部隊渡海,並在板柜鎮擊潰了駐紮在此處的叛軍,俘虜一千七百余人,並以板柜鎮作為朝廷軍的大本營;大野東人率領的后續部隊預定陸續渡過海峽。根據間諜的報告,藤原廣嗣率領的叛軍已在距離板柜約20公里的遠珂郡(築前國遠賀郡)扎營。
九月二十九日,聖武天皇對大宰府管內的諸國發布了敕命。敕命中宣佈廣嗣生性兇惡,曾誹謗親族,多次違抗皇命;將廣嗣斬殺者,即使是白身,也能獲得五位以上的高位。同時,還將廣嗣的兩個弟弟宿奈麻呂與田麻呂分別流放到伊芳豆和隱歧。
十月九日,佐伯常人、阿倍虫麻呂率領四千朝廷軍及近兩千投降的叛軍在板柜川的東岸布陣;藤原廣嗣親自帶領約一萬人的叛軍在西岸布陣,在過河時被朝廷軍用弓弩射退。朝廷軍中的隼人 趁機在陣前用隼人語勸說叛軍中的隼人士兵反正︰“抵抗朝廷的話就會禍延妻子兒女”。佐伯常人也親自來到陣前責問藤原廣嗣;藤原廣嗣初時還以“清君側”來推脫,后來逐漸被詰問得無言以對。藤原廣嗣無能的表現使軍中人心浮動,叛軍的軍勢逐漸瓦解,最終被朝廷軍打得大敗,降者眾多。投降的隼人並將廣嗣向關門海峽集結進軍的計畫和盤托出。其后,大野東人率軍進入築紫。無心應戰的廣嗣開始計畫逃亡到新羅的耽羅島(即今濟州島),但因風向逆轉,船只被吹回。
十月二十三日,藤原廣嗣在肥前國松浦郡值嘉島長野村被朝廷軍的阿倍黑麻呂抓獲,並于十一月一日被處死。參與藤原廣嗣叛亂的相關人等,被判死罪的有二十六人、沒官五人、流罪四十七人、徒罪三十二人、杖罪一百七十七人。至此,藤原廣嗣之亂被徹底平定。
天平十三年閏三月一日,大野東人因平叛之功越二級,敘從三位。而玄 和下道真備兩人則遭貶斥,逐漸遠離了權力中心。天平十七年,玄 被任命為築紫國的觀世音寺別當,翌年六月為藤原廣嗣殘黨所殺 ;天平勝寶二年(750),吉備真備也被左遷至築前守。
“藤原廣嗣之亂”是自“壬申之亂”以來日本的首次內戰。隨著藤原廣嗣的死亡,式家一支顯露出沒落的跡象。但藤原廣嗣之亂也動搖了橘諸兄的統治;乘這個機會崛起的,是南家的藤原仲麻呂。
藤原一族的歷史上,或許沒有第二個人的命運像藤原仲麻呂這么富有戲劇性︰先是仕途一路平步青雲,位極人臣;到達權力的頂點之后卻因謀叛而身首異處。
藤原仲麻呂是南家藤原武智麻呂的次子,出生于慶雲三年(706),母親是安倍貞吉的女兒安倍貞媛。仲麻呂自幼聰敏伶俐,曾隨大納言阿倍宿奈麻呂學習算術,對漢學也多有涉及,聰慧之名傳于朝野。大約在天平五年(733)左右,仲麻呂自內舍人遷大學少允。翌年,又被授予了從五位下的位階。天平十一年,仲麻呂遷為從五位上。次年正月,再遷為正五位下;十一月的時候,又升至正五位上。天平十三年閏三月,仕途一帆風順的仲麻呂晉為從四位下;並于七月任民部卿。天平十五年五月,仲麻呂晉為從四位上;六月,兼任左京大夫。天平十七年正月,又晉至正四位上;九月,兼任近江守。翌年三月,仲麻呂再遷為式部卿,掌握了文官的人事權;四月,兼任東山道鎮撫使並升至從三位。天平二十年三月,仲麻呂位至正三位兼中務卿。天平勝寶元年(749)七月,仲麻呂官拜大納言,並在八月出任新設的紫微中台的長官──紫微令中衛大將。在姑母光明皇太后安宿嬡的大力支持下,仲麻呂的權力一步步凌駕于左大臣橘諸兄及右大臣藤原豐成 之上,“樞機之政獨出掌握,由是豪宗右族皆妒其勢”。次年,仲麻呂升至從二位。天平寶字元年(757),仲麻呂力排眾議,推舉舍人親王的第七子大炊王為太子,隨后自己就任紫微內相兼中衛大將近江守,掌握了兵權。
大炊王被立為太子之后,仲麻呂的權勢更是如日中天、炙手可熱。失勢的橘諸兄之子橘奈良麻呂聯合一眾對仲麻呂不滿的皇族和大伴氏、佐伯氏等貴族,借營造佛像和寺院導致國力疲敝、民怨沸騰之機,策劃謀反,試圖在田村宮 暗殺藤原仲麻呂,廢除大炊王的儲君之位,以右大臣藤原豐成為中心號令天下,逼孝謙天皇退位,並在鹽燒王、道祖王、黃文王、安宿王四王中選一人為新天皇。六月二十八日,山背王向孝謙天皇及仲麻呂密告橘奈良麻呂和大伴古麻呂等人準備軍兵將要包圍田村宮;七月二日,中衛府舍人上道斐太都再向仲麻呂密告橘奈良麻呂的具體包圍計畫。得到消息的孝謙天皇和仲麻呂很快便將這場叛亂鎮壓下去,包括橘奈良麻呂、黃文王在內的首謀數人被處死,其餘400多人皆被流放。
還在這一年,仲麻呂開始施行祖父藤原不比等製定而擱置達39年之久的《養老律令》,並吸收中國唐朝的經驗,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減輕了民眾的負擔︰中男的年齡由17歲以上改為18歲以上,正丁的年齡由21歲以上改為22歲以上,以防班田農民逃亡;為了平衡米價,還設置了常平倉;另外,國司的任期也由四年改為六年;次年,為了進行民政巡察,還向全國各地派遣了“問民苦使”,並根據調查報告減輕了60歲以上老丁的人頭稅。
天平寶字二年八月,孝謙天皇以奉養皇太后為名將皇位傳給了太子大炊王,大炊王即位,是為淳仁天皇。藤原仲麻呂以推舉之功就任太保(左大臣),接受了“惠美押勝 ”的賜名。淳仁天皇還賜封其三千戶、功田一百町,並下敕令宣佈押勝可以私鑄錢、放高利貸及使用惠美家印。
天平寶字四年,惠美押勝被封為從一位太師(即太政大臣),這是人臣前所未有的殊榮。但他的靠山光明皇太后隨后不久便駕崩,這給押勝的運勢籠上了一層陰影。天平寶字五年,僧侶道鏡因治好了孝謙上皇的病而得到寵信,但卻遭到淳仁天皇的排斥。自此,天皇與上皇開始對立起來;押勝也因抨擊道鏡而被孝謙上皇所嫉恨,勢力急劇下降。天平寶字六年二月,押勝位至正一位,但此時孝謙上皇與淳仁天皇的關係已經瀕臨破裂。六月三日,孝謙上皇宣佈國家大事、人事賞罰全部由自己決定,這在實際上剝奪了淳仁天皇的權力。對此深感憂慮的押勝使其子薩雄出任右兵衛卿,第七子辛加知出任越前守,第八子執棹出任美濃守。這樣,押勝一派就掌握了兵衛府的兵權及軍事、交通的要樞愛發關和不破關 。
天平寶字八年九月二日,淳仁天皇任命押勝為都督四畿內、三關、近江、丹波、播磨國兵事使,並令以上十國每國征召20人用以訓練。押勝祕密下達了每國征集600人的動員令,以軍事演習為名訓練士兵準備起事。九月十一日,大外記高丘比良麻呂因懼禍延己身而將押勝試圖謀反之事向孝謙上皇密奏,孝謙上皇立即派山村王到中宮院收回中宮院的驛鈴及天皇御璽。聞知此事的押勝派第三子訓儒麻呂襲擊山村王,想要奪回驛鈴和天皇御璽,但被孝謙上皇所遣的授刀少尉 上 田麻呂及將曹牡鹿島足射殺。與此同時,孝謙上皇派敕使紀船守宣佈押勝父子為逆賊,並剝奪其官位及俸祿;還派使者固守三關,以防押勝勢力外逃。當晚,押勝離開自家宅邸向近江方面逃亡。山背守日下部子麻呂將通往近江的勢多橋燒毀,使得押勝一行不得不改往越前方向前進。天皇追討軍的衛門少尉佐伯伊芳多智先于押勝進入越前,並殺死了守衛越前的辛加知。其后,押勝擁立冰上鹽燒 為帝,遣精兵數十人前往愛發關,卻因司物部廣成的據守而無法突破,進退失據的押勝乘船向淺井郡鹽津進發,又遭逆風,不得已再取山道向愛發關,再被佐伯伊芳多智擊退。押勝轉而從高島郡南下,在三尾崎與佐伯三野、大野真本所率領的追討軍交戰。不久,藤原藏下麻呂 率領的追討軍本隊到達三尾崎,叛亂軍敗走,押勝乘船逃亡。九月十八日,押勝迎來了自己的末日︰在高島郡勝野鬼江的石村石 被捕后遭斬首;其子真先、朝狩、薩雄、少陽麻呂、執棹及追隨者冰上鹽燒、惠美巨勢麻呂、石川氏人、大伴古薩等34人也被斬首;押勝諸子中僅第六子刷雄因年少時曾修行佛道而以身免,被流放到隱歧國;十月九日,淳仁天皇被廢,並被流放到淡路島,不久死去。
于是,藤原南家也急遽地衰落了,藤原一族不久便進入了北家一枝獨秀的時代。
九世紀初,藤原北家的藤原冬嗣 因為得到嵯峨天皇的寵信,從藏人頭一直升到左大臣的高位,並且將其女順子嫁與正良親王(即后來的仁明天皇)為妃;作為回應,嵯峨天皇也將自己的女兒潔姬嫁給藤原冬嗣的次子藤原良房。
世稱白河殿、染殿的藤原良房出生于延歷二十三年(804)。因為嵯峨天皇的眷顧,良房于天長二年(825)出任藏人,其后歷任中判事、大學頭、春宮亮、左近衛少將等職,並在承和元年(834)剛滿三十歲的時候便做到了從四位下參議的位置。依靠著父親的政治力量及妹妹在宮內的作用,良房步步高升︰承和二年正月升至從四位上,四月,任從三位權中納言兼左兵衛督,同年任左中將;承和六年,又兼按察使;承和八年,由權中納言升為中納言。
仁明天皇即位時,所立的皇太子是淳和上皇之子恆貞親王;但良房一心想讓自己的妹妹順子所生的道康親王成為皇太子。察覺到這種狀況,不願捲入政治權力鬥爭的旋渦的恆貞親王多次向天皇表明了辭太子之位的心意,卻被天皇和上皇力勸而未能如愿。承和九年七月十日,皇太子恆貞親王的親信春宮坊帶刀舍人伴健峰 拜訪了平城天皇的長子阿保親王 ,並透露出“嵯峨上皇病情日深,眼見國家變亂將起,將奉太子之命事先往東國早作打算”的意圖,阿保親王隨即將談話內容封書進呈嵯峨上皇的皇后橘嘉智子。橘嘉智子立即召見中納言藤原良房,並將阿保親王的密呈傳奏于仁明天皇。七月十七日,伴健峰及恆貞親王的另一位心腹但馬權守橘逸勢被近衛府拘禁;恆貞親王驚于事泄,再上辭表,但又被仁明天皇慰留下來。到了二十三日的時候,恆貞親王終于被廢,大納言藤原愛發、中納言藤原吉野 、參議文室秋津以下六十余人被連坐流放。八月四日,道康親王正式被立為太子;良房因功晉為正三位大納言。
承和之變是藤原良房踏入政治舞台后經歷的第一件大事。其時除了阿保親王的密呈之外,並沒有確切的證據能夠證明恆貞親王意圖謀反,其前往東國的打算,看上去更像是為了逃避即將到來的政治風暴而作出的自保行為;但藤原良房敏銳地把握住了這個機會,顯示了自己果斷狠辣的政治手腕,一舉排除了恆貞親王這個前進道路上最大的障礙,甚至還不惜流放了自己的親叔父藤原愛發和式家的叔父藤原吉野。道康親王終于被立為太子;藤原良房也成功地取代了藤原愛發成為大納言,為自己進入權力中樞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嘉祥元年(848),良房升任右大臣。兩年之后,道康親王即位為文德天皇,其與良房之女明子所生的惟仁親王被立為太子。天安元年(857)二月,良房受封為從一位太政大臣。翌年,文德天皇駕崩,年僅九歲的惟仁親王即位,是為清和天皇。身為天皇外祖父的良房總攬政務,成為事實上的攝政。
貞觀八年(866)閏三月十日的夜裡,平安宮大內裡的正殿入口應天門遭人縱火焚燒,其兩側的棲鳳樓與翔鸞樓也一同毀于大火之中。這場人為的災難震驚了朝廷內外。不久,大納言伴善男便告發縱火犯乃是左大臣源信和中納言源融。伴善男向來與源信不和睦,這次更是借機想一舉除掉源信,于是跟右大臣藤原良相 商量,命良房的養子左中將藤原基經包圍左大臣府邸並逮捕源信。基經認為茲事體大,便將此事告知了良房。良房立即向天皇申訴源信無罪,源信才得以免罪。不料,在五個月之后的八月三日,備中權史生大宅鷹取向朝廷告發伴善男、伴中庸父子才是真正的縱火犯,引起了朝廷內外的又一場大騷動。束手無策的清和天皇在八月十九日正式任命外祖父良房為攝政──“重敕攝行天下之政者”,令其收拾事態。良房將伴善男關押起來,開始調查此事。就在這時,伴善男的家臣生江恆山和伴清繩因殺害大宅鷹取的女兒而被捕。在酷刑之下,生江恆山和伴清繩供認出火燒應天門乃是由伴善男、伴中庸父子共謀的。九月二十二日,良房將伴善男、伴中庸父子及紀豐城、紀夏井等共犯流放到伊芳豆,並沒收了他們的土地財產,排除了最後一股政治上的異己勢力。
大伴氏和紀氏都是日本自古以來的名門。當藤原氏的先祖中臣氏還只是在宮中擔任祭祀占卜的小官時,大伴氏、紀氏就已經是天皇身邊不可或缺的重臣了。對于藤原氏的崛起和壯大,這些沒落的豪門自然是心有不甘。故此,在歷朝針對藤原氏的陰謀中,都少不了他們的影子 。承和之變后,伴氏對藤原良房刻意壓制其他豪族的做法十分不滿,與紀氏等同病相憐的豪族逐漸形成了一個反對良房的小集團。良房借這次處理火燒應天門事件的機會,徹底地將這兩個舊貴族勢力排除出中央政權的核心,鞏固了藤原氏的統治地位。
火燒應天門事件之后,良房完全獨掌了朝政大權。貞觀十三年,清和天皇詔賜封良房三千戶,內舍人二人、左右近衛、左右兵衛各六人為隨身兵仗,又帶仗資人三十人,年官並準三宮 ,良房權勢達到了頂峰。次年九月四日,良房病亡,時年六十八歲。同日,清和天皇追贈良房為正一位,謚忠仁公,封美濃國。其家將良房葬于山城國愛宕郡白河邊。
藤原良房是日本歷史上第一位正式的太政大臣 ,他以外戚的身分開攝政之先河,透過承和之變、火燒應天門等事件,排除了大伴氏、紀氏等自古以來堪與藤原氏比肩的中央豪族,進一步鞏固了藤原氏的獨專地位。由此開始,藤原北家迎來了全盛的攝關時代。
外戚政策及排斥其他豪族等手段為基礎,藤原北家自藤原良房擔任攝政開始便進入了全盛期。而繼承了良房衣缽的,是他的養子藤原基經,日本歷史上第一位關白。
世稱堀川太政大臣的藤原基經出生于承和三年(836),是藤原冬嗣長子藤原長良與藤原綱繼 之女藤原乙春所生的第三個兒子;后來被過繼給叔父藤原良房,成為良房的養子。
仁壽元年(851),基經元服;翌年,年方十六歲的基經成為藏人。其后,憑著文德天皇對他的欣賞和養父藤原良房炙手可熱的權勢,基經歷任侍從、少納言、藏人頭等職,並一直在近衛府兼著軍職。貞觀六年(864),基經任從四位下參議。貞觀八年,“火燒應天門”事件發生,在這場政治鬥爭中嶄露頭角的基經升至從三位中納言;貞觀十二年,晉為大納言;貞觀十四年八月,再升任正三位右大臣。這一年,養父藤原良房去世,基經順理成章地成為良房政治上的傳人,開始掌握朝政大權。
貞觀十八年十一月,清和天皇將皇位讓于自己的長子,年方八歲的貞明親王。貞觀十九年即元慶元年(877)正月,貞明親王即位為陽成天皇 ,基經成為幼帝的攝政,陽成天皇下詔命基經依藤原良房舊例“攝行天下之政如舊”。
元慶二年,基經升至正二位。在這一年裡,基經派藤原保則等人鎮壓了北方少數民族蝦夷的“元慶之亂”。元慶三年,基經在畿內五國設置官田四千町,這就是有名的“元慶官田”。基經不僅政治才能出色,而且學問及藝術造詣也比較深濃,曾參與編纂《文德實錄》(成書于元慶三年)。
元慶四年十二月,清和上皇駕崩,基經遵遺命成為太政大臣。這位陽成天皇雖然年少,但卻生性炎威,竟任意打殺自己的仆從。基經深恐陽成天皇的炎威危及己身,于是便玩起了以退為進的手段,反覆請辭攝政之職。陽成天皇的心裡非常不安,不得不在元慶八年二月的時候宣佈退位。基經于是推戴時年已五十多歲的時康親王即位,是為光孝天皇。光孝天皇是仁明天皇的第三皇子,文德天皇的異母弟,為人一向低調持重,在朝野之間很有人緣。基經正是看中了這一點,才推舉他繼承皇位。
陽成天皇的母親是基經的妹妹藤原高子,因此基經還是陽成天皇的舅父。但在殘酷的政治鬥爭中是容不得半點親情的,即使是外甥,只要有可能對自己產生威脅,依然毫不留情地逼其退位,這件事充分體現了基經強硬無情的政治手腕。
仁和三年(887)八月,光孝天皇駕崩,其第七子定省親王即位為帝,是為宇多天皇。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宇多天皇任命基經為關白 。依循當時“三顧三讓之禮”的習慣,基經再三請辭役職,宇多天皇也相應作了敕答,敕書是由深得宇多天皇信任的參議左大辯兼文章博士橘廣相起草的,其中有“社稷之臣宜以阿衡 之任”的句子。向來跟橘廣相不睦的學人藤原佐世趁機向藤原基經告發說︰“‘阿衡’,是中國古代有名無實的官名。”基經聞言大怒。為了讓年輕的天皇認清自己的權勢,同時也是給正做著外戚夢的橘廣相一點顏色瞧瞧 ,在將近半年之久的時間裡,基經絲毫不理政務。困惑的宇多天皇在向學人們詢問之后才得知基經發怒的原因。次年六月,在菅原道真等人的調解下,天皇一方終于作出讓步,修改了敕書並追究了橘廣相的責任。看到天皇向自己表示屈服的基經十分滿意,于是在十月的時候,將女兒溫子送入宮中,這也標誌著宇多天皇與基經的正式和解。
“阿衡的紛議”事件再次體現了基經的強橫。在他的威迫下,即使是天皇也不得不向他低頭,這在人臣當中是極為罕見的。當然,宇多天皇的心裡對此事並非毫無芥蒂,在基經死后立即虛置攝關之位,並任用菅原道真來對抗藤原北家。不過這些都是后話了。
寬平三年(891)正月十三日,藤原基經去世,時年五十五歲。宇多天皇追贈基經為正一位,封越前國,謚昭宣公。藤原基經被葬在山城國的宇治郡。
藤原基經一生歷仕文德、清和、陽成、光孝和宇多五朝,並在將近二十年的時間裡獨專國政、廢立天皇,其政治手腕自不待言。作為藤原良房的傳人,基經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務,使攝關政治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當堀川太政大臣藤原基經于寬平三年(891)辭世的時候,他的第四個兒子藤原忠平才剛滿十歲。與年方二十歲就已位列朝堂首班的長兄藤原時平相比,那時的忠平還不過是個毫不起眼的稚子而已。
后來被稱為小一條殿的藤原忠平出生于元慶四年(880),母親是四品彈正尹人康親王的女兒;忠平的同母兄長有時平和仲平二人,當時的人將他們合稱為“三平”;忠平的同母妹妹穩子則是醍醐天皇的中宮。
寬平七年,十五歲的藤原忠平敘正五下,升殿;翌年,任侍從;昌泰元年(898),升至從四位下;昌泰三年敘任參議,忠平再三請辭,讓于叔父藤原清經;延喜三年(903),再晉位為從四位上。
此時的忠平雖然年紀尚輕,但由於生性聰敏,性格溫和,待人寬濃,在朝野中很有人望;即使是那些不滿藤原北家獨專朝政的人,對他也有很高的評價。
藤原基經死后,宇多天皇及其后的醍醐天皇起用了菅原道真來對抗權勢日大的藤原北家。菅原道真一度升到了右大臣的高位,在朝中成為僅次于左大臣藤原時平的權力者,自然也就成了藤原一族的眼中釘。昌泰四年,藤原時平藉口菅原道真妄圖廢除醍醐天皇,將菅原道真左遷為大宰員外帥,扳倒了這個政敵。兩年后,菅原道真在築紫孤獨地死去。延喜九年四月四日,還不到四十歲的藤原時平突然病死,人們紛紛以為這是菅原道真的鬼魂在作祟,一時間人心惶惶。